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1 08: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沒有專業設備如何開網課?老教師如何克服心理障礙和技術屏障?對於習慣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師們來說,「空中課堂」是一個新生事物,打通在線教學的每一環都如同「闖關」。
今年63歲的劉天龍是鹽田區實驗學校一名初中數學老師,自2012年作為名師加盟到鹽田教書育人以來,他已經和現在的團隊並肩作戰了8年,而且持續在初三年級耕耘奉獻、碩果纍纍。平時,劉老師隻身一人在深圳工作,寒暑假的時候,如同候鳥一般返回湖北老家陪伴親人。
今年寒假,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武漢,並迅速擴散。劉老師的家鄉洪湖市距武漢較近,因此成為疫情重災區。疫情瀰漫,防控升級。「加長版」的寒假並沒有給劉老師帶來半點輕鬆愉悅,尤其是在家鄉為了疫情防控限行以後,他心心念念著春季開學後的工作。
春節剛過,得知春季延期開學期間將開展在線教學,劉老師瞅了瞅手頭唯一能和外界保持聯繫的手機,帶著「線上教學是什麼」、「線上教學如何開展」的困惑,踏上了一波三折的線上教學之路。
劉老師教學經驗豐富,但線上教學是一種較為新穎的技術手段。面對困難,他婉拒了其他老師代勞的善意,時刻同學校保持聯繫,向年輕老師請教,從頭學起。
劉老師首先嘗試的是手機錄播。「君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此,他向街坊借來小黑板,找來幾根後山的青竹,搭起了臨時攝影架,在老父親的協助下錄拍教學視頻。可惜手機視頻的時長有限,轉載到學校的在線平臺有畫面、無聲音。於是,他向親戚借來一臺筆記本電腦,但僅僅依靠手機熱點提供網絡無力滿足平臺強大的數據傳播需求。最後,他只好求助鎮上的親戚,每天憑多方申請來的臨時「居民通信證」騎自行車經過兩個「關口」,歷時40分鐘來到直播現場——商鋪的一隅,只為親自為學生呈現精心設計的教學課。作為一名老師,在他心中課比天大。
劉老師為人低調,但極具團隊精神,在青年教師的傳幫帶上貢獻突出。為了能有序有效地開展線上教學,除了學校推薦的教育教學資源外,劉老師還與學科組、同年級教師研定校本資源,制定詳細具體的授課計劃,並且保證各學科之間統籌安排,避免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
作為一名班主任,劉老師在扛起教學大旗的同時,還時刻心繫著學生們的學習情況和身心健康,尤其在這個非常時期,還要指導學生、家長做好防疫工作,指導學生利用假期深入學習、提供心理輔導、努力協調好家校關係、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達到「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的目的。
面對責任與挑戰,劉老師不經意地坦露「我做了那麼多改變,只為心中的不變」。
一切只為呈現更好的教學效果,只為學生能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在大戰中踐行初心使命,積極投身疫情防控教學第一線,集中精力、心無旁騖地把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環節做到位,交出合格答卷,無愧於一名黨員教師,劉天龍老師他做到了。
疫情面前,所有老師都在行動,都在默默克服種種困難,站好自己的一班崗。
因為他們知道,守好一個班、育好一班人,就是對這場戰「疫」最大的貢獻!
向所有老師致敬!
內容來源:南方+,記者:葉淑萍,通訊員:關麗
如需轉載,請註明以上內容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