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高新(江海)這樣走過 留下堅實奮鬥足跡 寫就高質量...

2021-01-10 江門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開欄語

江門河南岸老城區,「萬裡碧道」城央綠廊繞城郭。在這條總長20公裡,集休閒運動、工業遺存、總部經濟及觀光於一體的都市碧道上,超大型兒童公園、江海雲道、下沙公園、演藝中心等城市新地標拔地而起,融入市民生活,成為城市的標誌、活力的源泉、媒體的寵兒。

老城區更新出新出彩,產城人融合提升能級,都市生態農業「後花園」讓環境更優。「十三五」以來,瞄準創新型主導的高水平高新區這一目標,高新區(江海區)牢記囑託、感恩奮進,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一項項落到實處,在省委、市委的關懷和指導下,在推進「1+1+12」工作中全力以赴抓落實、展現新擔當,用辛苦指數換取幸福指數,用汗水作答,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高新(江海)答卷。

五年時間裡,留下了高新(江海)堅實的奮鬥足跡。站在「十三五」邁向「十四五」的門檻回眸,高新區(江海區)的發展令人振奮。

這是乘風破浪的五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導下,高新區(江海區)砥礪前行,奮發有為,推進黨的各項事業發展,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多項突破,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階段性成果,城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躍上新臺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該區2016—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4%,比全市高1.5個百分點;每平方公裡生產總值2.23億元,是全市的6.8倍;每平方公裡投資強度1.56億元,是全市的8倍。江門高新區在國家級高新區中的綜合排名提升至57位,連續5年實現爭先進位。

這是美夢成真的五年。在高新區(江海區),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就業穩定,收入增加,看病少折騰,就近上好學校,文化活動多姿多彩,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老百姓的獲得感更強、精氣神更足。到2019年,該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淨增13006元,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近30%。

重整行裝再出發。在「十三五」規劃即將收官和「十四五」規劃即將開局之際,高新區(江海區)展現出新的奮發姿態,激蕩著接續奮鬥、挺立潮頭的力量和勇氣,將為江門建設珠江西岸新增長極和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為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走在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作出高新(江海)新的更大貢獻。

即日起,本報推出《輝煌「十三五」 築夢「十四五」 勇立潮頭 「十三五」跨越看江海 乘風破浪 高質量發展謀新篇》系列報導,講述發生在高新(江海)大地的巨大變化,進一步激勵幹部群眾真抓實幹、頑強拼搏,繼續為高新區(江海區)更高質量發展而努力奮鬥。

從拿地到落地僅花105分鐘,今年第三季度,高端糖果生產研發基地項目「金多多」的落戶引發關注,高新區(江海區)因營商環境改革「火」了。不僅如此,高水平公共文化設施科技館、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開放,特色節慶活動江門圩、龍獅文化節等讓區域充滿活力,人氣大增,連續10個月保持雙位數增長的工業投資、位於全市前列的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則讓該區在全市經濟發展中「一枝獨秀」。

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一個個場景和細節背後,是高新區(江海區)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展示出的韌勁和底氣。

「十三五」期間,高新區(江海區)在緊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充分利用好「雙區驅動效應」過程中,緊扣省委「一核一帶一區」工作部署和市委「三區並進」工作要求,深化推進江海版「三區並進」區域發展格局,著力提升高質量發展成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在各自跑道上賽龍奪錦。強者更強、優者更優,各具特色。

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不斷跨越

全區地區生產總值

243.90億元

2016—2019年年均增長8.4%

比全市高1.5個百分點,每平方公裡生產總值2.23億元,是全市的6.8倍。

人均生產總值8.87萬元,年均增長6.9%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115.09億元

2016—2019年年均增長10.1%

比全市高3.2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

170.62億元

2016—2019年年均增長17.5%

比全市高4.9個百分點,每平方公裡投資強度1.56億元,是全市的8倍。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60.59億元

2016—2019年年均增長8.8%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14.52億元

2016—2019年年均增長11%

比全市高3.2個百分點。

外貿進出口總額

250.4億元

2016—2019年年均增長9.2%

比全市高5個百分點。

江門高新區在國家級高新區中的綜合排名

從77位提升至57位

連續5年實現爭先進位。

其中,江門高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排第28名,國際化和參與全球競爭能力排第38名。

產業邁向中高端

●全區工業總產值突破500億元,達到502.06億元。

●成立5支專責小組,成功引進3大超30億元龍頭項目,引進投資超億元的製造業項目68個,總投資343億,工業項目投資強度平均達800萬元/667平方米,年創稅收達40萬元/667平方米,投資規模平均超4億元,項目容積率平均達2.5。

●全區2019年先進位造業、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1%、22%和11%,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例分別達73%、52%、39%,分別比2015年提高21個、15個和12個百分點。

●2016年以來技改投資累計增長235.5%,年均增長35.3%,15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省產業園區範圍從403公頃擴展至2330公頃,面積增長近5倍。累計盤活低效用地近67萬平方米、低效廠房約32萬平方米。

●高新區金融中心投入使用,吸引30多家泛金融及配套機構入駐,為區內中小企業授信超300億元,6家科技支行共發放科技貸款超16億元。

重點項目強支撐

●「十三五」以來,著力推進重點項目208項,計劃投資額合計565.18億元。其中2016年79.41億元,2017年85.2億元,2018年121.23億元,2019年154.57億元,2020年124.77億元,整體規模持續提高。

●從完成情況看,四年半來完成投資316.92億元,完成率56.07%。其中2016—2020年上半年分別完成81.29億元、91.49億元、130.90億元、179.60億元、56.03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分別達102.37%、107.38%、107.98%、116.19%、44.91%。

科技創新激蕩新動能

●全社會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從2015年的2.83%提升到2019年的4.23%。

●全區現有高新技術企業351家,科技型小微企業962家,在庫科技型中小企業299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從48.5%提升到60.23%。

●創新載體建成面積從15萬平方米增加到50萬平方米,年均增長58.3%。

●現有市級及以上孵化育成載體達19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科技部備案眾創空間2家。創客項目近100個,在孵企業超280家。

●省級以上創新平臺從46家增加到93家,年均增長27%;省級新型研發機構3家。主營收入5億元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100%全覆蓋,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64.77%。

●現有國家「萬人計劃」人才3名,廣東「特支計劃」2人,碩博士374人,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454人,高技能人才1.2萬人。博士後工作站、分站、創新實踐基地、博士工作站22家。

●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從14.08件增長到33件,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6倍。

咬定青山不放鬆,擼起袖子加油幹

「十三五」時期,高新區(江海區)堅持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環節,凝聚起逐夢前行的強大力量。

協調補齊發展短板

創新提出江海版「三區並進」

●江門河以南、五邑路以北,推進城市更新改造,城央綠廊成為全市唯一的全省「萬裡碧道」試點項目,老城區不斷煥發活力,出新出彩。

●五邑路以南、會港大道以北,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加快發展,「兩館一中心」、龍溪湖時尚運動中心、閱讀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務設施相繼開放,萬達廣場、明泰廣場等商業綜合體加快建設,產城人融合示範區逐漸成形。

●會港大道以南,都市農業生態公園和鄉村綠廊等重點項目建設紮實推進,近26.7萬平方米荷香生態園成市民休閒好去處、農業產業振興的「試驗田」及精準脫貧的「扶貧田間」。

●城鄉協調發展,鄉村振興戰略成效顯著,2018年度取得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考核綜合得分排名全市第一,2019年度再獲「優秀」等次評價,位列粵西片區第一名、全省第四名。

●紮實推進「廁所革命」,新建和升級改造公廁62座,每一個村(社區)都有一個公廁。

●2019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考核總成績在廣東省126個縣級單位中並列第一。申報市級特色產業園1個,規劃了巨峰徑和田園徑2條鄉村旅遊線路,英南村成功創建江門市鄉村旅遊示範村。

綠色成為普遍形態

●2019年PM2.5指標濃度累計下降32.4%。

●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

●完成3條黑臭水體治理,麻園河、龍溪河初步實現「長治久清」。

●區內汙水處理廠處理能力達27.5萬噸/天,新增汙水管網81.05公裡。

●建成垃圾分類投放點734個,推動完成26個城市社區和13個鄉村示範區的垃圾分類示範點工作。

●2016—2019年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7.55%。

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

●通過「大灣區產業帶交流」,引進工業項目88個,計劃總投資達715億元。發揮「僑夢苑」平臺優勢,引進培育大型僑資企業4家,投資額達60.67億元,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30人。

●深入推進交通大會戰,共實施項目46個,完成投資106億元。建設全省首個內河智能港口——高新區公共碼頭。新建、改擴建道路38條,總長56公裡,「十縱十橫」路網通達大灣區城市。

●實現「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標準化,取消的109項行政審批事項、26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全部落實。實現開辦企業1個工作日內辦結。投資項目「承諾制」「清單制」「代辦制」改革和容缺辦理,項目審批平均提速超1個月。

接續奮鬥為人民

●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民生投入持續加大。一系列民生期待的實現,繪就「十三五」的幸福圖景。

●民生投入4年累計達41.85億元,年均增長16.57%,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1.44%。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均在99.8%以上。

●2019年高新區(江海區)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229元,近五年年均增幅為29%,全部達到八有標準,全部實現脫貧。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30868元增至2019年的43874元,淨增13006元,城鎮居民收入增速超過同期經濟增速。

●企業退休職工養老保險待遇提高到人均每月2108元,城鄉養老保險待遇提高至每人每月195元,城鄉低保、特困供養、集中孤兒基本生活費、社會散居孤兒基本生活費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900元、1440元、2200元、1800元,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分別提高至每人每年1980元和2640元。

●成功創建全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示範區,搭建起「一中心十站點」的兒童服務體系。建成5家長者飯堂。

●扶貧協作大新縣實現脫貧「摘帽」。

●超額完成「三二一」工程,2016—2019年間,全區幼兒園、小學、中等學校、高等院校的數量分別增加7所、3所、1所和1所,全鏈條優質教育體系加快形成,新引進「雙一流」院校優秀畢業生及副高以上職稱等高層次教師324人,其中研究生107人,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明顯提高。

●緊密型「醫聯體」建設走在江門市前列,市中心醫院江海分院、五邑中醫院江海分院真正實現與總院一體化管理,醫療環境、醫療服務水平和醫療設備大幅改善,專科共建、專家坐診成效明顯,全區執業醫師人數由2016年的141人增至357人,轄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三甲醫院服務。

●建成江門市唯一的國家標準化代謝病疾病管理中心,市中心醫院江海新院區正加快推進。

●社會治理全面提升。

●全省唯一的全國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區創建工作順利通過國家民政部的中期評估,創出「江海模式」「江海經驗」,在全國複製推廣。

●江海區人大常委會被確定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繫點,江翠社區成為全省向全國人大推薦的唯一基層立法聯繫點。

●2019年度江海區掃黑除惡滿意度排名全市第一、全省第八。

結束語

風雨多經志彌堅,關山初度路猶長。

過去五年,書寫了乘風破浪、砥礪奮進的高新(江海)故事。

面向未來,更加美好的新時代新篇章,正在徐徐展開。

文/李雨溪

相關焦點

  • 回眸「十三五」|高新區(江海區)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高新區(江海區)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為落實好「十三五」規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政治保證,為高質量發展裝上「紅色引擎」。「十三五」以來,「頭雁」隊伍年輕化、專業化成為高新(江海)黨建特色,目前該區「頭雁」隊伍中退役軍人、致富能手佔比45%,平均年齡也下降至45歲。以外海街道為例,該街道今年調整年紀偏大、能力偏弱的村級黨組織書記,探索制定《外海街道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考核辦法》,(社區)「兩委」幹部隊伍整體層次進一步提高。
  •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變化」甘肅「十三五」時期完成易地扶貧...
    這五年,面對艱巨繁重的脫貧攻堅和改革發展任務,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上下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我省「十三五」規劃各項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 奮鬥的足跡|幸福小城故事多
    這一年,楊凌廣大幹部群眾堅持「幹」字當頭,以奮鬥的姿勢追趕超越,搶抓上合機遇,落實國務院《批覆》,推進高質量發展,創造了一個個「楊凌速度」,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跨越,為省委省政府和全區人民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發展的優異答卷。
  • 「十三五」回眸:為探索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邁出堅實步伐
    「十三五」規劃實施的五年,是我國文物資源倍增、文物時代價值凸顯的五年,是我國文物事業篤定改革方向,高位拓展格局的五年,是我國文物保護社會共識全面形成,探索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邁出堅實步伐的五年,取得了顯著成就,積累了寶貴經驗。
  • 國華電力「十三五」回眸丨從藍圖繪成工筆畫
    交卷——國華電力公司「十三五」回眸夏曉紅  這是一張用5年奮鬥精心作答的考卷,政治、質效、人文,三門全優;這是一張有5年景深的未完畫作,前面連著過去
  • 回眸「十三五」:昆明人的錢袋子鼓起來了
    12月25日上午,昆明市召開「 回眸『十三五』 奮進新昆明」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題」的發布主題,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將分別介紹「十三五」時期各項工作成果。
  • 譜寫高質量發展華彩樂章——嘉峪關市「十三五」發展紀實
    五年過往,歷史長河終將留下奮鬥者的足跡和功勳。五年待啟,未來已來,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勠力同心,攜手共進,嘉峪關必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開創美好明天、書寫壯麗新篇。
  • 【回眸十三五】嶗山區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為全面回顧「十三五」發展成就、科學擘畫「十四五」發展藍圖,進一步激發廣大黨員幹部幹事創業、勇爭一流的激情,凝聚起奮進新時代、起航新徵程的磅礴力量,「微嶗山」公眾號開闢「回眸十三五」專欄,圍繞企業發展、生活變化、居民身邊小事等,以小話題引出大政策,以小故事呈現大發展,以小變化折射大改革。
  • 回眸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十三五」:打贏脫貧攻堅戰,駛入發展...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決勝階段,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階段。其中,殘疾人脫貧是脫貧攻堅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乎打贏脫貧攻堅戰,關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色。為此,「十三五」時期,為了補上殘疾人事業的短板,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儘快縮小殘疾人狀況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讓殘疾人同全省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我國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高度著眼,將殘疾人工作融入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從解決殘疾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難題著手,以時不我待的歷史責任感、使命感,推進殘疾人事業發展駛入了「快車道」。
  • 唱響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最強音——綏化市「十三五」經濟發展綜述
    唱響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最強音——綏化市「十三五」經濟發展綜述隋政言  「十三五」期間,綏化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三大變革」,固根基揚優勢,轉方式調結構,增活力強動能,奮力走好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
  • 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湖南|邁向高質量發展
    開欄的話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站在「十四五」門檻回眸,湖南發展令人欣喜,鼓舞人心。  這5年,湖南省委、省政府把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指示精神作為指導湖南各項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開拓創新、奮力前行,大力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加快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各項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
  • 【「十三五」出彩路上,你我這樣走過】書寫古城歷史最美篇章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開啟大幕。開八朝都門,東西連橫南北合縱談笑間中原崛起;封千年宋韻,上片婉約下闋豪放吟唱罷歷久彌新。開封,這座習近平總書記曾三次來視察指導並留下深深關懷的城市,這座在海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古都名城、宋文化的代表地,是黃河岸邊、「老家河南」的一顆璀璨明珠,人文薈萃,底蘊厚重,在歷史上孕育過數不盡的繁華。歷經千年夢華,伴著鬥轉星移,開封跌宕的歷史,與她的文化、她的風骨、她的驕傲、她的興衰一道,給世人留下了無盡的思索。
  • 【回眸「十三五」 奮進彩雲南⑨】雲南: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提升2位
    「十三五」以來,雲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質量強省戰略,大力推進創新型雲南建設,並取得積極成果,對雲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支撐引領作用。
  • 不負韶華 砥礪前行|回眸2020,鹹陽檢察走過的足跡
    對於鹹陽檢察來說 2020年,是充滿挑戰,碩果纍纍的一年 下面 讓我們一起走進鹹陽市人民檢察院 盤點2020的足跡
  • 復興號是高質量發展的「十三五」期間裡的「領頭羊」
    我的煤炭網>新聞>港運資訊>復興號是高質量發展的「十三五」期間裡的「領頭羊」 復興號是高質量發展的「十三五」期間裡的「領頭羊」   高鐵網 發布日期:2020-12-27 15:34:49 新聞歸檔 復興號是高質量發展的
  • 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回眸「十三五」系列述評之...
    新華社北京10月21日電 題: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回眸「十三五」系列述評之綠色發展篇  新華社記者高敬  這是中國越來越美的五年——藍天越來越多,江河越來越清,生態越來越好……「十三五」期間,我國生態環境顯著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老有所養 病有所醫 弱有所扶 哈密市初步...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老有所養 病有所醫 弱有所扶 哈密市初步建立全社會保障體系 2020-11-06 00: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回眸「十三五」 聚力再出發】吉安:鏗鏘前行築坦途
    井岡山機場。吉安全面接軌長三角、珠三角經濟圈,徹底重塑區域經濟地理版圖,促進了各類創新要素優化配置,空間、生態、資源等優勢加速釋放,為吉安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高質量跨越式可持續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 細數成都高新五年之變,《人民日報》這樣說
    回望「十三五」 「十三五」即將收官, 「十四五」新徵程即將開啟。 「十三五」時期,成都高新區瞄準「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總體目標,堅持用新發展理念凝聚社會共識、培育發展優勢,區域綜合競爭力持續增強,居民獲得感穩步提升。
  • 江海退伍老兵劉韜,獲評「最美消防員」!一起走近他的故事!
    江海退伍老兵劉韜,獲評「最美消防員」!一起走近他的故事!現場還舉行了「最美消防人」發布儀式,來自江海區高新消防救援站裝備器材維護修理技師——劉韜等10名個人獲評為「最美消防員」。說起劉韜,不少讀者都不陌生,前段時間,他還獲得了「江海區最美退役軍人」稱號,讓我們一起走近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