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搖滾樂迷,《樂隊的夏天》剛播出時,我只是路人粉。
但當看到第四期裡,盤尼西林改編樸樹的《new boy》,讓製作人張亞東落淚時,我被音樂所傳達出的情緒感動的一塌糊塗。
2000年來臨前,我們迎來新的時代,大家都還年輕,一切似乎都有希望。
二十年過去,對生活的妥協和失望,與不甘心就這麼長大的遺憾交織在一起。
看到不再年輕的老樂隊和為了音樂夢想堅持的新樂隊,在舞臺上吶喊時,我被這種真誠和炙熱所打動。
他們對所熱愛的事依舊充滿勇氣,而平凡的我們,日子會越來越好嗎?
「喪燃」這個詞很適合刺蝟樂隊,意思是很沮喪的時候,依然堅持著,並且爆發出很強的能量。
成員三個人,一起做音樂十幾年。鼓手石璐和主唱子健,在一起7年又分手7年,石璐做了單親媽媽,子健經歷生病住院、失戀、頹廢的時期。他們倆都是追求完美的處女座,因為對音樂的嚴格要求時常產生矛盾,曾經一度面臨解散。
主唱子健是程式設計師,白天要上班,石璐給其他樂隊打鼓維持生活。晚上成員們從不同的地方趕去排練室,比起許多歌手藝人,這樣的狀態並不是很好。
每個成年人可能都曾有過這樣的低谷階段,工作上沒有成就感,感情狀態不佳,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裡,又被身上的責任壓得喘不過氣。
子健說《火車駛向雲外 夢安魂於九霄》這首歌是在自己特別喪的狀態下寫的,副歌就是憧憬生活好一些。他們在舞臺上呈現出完美演出時,很難想像這麼自信有力量的樂隊,前不久還處在低谷期。
這次節目,刺蝟樂隊收割了一批路人粉,在比賽裡也排名靠前,朋友圈都在分享他們的歌曲。
未來他們朝什麼方向發展我們無從得知,但能看見的是,他們已經好起來了,完全看不到頹廢和低糜,相反,從他們的音樂裡,感受到的只有不服輸的力量。
在很喪的時候,有些人就這麼接受了糟糕的狀態。但還是有些人,默默去消化焦慮,努力把負面的情緒化作掙脫現狀的勇氣,爆發出向上的能量。
想起曾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個故事。主人公是位普通的女孩,一直喜歡畫畫,但是家人並不支持。按家人的意願她大學選擇了製藥專業,畢業後也在醫藥行業上班。但內心的熱愛從來沒有放下過。
27歲,大部分成年人生活趨於穩定的年紀,她鼓起勇氣從外企辭職,開始全身心投身於喜歡的畫畫。
從來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美術訓練,起步時很難。她參加網絡課程,報名美術班去學習。甚至為了學畫畫從一個城市搬家到另一個城市。
獨自堅持的階段,又遇到異地戀被分手和不靠譜的老師。即使在最低谷的狀態下,她還是在不停的練習。
在暫時沒有成績,又遭遇情感上的打擊時,她一定也有過想放棄的時候吧。但因為熱愛畫畫的情感太過強烈,就這麼一路堅持了下來。
後來,她有機會加入了一個漫畫工作室,18年的時候,開始獨立練習並且嘗試創作,生活慢慢向好的方向發展。
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有所熱愛的人,可以充滿無限的能量,抵禦現實的傷害,把自己從低谷裡拉起來。
看到女孩故事的結尾,說沉迷於自己喜愛的事,生活簡單又充實,抓住夢想的時候無比滿足和感恩。
我大概明白了,去做真心熱愛的事,可以讓你變得簡單。不迎合討好,不委屈求全,不將就敷衍。把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少了欲望和雜念,純粹的為自己而活。
我們在為自己付出時,是可以一路披荊斬棘的。
Click#15樂隊被許多粉絲成為寶藏樂隊,在上《樂隊的夏天》之前,他們做著很小眾的音樂,有一批喜歡他們的粉絲。
主場Ricky和鍵盤手楊策的音樂充滿藝術性,但是Funk曲風偏小眾,不是大多數人可以欣賞。他們每月的演出平均收入只有1000塊,無法養活自己,甚至會去計較30塊的排練場地費。
即使這樣,兩個人依舊很享受做音樂的快樂。在舞臺上自在隨性,跟著律動搖擺,沉浸在自己的音樂裡,許多沒聽過Funk的觀眾也被感染。
可惜的是,小眾音樂被大眾接受需要時間,他們止步於第6期。在離開舞臺時,主唱Ricky說:我從來沒有靠音樂賺過錢,我也沒想過大紅大紫,我不抱幻想,但是我希望我的粉絲足夠支撐我做音樂,我想做一個真正的音樂人。
比起輸贏,他們更在乎能不能繼續做讓自己快樂的音樂。
看到過一句話說:上天安排一個人的命運,或者給一個人使命,其實是給他一個愛好,一種真實的喜歡。這種發自內心的快樂無法取代。
當我看到Click#15的巡演裡,只有1、200人,他們依舊在舞臺上投入的演出,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時。我想有所熱愛,除了帶給我們勇氣、力量,更多是讓自己快樂的能力。
在我剛開始寫自己喜歡的文字時,很長階段在學習狀態,也沒有依靠這件事獲得太多收入。
沒有什麼天賦,也常常寫不出來,夜深人靜時總自我懷疑。
不知道這樣的堅持有沒有意義。問自己許多遍,一定要常年全身心做這件事,才能獲得快樂嗎?
但是當我把腦子裡所有的想法寫出來,再一點點梳理清晰時,會因為想清楚一個要表達的觀點歡呼雀躍,會因為一篇文章被認可而獲得極大的成就感。
不一定要辭職做自由職業才能算過的幸福,但做熱愛的事,可以讓自己快樂。
以前我很容易焦慮,早上無法早起會焦慮,做一件事努力後沒有回報會焦慮,被催生也會焦慮。
但是寫作不順利,寫不出來的時候,卻沒有一次情緒失控焦慮不安。相反的內心十分篤定可以寫好,不著急也不懼怕。
少了太多複雜的思緒,全情的投入只是為了一個很明確的目的-把喜歡的事情做到自己滿意。
當看到《樂隊的夏天》裡,這些熱愛音樂的人,白天上班,休息時排練,背著樂器穿梭在城市的霓虹裡時,我理解他們艱難背後堅持的理由。
如果成長的代價是接受自己不認同的事,把負面情緒默默吞咽,那麼所熱愛的事,就是平凡生活之外,能夠讓你獲得真實快樂的一種方式。
在焦慮困頓,未來沒有方向的時候,誰不需要被快樂撫慰和治癒呢。
在第四期裡,盤尼西林改編樸樹的《new boy》,讓製作人張亞東落淚,
張亞東說「永遠有人是年輕的,永遠有人是new boy」,
但是20年過去,有些人老了,有些人長大了。似乎生活更糟了。
好在我們還能有所熱愛,可以去表達自我,獲得快樂,抵禦現實的暴擊。
王小波說過:生活就是一個緩慢受錘的過程。
但是,好在所有的熱愛和堅持都很動人。
希望這些樂隊人,能一直真實勇敢的面對這個世界,充滿熱血。
而平凡的我們,也要找到那個能給你勇氣,讓你快樂的事情。在你孤獨的時候,成為能夠照亮你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