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認為環境監測是政府的事情,這包括:大氣監測、水監測、土壤監測等。而我們並沒有能力來涉及,對於可能出現的環境汙染選擇無視或漠不關心會是更好的方法。但環境汙染確實在影響著人們的健康,不論是人為產生的汙染的還是自然產生的。
生命是脆弱的,健康是可貴的,人們往往只有當健康出現問題的時候才會去查找原因,但當那時其實已經有些晚了,所以預防才會是更好的方法。譬如花費一部分精力來關注我們每天所處的環境質量,若存在問題則通過一些可實現的方式來進行改善,讓自己和家人始終處在可知的良好環境質量下,會否是更好的做法。
當然,室外的環境質量我們確實無能為力,這隻有依靠政府來進行監測、控制、減排及治理。但室內的環境或者說與我們頻繁所處的環境,以目前的科學技術而言,其中部分是可以監測和改善的。除戶外工作者外,其實人們每天會有70%~80%的時間在室內度過,其中老人和孩子會更多一些。而若能管理好這些環境的質量,那也就意味著在預防相關疾病上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室內環境監測可行性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方面,就是傳感器技術。室內環境中的可監測參數主要來源於是否擁監測該參數的傳感器元器件。例如:PM2.5、甲醛、TVOC、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溫度、溼度、噪音、壓力、光照等目前均是有對應傳感器的。而這些微型傳感器根據不同的需求被集成於一個巴掌大或拳頭大的外殼裡,在顯示環境監測數據的同時還非常美觀。另一方面,就是成本。隨著該類設備需求的增大,實現了量產,所以目前室內的環境監測設備在成本上已經可以被大眾所接受了。單個來算,它的價格遠遠不及某些奢侈品,但對自己和家人在健康預防上的意義可謂是巨大的。
環境與我們是零距離,同時環境監測與我們也可以是零距離。可以說,只要是自己頻繁滯留的室內場所,推動其對環境進行有效的監測及治理均是有益於自身健康的。例如,住所、辦公場所、商場、學校、養老院、健身房、美容院等,若這些場所均有了可視且良好的環境監測數據時,無疑會使我們的滯留變得更安心、更放心。因為健康是買不到的,所以預防健康危害的某些來源就成為了我們現實可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