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注重家庭建設和倡導男女平等的今天,我們是時候在婚配年齡差上樹立更加正確的態度,從追求男女平等和增加婚戀機遇的角度出發,用淡化物化、更有精神意義的愛情,來解除我們已經習慣的年齡差偏好對婚姻選擇與婚後幸福的捆綁!
馬克龍擊敗對手、成功入主愛麗舍宮的法國總統輪替,卻在婚戀領域投下一石,在全球範圍內,尤其是在東方古國,蕩漾開一波又一波的漣漪。
人們不僅在眾多媒介圖文並茂地講述馬克龍與他中學老師的忘年戀情,在各種微信群、共享空間議論馬氏婚戀選擇的由來、動機、影響,以及未來的命運,甚至還拉上美國總統川普進行跨國比較,以展示法國浪漫與美國實用之間的差異及其給婚戀生活可能帶來的影響。總之,各路說法都不約而同地提醒還未進入「圍城」的男女,要注意把握年齡差距,以實現婚姻收益的最大化。
婚齡差距體現了婚戀觀
以什麼樣的態度看待婚姻組合的年齡差距,最終又以什麼樣的動機具體選定婚齡間隔,實際上是婚戀觀或婚戀意願的問題,前者取決於一個社會或一個區域的婚姻家庭文化或習俗,如幾次人口普查結果都顯示,我國整體上還是延續男大女小、年齡差在兩歲左右的哥妹婚配習慣,又如在山東等地卻流傳著「女大三、抱金磚」的姐弟婚姻組合;後者則與個人背景、原生家庭情況,甚至一個地區適婚人口性別比例、性別文化與制度有關,如受到性別與城鄉二元制度雙重約束的來自農村的年輕流動女性,就有更大的可能通過拉大婚齡差距就地建立婚姻關係,來實現鄉村身份與經濟地位的同時轉變。
當然,一些延續下來的傳統婚戀觀,還有這些年出現的只重實惠、急功近利的婚戀市場化傾向,也在左右著我國婚配年齡差距的動態變化。如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泣,也不願騎在自行車上歡笑的功利化婚姻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男大女小的單向年齡差!還有家庭和個人都走不出高嫁路徑依賴的結果,是一大批年齡越來越大的相對優質女性在婚姻市場上滯婚,她們最後不得已的選擇,也會抬高晚婚女性的婚配年齡差距!
總體上來說,在我國,婚配年齡差的剛性約束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相愛雙方的情感跨越或者鬆動這種約束的力量依然微弱。在很多情況下,不是未婚女性不願意在年齡上低配,而是我國男性都有低娶的傳統偏好,而且資源越豐富的男性越發選擇更加年輕的女性,不僅推動年齡剛性約束進一步前移,導致本來可以以較小年齡差距匹配的可能性下降,還增加了相對較少的女大男小婚配的不穩定性,直接影響女性對這種婚姻組合的幸福預期。
在注重家庭建設和倡導男女平等的今天,我們是時候在婚配年齡差上樹立更加正確的態度,從追求男女平等和增加婚戀機遇的角度出發,用淡化物化、更有精神意義的愛情,來解除我們已經習慣的年齡差偏好對婚姻選擇與婚後幸福的捆綁!
雙重審「齡」標準是對女性的傷害
我們要宣傳和培育社會性別意識,深入識別被落後性別文化與制度建構出來的對同樣生物生理老化過程與表現的男女雙重評價標準及其帶來的對女性的性別傷害。一樣的邁入知天命與花甲的生命階段,女性就是不堪的年老色衰,而男性卻是可以炫耀的年富力強。一樣的皺紋爬上眼角額頭,女性就是,再美女性也在歲月天敵面前逃不脫豆腐渣的命運,充滿花即將謝去的無助和無奈,而男性則是一道皺紋就是一番的歲月洗禮,是閱歷和魅力雙重添加的光榮印記!一樣的體重增了,肚子大了,女性就是蘋果或水桶腰身有礙視覺,甚至被鄙視為不能保持「盈盈一握楚宮腰」的粗俗,而男性卻被認為,肚子大一點好看,更有官相富態,是一種擁有財富與地位的形體張力。
這樣長期被建構和強化的男女有別、雙重審「齡」標準,一方面無形當中抬高男性的性別自信,甚至把一定的年齡都當著追求年輕貌美女性的資本,另一方面卻在不再年輕的女性心中添加自卑,別說去獲取比她年輕的男性愛情,就是面對同齡或略大一點的男性都缺乏性別底氣。我國年齡對婚配的剛性約束就是源於這種雙重標準,它固化了男大女小的婚配年齡組合,使得男女兩性,特別是女性失去大小年齡都可以說愛擇偶的人生機遇,嚴重地制約本可以擁有的有效婚姻市場供給!提倡男女平等,就是在堅持兩性彼此尊重與欣賞的前提下,全面認識這種雙重標準的性別危害性,重建兩性平等的與年齡相關的審美文化,突破人為的帶有對女性性別歧視的年齡限制,為兩性情愛與婚約的產生與發展開拓更大的更合理的年齡空間!當然我們還要科學識別特殊的生理結構和辛苦的生育過程可能帶來對女性的身心與外貌的影響,用更多的呵護、陪伴與分擔,來防止女性的過早衰弱,來延緩老化的速度!
尋找最佳婚齡組合有助提升婚姻質量
另外,我們還要堅持婚姻質量與幸福的原則,在充分發揮各種擇偶條件匹配或互補的正向作用的前提下,有組織地推動生物學、生理學、心理學、婚姻家庭社會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的多學科聯合研究,在提煉現實婚姻生活經驗和進行婚姻心理學比較實驗的基礎上,尋找最佳的婚配年齡組合。以前有人提出兩種最優婚配年齡差的估計方法:一是把女性年齡乘以1.25,如果你是20歲的少女,那麼嫁給25歲的小夥子最合適;二是把男性年齡除2,然後再加上9,如果你是30歲的男性青年,那麼娶24歲的姑娘是最佳選擇。
歐洲科學家也發現,能強有力維繫婚姻的最佳情侶模式,是男女雙方均受過高等教育且無離異史,同時男方比女方年長5歲以上。他們認為,妻子比丈夫小5歲以上是最不容易產生婚姻矛盾的年齡組合,這些組合的離婚率只是其他婚姻的六分之一。本人也曾經分析過,把男大女小婚齡差距拉到5歲至10歲,可以推高婚姻質量和幸福水平,因為這樣的婚齡組合,會延長女性在婚姻交換中的資源優勢,改變她們的婚姻地位;擴大夫妻優勢互補的共享空間,增加婚姻收益;還有增強夫妻關係的內在彈性,減少婚姻衝突。現在看來,這些觀點都缺乏社會性別意識,多少存在男女不平等的價值傾向。因此,我們接著更要關注和探討的是,女大男小的姐弟配是否也存在一樣的,甚至更大的年齡差所帶來的婚姻效益,一旦姐弟戀情發生,又該如何快樂面對認真發展,華麗地走向馬克龍的幸福婚姻之旅!
總之,在同時堅持男女平等與婚姻幸福原則的條件下,未婚男女既可以突破傳統的婚齡差距設置,又能夠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進行婚齡組合的最優化,必將大幅度增加兩性的談愛擇偶的機會,同時還會通過婚後生活質量與幸福指數的提升,更有力地保障婚姻關係的可持續發展!「兄妹情」與「姐弟愛」都是婚戀領域值得去追求、去領略的好風景!
(作者系中國婦女研究會副會長、福建江夏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