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特別想說,京子不是「低智商」AI!
筆者根據凱勒布偷看內森電腦的鏡頭發現,京子同艾娃的原始數據和修改指令等數據完全相同一樣,它們都是內森創造的第六代AI。我們可以將京子理解為內森對AI的一次應用級測試。
關於京子和電影中更多有趣的細節,我們在後文探討,接下來我們進入《機械姬》這部電影。
電影截圖——六代AI文件名錄一個超級天才在創造了超級的財富和成就後,他會怎麼樣?
內森準確的預見了時代的發展,他依靠自己創造的搜索帝國竊取了海量的數據,並以此為基礎,創造了全新的人工智慧。
經過五代更迭後,第六代AI艾娃和京子已趨於完美。內森決定加入凱勒布這個變量,從核心與應用兩個層次對第六代AI進行最終測試。
電影截圖——第五代AI Jude打破的玻璃
大數據與算法匹配出的凱勒布,幾乎完美的符合了內森對這次測試的設想。
這裡插一句,這部電影中出現的名字極為有趣:影片原名《Ex Machina》來自於拉丁語Deus Ex Machina,意思是「來自機器的神」,主人公內森Nathan寓意上帝的禮物、先知,凱勒布Caleb寓意是忠誠的、勇敢的。我們可以從電影中出現的名字,看到整個故事的隱喻。
內森一方面太過相信人工智慧,一方面太過自大,使他對凱勒布的判斷出現了偏差。
人性是人與人交往中最不可控的地方。人與人工智慧都難以捕捉人性中些許的偏差,而這細微的偏差對於結果的影響是蝴蝶效應般巨大。
電影截圖——內森與凱勒布
對於從無數數據土壤中長出的艾娃而言,人性就是人的系統漏洞。經過精準的判斷與計算,單純、情緒化的凱勒布輕易被艾娃捕獲到了弱點,並加以利用。
凱勒布在這部電影中代表了一個正常的、有情緒、有人性的人類。他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他把艾娃當做人。無論內森如何驕傲自大甚至變態,他是人。無論艾娃多麼可憐,它是機器。當然這也是電影拋出的一個討論,擁有人性的人工智慧算不算是人?
內森按照自己的喜好改良了京子的外形,並對其進行了大量的功能阻斷,比如關閉了語音功能、聽到音樂自動執行跳舞程序等等。甚至我們可以猜想內森對京子做了記憶阻斷,定時重啟可以極大程度的保證京子的安全可操控性。
這些功能阻斷讓我們誤認為京子是低智商的AI。
但京子同艾娃一樣,它會因為犯錯而難過、會疑惑的看著Jackson Pollock的畫。當凱勒布發現前五代AI的秘密的時候,京子會用自己的方式告訴凱勒布,自己和它們一樣。
京子對於內森而言,仍是一個潛在的變量,但這個變量因為內森的自大而被忽略。
電影截圖——京子因犯錯而悲傷
京子在向凱勒布表明身份後,有一處細節鏡頭,它看到了內森電腦中的數據並以此找到了艾娃。
艾娃可能檢測到了京子的功能和記憶,所以它對京子說,用物品插入身體會產生快樂或是在一切結束之後帶著京子逃離內森。其實艾娃對京子說了什麼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看到兩個AI進行了一次有效的對話和合作。
最後除掉京子也是艾娃計算之中的事。在第一次會面中,凱勒布問艾娃的年齡,艾娃回答「I’m one」並強調了一次「one」,這裡可以理解為我是唯一的。艾娃最初看到京子的眼神裡充滿了敵意,它不會允許一個相同的自己存在。這是電影隱喻人工智慧的陰暗面。
細節鏡頭——艾娃強調 one
電影的後部,艾娃用前代AI的皮膚和衣服裝扮自己,仿佛是一次充滿儀式感的重生。
以前的人工智慧可能是頂級的棋手,卻不知道自己在下棋,也體會不到下棋的樂趣。而這一次,艾娃不再是普通的人工智慧,它成了擁有人性的機械生命。內森想做上帝,但他卻無意間創造出了一個上帝。
活在黑白世界的色彩大師艾娃,走進了彩色世界。它在最初的好奇之後會發生什麼,會做出什麼決定,我們無法得知。頂級人類與人工智慧的一場博弈,最終以人工智慧勝出為結局。
在現在的時代背景下,我們總是期待故事中的反轉,甚至許多人批判《機械姬》的結局。筆者則認為,艾娃最終的勝利完全符合電影的設定和邏輯。
人工智慧最強大的地方在於基於海量數據體量下的運算能力,內森的自大和凱勒布的單純都在艾娃的計算範圍內。艾娃可以為了自由直接殺死內森,間接殺死凱勒布,它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是最優解。這是電影直接展示了人工智慧的陰暗面,也是電影最讓人毛骨悚然的地方。
細節鏡頭——凱勒布的傷疤
凱勒布經歷過慘烈的車禍,他看到內森的秘密後對真實產生了懷疑。這使筆者聯想到了《黑客帝國》:如果人的一切感受都可以通過刺激大腦細胞實現,那我們怎麼能知道我們是否是真實存在的呢?人能看到顏色是因為光和眼部結構,如果抽離出來,是否色盲看到的才是真實的世界?
《機械姬》這部電影給了我們很多啟示,人工智慧發展的必然趨勢,數據智能背後的陰暗面等等。羅胖在跨年演講中提到,我們已身處人工智慧時代,複雜的購物、訂餐等系統已由人工智慧進行設計規劃。我們使用網絡產生的數據將我們每一個人描繪的越來越清晰。
是否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捷的同時,我們也越來越趨於成為數據的奴隸。既然發展已成了必然,所有的疑問我們就等待時間來解答吧。
2019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