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歲檔無疑是2020年中國電影市場最後的希望,也承擔著全年票房突破200億這個「小目標」的重任。在因疫情導致世界電影市場哀鴻遍野的2020年,中國電影幾乎稱得上一枝獨秀,於停擺了178天的陰霾下崛起,然而,賀歲檔這一塊蛋糕一口咬下去竟也有點五味雜陳,賽程過去三分之二,單片日票房未見破億,讓人翹首以待的賀歲爆款遲遲不見蹤影。
12月過去的三個周末,12月4日,屬於古裝奇幻片《赤狐書生》和抑鬱症題材青春片《如果聲音不記得》的較量,有點讓人意外的是,推出過爆款《捉妖記》的監製江志強卻沒能拯救看上去雄心勃勃的《赤狐書生》,反倒是郭敬明監製、落落執導的《如果聲音不記得》以不佳的口碑取得了更高的票房。12月11日,則是國產喜劇片《沐浴之王》和日本動畫大IP《哆啦A夢:大雄的新恐龍》對壘,前者憑藉討巧的喜劇設定完勝大打情懷牌的後者。12月18日是《緊急救援》和《神奇女俠1984》兩部中外超級大片在打擂,兩部重量級選手仍舊沒做到單片日票房破億的輝煌戰績,令人大跌眼鏡。今年賀歲大戰成績不盡如人意的主要原因在於賀歲片口碑普遍不佳,大片的豆瓣評分都沒有過7分,而過7分的則是缺少市場戰鬥力的紀錄片。
截至12月20日,《沐浴之王》3.43億;《如果聲音不記得》3.26億;《緊急救援》2.36億;《赤狐書生》1.83億;《神奇女俠1984》1.22億。這五部已經是12月賀歲檔上映的新片中,票房表現最強勁的生力軍了,還有口碑不俗的賀歲片如《棒!少年》、斬獲電影獎項的《少女佳禾》票房尚未破千萬。
2020年僅剩幾天,距離年度票房邁過200億大關尚有近17億空缺,電影業內紛紛寄希望於賀歲檔賽程尾聲的國產片《拆彈專家2》《晴雅集》《送你一朵小紅花》《明天你是否依然愛我》,以及《心靈奇旅》等進口片能持續發力,為中國電影市場打好2020年的收官之戰。
回過頭來看,賀歲檔聲勢不如從前,並不是今年的個例。賀歲檔「縮水」,觀眾也感受到了,一個直觀的體驗在於,現在的賀歲檔已經不是那個年度超級大片爭先恐後搶映的時代了,2016年尚有《長城》壓陣、2017年還有《妖貓傳》撐門面,雖然兩部影片皆沒有取得理想的票房,但之後便更沒有能拿得出手的年度大片再搶先定檔賀歲,今年賀歲檔的《緊急救援》也是從春節檔退而求其次選擇空降賀歲檔,缺少「巨無霸」大製作的賀歲檔,確實顯得有點落寞。
賀歲檔漸漸從昔日中國電影第一檔期的位置上退下,可以說是歷史的選擇。而在分析它式微的原因之前,不妨先回顧下,賀歲檔是如何撐起往日榮光的。
馮小剛素有「中國內地賀歲第一人」之稱,他和葛優合作的《甲方乙方》是公認的內地第一部賀歲片,也正式開啟了賀歲檔。二十多年前,電影市場尚蕭索,國產片被《亡命天涯》等好萊塢進口大片打得落花流水,那時唯一能燃起觀眾觀影熱情的便是馮小剛和葛優這個組合。觀眾把一年一度於年末進影院找樂的希望寄托在他們二人身上,1997年《甲方乙方》、1998年《不見不散》、1999年《沒完沒了》、2001年《大腕》、2003年《手機》、2004年《天下無賊》……作為賀歲檔常客,馮小剛和葛優沒讓人失望,每一部作品都是賀歲檔最耀眼的星,成功拿下票房冠軍。隨著賀歲檔日漸成為票房搖錢樹,周星馳的《功夫》、張藝謀的《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金陵十三釵》《長城》、陳凱歌的《無極》《趙氏孤兒》《妖貓傳》、陳可辛的《投名狀》、姜文的《讓子彈飛》《一步之遙》、徐克的《龍門飛甲》《智取威虎山》……那些年,大導演的大製作無不把賀歲檔當成大票倉,這裡成為電影界的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名副其實沒有硝煙的戰場。
彼時的賀歲檔也很爭氣,是最容易誕生國產電影年度票房冠軍的檔期,2005年《無極》、2006年《滿城盡帶黃金甲》、2007年《集結號》、2008年《非誠勿擾》、2010年《讓子彈飛》、2011年《金陵十三釵》、2012年《泰囧》……這些賀歲片都問鼎年度票房冠軍,令賀歲檔一時風頭無兩。而讓人頗感意外的是,《泰囧》成為第一個票房突破10億大關的華語電影,也以小博大把賀歲喜劇推向華語電影票房冠軍寶座,同時,竟也成為賀歲檔最後的「瘋狂」。
電影市場的風向標在悄然發生變化,尤其是2014年《一步之遙》、2016年《長城》、2017年《妖貓傳》這種聲勢浩大的電影登陸賀歲檔並沒有斬獲理想票房後,關於賀歲檔式微的言論慢慢興起,《泰囧》之後,賀歲檔再也沒有誕生過中國電影年度票房冠軍。
從2015年開始,年度票房冠軍就被春節檔和暑期檔包攬——2015年暑期檔《捉妖記》、2016年春節檔《美人魚》、2017年暑期檔《戰狼2》、2018年春節檔《紅海行動》、2019年暑期檔《哪吒之魔童降世》。
賀歲檔從門庭若市到難出爆款的一大原因,在於觀眾觀影習慣的改變。馮小剛和葛優開啟賀歲檔之時,中國電影的很多觀眾處於一年到頭只進一次影院的「饑渴期」,賀歲片就成為最好的觀影選擇。而今,中國電影市場已穩定成為全球第二大(2020年,因北美受疫情影響電影市場幾近停擺,中國目前處於全球第一),2010到2019的十年,中國觀影人次從2.5億提高至17.3億,加之網購電影票的便捷、特價電影票的實惠,對於絕大多數城市電影消費者來說,進影院看電影早已不是奢侈的事。與此同時,作為最早的黃金檔期,賀歲檔與後起之秀國慶檔、春節檔、暑期檔、元旦檔相比,12月沒有法定假期的弊端開始凸顯,它既比不上國慶檔、春節檔的超長假期,也比不上五一檔、元旦檔這樣的三天連休,更不具備暑期檔的優勢,有大把放假在家的潛在觀影群體——學生,如果連最為盛大的聖誕檔也趕不上周末的話,賀歲檔對於廣大電影觀眾的驅動力就真的相當有限。除此之外,臨近年底,學生考試壓力、白領年終總結壓力、自由職業者催帳壓力等形成的「年終症候群」亦有蔓延趨勢,即便觀眾兜裡有錢,奈何沒有時間和狀態的現實困境,客觀上也讓賀歲檔難以再現昔日雄風。從數據上便更能直觀看出賀歲檔的衰退,2015年賀歲檔票房42億;2016年41億;2017年47億;2018年40.57億;2019年37.8億。
那麼,到底是誰把賀歲檔從中國電影第一黃金檔期的頭把交椅上拉下馬?毫無疑問是日漸走紅的春節檔。在賀歲檔票房逐漸走下坡路的時刻,春節檔的崛起則勢如破竹,一路高歌猛進,僅有7天的春節檔從2016年締造30.87億票房開始,到2017年的34.28億,再到2018年的57.7億元,於2019年的59億到達高峰。當春節7天票房遠超賀歲檔一個月的票房數據時,此消彼長之下,攻守之勢易也。清華大學教授、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鴻也說:「隨著影院建設的下沉,電影觀影習慣的培養,近年來的春節檔逐漸替代了傳統賀歲檔,成為國產電影的最大票倉。」
馮小剛在《只有芸知道》拍攝現場
作為曾經在賀歲檔的影院中享受過無數難忘好時光的觀眾,倒也無需為賀歲檔式微而悲嘆。中國電影市場迅猛發展的當下,不可能只有一個檔期興旺發達,永盛不衰。現在,春節檔、暑期檔、元旦檔、國慶檔、五一檔、中秋檔已經崛起,放眼未來,隨著電影市場愈發成熟,勢必會催生出越來越多的新檔期,滿足不同觀眾更加多元化的需求。
或許,當中國內地賀歲第一人馮小剛去年攜《只有芸知道》重返自己曾創下赫赫戰績的賀歲戰場,卻無奈只帶著1.56億票房黯然離場時,觀眾就應該感知到,一個時期過去了。
張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