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個成語:吳下阿蒙

2021-02-13 唐詩宋詞天天讀

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

文:xiaobai

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

【成語名字】吳下阿蒙

【成語拼音】wú xià ā méng

【成語釋義】吳下:長江下遊江東一帶,以三吳地區為核心的一片區域。阿蒙:即呂蒙,吳人極喜加「阿」字,至2018年依然如此。呂蒙原本出生行伍、沒有文化,經孫權勸學後漸有學識,以白衣渡江戰勝關羽而名揚天下。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意思是泛指缺少學識才幹的人,比喻人學識尚淺。多用於他人有了轉變,學識大進,地位由低攀高,從貧窮到富有。

【成語出處】語出《三國志·吳志·呂蒙傳》「結友而別」 裴松之注引晉虞溥《江表傳》:「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 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後魯肅上代周瑜 ,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成語造句】

1.如此小瞧於我,當我是吳下阿蒙嗎?

2.世界在變,人在變,我也早非當日吳下阿蒙。

3.吳下阿蒙:咱們應該起勁進修,不做吳下阿蒙。

4.曾經那個破落的乞丐,如今富甲一方,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5.上了大學,我感覺自己再也不能和一起的那個吳下阿蒙相比了。

【人物介紹】

呂蒙(178年—219年),字子明,三國時期吳國名將,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呂家崗)。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後進佔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並於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然而「蒙疾發」(後世人或猜測建安二十四年發生瘟疫,因史載呂蒙、孫皎、蔣欽死於同年,或猜測是呂蒙年輕時在戰場上吃苦受累導致積勞成疾),不治而薨(hōng),享年四十二歲。

【成語典故】

三國的時候,孫權手下有一位名將叫呂蒙。因為小時候家裡貧窮,沒有機會上學,讀的書很少,所以學識淺薄,見識也不廣。

 

有一次,孫權對呂蒙和另一位將領蔣欽說:「你們擔任的官職很重要,應該多讀點書,增長自己的見識,這樣才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呂蒙聽了,很為難地說道:「可是我工作很忙,恐怕沒有時間讀書了。」孫權聽了,開導他說:「當年,漢朝的漢武帝不管工作有多麼忙,每天都一定會擠出一些時間來讀書,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我平時只要有時間,就會讀一些史書和兵書,這對我的工作很有幫助。希望你們不要因為工作就不讀書了,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呀!」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從此他開始抓緊時間讀書,每天不管工作有多忙,他都堅持讀書,不久之後,他就讀了很多書,比一般人讀的都要多。

 

一次,學識豐富的魯肅和呂蒙在一起討論國家大事。在談話中呂蒙充分運用自己平時在書中學到的知識,說話非常有道理,魯肅連連點頭,心裡非常佩服他的學識,談話結束的時候,魯肅輕輕地拍了拍呂蒙的背,讚賞地說:「以前我以為你只不過有些軍事方面的知識罷了,跟你談話後才知道原來你的學識這麼淵博,在各個方面都很有見解,你再也不是以前吳下的那個阿蒙了啊!」

 

呂蒙笑笑,說道:「你就是在誇獎我啊!這段時間,我只不過是讀了一些書,增長了一點見識,不足的地方還有很多呢!還請您以後多多指教啊!」以後,魯肅便常常和呂蒙一起商討國家大事,他非常重視呂蒙給他提的一些建議,對呂蒙的學識和才能也非常賞識,非常佩服。後來,有一次,孫權讚揚呂蒙時說道:「天下有幾個人到了老年還能像呂蒙那樣堅持讀書學習,自強不息呢?一個人有了富貴榮華之後,更要看重節義,認真學習,不斷加強自身的修養,而不能沉溺於財富之中,這樣就不容易墮落。呂蒙的這種行為真是我們的榜樣啊!」

胸藏文墨虛若谷

腹有詩書氣自華

微信號

推薦閱讀:

      唐代最毛骨悚然的一首詩,卻有兩句流傳千古

相關焦點

  • 成語故事:吳下阿蒙
    成語原指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意思是泛指缺少學識才幹的人,比喻人學識尚淺。多用於他人有了轉變,學識大進,地位由低攀高,從貧窮到富有。《資治通鑑》卷六十六《孫權勸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 吳下阿蒙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吳下阿蒙,吳下:現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呂蒙。居處吳下一隅的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出自:晉 虞溥《江表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吳下阿蒙是貶義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賓語;含貶義。吳下阿蒙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吳下阿蒙(wú xià ā méng)成語釋義:吳下:現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呂蒙。居處吳下一隅的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成語出處:晉 虞溥《江表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 吳下阿蒙
    【成語】         吳下阿蒙【拼音】
  • 一代名將關羽為什麼會敗在「吳下阿蒙」的手上
    只從這兩件事來看,此人不過是個匹夫而已,不會跟成語發生什麼關係,也不會有機會在戰場上擊敗蜀國五虎上將之首的關羽關雲長。也許有博學的讀者已經從題目中看出,今天我們要說的「吳下阿蒙」,就是後來吳國的中流砥柱,被孫權拜為南郡太守,封爵孱陵侯的呂蒙。因為當年的魯莽滅裂,他被人稱為「吳下阿蒙」,這是因他而有的第一個成語。
  • 一天一個成語——心照不宣.
    >【成語拼音】xīn zhào bù xuān  【成語釋義】照:知道,宣:公開說出。【成語出處】1.清·曾樸《孽海花》:「張夫人吩咐儘管照舊開輪,大家也都心照不宣了。」2.《玉嬌梨》第十九回:「千裡片言,統祈心照不宣。」
  • 一天一個成語——懷璧其罪.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關注這個公號,變成別人眼中博學多才的人✦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成語名字】
  • 一天一個成語·一錢太守.各取一錢
    一天一個成語3——完璧歸趙【戰國趙】一天一個成語5——指鹿為馬【秦朝】一天一個成語11——火燒赤壁【三國】一天一個成語12——逐鹿中原【西漢】>一天一個成語17——運籌帷幄【西漢】劉邦的」攻心計「一天一個成語18——臥薪嘗膽【春秋】一天一個成語22——一敗塗地【秦】劉邦起家於沛縣,也是為什麼各種史書中常稱他為「沛公」一天一個成語25——彈冠相慶 冠讀一聲,多為貶義,以後用成語可不敢亂用哦一天一個成語26——傾國傾城【西漢】美人只能用這個詞來形容才可描述其美貌
  • 一天一個成語——杯水車薪.基本用來形容錢了
    >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成語名字】杯水車薪【成語拼音】bēi shuǐ chē xīn【成語釋義】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草。【成語出處】《孟子·告子上》:孟子曰:「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械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於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 一天一個成語——頭破血流.救人得跟悟空學
    【成語名字】頭破血流【成語拼音】tóu pò xuè liú  【成語釋義】頭打破了,血流滿面。【成語出處】出自 明·吳承恩《西遊記》。【成語故事】唐三藏、悟空、八戒、沙僧,緩馬而行,正有一群和尚正打著號子把滿載著磚瓦木料的車子往極高的陡坡上拉。
  • 三國典故之吳下阿蒙與捉刀
    吳下阿蒙出自《資治通鑑》第六十六卷:卿今者才略,非吳下阿蒙。三國時,孫權曾對手下大將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多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鑽研經書當博士嗎!只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以往的事情罷了。
  • 一天一個成語:立錐之地
    關注這個公號,變成別人眼中博學多才的人 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 來啊,造作啊 文:xiaobai 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 【成語名字】
  • 一天一個成語——初出茅廬.諸葛亮的亮相之作.
    【成語名字】初出茅廬【成語拼音】chū chū máo lú【成語釋義】 【成語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3.對於一個初出茅廬的國家而言,這些畫作就如同史書一般重要。4.在這人浮於事的年代,初出茅廬者切忌好高騖遠,以免高不成低不就。5.我雖然初出茅廬,缺少經驗,卻有一股學習的熱誠。
  • 一天一個成語:偷梁換柱
    文:xiaobai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成語名字】偷梁換柱 【成語拼音】tōu liánghuàng zhù 【成語釋義】梁:房梁;偷下房子的屋梁來替換柱子,比喻喑地裡玩花樣耍手段,對物件進行替換掉包。 【成語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七回:「偏偏鳳姐想出一條偷梁換柱之計,自己也不好過瀟湘館來,竟未能少盡姊妹之情,真真可憐可嘆。」
  • 一天一個成語:李代桃僵
    關注這個公號,變成別人眼中博學多才的人 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 來啊,造作啊 李代桃僵 【成語拼音】lǐ dài táo jiāng 【成語釋義】僵:枯死。
  • 一天一個成語:人面桃花
    【成語名字】人面桃花 【成語拼音】rén miàn táo huā> 【成語釋義】形容男女邂逅鍾情,隨即分離之後,男子追念舊事的情形。
  • 一天一個成語:牝雞司晨
    文:xiaobai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成語名字】牝雞司晨【成語拼音】>pìn jī sī chén【成語釋義】牝雞,雌雞;司,掌管;晨,早上;司晨,報曉。【感情色彩】貶義詞【成語出處】1.春秋孔子《尚書·牧誓》:古人有言曰:牝雞無晨。牝雞司晨,惟家之索。2.北宋宋祁、歐陽修等《新唐書·后妃傳上·太宗長孫皇后》:與帝言,或及天下事,辭曰:牝雞司晨,家之窮也,可乎?
  • 一天一個成語:運斤成風
    【成語拼音】yùn jīn chéng fēng  【成語釋義】運,揮動;斤,橫刃的斧頭(可以簡單理解為像鋤頭的銳器)。【成語出處】《莊子·徐無鬼》莊子送葬,過惠子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⑿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
  • 三國裡誰的成語故事最多?不是諸葛亮曹操,而是名不見經傳的他
    在這段戰火紛飛的歲月裡,給後世留下了無數經典趣聞,很多成語也都源於此,比如:偃旗息鼓、單刀赴會、望梅止渴……東吳有位將軍在成語方面,堪稱三國頭號成語人物,與他有關的成語在三國人物中屬於最多的,比著名的諸葛亮、曹操等人還多。我們就從時間的順序上,說說那些與他有關的成語,這位成語將軍就是東吳大都督呂蒙。
  • 一天一個成語·前倨後恭.富貴時被敬畏,貧賤時被輕視,你經歷過嗎?
    一天一個成語3——完璧歸趙【戰國趙】一天一個成語5——指鹿為馬【秦朝】一天一個成語11——火燒赤壁【三國】一天一個成語12——逐鹿中原【西漢】>一天一個成語17——運籌帷幄【西漢】劉邦的」攻心計「一天一個成語18——臥薪嘗膽【春秋】一天一個成語22——一敗塗地【秦】劉邦起家於沛縣,也是為什麼各種史書中常稱他為「沛公」一天一個成語25——彈冠相慶 冠讀一聲,多為貶義,以後用成語可不敢亂用哦一天一個成語26——傾國傾城【西漢】美人只能用這個詞來形容才可描述其美貌
  • 迥乎不同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迥然不同、截然不同,反義詞有:大同小異、不相上下,迥乎不同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兩者之間比較。迥乎不同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迥乎不同(jiǒng hū bù tóng)成語釋義:見「迥然不同」。成語出處: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十回:「我們所彈的曲子,一人彈與兩人彈,迥乎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