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隻佬》在國內上映時,
叫《大塊頭有大智慧》,還是刪減版。
很多人觀影之後的感受是——
這是什麼玩意兒?
事實上,《大隻佬》完整版為92分鐘,獲得第23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影片。題材在亮點層出不窮的港產片中,依然能脫穎而出——這是一部講因果的作品。電影名稱的英譯是「running on karma」,(我個人的)翻譯是「因果循環」。
以「佛家因果論」作電影的內核,聽來枯燥,因而要拍得有趣不易。從電影名就能看出片方的心思:取個叫《大隻佬》的名字(其實就是「大塊頭」的有意思),充滿了戲謔。劉德華扛上矽膠大胸肌,跳脫衣豔舞(動不動就脫衣服),影片從一開始就野心勃勃地抓定你眼球了。
「大隻佬」跳脫衣舞被查
劉德華的造型是亮點之一
所以,電影會因為與佛理關聯而乾巴巴嗎?毫不。
反而,它用了很多元素來充填——
案犯個個如俗世奇人,飛簷走壁,有縮骨神功。
縮在鐵盒裡的案犯
渾身滑溜溜的小偷
用黑白影像與現實交疊的方式去表現因果。
警犬的上一世是虐狗的人
李鳳儀上一世是日本兵,殺人無數
取景的地點,從香港都市到深山老林,配樂又有舊武俠片的遺風。在故事的堆砌上,輕重分明,應該恐怖的地方,絕不手軟,但一講到感情,又很細膩。
街頭相遇,像愛情片
命案現場,布局緊湊
特寫:被打死的受害人
在深山老林的李鳳儀
身首異處的李鳳儀
深入電影,最先要過的一關就是了解「因果」。「因果」並不等同於「輪迴」或者「報應」。簡單來說,無心插柳,而柳成蔭,是謂「因果」,跳脫此法則的都不是「因果」。本片精彩在它沒用尋常的規律說「因果」,更加抽象:上一輩子你是個兇神惡煞的莽漢,殺人無數,是「因」。這一世你是個慈眉善目的信女,沒害過人,但因為上一輩子造得孽,你就得死,為「果」。
被咬傷的重案組組長
大隻佬還俗前的師傅
塊頭真的很大啊
附上一段摘自百度百科的電影簡介: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擁有預知死亡異能的大塊頭和尚協助警方調查詭案,卻發現自己深陷更離奇的因果劫難的故事。
——影評部分(涉劇透)——
「香港人信風水,所以凡事認同因果,不重正邪。多數電影正是如此。《第一誡》裡最後的被上身,《神探》裡猶豫不定卻最終換槍,《三更2餃子》裡的墮胎食嬰,以及在大陸被閹的《無間道》。」幾年前自己對香港大部分電影的總結,放在這裡出奇合稱。有位朋友說到,「對於因果觀表達最確切的就是《大隻佬》」,深表贊同。
影片在「因果」上的畫面表達,看似抽象、沒什麼聯繫(上面有舉例),卻在最大程度上,解釋了「因果」。如片中的一句禪語「佛只著力於一件事,當下種的因」,側重的不就是「因」?但它不僅僅釋義「因果」,更質疑「因果」,最後抽身於「因果」,以此為一條主線貫穿全片,完成探討。
鳳儀
我前世是個日本兵,
殺了很多人,
今世要我還,
我要被人打死?
大隻佬
不是前世今生。
那個日本兵不是李鳳儀,
李鳳儀不是那個日本兵。
只是日本兵殺了人,
李鳳儀就要死。
李鳳儀
我不明白。
大隻佬
這是因果法則。
李鳳儀
你覺得這樣公道嗎?
警犬的因果,上一世是小孩虐狗,這一世為狗,被子彈射中,誤殺。李鳳儀的因果,上一世是日本兵殺人無數,這一世被孫果所殺。鳥的因果,被了因誤打致死。案犯的因果,上一世遭好友背叛,被好友偷襲而死,這一世同樣遭好友背叛,怒極殺死好友。——這是「因果」的死扣。
在詮釋因果上,有個細節值得推敲。了因在當和尚時,有個叫小翠的好朋友,被孫果殺死。孫果和小翠並無仇怨,他是一個從很遠地方來的逃犯,殺人後隱於深山。李鳳儀為打開大隻佬(即入世的了因)心結,特意去深山找孫果,最後也是被孫果殺死。依據因果論,小翠與李鳳儀前世都是十惡不赦之人,所以才遭橫死,並且雙雙殞命於孫果手下。其實全片對於孫果的刻畫很淺顯,乍一看,更像是為了「因」,而去得「果」。因為上一輩子作惡多端而這一世「該死」,即便這一死,無緣無故,不明不白。
屍首異處
「該死論」(姑且這麼說)與「因果論」的不同處在於,前者認為後世的橫死是理所應當,是具有主觀性的復仇思維。而「因果論」則是人命理的一種平衡,此消彼長。——為了替李鳳儀報仇,他去深山找孫果,要他殺人償命。在幻覺中,他遇見了另一個自己,那個自己殺了孫果為李鳳儀報了仇,卻陷入了一種萬劫不復的因果循環中。影片在這一段安排的極其出彩,兩個人在觀念相悖的鬥毆中,出血、受傷甚至於被甩開的位置都一模一樣,這也暗示了其實另一個人就是大隻佬的心魔。
大隻佬與心魔
最終大徹大悟的大隻佬
孫果連殺兩人,是大罪人,卻得到大隻佬的寬恕。大隻佬法號「了因」,與孫果的名字稍加組合一下,卻能得到「了孫因果」。於大隻佬而言,只有真正過了孫果這一關,才算真正放下,才算了卻這一段「因果」。面對「因果」最好的方式,並不是去「償」,「因果」是註定的,與其參與到「因果」中,不如旁觀,不如放下,這就是佛的「不聞」與「不問」。
善良如李鳳儀該死嗎?鳥該死嗎?警犬該死嗎?上一世的債為何要這一世來償?這些咄咄逼人的問題,並沒人會來解答。雖然面對是無數的,但「因果」是唯一的。
正是希望惡性的因果能了結
在電影裡,大隻佬總共兩次脫去了自己全身上下的衣服,「大徹大悟」亦是分兩次完成的。第一次打死了鳥,殺了生,看到了鳥的因果,卻質疑鳥為何要遭遇被打死的「果」,這是「大徹」。第二次,坦然面對李鳳儀人首異處的屍體,脫光衣物,這是「大悟」。
「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完
國慶快樂!
假期唯一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