《乘風破浪的姐姐》是現在大火的一檔節目,匯聚了30位在各自領域一定成就的知名女藝人在一起訓練和競演,最終篩選出五位成員組成女團出道。
30位姐姐可以說都是非凡人物,在群英薈萃下,想要在這檔節目中脫穎而出,考驗的是刻意練習的程度和心理素質的穩定。
這檔節目最終目的是為了組成女團出道,而想跳好女團的舞蹈,需要很強的唱跳能力和超強體力,參加節目的姐姐們可以說經過了殘酷的訓練。
訓練殘酷到什麼程度呢?從幾位姐姐發出的對訓練的表態,大家可一窺究竟。
一向自信的張雨綺吐槽:「越來越沒有自信了。」
有舞蹈底子的金晨發微博稱:「不敢興風作浪,天天精疲力盡。」
一向喜歡寫小作文的伊能靜表示:「累到手抖,寫感悟的心情都沒有了。」
也有意外之喜,張含韻練出了苦練多年也沒有練出的馬甲線,沈夢辰三天瘦了兩斤。
「乘風破浪的姐姐」劇組成員除了這三十位姐姐,還有兩位全民製作人和三個金牌團隊,姐姐們的練習是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的有目的的練習。姐姐們的練習方法正是安德斯.艾利克森所倡導「刻意練習」,而刻意練習是提高表現與水平的最有效方法。
姐姐們來自各個領域,各自的功底不一樣,但它不代表絕對,在刻意練習中有些事情可以改變。姐姐們是在同等條件下進行的刻意練習,考驗的就是誰的領悟力強,誰更專注,誰訓練的時間更長。
在這一點上,我看到了吳昕的進步,她在舞蹈室從晚上八點練到12點,然後回家後繼續練習到凌晨五點,這個功夫一點也沒有白費,因為如此刻苦的練習,後來才有復活賽中吳昕將一曲「弛」舞的美輪美奐,竟然將伊能靜這個專業人士PK掉,這就是刻意練習的效果。
姐姐們為什麼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巨大的進步,其實是遵循了刻意練習中的一些法則,也就是說在訓練中遵循專注、反饋以及糾正原則,將技能反覆的練習,並且根據觀眾的反饋有效地分析,確定自己的不足,然後想出各種辦法來解決它們,就會成長的更快。
這檔節目不僅考驗個人的功力,考驗的還有各自的人氣,在最新淘汰賽上,黃聖依淚別舞臺,這一點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黃聖依在節目早期,有過遭到「全網嘲」的階段,因為她穿著誇張的長裙,讓別人給提鞋、遞牛奶等舉動被罵上熱搜。在那個時期,黃聖依在節目裡的每一個舉動,都會被無數人用放大鏡來看,並加以惡意的解讀。而她在第一期個人表現裡的超高分數,也被網友們質疑是否「打分過高」。
在這種情況下,保持穩定的心裡素質很難,也有了黃聖依在個人歡迎度上以101票慘敗而被淘汰。
而另一個被罵的人物伊能靜相對來說,心理素質就比較穩定。伊能靜作為節目中年齡最大的姐姐,一開始非常有自信,有時候就喜歡迫不及待地表達。
在節目中,伊能靜不由自主她扮演了說教者和「小媽」的角色,這就有了採訪中吐槽隊友的故事。如在一次採訪中,伊能靜毫不諱言地吐槽王智、王麗坤唱歌的時候「沒有音」,然後說到最後一名的女孩子一直在哭等等。
更為損傷人設的是一次訪談中,她用梅豔芳做了一個不恰當的對比,評論「梅豔芳事業很成功,卻終生在尋找愛情。」這件事徹底惹怒了眾網友,引起網上罵聲一片。
在這種情況下,伊能靜審視自己,改變策略,從一開始的喋喋不休,變成了沉默不語,竟然讓人設在觀眾心裡大為改觀,直到現在,她仍然站在舞臺上。
這兩個人的對比,說明一樣是被罵,伊能靜調整好了情緒,穩定住了自己的狀態,才能夠以最大的年齡依然站在舞臺上;而黃聖依除了運氣不好之外,缺乏穩定的心理素質也是重要原因。
正如巴爾扎克所說:「在繼續不斷的爭鬥中維護身心的人,能因勝利而回復青春。」在競爭中,穩定的心理素質是決勝的關鍵。而穩定的心理素質也是經過長期刻意練習的結果。
《乘風破浪的姐姐》雖然是一檔娛樂節目,但是帶給我們的思索也不少:
首先,她們向我們證明了年齡不是問題,只要有一顆乘風破浪的決心,一切皆有可能。
其次,她們的比賽過程向我們驗證了刻意練習是提高技能與能力的有效方法。
再次,她們向我們闡述了人人都會遇到挫折,挫折不可怕,「逆境是傾覆弱者生活之舟的波濤,它又是錘鍊強者鋼鐵意志的熔爐」。
最後,她們完美的詮釋了終身成長的道理,調整好你的心態,用正確的思維模式看待問題,通過刻意練習,人人都能做到終身成長,最終破繭成蝶!
我是鳳姐瑣談,熱愛讀書寫作,每天和你分享名著精髓,探討情感真諦!關注我,遇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