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是我國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一直以來都是國有控股。不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這種情況發生著改變,民營資本也開始參與進來,比如民生銀行,就有新希望集團,巨人集團這些民營股東,但仍然是以國有資本控股。真正的民營銀行是從2014年才開始的,第一家是微眾銀行,發展到2020年4月,無錫錫商銀行正式開業,成為了第19家民營銀行。
5年19家,幾乎是每年4家的發展速度,民營銀行的數量快速增長。這19家民營銀行基本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大股東都是當地的民營巨頭。微眾銀行最大的股東是騰訊,網商銀行的最大股東是阿里巴巴,蘇寧銀行的最大的股東是蘇寧,江西裕民銀行的最大股東是正邦集團,這是江西最大的民營企業。
不得不說,銀行確實賺錢,從2019年公布的財報來看,民營銀行普遍進入盈利狀態。福建華通銀行成立3年,扭虧為盈,淨利潤為210萬。盈利最強的當屬微眾銀行,淨利潤為39.5億元,網商銀行也不錯,有12.56億;另一家利潤過10億的是四川新網銀行,淨利潤達到了11.33億,這家銀行的主要股東是新希望集團和小米集團。
19家民營銀行,從資產規模、營收、淨利潤等方面來看,微眾銀行都遙遙領先,是第一大民營銀行。微眾銀行的全稱是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於2014年12月12日開業,是中國首家網際網路銀行。
微眾銀行的背景雄厚,第一大股東是騰訊,持股30%;第二大股東是百業源,持股20%,背後是醫藥保健品大佬朱保國,控制著健康元和麗珠集團;另一大股東立業集團,持股也是20%,背後是深圳富豪林立。其他股東還有信義家族、湧金系、石油公司等等。
自從成立以來,微眾銀行發展迅猛,營收從2015年的2.26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48.7億元;淨利潤從虧損5.8億增長至淨利潤39.5億元;總資產也是從2016年的520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2912億元,接近3000億元。
毫無疑問,從淨利潤來看,微眾銀行已經超越了大量的城商行、農商行、鄉鎮銀行。本來是網際網路銀行,受制於沒有線下實體網點,但其存款規模卻不斷擴大。2016年只有33億元,到2019年增長到了2363億元,短短3年,翻了71.6倍。
一般線下實體銀行的運營模式,都是吸收客戶存款,然後開展放貸等各種業務來賺錢,這就是為什麼各大中小銀行都要使用高息攬儲這一招,為的就是擴展客戶,吸收更多存款。對於沒有實體網點的微眾銀行,沒想到也有了這麼多存款。
微眾銀行之所以能夠發展這麼快,主要就是因為一靠上了騰訊這個大股東。2015年5月,微眾銀行推出重磅金融產品「微粒貸」,很快用戶突破1000萬,交易額70億。之後,在微信和QQ兩個流量巨大的社交媒體的帶動下,發展極其迅猛,到2017年白名單用戶突破2億。到2019年末,「微粒貸」用戶覆蓋全國31個省市,發放超過4.6億筆貸款,累計放款額超過3.7萬億元。
存款餘額只有2363億元,卻累計放貸3.7萬億元,很多人可能會疑惑錢從哪裡來的,不可能是騰訊公司給的,實際上也是和銀行合作貸出的。發展到今天,微眾銀行已經推出了「微粒貸」、「微帳戶」、「微車貸」、「微租貸」等普惠金融產品,實現了多元化發展。
作為首家民營銀行,在騰訊的支持下,保持著領先優勢,是唯一一家營收超百億的民營銀行。不過,即便發展得如此之好,也會踩坑。
今年以來,長租公寓頭部企業「蛋殼」資金鍊斷裂,讓微眾銀行踩了個大坑。據了解,微眾銀行和蛋殼公寓合作,為16.18萬名住戶提供了「租金貸」服務,沒想到蛋殼公寓暴雷,沒有錢退還給租戶,微眾銀行成為了接盤俠。
據了解,未償還貸款餘額大約有11億元到38億元,微眾銀行承諾貸款將被結清,錢由蛋殼方面承擔,但這家公司都沒錢了,微眾銀行的這些錢都要打水漂了,可以說是獨自咽下「蛋殼苦果」 。
微眾銀行2019年淨利潤39.5億元,蛋殼這個坑就讓其損失一個季度,甚至是半年的利潤,可以說是慘不忍睹。
不過,隨著規模的不斷壯大,微眾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也在提升,2018年為0.51%,到2019年增長到1.24%,2020年經過蛋殼暴雷事件後,預計將上升至1.55%到2%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