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廂王姓婦女生下了兒子。
三日後,李源依囑到圓澤投胎的家裡看他,果然,那小兒正被沐浴著,他見李源來,衝著他咧開嘴笑起來。
李源便把事實真相告訴了王家,王家便出錢把圓澤禪師埋葬在山下。
親歷無常,目擊輪迴,李源心中大慟,再也沒有心思去遊山玩水了,便失魂落魄地返回惠林寺。
圓澤禪師的徒弟告訴李源說,圓澤師父早已預知此事了,所以臨行前就寫好了遺書,對我們交代了後事。
李源震驚失色,痛不欲生。
十二個春秋過去後的八月。
李源不忘舊約,隻身從洛陽前往杭州,欲在靈隱天竺與圓澤相會。
天竺道上,觀不盡誘人景色,聽不盡溪泉淙淙。但李源無心賞景,他只想看到前世的好友圓澤。
邊走邊想:他真能踐約嗎?他還像自己那樣記住今天這個日子嗎?他會不會早忘了十二年前的盟約了?可他一刻都不敢忘!心心念念記著這個前世今生的約,圓澤會不會因為隔了世而淡忘了呢?來到葛源亭畔,正在尋思間,只聽有人在隱隱約約地叫喊他:「李源,李源!」
李源循聲望去,只見澗水對岸,有一牧童,梳著菱髻,騎在牛背上,唱著竹枝詞,一見是他,便朝他揮手相喊:「李源,李源!」
李源仔細一看,發現這牧童形貌酷似前世的圓澤,便知圓澤是真的守約的。
轉世為牧童的圓澤坐在牛背上,對著他唱了一首竹枝詞: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用論。
慚愧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
歌詞大意是:
靈魂隨業力輪迴於今昔未來, 人生無常賞月吟風也是無奈。
很慚愧讓你長途跋涉來探訪, 軀殼如衣服常換但佛性長在。
李源知道圓澤雖身是隔世之身,然舊日性情沒有變,一時間百感交集,晃似前世的圓澤朝他走來了,他問:「澤公啊澤公,一別十二秋,您老身體還好嗎?」
圓澤笑著說:「李公真乃守信義的君子,沒有白交一場。可惜我俗緣未了,我們無法再續前緣了,但願勤修不墮,即遂相見。」
說完又唱道: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
吳越山川尋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
意思是說:
眾生在六道苦海中輪迴飄蕩, 水深火熱因果報應令人悲傷。
我前世投胎已遍及吳越山川, 來生又將隨業力轉生於瞿塘。
唱罷,牧童拂袖隱入煙霞而去,漸行漸遠,漸漸融入蒼茫山嵐,從此不知去向了。
江河嗚咽,山林驚心,壯士斷腸……
三年後,當朝大臣李德裕聞知此事,認為李源是忠臣之子,又很孝順,遂向朝廷奏章推薦,請授官職。
不久,皇帝頒詔,封李源為諫議大夫。
但此時的李源早已看破了世界,覺悟了人生,那肯就範於名韁利鎖。
後來他便一直在寺裡念佛修行,一年後,報盡往生淨土,大事了畢。
出自:[唐]袁郊《甘澤謠·圓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