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顏值經濟」的盛行,中國消費者的醫美消費意識逐漸覺醒,然而,與急劇擴張的市場需求相伴隨的,是各種非法亂象的衍生,黑醫美、黑醫生、黑場所、黑診所、黑針劑等「攔路虎」造成消費者顏值重創、經濟受損、心情受傷,醫美行業生態也遭受了不良影響。
8月6日,在以「行業自律 美美與共」為主題的中國醫美行業自律行動首階段情況與趨勢發布會上,新氧科技副總裁、新氧風控委員會負責人張力明介紹稱,僅5月21日—8月1日,新氧就已經攔截問題機構58家,發現疑似違規或超範圍執業醫生14685人次,涉嫌違規、違法醫美商品12099例,總處理違規內容29729條,處理違規日記9180篇,處理未打碼日記1743篇、違規總封號351個。
新氧科技副總裁、新氧風控委員會負責人張力明
一個個數字都在證明:中國醫美市場違規、違法經營現象還普遍存在,醫美行業的規範化、健康化、專業化發展任重而道遠。
醫美環境亟待淨化 行業自律勢在必行
據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醫美市場用戶規模已達720萬人,2020年預計達到1520萬人。醫美消費如此旺盛,正規的醫美機構、合規的職業者卻面臨巨大缺口!
有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僅13000家,無證經營的「黑醫美」機構則近10萬家,且這些「黑醫美」場所使用的90%以上的流通醫療美容設備都是假貨;我國醫美行業合規執業者大約17000人左右,非法執業者數量卻超過了150000人,合規醫師僅佔行業 28%,這就意味著,每10名醫美從業者中就有9名「黑醫生」。
亂象的背後,必然有相關機關在管控和查處方面的缺位,然而,行業參與者自身的經營漏洞和僥倖態度,才是形成行業窘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如何才能優化醫美消費體驗,幫助消費者避開黑醫美的層層陷阱,得到真正優質安全的醫美服務?這是中國醫美行業自身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中國醫美行業自律行動首階段情況與趨勢發布會上,中國整形美容協會、黑貓投訴平臺、新氧科技聯合發布了中國醫美行業規範發展倡議,主張創新監督方式,以技術手段和社會監督等多種方式,為消費者提供有效的「避坑指南」,圍剿10萬黑醫美,構建健康有序的醫美行業生態。
依次為:新浪高級副總裁鄧慶旭、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副秘書長朱美如、新氧科技CEO金星
黑醫美需要防火牆 科技助推醫美行業自律
據介紹,自2020年5月中國整形美容行業自律與監管行動啟動以來,得到了醫美機構、整形醫生、第三方平臺觀察員、普通消費者的參與支持,並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形成了齊抓共管、監督治理的抵制黑醫美社會氛圍。在此過程中,線上化技術和大數據分析在驅動行業自律方面的價值,也得以凸顯。
黑醫美的源頭和主體在線下,線上化手段究竟如何刺激行業自律,驅動醫美創新性監管?其實,線上平臺的優勢主要在於可以優化醫美的準入機制,為消費者做好醫美的篩選工作,從機構、醫生、藥品等方面,構築起醫美黑產的「防火牆」。
以網際網路醫美第一股新氧為例,他們可以利用大數據能力協助權利人分析、鎖定嫌疑人,配合執法部門進行電子證據採集、搜證及提供技術支持,打造有重大社會影響力的經典案例,挖出水貨、假貨的生產源頭和線下批發窩點,對整個製售假鏈路和違規行醫的重點犯案區域進行打擊、震懾。
「新氧不斷完善平臺審核,從資質審核、內容審核、商品審核,到內容違規信息風控模型庫,不斷完善風控細則。同時,我們還通過用戶風險指數、機構風險指數來加強行業監管,維護行業規範有序的發展環境。」新氧科技副總裁、新氧風控委員會負責人張力明說。
消費者投訴是行業良性發展的一面鏡子,具有推動醫美行業自律向縱深方向發展的作用。除新氧外,黑貓投訴作為第三方投訴平臺,也會持續關注醫美領域的消費者投訴問題,並將相關線索提供給執法部門,實現消費者維權與行業肅清。
醫美行為,首先是醫療行為,需要為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負責,中國整形美容行業的自律與監管機制需要進一步優化升級,深化「網際網路+醫美」的監督模式,推動醫美行業的線上化、平臺化、規範化、專業化發展,同時助力相關主管機構打擊「黑醫美」,淨化行業風氣,守護每一個愛美者的權益。
據悉,行業自律行動下一步的關注重點將落腳於對沒有合法資質的機構、醫生,揭示和打擊不法行為。在多方的聯合努力和監督模式的不斷升級下,中國醫美行業自律行動的第二階段是否會有更大的突破,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