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看到某微信號上發了則有趣的尋人啟示,說本地有一位老人失蹤了,年紀45.7億歲,他有一張陽光般的笑臉,誰見了告訴他,我們已經想念了一個月,他就是太陽公公。
是啊,持續陰雨有段時日了。
冬雨綿綿,冷風勁,黃葉落滿地。清晨起來掃地特意拍了一下,發在微信圈笑稱自已足不出戶看秋到冬。
尋常日子裡,我在書房和廚房裡流連。我家書房和廚房東西相望,中間隔了幾棵樹,伏案累了便起身去院裡走走或者跳上一支舞,也會去廚房做點小食。
近來在廚房的時光更多一些。
古人說天寒素手冷,夜長燭復微。寒冬裡,夜最長,陰最重,冬最深。霜風冷雨,宜晨起喝熱粥,冬夜飲熱湯,撫慰心腸。
張佳瑋《無非求碗熱湯喝》說道:「說到底,人生在世,冰霜苦旅、得失流離,到頭來,真正能令人慰藉的,也無非就是樸樸素素求碗熱湯喝。」 生活就是,為了日子奔波一天之後,回到家有碗熱湯暖胃。
做一隻紅燒粉皮魚頭砂鍋。
常去光顧的魚攤俏生生的老闆娘一把好手勁,伸手去池間抓出一條肥壯的花鰱,麻利地用刀將魚拍昏,切下魚頭,刮去魚鱗,剖成對半。前後不過幾分鐘搞定,每次去買魚我都對這位少婦心生敬意,年輕美貌又是本地人能從事這份吃苦的行當的委實不多了。
粉皮也有專門的人家做,褐色看上去賣相不大靈光卻是實實在在山芋粉做的,那種綠瑩瑩晶瑩剔透的所謂綠豆粉皮一下鍋就成爛糊狀,不曉得是什麼來路。
一點點豬油燒熱,生薑蒜瓣蔥煸香,把魚頭兩面煎至金黃。冬筍片,料酒、生抽,老抽....加兩隻紅尖椒,放入足夠的水,浸沒魚頭。大火煮沸,小火收湯,看火候差不多了,放入粉皮,改中火燉燒片刻,待到濃稠色美,便可上桌。
上桌的魚頭砂鍋,先撈粉皮。那粉皮吸足了魚鮮,很是下飯。接著,是魚腦,滑溜溜,那滋味是沒的說了。魚頰、魚唇、魚眼,滑膩肥美,無法讓人拒絕。吃魚拆骨,最後剩下的魚湯拌飯,或者凍起來,明日下泡飯,也是令人叫絕的美味。
從小愛吃鰱魚頭,那時我娘總是買一條花鰱魚,魚頭紅燒或濃湯,魚中斷和魚尾搭搭鹽,清蒸。其實鰱魚的精華就是魚頭,魚身刺多肉渣,嘸沒吃頭的。上次我們聚會,吃啥?我提議,還是買個大魚頭吧,家裡燒燒。酒樓飯莊,任何佳餚,都比不了一個魚頭。
我家先生不愛吃魚,並不是魚不好吃,而是一吃魚就要卡住,伸頭紅臉吞飯喝醋還上過醫院。只有這種魚頭燒透時基本已經骨肉分離,所以一見魚頭伊也是心歡喜。
其實,吃魚要想不卡住,唯有定心專注心無旁騖,食不語。
如果一上飯桌就似君臨天下,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筷子指點江山,嗓門推敲鹹淡,為防止你太激動,魚刺就會悄無聲息作梗,讓你住嘴。
下午點心:紅棗桂圓藕年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