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為甲手為戈,四牡彭彭別易河。疫情號令之下,40名臨沂市人民醫院醫護人員,從蒙山腳下,沂河岸畔,奔赴武漢。回望蒙山沂水,他們用「相信我們一定贏!」的誓言告別親人。奮戰病魔逾一個月,他們在荊楚大地書寫了一曲曲壯歌,一個個又一個垂危生命被這些白衣戰士挽回。即日起,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節選他們的故事予以播發,向英雄致敬。
人物簡介:伊鑫,女,35歲,臨沂市人民醫院心內科CCU副護士長。於2月20日跟隨山東第十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馳援武漢。目前在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重症隔離病房,參加救治任務。
隨著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病區在送完最後一個出院患者後,關門大吉,醫護人員伊鑫長舒一口氣。來這裡工作近一個月,每當在完成一項項任務,看到一位位患者康復出院,便完成了小心願,她知道,回家的路就更近了些。
作為山東省支援湖北第十二批醫療隊的隊員,從19日晚上接到出徵指令、請戰、火速定下隊員名單,再到連夜召開動員會,他們被稱為最硬核的「臨醫人」。
剪掉長發奔赴武漢,全家連夜準備行李
早在大年初一,防疫戰役打響之初,臨沂市人民醫院心內科CCU副護士長伊鑫寫下請戰書時,臉上少有的平靜,按下鮮紅的手印時,目光裡的剛強和堅定,她知道這份沉甸甸的請戰書意味著什麼。
2月19日下午1點31分,還在午休的伊鑫,突然被一陣緊急的電話鈴聲驚醒,原來是護理部同事打來的。「伊鑫老師您好,現接到命令我院急需調配30名護士明日前往武漢,之前您已報名了,有沒有困難?」「沒有困難,隨時準備出發!」伊鑫堅定地回答道,雖然早有準備,但突然接到通知,她的內心還是不免有些激動。「由於下午還要上班,時間緊張,來不及收拾行李,接到電話後,我馬上告知家裡我要出徵武漢的消息。」一人上戰場,全家總動員。一家人立馬為她準備行李。牙齦腫痛一個多月的父親騎了十多公裡的電動車為女兒送來了滿滿一車生活用品,並對她說「你放心去吧,家裡有我和你媽照應著,不用擔心。國家有難,你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理應衝鋒在前。」遠在百公裡之外上班的妹妹也驅車趕來,為她送來防護用品和生活物資。伊鑫的丈夫也打電話鼓勵她:「你放心去吧,我會照顧好咱們的兩個兒子,還有咱媽在這照應著,你只管上陣抗疫,家裡的事你不用擔心。」看到家人做的這些,她的心裡十分感動,只想把感動化為動力投入到工作當中,不辜負他們。
2月20日早上7點半,雖然早已做好了上前線的準備,但是當兩個兒子抱著她喊「媽媽」的時候,伊鑫的眼睛還是忍不住溼潤了。「我告訴兒子們媽媽要去打怪獸了。」兩個兒子十分懂事地說,「媽媽加油。」這一刻她充滿了力量。「孩子聽話,媽媽定會早日平安歸來!武漢別怕,我們『臨醫人』來了!相信我們並肩作戰,一定能打贏場戰疫。」
「必勝客」4人小分隊,跟困難勇敢說「不」
來的這段時間,伊鑫經歷了兩次醫院轉院。
2月26日,山東省支援湖北第十二批醫療隊的105名醫護人員進駐武漢市第三醫院首義院區整體接管7樓和9樓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首義院區清空後,醫護人員又於3月7日進駐光谷院區繼續整體接管14樓和15樓兩個病區開展救治工作。根據工作需要她們成立了「必勝客」小分隊,共4人組成,每一個人都不怕苦、不怕髒、不怕累,力爭把「硬核」山東人的精神發揮到極致。
在臨床工作中風險最高的就是咽拭子採集。一個張嘴的動作,意味著產生大量攜帶病毒的飛沫,甚至有些人沒忍住引發咳嗽、嘔吐,在這種飛沫籠罩的情況下,醫護人員隨時都有可能面臨感染的風險。但是他們「必勝客」小分隊從來沒有畏懼,沒有退縮,一天採集至少18個咽拭子,從來不在話下。
他們把患者當親人,不僅為學會了為男性患者剃鬍子,還為大小便不能自理的患者清潔身體,視若父母。在三八婦女節時,伊鑫還為女患者送去賀卡和精美小禮物,並及時詢問病人的需求,送去生活用品,讓他們放下對病毒的恐懼,感受到家的溫暖。每名醫護人員也會在自己防護服的後面寫下自己的名字和一些勵志的話語,不僅激勵自己,更是給病人帶來康復的信心。
在隔離病房,除了參與治療,還要經常給患者做心理疏導。在光谷院區,有位患者看到病房裡其他病人都安全出院,只剩下他一個人的時候,情緒很激動,一遍遍的反覆詢問:「我什麼時候能出院,什麼時候能見到我的家人?」他們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及時安慰患者,一遍遍的解釋、安撫、開導,慢慢消除患者的恐懼,用真誠化解他的悲觀情緒,慢慢的老人心情逐漸好轉起來,並親切地說聲:「你們辛苦了,沒有你們,就沒有武漢人的今天,感謝你們!」一句簡單地話就是他們繼續前進的動力,也是對他們最崇高的問候。
「病人在出院時緊緊握住我們的手不停的道謝,情緒一度失控,並用顫抖的雙手給我們寫了一句話:山東醫療隊不怕髒、不怕苦、不怕累,為山東醫療隊點讚。字裡行間我們都能深切感受到病人的感激與不舍。」伊鑫說,對醫護人員來說,能為疫情防控做出自己的努力,感覺無愧於職業,同時也對得起患者的這份信任。
醫院開綠色通道救治其父親,一米的距離收穫更多感動
出徵前,作為女兒,伊鑫最放心不下的是自己的父親。父親在春節期間就牙疼,一直忍著沒敢驚動工作繁忙的女兒。女兒臨走時,父親隻字未提自己生病的事,只告訴她到了武漢要好好工作,「你是黨員,就應該起帶頭示範作用。家裡的事,你不用擔心,儘管放心工作。」沒想到,3月2日,在電話中得知父親因為疼痛難忍,去醫院檢查,被查出患有上頜腫瘤。當時正在工作的伊鑫強忍淚水,努力克制著自己的情緒,像往常那樣進行日常工作。下班後,一時間不知該怎麼辦的她放聲痛哭,她惦記父親,自己作為女兒在父親最需要的時刻,沒有陪伴在他的身邊。
在武漢的領導得知這一消息後,主動告知醫院工會,並多次提供幫助。院領導還親自探望,開闢綠色通道,派人陪同辦理住院手續、安排會診,更為他細心地安排了送餐等服務,省去了家人的後顧之憂。科室領導多次打電話過問,並多次陪同伊鑫的父親診療。諸多同事每天有空就去看望,隨時了解治療和生活之需,讓她的父親得以安心治療。
「離家千裡,突聞父親病情,十分擔心、掛念。但有了醫院的全方位照顧,我心中既寬慰又感動。此刻,我不能陪伴父親身邊,只能更加用心的服務武漢的患者,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大家的厚愛。」在3月12日寄給醫院的《感謝信》中,伊鑫表達了對醫院領導及同事的感激之情。 她說,救死扶傷是我的職責與使命。而我們,更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臨沂市人民醫院是我們的堅強後盾,我們願用自己的專業與奉獻,堅守陣地前沿,為打贏武漢保衛戰盡忠竭力,把英雄的紅色沂蒙精神展現在荊楚大地!
這些日子來,她收穫了太多的感動。當他們剛來武漢時,沒有新刷手衣,這邊的醫院緊急發動職工把自己的拿出來,病房裡就出現了顏色、大小、款式、新舊程度不等的刷手衣。「山東人和武漢人的關係就像兄弟姐妹一樣,相互關心、相互照應,總想把自己最好的拿出來給對方!如果沒有疫情,真想給他們一個暖心的擁抱,可惜現在只能1米距離,用眼神和心靈交流。」伊鑫說,畢竟他們經歷了整個疫情全過程,他們才是真英雄。
投入「抗疫」工作以來,「必勝客」小分隊,團結協作,抗擊疫情,用擔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一句句簡單的話語,一雙雙緊握著的手,一封封真摯的感謝信……在患者眼裡,山東人淳樸善良,冒著不怕死的精神,舍小家顧大家。伊鑫說,我們是醫護人員,我們不上誰上!我們願意用執著堅守,詮釋使命擔當,挺身而出,甘於奉獻,危難時刻彰顯我們山東人的精神風貌和英雄本色。我們一定會勝利、平安歸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見習記者 姜曼 通過員 王小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