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會不會是第一部打破10億元票房紀錄的日本進口電影呢?
日本動畫導演新海誠的一天從早間飛機開始,11月21日到達北京機場時天空下起了小雪,他發了一條Twitter說:「我到北京了,雪後天晴空氣清新」,一同附上的還有一張戴著口罩的照片。
馬不停蹄地參加完電影首映活動後,新海誠還顧不上休息與工作人員一同坐在影院座椅上吃起了盒飯。一路上,新海誠都會把每時每刻在中國的見聞傳到Twitter上與影迷分享。第二天是與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專業的學生對話,最後是與粉絲的籤票活動。在飛回東京前,新海誠還專程去了北京的官府菜館,留下一句「很好吃」的評價。
這是新海誠第一次來北京,他正在為他準備兩年的動畫長片《你的名字。》前往各地宣傳。在引進內地前,《你的名字。》已經連續九周佔據日本票房冠軍了。截至上周末,影片累積票房已突破194億日元,打破宮崎駿《幽靈公主》的紀錄,登上日片影史第三名,即將超越第二名的《哈爾的移動城堡》,僅次于吉卜力的《千與千尋》(308億日元)。
《你的名字。》引發的熱潮還不止於此。在香港和臺灣上映時,票房也都成功登頂。影片在北美也颳起了一股新海誠風,自從影片在北美小範圍放映後,爛番茄的新鮮度達到了97%,而向來苛刻的影評人也在MTC給出了81的平均分。目前,影片已經入圍了明年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候選名單以及動畫「安妮獎」的最佳獨立動畫獎、最佳動畫導演獎提名。
根據時光網專業版數據,影片在內地上映首日排片佔比達到57%,截至目前的票房達到5000萬元以上,遠超第二名的《神奇動物在哪裡》。到達中國後的新海誠,對中國影迷的熱情感到很吃驚,「沒想到中國觀眾這麼了解我和我的作品」。
事實上,出生於1973年的日本動畫導演新海誠從小生長在長野縣的小鎮,自中央大學文學部畢業後,直到29歲,他才以獨立製作的動畫短片《星之聲》受到日本動畫界的矚目。但在這之前,大學畢業後的新海誠曾在動畫公司打工。《伊蘇II 失落的伊蘇古國 終章》是他在動畫領域的第一次嘗試,新海誠終於能為自己喜歡的遊戲歌曲配上畫面了,也正在此時,他度過了人生中第一個備受煎熬、十分迷茫的階段(25-27歲)。與中國學生對談時,新海誠透露,因為有著強烈的欲望去描繪現實世界,他離開了最初的遊戲公司。
接受日本媒體EYESCREAM採訪時,新海誠提到了一個細節,他在高中階段最喜歡的一本書是《挪威的森林》。這位動畫監督從不避諱村上春樹對他的影響力,他坦承說書中的世界對他日後的創作構思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正如他1998年創作的第一部短片《被包圍的世界》,30秒的3D動畫靈感來自村上春樹的《世界末日與冷酷仙境》。
他的另一位精神導師則是導演巖井俊二。無論是短片《她和她的貓》還是名氣最高的《秒速五釐米》,影片中對於高架橋、電線桿和電線等城市生活的刻畫,不僅有著他曾經租住過的埼京線高架線的影子,而且在巖井俊二的《關於莉莉周的一切》中也比比皆是。
巖井俊二《關於莉莉周的一切》新海誠在一次與巖井俊二的對談中透露,創作《你的名字。》時他會往巖井導演的《情書》、《花與愛麗絲》風格上靠攏,而且這次的動畫既加入了常見的街道和教室的場面,也融入了以往從未出現的科幻元素。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千年不遇的彗星墜落地球的一個月前,在日本深山的某個小鎮上,女高中生三葉(上白石萌音 配音)每天有著各種各樣的煩惱,三葉身居這小鎮之中,又處於過多在意周圍人目光的年齡,因此對大都市的憧憬日益強烈。然而某一天,自己做了一 個變成男孩子的夢,眼前出現的則是東京的街道。三葉雖然感到困惑,但是能夠來到朝思暮想的都市生活,讓她覺得神清氣爽。另一方面在東京生活的男高中生立花瀧(神木隆之介 配音)也做了個奇怪的夢。他在一個從未去過的深山小鎮中,變成了女高中生。兩人就這樣在夢中邂逅了彼此。
日本影像研究家葉精二曾說,新海誠的作品得到最多的評價是「比真實的景色更唯美」,而《你的名字。》與以往不同的是融入了兩個世界以及穿越的元素,這必須要歸功於擔任作畫監督團隊的田中將賀、安藤雅司以及衝浦啟之。三位都是日本動畫界的前輩,衝浦啟之(《攻殼機動隊》人物設定、作畫監督)評價安藤雅司(《千與千尋》、《紅辣椒》的作畫監製)時,表示他的畫「在真實感中也能感受到溫柔」,而新海誠把個人鍾愛的田中將賀(《龍與虎》導演)請到了團隊中,來完成角色設計、開場作畫監督及原畫的工作。
在影迷紅白看來,新海誠最為擅長的是以孤獨感來打動人。渲染手法可分為三種:營造距離感、真實感和加入大量對白,然而恰恰是鏡頭塑造出來的距離感,以及強化主人公的個人獨白,削弱了與他人交流的場景描述,即便有著不少經典文藝臺詞,但也因此落下了劇情空洞的名聲。
不過,在《你的名字。》中,通過彗星撞地球的背景架構以及災難面前對人與人的描繪,新海誠成功俘獲了不少成人的心。導演透露,創作這一故事的背景是在日本發生311大地震之後,與早期作品的風平浪靜相比,籌備《你的名字。》時日本國內的環境已經發生驚天動地的大變化了。當時日本人人都感到危機了,他認為動畫腳本需要在觀眾需求與自己想要表達的之間找一個平衡點。
談到他作品中一以貫之的愛情宿命時,現實中的新海誠似乎並不相信命運,「所謂的現實是無數偶然的重合,但是當我們去理解現實和世界的時候,我們實際上會在心中編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在大家看來覺得與自己的命運相符。」
對於自己的成就,新海誠也顯得很謙虛,他說不會同宮崎駿導演相比。新海誠說:「宮崎導演的電影無論是幼兒園兒童還是成人都可以看得很開心,而我的作品著重表現少男少女的情感,動畫只要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看就可以了,它只存在於人的一個階段,沒必要一輩子都看同一部作品。」
▌以下是新海誠導演與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專業學生對話
新海誠談為什麼要投身動畫行業
我大學畢業以後先進了一家遊戲公司,在那邊做一個奇幻的RPG遊戲,它描繪的是一個非現實的劍和魔法的世界,實際我們生活的世界中有很多塞得很滿的電車。當時我有很強的欲望把現實生活描寫出來,(但實際上做不到),所以我離開了那家遊戲公司。如果能在身邊發現很美好的東西,自己的生活也會變得更加快樂和放鬆,所以才會在作品中把裡面的紅綠燈畫得特別漂亮,那時的心情也保留到現在。那些動畫也不是我一個人畫的,很多是委託給製作人員,很多是他們想到的東西,然後交上來,所以說,大家可能非常清楚,因為動畫製作是一個集體的工作,沒有必要一個人全去做。
《秒速五釐米》新海誠談《秒速五釐米》
製作《秒速五釐米》的時候,大概2007年、2008年,那時候日本社會是非常穩定的一個狀態,大家在穩定的社會中會覺得(每天都是)不變的,日常是不是會永遠地繼續下去,因為沒有什麼起伏,我當時的想法是在微小的起伏中去尋找深刻的感情。但是在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之後,很多日本人的想法都變了,原來他們的生活、所在的城市是會改變的,大部分的日本人都感受到危機了,說不定明天自己住的地方就會消失,自己就會消失,在危機感的情況之下,我在想這時候的日本人民到底需要怎樣的作品呢?我選擇了《你的名字。》,我覺得寫這個動畫腳本作品實際上就是要同時考慮社會、考慮觀眾的需求和自己想要表現的東西,這兩個東西要找一個平衡點。
新海誠談《你的名字。》如何對實景取捨
《你的名字。》製作花了兩年,我一開始定下一個目標,就是絕對不熬夜。我的電影裡面大概平均四秒一卡,大概得做好幾周,所以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你可能要花兩周去畫這一卡四秒的鏡頭,但是你必須時刻要記住,你畫的是四秒的鏡頭。每一卡的長度是不一樣的,有兩秒的,有十秒的,根據長度的不同來決定選景的程度。我覺得動畫的作用並不是要像照片那樣還原現實,所以有時候我會加非常大膽的改變。取景的時候,太陽的位置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老是覺得表現夕陽的時候,太陽光源的方向很有可能是從一個不可能的角度過來的,哪怕你放到兩三個太陽的環境下,放好幾個光源,只要能出來這個感覺就可以。畫這一卡的時候不能光悶頭畫,首先要想鏡頭到底是幾秒的長度,其次這個鏡頭在整個劇本裡面,在故事中到底有怎樣的意義,必須要時刻想這件事情。
新海誠談新片中運用的動畫技術
實際上用照片作構圖的只有很少一部分,絕大部分都是先用手畫構圖,也有像劇中的神社那樣,我先用3D把整個舞臺搭起來,然後在舞臺裡設計機位,根據機位映出來的景象來構圖。這個流程可能和中國也不會有太大的區別,但重要的是無論是照片取景還是手繪取景,如何保證非常平均、連貫的質量在裡面(才是重要的)。轉制那些場景先是通過CG把舞臺搭起來,放幾個簡單的人和模型,等一張張截圖截出來以後,再在人的模型上用手繪把人畫進去。這種鏡頭雖然看起來非常牛,但是因為畫畫的人非常苦,也不能到處用,只有最重要的幾卡才能用。
《聲之形》海報新海誠談宮崎駿與《聲之形》
這次《你的名字。》大紅大紫,很多人都說我是不是下一位宮崎駿,但是我自己覺得我不一定會是下一個宮崎駿。宮崎導演的電影無論是從幼兒園到成人都可以看得很開心,我的作品裡著重表現的是少男少女的情感。我覺得動畫是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看就可以了,它可以存在在人的一段時間內,沒有(必要)二十年、三十年之後一直看同一部作品。從這個意義上說,《聲之形》這部作品也同樣刻畫了青春期少年們心中的痛苦,我上次也和《聲之形》的導演山田(尚子)喝酒了,她是個大美女,僅此而已。
▽點擊「閱讀原文」 下載界面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