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隨著越來越多的商家都將宣傳單派發作為首選的宣傳手段,帶動了印刷行業的發展。
宣傳單、產品畫冊、牛皮紙袋、禮品盒、紙箱、海報、說明書、掛曆、年畫,這些產品中你總接觸過一兩個,那麼可能很多人心裡都有疑問,同樣的要求,為什麼報價卻不同,甚至有些差距還特別大呢?下面就來給大家起底一下印刷行業的貓膩。
1. 原材料的以次充好。
拿157g為例,用不足157g的紙張來代替157g,來獲取利潤的做法,在小型的印刷廠裡非常常見。而消費者卻不知這裡面惡性競爭的貓膩,會覺得報價高的廠家賺錢賺的黑了心了。
甚至已經習慣了薄薄的157g,認為正常的157g就是這個樣子的。對於紙張問題想要深入了解的可以去閱讀我上面一篇文章。
2. 印刷設備的差距。
用進口海德堡機器和用國產機器的成本,自然是進口的費用要高一些,質量也好。用國產印刷機並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甚至我還會覺得很愛國,支持國產。
用老舊的國產印刷機,搭配上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傅也是可以挽回一些很明顯的瑕疵。但是有些小的印刷廠,明明用的是國產印刷機,還宣傳自己有多少多少臺進口海德堡,其實都是用國產印刷機印刷的。
3. 油墨的差距。
油墨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印刷品的色彩品質。有的印刷品色差大,或者模糊、層次不分明,都是因為油墨用的不好而產生的問題。
4. 數量不夠。
假如你做一萬張宣傳單,出廠只給你8000或者8500,你能發現嗎?肯定不會一張一張去數。我們下意識地會去相信機器,機器數的肯定不會出錯啊。這種潛意識的信任也助長了歪風邪氣的盛行。
這些差距都是由於企業的惡性競爭導致的,令很多良心廠家苦不堪言,大家都這樣做,你不做客戶就選擇其他家了,反過來還會問你,「你成本好便宜的呀,我都問過別人家了,你為什麼這麼貴?我一年在你這做這麼多東西,你這不是殺熟嗎?」
我們用心服務客戶,同時內心也渴望客戶的理解,如果我與別人一樣以次充好,那我與蛀蟲何異?各行各業都有著那麼一些在默默的守護底線的人,即使不被理解……
小夥伴們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