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醫人武漢戰疫|伊鑫:「必勝客」小分隊勇敢跟困難說「不」

2020-12-24 齊魯壹點

白衣為甲手為戈,四牡彭彭別易河。疫情號令之下,40名臨沂市人民醫院醫護人員,從蒙山腳下,沂河岸畔,奔赴武漢。回望蒙山沂水,他們用「相信我們一定贏!」的誓言告別親人。奮戰病魔逾一個月,他們在荊楚大地書寫了一曲曲壯歌,一個個又一個垂危生命被這些白衣戰士挽回。即日起,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節選他們的故事予以播發,向英雄致敬。

人物簡介:伊鑫,女,35歲,臨沂市人民醫院心內科CCU副護士長。於2月20日跟隨山東第十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馳援武漢。目前在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重症隔離病房,參加救治任務。

隨著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病區在送完最後一個出院患者後,關門大吉,醫護人員伊鑫長舒一口氣。來這裡工作近一個月,每當在完成一項項任務,看到一位位患者康復出院,便完成了小心願,她知道,回家的路就更近了些。

作為山東省支援湖北第十二批醫療隊的隊員,從19日晚上接到出徵指令、請戰、火速定下隊員名單,再到連夜召開動員會,他們被稱為最硬核的「臨醫人」。

剪掉長發奔赴武漢,全家連夜準備行李

早在大年初一,防疫戰役打響之初,臨沂市人民醫院心內科CCU副護士長伊鑫寫下請戰書時,臉上少有的平靜,按下鮮紅的手印時,目光裡的剛強和堅定,她知道這份沉甸甸的請戰書意味著什麼。

2月19日下午1點31分,還在午休的伊鑫,突然被一陣緊急的電話鈴聲驚醒,原來是護理部同事打來的。「伊鑫老師您好,現接到命令我院急需調配30名護士明日前往武漢,之前您已報名了,有沒有困難?」「沒有困難,隨時準備出發!」伊鑫堅定地回答道,雖然早有準備,但突然接到通知,她的內心還是不免有些激動。「由於下午還要上班,時間緊張,來不及收拾行李,接到電話後,我馬上告知家裡我要出徵武漢的消息。」一人上戰場,全家總動員。一家人立馬為她準備行李。牙齦腫痛一個多月的父親騎了十多公裡的電動車為女兒送來了滿滿一車生活用品,並對她說「你放心去吧,家裡有我和你媽照應著,不用擔心。國家有難,你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理應衝鋒在前。」遠在百公裡之外上班的妹妹也驅車趕來,為她送來防護用品和生活物資。伊鑫的丈夫也打電話鼓勵她:「你放心去吧,我會照顧好咱們的兩個兒子,還有咱媽在這照應著,你只管上陣抗疫,家裡的事你不用擔心。」看到家人做的這些,她的心裡十分感動,只想把感動化為動力投入到工作當中,不辜負他們。

2月20日早上7點半,雖然早已做好了上前線的準備,但是當兩個兒子抱著她喊「媽媽」的時候,伊鑫的眼睛還是忍不住溼潤了。「我告訴兒子們媽媽要去打怪獸了。」兩個兒子十分懂事地說,「媽媽加油。」這一刻她充滿了力量。「孩子聽話,媽媽定會早日平安歸來!武漢別怕,我們『臨醫人』來了!相信我們並肩作戰,一定能打贏場戰疫。」

「必勝客」4人小分隊,跟困難勇敢說「不」

來的這段時間,伊鑫經歷了兩次醫院轉院。

2月26日,山東省支援湖北第十二批醫療隊的105名醫護人員進駐武漢市第三醫院首義院區整體接管7樓和9樓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首義院區清空後,醫護人員又於3月7日進駐光谷院區繼續整體接管14樓和15樓兩個病區開展救治工作。根據工作需要她們成立了「必勝客」小分隊,共4人組成,每一個人都不怕苦、不怕髒、不怕累,力爭把「硬核」山東人的精神發揮到極致。

在臨床工作中風險最高的就是咽拭子採集。一個張嘴的動作,意味著產生大量攜帶病毒的飛沫,甚至有些人沒忍住引發咳嗽、嘔吐,在這種飛沫籠罩的情況下,醫護人員隨時都有可能面臨感染的風險。但是他們「必勝客」小分隊從來沒有畏懼,沒有退縮,一天採集至少18個咽拭子,從來不在話下。

他們把患者當親人,不僅為學會了為男性患者剃鬍子,還為大小便不能自理的患者清潔身體,視若父母。在三八婦女節時,伊鑫還為女患者送去賀卡和精美小禮物,並及時詢問病人的需求,送去生活用品,讓他們放下對病毒的恐懼,感受到家的溫暖。每名醫護人員也會在自己防護服的後面寫下自己的名字和一些勵志的話語,不僅激勵自己,更是給病人帶來康復的信心。

在隔離病房,除了參與治療,還要經常給患者做心理疏導。在光谷院區,有位患者看到病房裡其他病人都安全出院,只剩下他一個人的時候,情緒很激動,一遍遍的反覆詢問:「我什麼時候能出院,什麼時候能見到我的家人?」他們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及時安慰患者,一遍遍的解釋、安撫、開導,慢慢消除患者的恐懼,用真誠化解他的悲觀情緒,慢慢的老人心情逐漸好轉起來,並親切地說聲:「你們辛苦了,沒有你們,就沒有武漢人的今天,感謝你們!」一句簡單地話就是他們繼續前進的動力,也是對他們最崇高的問候。

「病人在出院時緊緊握住我們的手不停的道謝,情緒一度失控,並用顫抖的雙手給我們寫了一句話:山東醫療隊不怕髒、不怕苦、不怕累,為山東醫療隊點讚。字裡行間我們都能深切感受到病人的感激與不舍。」伊鑫說,對醫護人員來說,能為疫情防控做出自己的努力,感覺無愧於職業,同時也對得起患者的這份信任。

醫院開綠色通道救治其父親,一米的距離收穫更多感動

出徵前,作為女兒,伊鑫最放心不下的是自己的父親。父親在春節期間就牙疼,一直忍著沒敢驚動工作繁忙的女兒。女兒臨走時,父親隻字未提自己生病的事,只告訴她到了武漢要好好工作,「你是黨員,就應該起帶頭示範作用。家裡的事,你不用擔心,儘管放心工作。」沒想到,3月2日,在電話中得知父親因為疼痛難忍,去醫院檢查,被查出患有上頜腫瘤。當時正在工作的伊鑫強忍淚水,努力克制著自己的情緒,像往常那樣進行日常工作。下班後,一時間不知該怎麼辦的她放聲痛哭,她惦記父親,自己作為女兒在父親最需要的時刻,沒有陪伴在他的身邊。

在武漢的領導得知這一消息後,主動告知醫院工會,並多次提供幫助。院領導還親自探望,開闢綠色通道,派人陪同辦理住院手續、安排會診,更為他細心地安排了送餐等服務,省去了家人的後顧之憂。科室領導多次打電話過問,並多次陪同伊鑫的父親診療。諸多同事每天有空就去看望,隨時了解治療和生活之需,讓她的父親得以安心治療。

「離家千裡,突聞父親病情,十分擔心、掛念。但有了醫院的全方位照顧,我心中既寬慰又感動。此刻,我不能陪伴父親身邊,只能更加用心的服務武漢的患者,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大家的厚愛。」在3月12日寄給醫院的《感謝信》中,伊鑫表達了對醫院領導及同事的感激之情。 她說,救死扶傷是我的職責與使命。而我們,更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臨沂市人民醫院是我們的堅強後盾,我們願用自己的專業與奉獻,堅守陣地前沿,為打贏武漢保衛戰盡忠竭力,把英雄的紅色沂蒙精神展現在荊楚大地!

這些日子來,她收穫了太多的感動。當他們剛來武漢時,沒有新刷手衣,這邊的醫院緊急發動職工把自己的拿出來,病房裡就出現了顏色、大小、款式、新舊程度不等的刷手衣。「山東人和武漢人的關係就像兄弟姐妹一樣,相互關心、相互照應,總想把自己最好的拿出來給對方!如果沒有疫情,真想給他們一個暖心的擁抱,可惜現在只能1米距離,用眼神和心靈交流。」伊鑫說,畢竟他們經歷了整個疫情全過程,他們才是真英雄。

投入「抗疫」工作以來,「必勝客」小分隊,團結協作,抗擊疫情,用擔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一句句簡單的話語,一雙雙緊握著的手,一封封真摯的感謝信……在患者眼裡,山東人淳樸善良,冒著不怕死的精神,舍小家顧大家。伊鑫說,我們是醫護人員,我們不上誰上!我們願意用執著堅守,詮釋使命擔當,挺身而出,甘於奉獻,危難時刻彰顯我們山東人的精神風貌和英雄本色。我們一定會勝利、平安歸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見習記者 姜曼 通過員 王小彤

相關焦點

  • 前線手記丨伊鑫:病房裡的「必勝客」小分隊
    時間過得好快,轉眼間來武漢已經快一個月了,在這近一個月的時間裡,我們組在上級領導的精心組織和安排下,分別在武漢三院的首義院區和光谷院區工作,同時根據工作需要我們成立了「必勝客」小分隊,手牽手、心連心、全力以赴。
  • 武漢肯德基、必勝客為援漢醫療隊感恩送餐
    自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地先後派出340支醫療隊、近40000名醫務工作者馳援武漢,他們慷慨赴荊楚,白衣作戰袍,堅定同武漢人民生死相依,日夜奮戰在抗疫鬥爭第一線,用堅韌和溫柔為武漢鑄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在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時,這些援漢的醫護人員還通過在防護服上畫漫畫、轉運病人時和病患一起欣賞夕陽這樣的舉動向武漢人民傳遞積極樂觀的能量,他們是和平年代最勇敢的戰士,也是一群可愛的天使。
  • 「武漢戰疫」團員青年突擊隊:用90後的鎧甲貢獻戰疫力量
    ,在國家需要時,他們勇敢站出來,衝到疫情防控的最前線。這是一支年輕的團隊:從最初的5人,逐步壯大到41人,他們全是90後。這是一支敢打敢拼的團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國家需要時,他們勇敢站出來,衝到疫情防控的最前線。這就是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武漢戰疫」團員青年突擊隊,1月25日,他們出徵武漢,成為廣東開赴武漢醫療隊的第一支青年突擊隊。他們勇擔當、敢擔當、能擔當, 用90後的鎧甲來保家衛國,貢獻戰疫青春力量。
  • 戰疫「不夜天」 武漢夜景美
    ↑武漢夜晚的黃鶴樓亮燈(4月13日攝)。 武漢的夜晚燈光璀璨,以戰疫為主題的「燈光秀」每日亮起,鑄就了江城武漢的「不夜天」,帶給人們信心和勇氣。 新華社記者王毓國攝影報導↑武漢夜晚的「戰疫燈光秀」(4月14日攝)。↑武漢夜晚的「戰疫燈光秀」(4月13日攝)。
  • 記錄「逆行者」的逆行者離家16天,他們在武漢還好嗎?
    離家第16天,李巖給妻子寫了4句話  從大年初六那天算起,她的愛人李巖從鄭州緊急出發趕赴武漢,已經是第16天了。16天,384個小時,23040分,1382400秒……幾乎每分每秒,她和孩子都牽腸掛肚。  李巖不是醫護人員,而是一名記者。在見諸報端、客戶端的各類「逆行者」的背景中,看不到他,因為,他是「逆行者」的記錄者,永遠站在鏡頭的背面。
  • 《中國醫生戰疫版》謝謝你們勇敢而來
    從打開《中國醫生戰疫版》的一剎那,所有關於不尋常的2020年春節期間的記憶重新浮現。如果說當時只是通過網絡訊息的片段和電視裡反覆的播放來了解疫情重災區,那《中國醫生戰疫版》的出現就是以一種孤勇進入重災區,感受著疫區的每一次呼吸,無論是對醫護人員而言還是對於紀錄片的製作者。
  • 青心戰疫讓志願服務精神永放光芒
    《守望家國》特別節目第十一期由CCTV-6電影頻道和十堰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將鏡頭對準疫情一線工作者,對準了江世娥,對準了消殺小分隊,講述青年志願者在不平凡崗位上的堅守與奉獻故事,這是十堰青年戰疫的縮影,這是湖北青年戰疫的寫照,這是2020年春天中國青年戰「疫」的名片。
  • 陌上花開致敬「戰疫天使」 請必勝女神品味下午茶
    女人節將至,堅守在抗疫一線的女性醫護工作者依然不眠不休。為了表達對她們的敬意與感謝,瀋陽必勝客帶來了一場來自春天的下午茶,在疫情的壓力之下給予「必勝女神」一絲慰藉。隔空喊話「馳援姐妹花」,送出「女神專屬」愛的祝福據悉,疫情爆發以來,醫大一院前後共派出106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許多女性醫護人員也在其中。因此,一些科室的「醫護姐妹花」就這樣分隔兩地。貼心的必勝客為這些「戰疫英雄小姐妹」搭建起溝通的橋梁。
  • 湖北影視人重磅打造抗疫電影《武漢戰疫》劇本研討會隆重舉行
    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積極行動採取防疫措施,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和讓人緬懷的英雄人物。作為親身經歷和見證這場偉大抗疫鬥爭的湖北影視人和影視公司,有責任和使命拍攝一部謳歌英雄的武漢人民抗擊疫情的影片,於是就有了《武漢戰疫》這部影片的誕生。
  • 【高安人物】賈媛:我在武漢「戰疫」的30天!
    和她平安歸來《高安馳援武漢的美女志願者——賈媛平安歸來!》的文章。今天,我們有幸能夠記錄下她在武漢「戰疫」的30天!賈媛根據自身戰疫經歷剪輯的微視頻「新冠肺炎」,這個令中華大地驟然萬巷皆空的病名,突然鋪天蓋地出現在我們的眼前,這是生命與病毒的對抗,成千上萬名醫護工作者義無反顧紛紛請戰,勇敢「逆行」於第一線。
  • 大型紀錄片《武漢戰疫》震撼亮相
    上百名記者歷時八個月,在一線零距離拍攝,全景式真實記錄去冬今春疫情暴發以來,以武漢、湖北為主戰場所展開的驚心動魄、艱苦卓絕的戰疫故事。由湖北廣播電視臺攝製、出品的大型紀錄片《武漢戰疫》,9月24日起在湖北衛視晚間黃金檔重磅推出,其他頻道9月25日起輪播。
  • 還原不可磨滅的中國戰疫記憶[圖]
    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見證·造像——抗擊疫情影像展覽」從紀實的視角出發,真實再現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聚焦武漢、輻射全國的戰疫景象,一幅幅畫面,一個個場景,無數細節還原出一段不可磨滅的中國戰疫記憶,飽含深情,震撼人心。
  • 《武漢日夜》1月22日上映 一部你想像不到的戰疫紀錄電影
    2020無疑是極不尋常的一年,艱辛和淚水、溫暖與感動定格成了我們的年度記憶。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往日的熱鬧喧囂瞬間被按下暫停鍵。是每個人竭盡全力的拼搏,命運與共的守望,又一次換回了我們平常卻無比珍貴的生活。
  • 《在一起》重現戰疫英雄的勇敢和溫情 多家衛視熱播口碑不俗
    張漢清的原型是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院長張定宇,戰疫時期他身患漸凍症但堅持不下火線的精神深入人心。扮演者張嘉益將走路姿勢作為表演切入點,再延伸到神態、氣場,還原出了一個真實的人物,堪稱滿分表演。張嘉益說:「我沒見過張院長本人,但查了很多他的資料,覺得自己和他最像的、也最難演好的,就是腳步。他的腳步高低不平,但卻是世界上最堅定的、最踏實的。」
  • 蘭州護士在武漢戰疫:大叔病情好轉,窗外春風送暖!
    #戰疫日記#蘭州瑞京糖尿病醫院護士王桃紅,在武漢漢陽醫院發來戰疫日記——今天是2月21日,是我來武漢的第9天,我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又有一位大叔病情好轉,要從我們重症科轉出去了!大叔聽後,豎起了大拇指,說:"蘭州離武漢1千多公裡,你們不遠千裡來支援,真是好樣的,你很勇敢,太感謝你們了!"。對於大叔的鼓勵,我也很開心,問他:"您知道自己在重症監護室住了多少天了嗎?」大叔說:「20多天了!終於可以出去了,真的不容易啊,你們每天工作很辛苦,更不容易呢!」。
  • 【講講我家的戰役故事】關注普通人的戰疫故事,記錄每一個勇敢的瞬間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一群勇敢而堅定的普通人,疫情之下的襄垣,醫護人員義無反顧,公安民警晝夜堅守,生產一線輪班上崗,街道社區封閉管理,在這場全民戰疫中他們嚴守每一道關卡和疫情賽跑共克時艱!關注普通人的戰疫故事,記錄每一個勇敢的瞬間!
  • 《中國醫生戰疫版》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信念
    《中國醫生戰疫版》這部紀錄片很真實地為我們展現了前線醫護人員的艱辛,從疫情開始的一月份起,全國都進入了緊急的戰疫期間,我們每天能在新聞裡面看到的實時報導僅僅是前線情況的一小部分。我們只能得知上萬名的醫護人員和志願者奮戰在前線,每天感染了多少病人,每天又痊癒了多少病人,每天是否有醫護人員被感染,又是哪些人倒在了前線……我們得到的就只有這些數據而已,距離疫情重災區如此遙遠的我們,幾乎無法體會到醫護人員的辛苦與心情,只能通過網絡這一渠道應援武漢,關注前線。
  • 首部武漢戰疫真實紀錄片引爆海內外反響:武漢!全世界挺你!
    推薦:長按相應二維碼識別關注 看不一樣的精彩!《武漢戰疫紀》回顧了過去一個多月,在這座千萬級人口的城市裡,疫情是如何從快速暴發到逐漸被遏制的全過程。三武漢人的守望相助令人感動在《武漢戰疫紀》中,一位記者全副武裝進入到最危險的「紅區」,深入採訪隔離病房裡的醫護人員和病人。他便是葛雲飛。
  • 武漢肺炎刺激《世紀戰疫》(Contagion)重登iTunes電影榜
    武漢肺炎刺激觀眾 《世紀戰疫》(Contagion)重登iTunes電影榜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不少曾經歷2003年SARS的人,更回憶湧現;《毒網》金像導演史提芬蘇德堡(Steven Soderbergh)的舊作《世紀戰疫》(Contagion),雖然已是2011年推出的作品,但最近卻重登iTunes電影榜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