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紀念史視角加強五四運動研究

2020-12-22 中國社會科學網

  五四運動是20世紀中國歷史上一件標誌性的重大事件,對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乃至在中國共產黨近百年的發展進程中都具有重要影響。處於新時代這一歷史條件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如何進一步推進五四運動研究,從更寬廣的視野認識中國共產黨和五四運動的歷史,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重要視角和進路

  從學術史的簡要梳理來看,有關五四運動百年來的紀念和研究成果已高達數千篇,並多以五四運動的整十年紀念為契機,形成階段性的井噴式爆發,2019年就達600餘篇。同時,如果著眼於反思的視角對這些文章進行檢索,則可見這樣一個事實:目前的五四運動史研究,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著眼於探討中國共產黨紀念五四運動方面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見。其中,陳金龍、胡國勝、陳文勝等將中國共產黨人與五四運動的紀念和解讀聯繫起來,頗有價值。不過,這些學者大多將研究時段限定在革命時期,進行整體闡述的論著也是著眼於闡發五四精神以及紀念活動的社會功能等視角。關於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人對五四運動的紀念和解讀,目前尚缺乏足夠關注;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是如何紀念五四運動的,也鮮有學者從長時段進行闡釋。

  實際上,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之間是一種雙向互動的關係。從五四運動來看,它為中國共產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滋養,即無論在自身的成立、發展和壯大過程中,還是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徵程中,中國共產黨總是能夠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的形勢和任務,通過對五四運動的闡釋和紀念,汲取自身前行的力量。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對五四運動的高度關注、紀念與闡釋,才奠定了五四運動在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使得五四運動歷經百年依然成為中國學術界探討的重要議題。那麼,位於新時代這一歷史背景,處於中國共產黨即將迎來建黨百年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如何進一步推進五四運動研究,闡釋中國共產黨之於五四運動的特殊貢獻和永恆情懷,並有益於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業,紀念史是一個重要的視角和進路。

  開闢研究新領域

  翻檢學界研究成果可以發現,紀念史尤其是中共紀念史,是近年來學界較為關注的一個重要領域。對於該領域,已有學者展開過富有創造性的研究和闡釋。其中,陳金龍最早提出了中國共產黨紀念活動史這一概念,並申請了多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包括重大項目),開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和闡釋工作,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在其倡導和推動下,中國共產黨紀念活動史研究逐漸引起學界關注,並湧現出胡國勝、魏建克等一批新生代學者和研究成果,進而開闢出中共黨史研究的新領域。

  著眼於五四運動記憶,學術界也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些學者從記憶層面對「五四」時人與五四運動進行了解析,形成了別具特色的研究理路。較具代表性的,如耿雲志《傅斯年對五四運動的反思——從傅斯年致袁同禮的信談起》(《歷史研究》2004年第5期);又如,歐陽哲生《胡適對「五四」運動的歷史詮釋》(《中國文化研究》1997年第4期)、《新文化的理想與困窘——蔡元培看五四運動》(《史學月刊》2019年第5期)等。此外,張寶明專門以五四運動記憶為主題申請並主持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五四運動百年記憶史整理與研究」,並以此為契機組織學術團隊進行五四運動記憶史的資料整理,積累起五四運動記憶史的研究基礎,形成新的學術領域。

  當然,學術界還召開過涉及五四歷史記憶內容的學術會議,如北京大學召開的紀念五四運動九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就是以「五四的歷史與歷史中的五四」為主題,其中有些論文即對不同階段、不同地域追憶「五四」、反思五四運動的情形作了新梳理。

  以上表明,作為一個重要專題,無論五四運動紀念史還是五四運動記憶史,均已引起學界重視,並漸成五四運動研究中新的拓展方向。然而,儘管有此趨勢,五四運動紀念史尤其是關於中國共產黨與五四運動紀念的歷史仍需進一步倡導。

  紀念史研究大有可為

  實際上,從紀念史的視角研究五四運動,探討中國共產黨與五四運動紀念的大歷史,不僅可行,而且大有可為。

  首先,中國共產黨與五四運動的紀念史,有著較為豐富的可供挖掘的研究內容。在五四運動的紀念上,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極為重視五四運動歷史經驗的總結,並時時刻刻將五四運動紀念活動與總結五四運動歷史經驗、凝聚各方共識、實施政治動員、表達政治主張、進行社會整合等結合起來。基於此,我們可對中國共產黨五四運動紀念活動的緣起、類型、方式進行論述,從宏觀上把握中國共產黨紀念五四運動活動的總體狀況;可按革命時期、建設時期、改革時期的歷史分期系統梳理中國共產黨紀念五四運動的歷史脈絡,進而呈現中國共產黨紀念五四運動活動演進的歷史過程;還可從個案的角度對中國共產黨紀念五四運動活動進行研究,比如考察不同歷史時期中共主要領導人對於五四運動的紀念,不同歷史時期中共領導下的知識界和教育界對於五四運動的紀念,不同歷史時期中共領導下的普通民眾對於五四運動的紀念,以及不同群體在五四運動紀念上是否受大的時代背景的影響,彼此之間的紀念活動具有怎樣的同與異,對於當今時代五四運動的紀念活動具有怎樣的啟迪作用;等等。

  其次,中國共產黨與五四運動的紀念史,有著豐富的可供利用的研究資料。從官方文獻來看,中央檔案館和各地方檔案館所藏關於五四運動紀念活動的檔案、各種不同歷史時期的黨報黨刊、我黨歷任主要領導人關於五四運動的重要講話以及主要領導人的文集和回憶錄等,對於探討中國共產黨五四運動紀念史都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從民間文獻來看,不同時期各種有關五四運動的資料集、親歷見證過五四運動紀念的各種時人的文集和回憶錄等,也都是探討五四運動紀念史的重要資料,充分佔有這些歷史文獻,可為探討中國共產黨與五四運動的紀念史提供一個他者的視角。

  最後,中國共產黨與五四運動的紀念史,有著豐富的可供運用的研究方法。正如陳金龍所指出的,紀念活動就其實質而言是一種政治儀式、政治象徵,是實現文化傳承、文化傳播的手段,也是促進社會認同、社會凝聚的途徑,還是保存歷史記憶的一種方式。由此而言,諸如歷史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文化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共黨史學等多學科的理論與方法,都是五四運動紀念史研究中需要綜合加以運用的。而且,採用的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對象也會有很大區別。比如,運用比較研究法,可以探討革命、建設和改革三個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紀念五四運動活動的同與不同,進而揭示不同歷史時期紀念活動的各自特點等。

  總之,由紀念史這一視角來看,站在百年之後新時代的今天,梳理和總結中國共產黨與五四運動百年紀念歷程及其所呈現的不同特點,對新時代如何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當然,如果從話語分析的視角來看,中國共產黨與五四運動的紀念史還有著折射時代變遷的重要價值和意義。概而言之,時期不同,我黨紀念五四運動的話語體系也有所不同,分析紀念五四運動話語變動的歷史軌跡,解讀不同時期五四運動紀念話語的變化及其原因,既可折射出百年來世情、國情與時情的時代變遷和走勢,還可揭示中國共產黨在紀念五四運動活動中注重引領並建構自身意識形態話語的歷程。而如此種種的探討,均將有益於汲取滋養,進而促進當今的經濟社會穩定和發展。由此著眼,有志於此方面研究的學者不妨一試。

 

  (作者單位:河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相關焦點

  •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研究」課題開題論證會舉辦
    本報北京6月1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楊寶光)今天,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在中央團校召開了「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研究」課題開題論證會。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徐曉出席會議並講話。
  • 「一一 ·九」運動與五四運動:作為比較研究的價值與意義
    原標題:【哈爾濱革命史志】「一一九」運動與五四運動:作為比較研究的價值與意義五四運動和「一一·九」運動都是中國近代史中的學生愛國運動,比較而言,二者有相似又有不同。「一一·九」學生運動對後世影響深遠,是東北地區先進知識分子發出中華民族之崛起的千古回唱,研究五四運動和「一一·九」運動不僅僅是由於其發生背景、事件經過以及歷史意義的學理分析,更重要的是將其中蘊含的精神實質落在「行」、藏於「心」。通過研學旅行和實地踏查,重溫近代史上的這兩大學生運動,體會中國發展到今天,取得的成就,體會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更要強化當代中國青年肩負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
  • 【哈爾濱革命史志】「一一·九」運動與五四運動:作為比較研究的...
    五四運動和「一一·九」運動都是中國近代史中的學生愛國運動,比較而言,二者有相似又有不同。歷史事件的比較研究使我們更加清晰的看到「一一·九」運動對於中國近代史、東北地區乃至東北亞地區都產生了重要影響,作為生活在事發地——哈爾濱的一員,感到由衷的自豪之餘,更覺得有義務有責任把先輩的精神發揚光大,使更多的後昆受到教益。
  • 用全面的歷史的方法研究中共黨史——讀毛澤東的《如何研究中共...
    研究中共黨史要有貫通視角  研究中共黨史還要有貫通視角,貫通歷史與現實,在宏闊的歷史縱深與歷史比較中分析、說明問題,既要實事求是地研究歷史的本然,又要實事求是地追溯歷史的所以然,不局限於對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後的歷史的研究,而要以人類社會史尤其是中國近現代史為基礎不斷深化中共黨史研究。
  • 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感悟心得一覽 五四運動一百周年感想
    再過二十幾天,我們將迎來五四運動爆發100周年的日子。五四運動,在一代代中國青年心目中,都是一個神聖而充滿敬意的事件,就像是熊熊燃燒的火炬,就像是高亢嘹亮的號角,永遠激勵著青年的心靈,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不知不覺,100年過去了。今日,山河無恙,歲月靜好。
  • 韓國"國師":中國五四運動受韓國啟發
    節目以抵抗日本殖民統治的韓國「三一獨立運動」百年為題,在介紹運動所帶來的世界影響時,竟稱「當時的中國人缺乏民族意識,國家觀薄弱,因為羨慕韓國的『三一運動』,所以後來發起了五四運動」。韓國「三一獨立運動」又稱「獨立萬歲運動」,是指1919年3月1日於朝鮮半島爆發的大規模民族解放運動,和中國的「五四運動」有著相似的大背景。
  • 「五四運動」受韓國啟發?韓國"國師"言論激怒中國網友
    節目以抵抗日本殖民統治的韓國「三一獨立運動」百年為題,在介紹運動所帶來的世界影響時,竟稱「當時的中國人缺乏民族意識,國家觀薄弱,因為羨慕韓國的『三一運動』,所以後來發起了五四運動」。✪ iWuDaoKou|《五道口學人》「平時吵吵著泡菜、漢字之類的是韓國發明的也就算了,怎麼現在連中國五四運動都變成韓國啟發的了?」
  • 五四運動火燒趙家樓的旌德人(多圖)
    旌德疫情防控24小時諮詢電話  0563-8603943 15205637862五四運動火燒趙家樓的旌德人「五四」運動時,他正在北京大學學習,五四運動爆發時他積極投入了這一愛國運動,參加了遊行隊伍,是衝入賣國賊曹汝林住宅、火燒趙家樓被反動政府逮捕入獄者之一。與魯迅等發起了《語絲》雜誌。抗戰時不忍離國他去,不任偽職,過著清貧的生活。抗戰勝利後,參加1946年的地下黨組織的反對選舉為國大代表的中山公園音樂堂大會,並在《解放日報》上發表《拼死爭自由》的文章。
  • 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覺醒的時代
    他的毛病是聰明遠過於學問,所以只宜做批評社會的文字而不宜於做學術研究的文字」。錢玄同「本來是一個研究音韻學的人,是章太炎的學生,是自己主張白話卻是滿口說文言的人,是於新知識所得很少卻滿口說新東西的人,所以大家常說他有神經病,因為他也是一個精神恍惚好說大話的人」。
  • 五四運動100周年紀念日 近五千人憑弔北大紅樓
    2019年5月4日,是五四運動爆發100周年紀念日。就在這一天,位於北京市東城區五四大街的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共接待全國各地4989名遊客——他們來這裡憑弔北大紅樓,參觀正在展出的大型主題展覽「五四現場」,重溫五四歷史。
  • 文史縱橫:淺談中國五四運動與朝鮮三一運動的關聯
    那麼,五四運動是否與三一運動有直接關聯呢?也可以看出先進青年知識分子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三一運動帶來的影響,由此可以看出五四運動的爆發於三一運動是存在著一定關聯的。五四運動的爆發並非根源於三一運動的影響,其與新文化運動的承接性是不可被忽視的。
  • 邵雍:青紅幫是五四運動期間上海工運的組織者
    五四運動距離今天已經八十多年了。多年來學術界對五四運動的研究從未停止過,一些有份量的專著相繼問世,其中最重要的當數彭明的《五四運動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和美國學者周策縱的《五四運動史》(嶽麓書社1999年版)。但是對於幫會與這場運動的關係,似乎至今無人涉及,也未見過這一方面的專題論文。[1]然而這一問題又相當重要,為此筆者拋磚引玉,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 五四運動爆發前侵略者們的真面目昭然若揭
    張文豔今年,是五四運動一百周年。青島市檔案館推出的力作《圖說五四運動與青島》,在2019年即將結束前出版。12月23日,青島市檔案館舉辦了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工作座談會,暨《圖說五四運動與青島》首發式。這是青島市檔案館繼《圖說老青島》《圖說老青島·建置篇》等「圖說系列」後的又一力作。
  • 五四運動的三大「領袖」
    段錫朋的領袖地位之所以無人能比,還在於他實際承擔的領導職務:一是在五四運動爆發之前,他已經是著名的學生領袖;二是在五四運動之中,他是北京大學學生自治會的會長,又是北京中等以上學生聯合會的會長,同時又是全國學生聯合會的會長。這些職務,傅斯年和羅家倫沒有擔任過,別的人更無法與他相比。那麼,段錫朋這顆學運之星是如何升起的呢?
  • 臺灣大學的「新五四運動」
    作者 王正方    臺灣大學的師生開始了「新五四運動」:5月4日為抗議臺「教育部」粗暴拔管,在臺大「傅園」舉辦「傅斯年校長追思會暨紀念五四運動晉百年」;臺大中文系、分子醫學研究所、機械系、政治系等多位教授和學生等,發起臉書:「還我校長,黃絲帶的關懷」、 「5/4為臺大而戰遊行活動」,號召全校師生在傅鍾集合上課
  • 五四運動珍貴老照片(附:紀錄片+電影《我的1919》)
    在巨大壓力下,北洋政府作出罷免賣國賊、拒絕在巴黎和約籤字的決定,五四運動取得重大勝利。五四運動時間跨度長,影響範圍廣,是中國文化覺醒的運動,對中國的變革有深遠和持久的影響,從五四運動開始,西方現代文明的春風逐漸在中華大地飄揚。在文化上也徹底動搖了中國封建文化的根基。科學與民主像兩顆種子在中華大地發芽。
  • 黨史上的為什麼(1):五四運動為什麼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五四運動是中國從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五四運動傑出的歷史意義,在於它帶著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這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封建主義。這也正是五四運動與以往的農民革命和資產階級革命的不同之處。
  • 26歲毛澤東:1919年,那場「五四運動」帶給我的覺醒
    在聽聞五四運動爆發的消息後,毛澤東立即召集新民學會的眾人開會,決定響應五四運動。之後開始參與組織湖南學生大罷課以及開展愛國反日宣傳等。2個月後,毛澤東在湖南創立了《湘江評論》。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五四運動在當時的影響力,遠遠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大。1922年,僅僅在五四運動過去三年後,身為五四運動中心的北京大學入學考試,預科國文試卷作文題是「述五四以來青年所得的教訓」。有個學生問監考老師:「五四運動是個什麼東西,是哪一年的事?」。
  • 五四運動100周年|周谷城:紀念五四運動60周年
    ▲1919年5月4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走上街頭,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爆發封建勢力對外喪權辱國對內統治腐朽,西方列強在巴黎和會上公然踐踏中國主權,五四運動爆發1919年5月4日爆發的五四運動,是反帝反封建的運動。
  • 詞彙類型學拓展詞彙研究視角
    詞彙類型學是詞彙學的跨語言和類型學分支,其研究目標是揭示不同語言詞彙系統在語義層面的共性與個性。目前語音、形態和句法領域的類型學研究已取得較多進展,詞彙領域的類型學研究卻發展緩慢。  研究視角具有綜合性  詞彙類型學主要涉及特定概念域的定名學(onomasiology)、符意學(semasiology)和詞彙—語法互動三個方面的跨語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