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敬拜中心 | 文:ETtoday 佳音會客室 網絡
摘要: 87歲的孫越(孫叔叔)臺大醫院 2日晚間證實,孫越因為敗血症合併多重器官衰竭,於2018年5月 1日晚間 9點56 分辭世。
新浪娛樂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87歲的孫越(孫叔叔)在4月9日驚傳插管住進臺大醫院加護病房,臺大醫院今(2)日晚間證實,孫越因為敗血症合併多重器官衰竭,於2018年5月 1日晚間9點56 分辭世。
臺大醫院表示,孫越因總膽管結石及消化道急性出血合併感染,緊急送至臺大醫院就醫,後因年事已高及身體狀況等多重因素,引起敗血性休克並呼吸衰竭,經送加護病房醫治,然感染不易控制,終因敗血症合併多重器官衰竭,於2018年5月 1日晚間 9點56 分安詳辭世。
因諸多後事需即時處理,孫越先生的家屬亦透過臺大醫院,向連日以來社會各界對孫叔叔的關心與慰問,表達衷心的感謝,為尊重孫叔叔避免煩擾大家的遺願,家屬已在牧師的協助下完成後事處理。
後續各界對孫叔叔的追思儀式將委由基督教藝人之家、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救世傳播協會、好消息頻道、基督教救助協會及董氏基金會等六個團體進行統籌處理。再次感謝大家的關懷與體諒。ETtoday/文 *侵權刪
孫越(1930-2018 )演員,餘姚人。中國臺灣演員,第20屆金馬影帝。代表作品有《揚子江風雲》、《搭錯車》、《群龍戲鳳》等。
他曾獲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他曾紅遍整個臺灣,被好友陶大偉帶領信主,成功戒掉27年的菸癮,放棄如日中天的演藝事業全心做公益,他就是人稱孫叔叔的孫越。
第20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
很多網友稱讚孫叔叔為真正做到了大愛無私,從91年華東水災開始,他就一直積極參加慈濟的活動,募捐義演從不缺席。他的一舉一動,讓人敬佩!孫越在好消息主持的祈禱節目也深受多人喜愛。
孫越有一段話一直被眾人熟知:「在今天,我們的房子越來越大,但是家庭越來越小;生活越來越方便,但是時間卻越來越少;我們的學位越來越高,常識卻越來越少;知識越來越多,判斷力卻越來越差;我們有更多的專家,但是也有更多的問題。」
獲得第47屆 臺灣金馬獎特別貢獻獎
▼
孫叔唱副歌
分享
上帝改寫的人生劇本-孫越的見證
熱愛戲劇,演出上百齣戲劇,榮膺兩屆金馬獎,拍過家喻戶曉咖啡廣告的孫越,在演藝事業如日中天時,急流勇退,近年並推掉了十多個公益團體董監事的職銜,就是想少開會多做事,專心於公益,這是他在年輕時從未料到的。究竟是什麼動機讓他離開最愛的演藝事業,選擇走出絢爛,歸於平淡?
舞臺生涯
孫越從小就有機會在舞臺專業劇隊表演,他覺得不過癮,期待演藝成為終生職業。一九四九年,他被長官發掘,開始在軍中演戲,十四年軍旅生涯演過上百齣舞臺劇,演的過癮,他視舞臺與生命同等重要,寫下「生於舞臺、死於舞臺」的座右銘,認定舞臺才是他安息之處。
漸漸的,觀眾的口味改變,他也從舞臺劇轉到影視界,拍了兩百多部電影及電視劇,練就了爐火純菁的演技。一九六九年以「揚子江風雲」得到第七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一九八三年,他五十三歲,以「搭錯車」得到第廿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
孫越提到,虞堪平導演在戲劇方面幫助他最多,給他機會演「搭錯車」,申訴弱勢族群的心聲,之後又在「老莫的第二個春天」裡演一個老兵,使他的演技更上一層樓。對孫越來說,這四十年的演藝生涯是成功的。
三個銅板的規劃
四十八歲那年,他認真思考是否要像演藝界前輩,只能被動接受別人賦予的角色。思考後他決定要開發自己、規劃自己、善用自己,希望將來能成為受人尊重、演技受到肯定的藝人。
「四十八歲的人能做什麼?」他說,當時決定前面方面時,就像小孩拿著零錢到糖果店卻不知道該挑選什麼糖果。
他提到手中有三個銅板,第一個銅板是健康。他是七個月出生的早產兒,先天過敏體質加上氣喘的疾病,使他必須比常人更努力工作。排戲時,別人排三次就可以放下劇本熟練的走臺步背臺詞,他卻必須在別人下班去跳舞、看電影時,努力的K劇本。他說,身體的弱點卻成為推動他持續努力的動力。
第二個銅板是低學歷。所有加起來的學歷只有國中一年級的程度,使他強迫自己不斷讀書充實,從十六歲離開學校起就沒有間斷閱讀,吸收中外文學名著、各類知識,且常在報章雜誌發表文章。
第三個銅板是年齡,放眼港臺藝人都是在年輕有所作為,反觀歐美國家領導世界級的演員都是中高年齡層,比起這些人他還算年輕,應該有機會發展。
想通這點,兩個月後他將計畫付諸實現,一九七八年後他由配角演到主角,達到既定目標。
他說,不是他比別人聰明,只是將自己的弱點轉變為優點,讓劣幣改變成良幣罷了。他還引劉俠的例子,她看起來像一張毫無得勝機會的失敗牌,但她卻將這張破牌打得極為漂亮,令人嘖嘖稱奇。
全家同信一神
孫越和妻子結縭四十四年,妻子年輕時從野戰醫院調到我們的劇隊,兩人結識、工作、交往,戀愛六年中曾遇到波折,但是孫越抱持著結婚就不離婚的觀念,加上妻子對他的忍耐、包容、接納,兩人感情如膠似漆,能盡情在演藝界發揮、達到目標。
孫越被陶大偉(陶喆的爸爸)帶進教會後,人就變得嚴肅不愛說笑話,聊天的內容都是信仰。有一天,睡覺前他與妻子談電影時又轉到信仰,妻子回答他:「你死了這條心吧!我死都不會信耶穌。」沒想到第二天當孫越邀她受洗,她竟然答應,還力邀兒子和兒媳一同受洗。孫媽媽作見證時說,當時也不曉得為什麼,只覺得她應該受洗。
孫媽媽受洗後,孫越放下演藝事業從事公益,他們與社會、教會關係上相互呼應,精神上更加契合豐富,帶給他很深的安全感。
孫越與孫媽媽在感情成熟、彼此合適才結婚,婚姻成功的經驗,他提醒戀愛中的年輕人,不能只重性關係而作糊塗事,每一步路都走要得謹慎。孫越經營婚姻之道是彼此敬重,譬如:他從不偷看妻子的信,對孩子也是如此。
孫越身體力行對孩子起了良性示範,孩子每次開車經過收費站,都會禮貌的向收費員表達謝意,讓孫越感到很欣慰,因為尊重外人,更要尊重親密的家人。
終身義工
孫越父母都吸鴉片煙,他從小在破碎的單親家庭成長,養成他獨立的個性。他對人生存著理想目標,但是現實的人生讓他有挫敗感。為了營造未來,他從書中找答案,如《悲慘世界》《基督山恩仇記》,他看到比自己更悲慘的人生,開啟了他接受現實、朝目標努力奮鬥的人生。
成為基督徒後,孫越為前途禱告很久,拿下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後,他開始貫徹每年用八個月作公益,四個月拍兩部電影的計畫,持續了六年之久。一九八一年,他透過陶大偉接觸宇宙光,觸動他心靈的需要。一九八三年,他抱病參加送炭到泰北活動,身上放著兩根導尿管和一個半月的藥到中南半島。在泰北,他親眼目賭孩子死亡,觸發他對生命終極的關懷。
孫越經常從手邊事物覺察到可以做的事。他一直有捐血的習慣,一九八三年在等電梯時,有人告訴他醫院正鬧血荒,這個需要感動了他,他打電話邀集朋友發起「做個快樂的捐血人」運動,邀請藝文界一起站臺做廣告,鼓勵民眾踴躍捐血的目的。
在他七十歲生日時,他決定了三件事:一、預立醫療代理人。二、預立不實施心肺復甦術。三、預立安寧療護意願書,並請家人同意籤字。孫越年輕時在戰場上看見同袍陣亡,年老在泰北目睹難忘的一幕,使他更認真的活每一天。
節目中,孫越以特有的腔調唱出:「我今日成了何等的人,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只有上帝能知道,我的感恩有多深,曾經追逐世界掌聲,曾經追隨虛空腳跟,外表讓人多羨慕,內心痛苦多深沉,祂的愛使我重生,我喜樂向前直奔,因為上帝已改變我的人生劇本。」該是他一生最佳的詮釋。(本文整理自文雅憐主持,「佳音會客室」節目內容)
孫越 曾寫下一首歌《感恩》描述了自己的一生:我今日成了何等的人,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只有上帝能知道,我的感恩有多深,曾經追逐世界掌聲,曾經追隨虛空腳跟,外表讓人多羨慕,內心痛苦多深沉,他的愛使我重生,我喜樂向前直奔.因為上帝已改變我的人生劇本
每位真心將自己擺上的人,我們都能夠從中看到他們身上的基督榮耀的彰顯,老一輩基督徒們他們的身上有著讓後輩學習的虔誠的心。
相信熱心公益是神給孫越的負擔,但是讓人更多感觸的是孫越這份信心和執著。有的年輕藝人說,自己的目標就是孫越,這樣的見證,相信也是神在孫越身上的改變。盼望孫越這位老一輩基督徒藝人能夠繼續影響更多人,將福音傳給更多人。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
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
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
| 提摩太後書 4:7 |
見證-2
第47屆臺灣金馬獎特別貢獻獎
孫越 見證我們成了一臺戲
1980年我應好友陶大偉(著名歌手陶吉吉的父親)之邀參加「藝人之家」的團契聚會。那天除了午餐間彼此閒聊之外,還請了當時中原大學校長阮大年博士來傳講信息,他用聖經哥林多前書四章九節講「我們成了一臺戲」為題來講道。聽完之後,我突地豁然開朗,彷佛自己找到了在我生命中最為重要的東西,知道人不是只為自己而活。
其實我算是一個滿自我的人,加之對自己的要求也高,就力爭上遊。從世俗的角度來看,我一直很努力,工作表現的機會也多,更不曾有過甚麼失敗的經驗,好象一路都走在別人的前面。我自認為憑著自己可以改變很多事情,易如反掌地,將不可能變為可能;但演藝工作愈順利,內心卻愈覺著空虛。當我那天聽到阮大年校長所講的信息,發現我個人所想的「成功」還是比較狹隘,原來這個世界還有這麼大的空間值得探索。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生命的意義是甚麼?好象在基督信仰裡我卻可以找到答案。
「我們成了一臺戲」,這對我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這是一句比喻的形容,並不是只有演員才演這臺戲。任何人都知道「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這句話,想想你我生活在這世界,不正像似一臺戲嗎?悲歡離合,生老病死。只依靠個人去面對自己的人生,我們看不到真正的希望。幾十年來我隨著家人,隨著盲目的眾人,隨處亂拜,但心中仍是常覺虛空。後來讀聖經才知道,耶穌曾說:「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道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1981年8月16日,我在完全清楚基督教義的情形下受浸成為一名基督徒。哥林多前書九章二十三節說:「凡我所行的,都是為了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福音的好處。」今天這個社會,大家都認為只要不違法,怎麼樣做都可以;但我們不能盲從地跟著別人走,需要小心判斷是否所看到的行為或生活模式值得我們跟隨。人家可以做的事情,可能只是追求情慾上的滿足,但是身為一個基督徒,責任就更加重了,我們需要見證上帝的榮耀,神的愛。需要用上帝的憐憫和愛去關心別人的需要,更要以神的愛去愛人!
那時候在拍電影的時候,每次在開鏡前總要擺上一個供桌,擺一些水果、牲畜類的祭品,先每人三支香,拜了之後再開鏡。當我成了基督徒以後,本來覺得心裡有主就好啦,隨和一點沒有甚麼關係。可是在我每日讀經時覺得身為一個基督徒,在日常的生活上應該表明自己的立場。要拜就要拜那耶和華上帝。於是在一次新戲的開拍的場合,按照往例,又是一人三柱香的傳過來;我是男主角,香傳到我手上時,我說:「對不起,我不拿了,因為我是基督徒。」其實說得聲音並不大,可是所有的人都聽到了。導演說:「孫大哥啊,你不怕我們戲不賣錢怎麼辦啊?」我反問他說:「你說我們臺灣的電影,每部開拍的戲,是不是只要這麼一燒香,一拜就都賣錢啊。」他又不能答覆我這問題。繼續下來,我告訴他,因為我是一個基督徒,我應該規規矩矩的守住合約,用最誠懇的方式來做我的工作,如果遇到一些困難,就禱告祈求上帝的幫助。
當時那位導演虞勘平,人很好,他也就接受了我的堅持。從那次以後,新戲開拍,他們不但不拿香給我,連吃飯時,大家都會說:「等等,等孫大哥先禱告。」我覺得他們尊重我的信仰,不是因為我是基督徒,或為了基督教而尊重我,而是因為看到了我的行為,而感到信仰基督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這個世界需要福音,這個社會要福音,人人需要福音。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那麼這位神是誰呢?神就是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在沒有造人之先,祂先為我們準備了環境及一切的關係等等。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除了愛神,也要學習彼此相愛。在這個積非成是的環境中,上帝把我們這些基督徒明明列在末後,很多事情人家可以而我們不可做,要我們呈現出像光,像鹽,使人家感受得到。
後來我投入社會公益的活動,百分之百是因為基督信仰的關係。有些人會問我,做了這麼多年公益,年紀也大了,今後是否有其它的計畫安排。當我們成為一個屬神的兒女,我就在禱告中尋求,祂要我成為怎麼樣,我就成為怎麼樣的基督徒。目前我每天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晚上陪家人,禮拜天家人一起到教會去參加主日崇拜。現在我們全家都信了主,可說步步都有神的奇妙的恩典。「我想神把我們使徒明明列在末後,好象定死罪的囚犯;因為我們成了一臺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哥前4:9〉,這是影響我最深的一句話,神把我們使徒明明的列在末後,我們雖不屬於這世界,但我們要進入這世界,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
熱愛戲劇,演出上百齣戲劇,榮膺兩屆金馬獎,拍過家喻戶曉咖啡廣告的孫越,在演藝事業如日中天時,急流勇退,近年並推掉了十多個公益團體董監事的職銜,就是想少開會多做事,專心於公益,這是他在年輕時從未料到的。究竟是什麼動機讓他離開最愛的演藝事業,選擇走出絢爛,歸於平澹?
孫越-永遠的藝人
成功,卻不得滿足
1963年,孫越開始參加電視工作,他開始引人注意的電影是《雷堡風雲》,此後孫越在銀幕上的表現漸入佳境,逐漸成為家戶曉的演技派名演員,演技與日精進。礙於外型的限制,他多被派演出歹角,至於與女主角攜手談情的戲,可就沾不上邊了。雖然如此,他的演技,還是不容否定的,在《揚子江風雲》一片中,他飾演一個情報販子,贏得了最佳男配角的金馬獎座。
除了電影,他在電視上也有很好的發展。然而,在所謂『成功』的當兒,他卻感覺到一陣陣的虛空襲擊著他,啃噬著他的心靈。每天疲憊不堪的軋戲生活,使他越發茫然。他尋求物質的享樂,陷溺在各罪惡的淵藪中,無法自拔。聲名地位、錢財享樂、甚至放蕩的生活,只讓他陷入更深沉的空虛之中。忙碌地追求賺錢、追求藝術,卻仍得不到內心的平安滿足,幾經努力掙扎,依然無法解脫生命內在的痛苦。
『我怕自己,我恨自己。有一段時間我連拿鏡子看自己的勇氣都沒有。我厭惡自己的臉。』他曾如此說。
找到生命的答案
1979年,他演出電視節目《小人物狂想曲》,造成大轟動。他的拍檔陶大偉,正是帶領孫越踏入信仰之門的人。自從隨陶大偉到一群藝人組成的『藝人之家』做禮拜之後,他生命的本質起了變化。他開始覺得心頭出現了一絲曙光,照亮了他生命中的一些死角。接著有一段時間,自己與自己爭戰得很激烈,一連串的問題困擾著他。於是他每天閱讀聖經,攝取生命的活水。
有一回,他隨陶大偉參加宇宙光循例一年一度舉行的愛心活動,表演之後立刻匆匆忙趕場到別處演出。宇宙光的總幹事林治平先生及時在樓梯口攔住他們,向他們道謝。由於是愛心籌款義演,他只是順手從宇宙光的書攤上拿了一本書《探索者的腳蹤》送給孫越。誰知就是這本書解決了他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人生難題,終於他不再止步於真理之外,毅然接受了耶穌基督為主。1981年8月16日,周聯華牧師在『藝人之家』替孫越施洗。
孫越信了耶穌之後,他分析自己最大的改變就是:『有了信仰之後,讓我知道自身之外,還有別人的存在。』此外,以前一切壞男人的壞習慣,他樣樣都來,信了耶穌之後,他說:『我看到了自己的過去,而「老我」已經死掉了。』
送炭給需要的人
在一九八三年初,他向宇宙光的總幹事林治平先生自薦參與往泰北送炭(出自愛心的關懷活動,取『雪中送炭』之意)的行列,林先生見他手挾香菸,在無人吸菸的宇宙光辦公室裡吞雲吐霧的樣子,很覺為難,說:『在泰北接待我們的團體都是教會,由於基督徒認為身體是聖靈的殿,不可毀傷,所以聖經對抽菸雖未懸為厲禁,但教會人士都不抽菸。如果你一面抽菸,一面加宇宙光送炭福音活動,恐有不便之處。』這番話並沒令這位卅八年的老煙槍知難而退,卻一口答應願意遵守團體紀律,決不抽菸。
在整個籌備與排練的過程中,這位大明星竟不擺一點架子,默默無聲,積極地做著各種被分配的工作,毫無怨言正當大家已在心理上接受他為團體中的一份子時,他偏於出發之前病倒了,且是嚴重的輸尿管結石。林治平先生到醫院去探望,囑他放下往泰北之行,好好養病。可是他卻十分堅定地說:『你們先去,我過幾天再趕過去與你們配合。』到了約定的日子,他竟然隨著接他的人歡天喜地、翻山越嶺地趕到了,還隨身帶著導尿管等藥品設施。
他倒表現得輕鬆,卻讓人急死了!在泰北邊境山區,不要說醫院,連醫生也沒半個,萬一他中途病發,可向誰求救?於是他們召集全體舉行了一次特別祈禱會,為行程中所遭遇的許多困難來禱告,把一切的重擔交託給上帝。在當中,孫越抽泣著的禱告,更是叫人感動不已。他在上帝面前如此泣求:『上帝啊!你知道我好愛這些泰北的同胞,所以我來了,不顧生死的來了。求你為我們開路,除去一切的阻難。現在我們大家都沒有什麼辦法,只好把一切交給你,求你賜給我們力量去幫助這些需要我們去愛的人。』
那一個半月的行程非常辛苦,山路難行、衛生條件惡劣、水土不服、工作勞累.許多較年輕的團員都一個個輪流病倒,倒是孫越是一點問題都沒有。回到臺北後,他才突然想起自己是個病人,趕忙到醫院去檢查,不料醫生卻十分驚訝地說:『奇怪,原有的毛病全都好了!』
因愛而成功戒菸
可是那一次他還是沒把煙戒掉,泰北的工作甫畢,在曼谷機場候機時,他就破戒了。其實他的戒菸記錄也算輝煌的了,卻是屢戒屢敗。
1984年某日,孫越又再一次宣布戒菸-這是否只是他幾百次戒菸中的一次呢?不。這次是有點不同。那一天,在開始拍片以前,有一群年輕人圍著他聊天,他很自然地拿出一根煙正要點火,忽然一節聖經的話浮過腦際:『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他忽然醒悟到抽菸固然傷害自己的身體,更大危害的是他吐出去的二手菸也會傷害到其他無辜的人。他不禁自問:『我是誰?我有什麼權利用自己吐出去的煙傷害另一個人呢?』
這是一種何等的情操!不是為自己考慮,而是為他人考慮。因著他看重別人的健康過於自己,這一回的戒菸果然與先前不同,他不但成功脫離了煙的捆鎖,且還成為全臺灣宣導拒抽二手菸最積極貢獻的人。
他是個新造的人
信主之後,孫越又陸續拍了一些片子,其中最著名的當首推《搭錯車》。電影公司為孫越提名角逐金馬獎最佳男主角,以53歲的年紀榮登影帝的寶座,創了中國電影的紀錄。得獎固然是莫大的榮譽,更難得的是,孫越立即宣布,此後一年只拍兩部戲,其餘的8個月時間都要用來作公益茲善工作。拍完《兩個油漆匠》之後,他更宣布結束他一生最摯愛的演藝生涯,專心全意獻身公益事業。從此致力於傳播『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的觀念。
今天的孫越已經脫胎換骨,成為新造的人,且成為公益的典範。他的聲名遠播,直上雲霄,比演電影時更受歡迎。誠如張小燕在他告別演藝生涯的記者會上所說:『所謂境由心造,我發現孫叔叔這幾年來整個人的氣質外型都變了。』是的,相信耶穌以後,他在舞臺上卻多是演一些溫馨有愛的市井小民。在現實的舞臺上更是如此,他變得越來越可親,越來越充滿了洋溢的愛心與真誠。
藝人孫越,雖然退出了電影電視的表演舞臺,但是他現在投入的,是一個無限廣袤的,以天為幕,以地為席的大舞臺,上帝和世人都在觀賞。他演得更賣力,更用心。因此,另一個角度看,孫越並未真正退出演藝生涯。他甚至可以稱為永遠的藝人,受之而無愧。
來 源: 網絡
馬英九與孫叔叔聯手呼籲「2010戒菸就贏比賽」
本文轉自@敬拜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