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大神」,一個非常有趣而不詳的象徵-虎嗅網

2020-12-25 虎嗅APP


我第一次聽說「三和大神」這個名詞是在2018年。有幾篇關於「三和大神」生存狀態的深度報導,每一篇我都讀過。我驚訝地發現,各類媒體和自媒體平臺都有關於「三和大神」的話題,哪怕是「人均985,外表吳彥祖」的精英論壇知乎,以及小眾網站豆瓣,此類話題也是滿天飛。


4元一碗的「掛逼面」,2元一瓶的「大水」,5毛一根的散煙,1.5元一小時的網吧,15元的床位,20元的單間,30元的「修車」……在深入了解上述行情之後,我曾經想去三和人才市場實地調研,不過深圳的朋友告知我:由於被曝光過多,地方政府出手整頓,三和已經不是當年的三和了,沒有什麼可看的了;那些良心價錢的商品和服務,一部分漲價了,一部分關門了。


然而,我還是對「三和大神」特別感興趣,無論他們是否身處三和。在百度貼吧,在QQ群,乃至在直播平臺,我能找到「三和大神」的大批接班人。這些人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非常有趣、令人五味雜陳;通過我的膚淺觀察,似乎可以總結如下:


1. 徹底放棄了「勤儉致富、福報論」的人生觀,也就是放棄了通過個人努力提高社會地位。


「三和大神」們連月結工作都不願意做,把大部分工廠斥為「黑廠」,完全不相信可以通過勤儉努力實現社會地位飛躍的「毒雞湯」。不幸的是,他們是正確的——無論二十年前存不存在白手起家的機會,現在基本是不存在了。所謂「福報論」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誘餌,真正能獲得「福報」的年輕人寥寥無幾。十幾年以後,認真給「黑廠」打工、追求上進的年輕人肯定比「三和大神」的財務狀況好一點,但好得有限,進入中產階級的機率極低。既然希望渺茫,還不如不要爭取。


2. 欲望極低,只要滿足最基本的生存和網際網路娛樂即可,而且決策時間軸極短。


要維持現代人的生活,三和大神只需要每天兩碗「掛逼面」、每三天一瓶「大水」、幾根散煙、幾個小時上網費、一個床位或者單間即可;上述費用加起來也不超過40元,遠遠低於任何一線城市的最低工資水平。老牌的「三和大神」甚至不需要手機、不需要住宿,在不違法的情況下每天只花10元即可生存。「做日結,做一天可以玩三天」,每小時幾元到二十幾元的日結工資足以讓「三和大神」過幾天舒服日子,而且他們從來不用考慮幾個月乃至幾年後的事情。


3. 有一些叛逆精神,但是絕無挑戰社會秩序的打算;很乖、很膽小、不中二。


三和人才市場已經存在多年了,「三和大神」一詞流行至今已經五年了。雖然屢被報導、屢遭整改,但是「三和大神」們沒鬧過什麼大事,最多只是小偷小摸或一般的鬥毆。在三和,沒有形成什麼大型黑社會團體,也沒有形成成熟的亞文化。「三和大神」的神奇之處在於:過著渾渾噩噩的底層生活,沒有產生任何的「抗爭性」或「覺醒度」,一點也不「中二」。正因為他們很乖、很膽小,沒有與主流社會產生劇烈衝突,才能在主流社會邊緣一直存在下去。


對於那些盼望中國通過「消費升級」帶動「產業升級」,從而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投資人來說,「三和大神」是一個不祥之兆:他們欲望低下、志向低下、能力低下,而且滿足於這種全面低下的狀態,顯然是經濟的累贅。可怕的是,「三和大神」的心態正在逐漸傳染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經常跟年輕人打交道的人,肯定聽說過如下「喪文化段子」:


「今年我要努力工作、努力加班,這樣明年我的老闆就能買一輛新的法拉利了。」


「通過多年的的奮鬥,我現在終於跟王思聰處在同一水平了——出門都坐不了頭等艙!」


「我有個同學,畢業後努力工作了一年,工資加獎金拿了20萬,再加上父母資助的980萬,全款買了一套上海的房子。」


「我們單位來了個奮鬥逼,每天加班到凌晨。他的深圳本地拆二代同事苦不堪言,辭職回家待業,一怒之下把奮鬥逼的房租漲了30%。」


千萬不要以為「喪文化」只屬於那些從小不努力學習、考不上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好吃懶做不上進的人。我有幾個金融圈、網際網路圈的90後小夥伴,平時就一個比一個喪。在物質上,他們比「三和大神」優越很多,一杯奶茶就頂「三和大神」一天的生活費;在精神上,兩者則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一個在上海中環的沙發上癱瘓,一個在深圳龍華的小屋裡癱瘓。


「三和大神」的娛樂形式幾乎完全基於網際網路,網吧、手機是他們最大的樂趣來源。有人可能會將他們誤以為「網際網路經濟」的消費支撐力量,其實大錯特錯——「三和大神」沒有錢、捨不得花錢、以消磨時間為第一要務,是很差的網際網路消費人群。對遊戲公司而言,大部分收入其實是來自土豪和中產階級玩家,「三和大神」往往扮演的是人肉背景板,或者土豪玩家的幫閒。對視頻、網文平臺而言,怎能指望每天生活費40元的人去開通VIP付費?對於電商平臺就更不用說了,「三和大神」的消費能力連拼多多和朋友圈微商都夠不上。


在網際網路圈,每個人都在講「下沉市場」;事實上,他們指的是「位於低線城市和鄉鎮、有一定消費能力和意願的人群」,也就是俗稱的大小土豪和「隱形中產階級」。至於那些真正沒有消費能力,或者缺乏持續消費能力的人,照例不在「下沉市場」的概念範圍之內。中國太大了,在幾億人口的下沉市場,必然存在幾百萬乃至幾千萬符合「土豪」標準的人;不過,除此之外仍然存在著數量巨大的窮人。其中比較年輕的那一部分,有人成為了「三和大神」,他們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


在「三和大神」及其類似人群之中,有些人具備較高的學歷,曾經有過職業發展的宏偉目標,但是在被社會毒打之後退縮到了角落。這種人在各地區、各階層都廣泛存在著,早在2008年我就密切接觸過。當時,中國太陽能光伏行業非常熱門,美國上市中概股當中有十幾家光伏製造商,其中有一家叫「賽維LDK」的江西公司一度市值最大。在高速發展期,賽維LDK招聘了大批本科畢業生去江西新餘的工廠工作——這對於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是比較罕見的!


為了深入研究這家公司,我通過賽維LDK的百度貼吧找到了「LDK本科生奮鬥QQ群」,並且成功混入。該群的要求是「僅限本科生、僅限奮鬥者」,大家進廠都是奔著成為中高層幹部、拿期權、財務自由去的;為此還受到了許多低學歷LDK老員工的冷嘲熱諷。我在該群潛伏了六個月,目睹了幾百名本科生從摩拳擦掌到垂頭喪氣的全過程。最後一次,我注意到該群的公告改成了如下幾條:


「新進群的請注意:


第一,來這裡當TM操作工!


第二,什麼快速晉升進入幹部序列純屬狗屁!


第三,LDK的期權就是TM廢紙!


最後,能毀約的趕緊毀約,進廠了再唧唧歪歪是沒用的!」


後來這個「本科生奮鬥群」就解散了。其實,賽維LDK不一定真的想坑這些「奮鬥者」,關鍵在於它欠債太多、行業不景氣、自身難保。2009年初以後,這家公司發出的所有期權基本都是廢紙;在那裡爬到中層的幹部往往也沒有太好的發展,因為光伏行業整體飽和了。那幾百位「奮鬥者」先是淪為操作工、又是淪為失業操作工,其中有不少陷入了「三和大神」的精神狀態。可惜我沒有跟蹤研究,不知道他們後來的情況。


沒有什麼人是天生低欲望、沒志氣的。人類能夠發展壯大,就是因為有一顆永不滿足、慾壑難填的心。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經濟增長,也是基於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強大欲望,以及為實現欲望付出的辛勤汗水。不過,發展到現在,一對微妙的矛盾逐漸浮出水面:一方面,大城市裡的高房價、高費用、社會階層固化,已經讓「努力奮鬥」對年輕人來說越來越缺乏性價比;另一方面,拜多年來的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化和網際網路化之所賜,年輕人要在大城市維持最低生存條件又是綽綽有餘的。這對矛盾不斷加深,「三和大神」也就越來越多。


許多「三和大神」會間歇性地爆發出志氣;他們不一定人人都懶。每隔一段時間,會有一些運氣好的人脫離這個行列。如果給他們講那些85後、90後成功人士的故事,他們雖然嬉笑怒罵,卻仍會露出羨慕的表情。無論如何,有一個底線是「三和大神」堅持的:他們絕不會為一個「進入中產階級行列」的渺茫機會,付出非常巨大的代價。他們與「竊·格瓦拉」的差別在於,後者「這輩子是不可能打工的」,前者則是「做一天為了玩三天」。


我聽到的說法是:2019年以來,隨著勞動力短缺的加劇,就連富士康這樣以紀律著稱的「大廠」也在大量招募「三和大神」。其實,能招到「三和大神」填補生產線已經算不錯的了。有人對我嚴肅地吐槽說:再這樣下去,過幾年不知道會不會有網際網路大廠招「三和大神」進去當碼農。我覺得這是一個拙劣的笑話,不過誰知道呢。


有人一本正經地表示對「三和大神」今後的老年生活擔憂,畢竟他們既無工作技能又無社會保障。這種擔憂當然是合理的,不過誰又比誰強呢?在今天的大城市裡,缺乏安全感、對未來沒有長久之計的人可遠遠不止「三和大神」。一切都在變化。事情變化的速度總是比我們想像的快。有些兆頭會被控制在小範圍內,有些則不會。

    

相關焦點

  • 我看到的三和大神
    到了海新信,突然畫面就換了一個風格。這裡聚集了一群人,人聲鼎沸,仔細看過去,除了露天理髮的,其餘人又好像沒有在幹什麼,走來走去。海新信旁邊有個柵欄,柵欄外面是停車場,有一排人一字坐開,非常安靜,低頭刷手機。 我確信,這些就是三和大神了,他們依然還在。
  • 脫軌的「三和大神」
    原景龍新村的商業圈就主要是由三和帶動並興旺起來的,龍華街道的大小商家也非常關注這次物業搬遷。劉寧蒗說:「我們一來,附近的租金都被炒旺了。」三和搬遷的消息確定後,景樂市場一層出租的肉菜檔口立即漲租,所有鋪面也重新調整租金。海新信得到三和的遷址消息,趕緊隨遷到旁邊新一佳側樓。
  • 掛逼、修車、幹一玩三:三和大神為何這麼慘?
    貼吧一類的中文網絡社區很難允許人們光明正大地談論X,所以自然而然,跟X有關的事情,就應運而生地出現了一個代替名字——「修車」遊戲中的「開寶箱」活動,會給玩家帶來裝備、銘文、以及各種屬性加成的buff,它象徵著好運。人人都希望在開寶箱時,是當之無愧的「歐皇」。同樣,路邊的垃圾桶,就是人生這場遊戲賜予給玩家——三和大神的寶箱。他們通過翻垃圾桶開寶箱,希望能夠找到好東西,最終能給自己帶來好運。
  • 三和大神,中國最魔性的都市傳說
    機哥發現一個網站,裡面記錄著三和大神的日常。雖說是素麵,但是肉絲青菜都有,就是味精多了點,每次吃完都要灌半瓶大水才能解渴。龍華公園的公廁是大神排毒的指定官方用廁,每一個隔板都被大神挖了一個洞,方便他們互遞廁紙。別想多了,拉粑粑這種事,用手遞紙不禮貌且不衛生,機智的大神想到用嘴巴互遞紙巾的方法。
  • 我在騰訊新聞發現了一個假的虎嗅網... ...
    我點開一看,網友所說的搬運者,是一個叫「虎嗅網」的號。我問他是什麼原因,他說:這個搬運文章的帳號「虎嗅網」並不是虎嗅的人創建的。就拿這次來說,搬運文章的假「虎嗅網」在企鵝媒體平臺註冊帳號時,很可能提供了完整的工商營業材料,是正規公司。這時,平臺就很難人工去審核它的主體是不是人們熟知那個「虎嗅網」。這就跟搶註商標、搶註域名是一個道理。
  • 把人生最美好的時光,浪跡於「三和大神」中
    (一)「三和大神」已經精準地上了詞條,而曾經作為「大神」之一的我,渾然不知。當年我帶著千多元錢,來到大深圳,只是不想做「巨嬰」,不能啃老!那還不如「三和大神」呢?我是一個人,到了深圳就是深圳人。「來了就是深圳人」,到了龍華,成了「三和大神」。(二)我是不可能流落街頭,無家可歸的,不可能睡大街的……所以找工作,包食宿,做普工,做保安,一點不假。網上詞條把大神們評為「社會底層」。又說中國最接近「嬉皮士樂園」的地方。曾經的「三和大神」不明白嬉皮士樂園是什麼?查一下詞條。嬉皮士文化的流浪式,公社式……與中產階級格格不入。
  • 快過年了,「三和大神」都回家了麼?
    此前「三和大神」在網絡上已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因為這部紀錄片的播出,三和人才市場和「三和大神」被拉入了公眾視野。它表現的不僅僅是進城務工人員的生存困難問題,還映射出了在經濟高速發展下,艱難地想要跟上時代的腳步卻被無情拋棄的人們的心境。這也是為什麼對於「三和大神」,人們的普遍態度是由共情而產生的同情或者無奈。
  • 三和大神——一個時代的悲劇(老師和家長都看看)
    ——三和大神的消失。這些人大都來自深圳三和人才市場,他們作為一個看來極為另類卻又有廣泛普遍性的群體,故被人稱三和大神。年輕,通常學歷低,談不上什麼技術,只能從事簡單而繁瑣的手工或者苦力工作。又不想長期在工廠裡長時間上班,於是選擇做每天一結的「臨時工」。他們工作一天,一般可以收入100元。
  • 三和大神
    東東想起了小雪,雖然這種腦迴路有些奇怪,一個帥氣的男人,怎麼會讓他想起前女友,但他就是想起來了。也許是因為只有小雪,在他心中才擁有這樣的完美。他生活中能見到其它完美的東西,恐怕只有在遊戲中了。「找到三和大神,把這個給他,你的工作就結束了。」西裝男說著,遞過了一個盒子,聲音聽上去那麼有磁性。東東接過了盒子,看上去是一塊智能手錶。
  • 三和大神 | Aha視頻
    慶幸的是,我們在三和最荒誕的時候前往了深圳,用鏡頭記錄了「三和大神」們本來的樣子。當年的三和人迷惘而混亂,卻從不乏真實,希望這種真實能給今天的我們更多力量。嚴格來說,「低收入者的樂土」三和只是深圳市龍華區景樂新村的一個人才市場。但是對於當地人而言,「三和」已經成為這方圓幾公裡區域的代名詞。
  • 三和大神幹臨時工,12小時,工資不到200,羨慕深圳三和300一天
    三和大神幹臨時工,12小時,工資不到200,羨慕深圳三和300一天提起三和大神,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他們是一群生活在深圳三和的打工族,他們一般三五成群,油頭垢面,衣衫襤褸,為什麼三和大神在深圳三個這個工作機會很多的人力市場混的這麼差呢?
  • 那些喪文化風格的紀錄片 (最後為《三和大神》)
    (最後為《三和大神》)   聲明:以下圖片均來自於影片截圖,圖片著作權屬於製片方「總裁」語錄:怎麼幹都是一無所有,習慣了。創業項目是開一個餐廳:經歷了二房東毀約,慘遭被騙,虧損一萬後關門。Escape 2012 優點在於寫實,拍攝者和當事人 關係密切,拍攝過程非常自然。缺點也很明顯,能上江南大學的 至少是中國學生中前5%,更不要說其中的北美學院。無錫更是江南富庶地, 全紀錄片沒啥矛盾點,平鋪直敘,更像一個大型vlog。
  • 深圳三和大神:工作一天玩三天,熱愛自由,頹廢至死
    紀錄片聚焦了在深圳三和人才市場一帶找工作、生存的年輕人,他們被廣大網友尊稱為「三和大神「。01贏了會所嫩模,輸了下海乾活何謂」三和大神「?「三和大神中的三和,本是深圳市龍華區景樂新村的一個人才市場,在今天,成了方圓幾公裡區域的代名詞。與國際一線城市的稱謂格格不入的是,深圳的這片土地,殘破建築物林立,廉價網吧、旅館、雜貨店等百餘家店鋪鱗次櫛比。這裡,離繁華很近,離幸福很遠。
  • 深圳三和大神:自甘墮落,誰也不要幫我,我不想讓別人看不起
    不知什麼時候起,這一群被稱為三和大神的人就出現在了深圳龍華三和人才市場。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三和大神就這樣被傳開了,甚至有日本的電視臺,做了一次專訪。三和大神是一群失去人生目標的年輕人。他們得過且過。靠做日結生活,不願意吃苦,不願意進工廠。過著很低端的生活。
  • 深圳三和大神,風餐露宿街頭,什麼時候才能站起來
    深圳是一個適合追夢的城市,許許多多的打拼者從四面八方來到這裡,無非就是尋求一個好的機遇,很多人的第一站奔忙在龍華汽車站和三和人才市場一帶,哪裡的消費相對便宜,周圍小巷內,廉價網吧、旅館、雜貨店等應有盡有,令人意外的是,這裡竟然有一些打工者在這裡風餐露宿街頭。
  • 你這麼蹲著,和三和大神有什麼區別
    90元,可以讓你在深圳龍華區一個叫三和的城中村裡,心無旁騖地玩上三天。因為這裡物價極低,低到身上只要有幾千塊,就能做這兒的有錢人。而這些人,則被網友們統稱為「三和大神」。三和大神的美好生活,是喝2塊錢一瓶的大水,吃4塊錢一碗的掛逼面,住6塊錢一晚的黑網吧,「幹一天闊以玩三天」是他們的精神信條,以至於誰要是勸他們好好工作,鼓勵他們為了幾千塊去富士康之類的地方做普工,會遭到三和大神們的白眼。誰TM找不到工作,大神們只想做日結。
  • 深圳三和大神:又睡了差不多一年了,網吧通宵價格漲到了20塊錢
    龍華三和人才市場是三和大神生活的集中區。也被三和大神稱為基地。三和大神,幾乎每天都遊蕩在這個人才市場的周圍,看到有工廠招聘日結就會一擁而上搶著去做,做完一天之後就可以休息三天。    三和大神跟打工者不一樣,他們更處於社會的底層。一般他們口袋裡是存不下一分錢的,甚至連身份證都賣掉了。有些人還欠了網貸。對於生活在這座城市他們更有發言權。
  • 社會學者記錄你所不知道的「三和大神」
    網上流傳的關於「三和大神」的信息十分破碎,媒體大多也儘可能地從極端的角度來報導,公眾對「大神」們的認知僅僅停留在表面。人們津津樂道於「宋總」「紅姐」等三和奇人的傳說,驚訝於他們「以天為蓋以地為廬」的生活方式,甚至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態度心生嚮往,對「三和大神」的真實生存狀態卻不得而知。
  • 找不到優質工作,忍受不了黑廠,三和大神:我太難了
    三和大神,一個底層打工者的群體。今年對他們而言,日子也愈發難過,不少工廠因為訂單減少或倒閉或不招工,日結工作也急劇減少,那種過一天可以玩三天的日子,漸行漸遠。找不到優質工作,忍受不了黑廠,三和大神們實在是太難了。
  • 三和大神是怎樣一種存在:生活在城市底層的年輕人,要怎麼翻身?
    在深圳,經常聽到三和大神這個詞,之前,我還不知道三和大神是什麼? 為什麼叫他們三和大神? 沒關係,沒資源,現在的年輕人,窮人要翻身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