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知道三和大神,是看那個NHK的紀錄片。怎麼會點到那個視頻,不記得了,當時的感受還記憶猶新:震撼。堂堂深圳,或者當下中國,還有這種地方,還有這樣一群人?
三和是深圳龍華的一個鎮,這裡有個三和人才市場。在人才市場周圍,有一群找工作的人,或者說不想找工作的人,生活在這裡。這些人不做長期工,只做日結,「做一天闊以玩三天」。日結的工作有保安,物流分揀員等,幹一天可以拿到一兩百,拿到錢後就在周邊玩,喝2元的青藍大水,吃4元一碗的「掛逼面」,網吧每晚10元,床鋪一晚20,找一個站街女「修車」只要30元,等到沒錢就「掛逼」了,先考慮找人接濟一下,叫做「團飯」,然後再去做日結。有時候日結一時找不到,就睡在公園或者海新信人才市場前面的路上,名為「海信大酒店」。在網吧裡猝死,或者死在公園裡的,時有發生。這群人,被統稱為「三和大神」。
NHK紀錄片播出後,三和大神得到了很多關注。前段時間騰訊有個記者,還臥底去呆了一段時間,寫了系列報導最近在國際上獲了獎。
我關注三和,是因為我自己有過一段極其迷茫,露宿街頭的日子。看到那個片子,心有戚戚。前幾天在深圳,有一天晚上有時間,我就想去三和看看究竟。去之前我在微博發了帖子,有網友回覆說現在三和已經整治了,大神們都走了。
從4號線龍華站出來,跟深圳別的地方並無異樣,摩肩接踵,歌舞昇平。看到三和人才市場的招牌,也沒發現倪端。我到的時候已經快8點了,只有零星幾個中介還在開門,有個四十多歲的人,在和工作人員討論。小姑娘看著他胳膊上的紋身,說肯定進不了廠,廠裡不要有紋身的。
到了海新信,突然畫面就換了一個風格。這裡聚集了一群人,人聲鼎沸,仔細看過去,除了露天理髮的,其餘人又好像沒有在幹什麼,走來走去。海新信旁邊有個柵欄,柵欄外面是停車場,有一排人一字坐開,非常安靜,低頭刷手機。
我確信,這些就是三和大神了,他們依然還在。
我拍了幾段錄像,有一個小夥子走到我身邊,讓我刪除,說他看到我在錄他,當時這個小夥在和其他人做什麼交易。三和大神為了換100人民幣,可以把身份證和微信號賣掉。
從海新信往外走,經過一個小道,我問一個洗碗的大嬸,附近哪裡有網吧,大嬸用手指了指旁邊的一個住宅區,「那不都是網吧嗎。」
過了小道,就到了小區門口,又是繁華都市的場景。大神似乎生活在城市裡,又似乎距離都市還有5米。
有個中年婦女坐在小區門口,手裡拿著一個牌子,標價房間15到45,15是一個床位,45是一個房間。有個穿牛仔褲,體恤衫平頭的小夥,跟這個大媽打聽,大媽告訴他就在後面幾號樓幾單元,讓他自己去看。
如果在大街上看到這個小夥,我是絕不會把他和三和大神聯繫在一起。大約二十七八,穿著是典型的城市青年,看上去非常幹練。他最後談好了一個15的床位,我就跟他一起,去看看房子。可能是我渾然天成的屌絲氣質,大媽和小夥都把我當成了三和大神。
樓房的底層,真的如指路大媽所說,都是網吧。我進去看了看,打遊戲和看視頻的居多,還有一個在下象棋,網吧裡有刺鼻的味道。
到了房間,小夥開始從行李箱裡拿衣服,我就到了另外一個房間。每套房子都是分割成了很多小房子,每個小房子放兩到三個上下床,一個房間大約是4到6人,普通的三室一廳,可能要住24到30人。房間裡沒有空調,大多是一個風扇,呆在房間裡的,大部分都是躺在床上看手機。
紀錄片裡提到的網吧,床位,除了修車我沒看到,其餘的都在,只是略有漲價,三和大神並沒有消失。
關於三和大神,我跟一個朋友討論過,朋友認為這些人是人渣,不值得同情,自己有手有腳,因為懶惰選擇日結,別人沒有逼迫他們。
我結合自己的經歷,這話也對,也不對。
確實,選擇日結,不接受長期工作,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他們中的很多人,也曾經有過努力的念頭,或者有過努力的經歷,由於種種經歷,有的被騙,有的發現無論你怎麼努力,他始終還差城市5米,甚至5公裡,他們就選擇了放棄。既然沒有未來,為什麼不享受現在?而大神的生活方式,就是他們能得到的最好享受方式,儘可能少的工作,然後活在網路遊戲的虛擬世界裡。
不對,是因為他們自己不相信還有別的選擇。絕大部分人,都是農村來的,尤其是留守兒童居多。他們是中國第一批農民工的後代,從小沒有榜樣,沒有鞭策,沒有人給他們目標,也沒有人給他們原則。當沒有學歷,沒有技術,沒有人脈,沒有任何資源的他們來到城市之後,發現自己的努力都是白費,就逃避到了放棄的世界。為什麼富士康那麼多自殺?跟這個是一個道理,看不到希望。而且,他們又不能回農村,習慣了城市的便捷,更多是不能忍受家人或者親戚朋友的眼光。當你跌倒時,如果旁邊有人扶著你,你可能拍拍灰塵再起來,如果你沒有任何支持系統,那你就會重摔在地上不起。
當他們發現,居然有一群人跟自己想法類似,自然就聚集到了一起。這裡大家都一樣,別人不會因為你不努力而批評你,大家都以屌毛互稱,可以笑呵呵的說,又掛逼了,給老哥團個飯,其樂融融。
龍華的三和是個縮影,我相信其他城市肯定有不同版本的三和大神,在北京上海這種地方,也會有類似的一群人。深圳的三和出了名,因為深圳是個新興城市,加工業居多。而且,我個人覺得,越是創新能力強的城市,越是包容,可以允許不同人群的存在。我在舊金山看到了美國最多的流浪漢,舊金山的同性戀比例是全美最高,同樣舊金山也是全美創新能力最強的城市。三和在深圳出了名,不是偶然。
深圳採取了很多措施,把三和取締,但是根據我的實地調查,三和大神依然還在,因為導致三和存在的原因並沒有消除,簡單的取締日租房,只是逼他們去睡公園,或者換到更遠的地方。我們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是三和大神的最根本原因,農村人到城裡沒有了任何依託,沒有了任何支持系統,這是選擇逃避生活一群人的圈子,這群人始終存在。
我跟朋友說,其實我們大部分都是某種意義上的三和大神,被朋友極力駁斥,認為自己的生活跟三和大神毫不沾邊。三和選擇日結,過上只能稱為生存的生活,又有多少人做自己的工作,只是為了拿到工資,過上他現在的工作?他從來沒想過要去改變,從來沒想過要去努力爭取新的可能,因為他已經不相信會有改變,不相信還有可能,這都是三和大神的不同版本而已。
很多受到挫折的農村孩子,自己在城市裡,有時候會感到絕望,回不去農村,家裡人並不能幫忙。其實,路隨時都有,只是年輕的時候,未必知道,大部分的走投無路,都是自己選擇閉上了眼睛。
我走之前,坐在一群大神旁邊,聽他們聊天,有個老哥說自己的微信和支付寶都沒有了,現在只搞現金,另外一個說,有些老闆不喜歡給錢。然後他們就指著不遠處一個女的,「那個穿紅衣服的,二十來歲,你要不要娶來做老婆?」
「二十?看著都TM有五十了。是不是賣的?」
「瞎講,人家是來找工作的。賣不賣給你,你屌毛有錢嗎?」
「老子給你看看,我這裡還有多少錢。」
大神們就笑起來,然後眼神裡若有若無的看著旁邊的人,那個紅衣服的,距離他們有20米,但觸手可得,而那些路過的人,永遠距離他們5米。
視頻中穿綠色衣服的其實是個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