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聽說「三和大神」這個名詞是在2018年。有幾篇關於「三和大神」生存狀態的深度報導,每一篇我都讀過。我驚訝地發現,各類媒體和自媒體平臺都有關於「三和大神」的話題,哪怕是「人均985,外表吳彥祖」的精英論壇知乎,以及小眾網站豆瓣,此類話題也是滿天飛。
4元一碗的「掛逼面」,2元一瓶的「大水」,5毛一根的散煙,1.5元一小時的網吧,15元的床位,20元的單間,30元的「修車」……在深入了解上述行情之後,我曾經想去三和人才市場實地調研,不過深圳的朋友告知我:由於被曝光過多,地方政府出手整頓,三和已經不是當年的三和了,沒有什麼可看的了;那些良心價錢的商品和服務,一部分漲價了,一部分關門了。
然而,我還是對「三和大神」特別感興趣,無論他們是否身處三和。在百度貼吧,在QQ群,乃至在直播平臺,我能找到「三和大神」的大批接班人。這些人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非常有趣、令人五味雜陳;通過我的膚淺觀察,似乎可以總結如下:
1. 徹底放棄了「勤儉致富、福報論」的人生觀,也就是放棄了通過個人努力提高社會地位。
「三和大神」們連月結工作都不願意做,把大部分工廠斥為「黑廠」,完全不相信可以通過勤儉努力實現社會地位飛躍的「毒雞湯」。不幸的是,他們是正確的——無論二十年前存不存在白手起家的機會,現在基本是不存在了。所謂「福報論」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誘餌,真正能獲得「福報」的年輕人寥寥無幾。十幾年以後,認真給「黑廠」打工、追求上進的年輕人肯定比「三和大神」的財務狀況好一點,但好得有限,進入中產階級的機率極低。既然希望渺茫,還不如不要爭取。
2. 欲望極低,只要滿足最基本的生存和網際網路娛樂即可,而且決策時間軸極短。
要維持現代人的生活,三和大神只需要每天兩碗「掛逼面」、每三天一瓶「大水」、幾根散煙、幾個小時上網費、一個床位或者單間即可;上述費用加起來也不超過40元,遠遠低於任何一線城市的最低工資水平。老牌的「三和大神」甚至不需要手機、不需要住宿,在不違法的情況下每天只花10元即可生存。「做日結,做一天可以玩三天」,每小時幾元到二十幾元的日結工資足以讓「三和大神」過幾天舒服日子,而且他們從來不用考慮幾個月乃至幾年後的事情。
3. 有一些叛逆精神,但是絕無挑戰社會秩序的打算;很乖、很膽小、不中二。
三和人才市場已經存在多年了,「三和大神」一詞流行至今已經五年了。雖然屢被報導、屢遭整改,但是「三和大神」們沒鬧過什麼大事,最多只是小偷小摸或一般的鬥毆。在三和,沒有形成什麼大型黑社會團體,也沒有形成成熟的亞文化。「三和大神」的神奇之處在於:過著渾渾噩噩的底層生活,沒有產生任何的「抗爭性」或「覺醒度」,一點也不「中二」。正因為他們很乖、很膽小,沒有與主流社會產生劇烈衝突,才能在主流社會邊緣一直存在下去。
對於那些盼望中國通過「消費升級」帶動「產業升級」,從而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投資人來說,「三和大神」是一個不祥之兆:他們欲望低下、志向低下、能力低下,而且滿足於這種全面低下的狀態,顯然是經濟的累贅。可怕的是,「三和大神」的心態正在逐漸傳染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經常跟年輕人打交道的人,肯定聽說過如下「喪文化段子」:
「今年我要努力工作、努力加班,這樣明年我的老闆就能買一輛新的法拉利了。」
「通過多年的的奮鬥,我現在終於跟王思聰處在同一水平了——出門都坐不了頭等艙!」
「我有個同學,畢業後努力工作了一年,工資加獎金拿了20萬,再加上父母資助的980萬,全款買了一套上海的房子。」
「我們單位來了個奮鬥逼,每天加班到凌晨。他的深圳本地拆二代同事苦不堪言,辭職回家待業,一怒之下把奮鬥逼的房租漲了30%。」
千萬不要以為「喪文化」只屬於那些從小不努力學習、考不上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好吃懶做不上進的人。我有幾個金融圈、網際網路圈的90後小夥伴,平時就一個比一個喪。在物質上,他們比「三和大神」優越很多,一杯奶茶就頂「三和大神」一天的生活費;在精神上,兩者則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一個在上海中環的沙發上癱瘓,一個在深圳龍華的小屋裡癱瘓。
「三和大神」的娛樂形式幾乎完全基於網際網路,網吧、手機是他們最大的樂趣來源。有人可能會將他們誤以為「網際網路經濟」的消費支撐力量,其實大錯特錯——「三和大神」沒有錢、捨不得花錢、以消磨時間為第一要務,是很差的網際網路消費人群。對遊戲公司而言,大部分收入其實是來自土豪和中產階級玩家,「三和大神」往往扮演的是人肉背景板,或者土豪玩家的幫閒。對視頻、網文平臺而言,怎能指望每天生活費40元的人去開通VIP付費?對於電商平臺就更不用說了,「三和大神」的消費能力連拼多多和朋友圈微商都夠不上。
在網際網路圈,每個人都在講「下沉市場」;事實上,他們指的是「位於低線城市和鄉鎮、有一定消費能力和意願的人群」,也就是俗稱的大小土豪和「隱形中產階級」。至於那些真正沒有消費能力,或者缺乏持續消費能力的人,照例不在「下沉市場」的概念範圍之內。中國太大了,在幾億人口的下沉市場,必然存在幾百萬乃至幾千萬符合「土豪」標準的人;不過,除此之外仍然存在著數量巨大的窮人。其中比較年輕的那一部分,有人成為了「三和大神」,他們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
在「三和大神」及其類似人群之中,有些人具備較高的學歷,曾經有過職業發展的宏偉目標,但是在被社會毒打之後退縮到了角落。這種人在各地區、各階層都廣泛存在著,早在2008年我就密切接觸過。當時,中國太陽能光伏行業非常熱門,美國上市中概股當中有十幾家光伏製造商,其中有一家叫「賽維LDK」的江西公司一度市值最大。在高速發展期,賽維LDK招聘了大批本科畢業生去江西新餘的工廠工作——這對於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是比較罕見的!
為了深入研究這家公司,我通過賽維LDK的百度貼吧找到了「LDK本科生奮鬥QQ群」,並且成功混入。該群的要求是「僅限本科生、僅限奮鬥者」,大家進廠都是奔著成為中高層幹部、拿期權、財務自由去的;為此還受到了許多低學歷LDK老員工的冷嘲熱諷。我在該群潛伏了六個月,目睹了幾百名本科生從摩拳擦掌到垂頭喪氣的全過程。最後一次,我注意到該群的公告改成了如下幾條:
「新進群的請注意:
第一,來這裡當TM操作工!
第二,什麼快速晉升進入幹部序列純屬狗屁!
第三,LDK的期權就是TM廢紙!
最後,能毀約的趕緊毀約,進廠了再唧唧歪歪是沒用的!」
後來這個「本科生奮鬥群」就解散了。其實,賽維LDK不一定真的想坑這些「奮鬥者」,關鍵在於它欠債太多、行業不景氣、自身難保。2009年初以後,這家公司發出的所有期權基本都是廢紙;在那裡爬到中層的幹部往往也沒有太好的發展,因為光伏行業整體飽和了。那幾百位「奮鬥者」先是淪為操作工、又是淪為失業操作工,其中有不少陷入了「三和大神」的精神狀態。可惜我沒有跟蹤研究,不知道他們後來的情況。
沒有什麼人是天生低欲望、沒志氣的。人類能夠發展壯大,就是因為有一顆永不滿足、慾壑難填的心。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經濟增長,也是基於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強大欲望,以及為實現欲望付出的辛勤汗水。不過,發展到現在,一對微妙的矛盾逐漸浮出水面:一方面,大城市裡的高房價、高費用、社會階層固化,已經讓「努力奮鬥」對年輕人來說越來越缺乏性價比;另一方面,拜多年來的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化和網際網路化之所賜,年輕人要在大城市維持最低生存條件又是綽綽有餘的。這對矛盾不斷加深,「三和大神」也就越來越多。
許多「三和大神」會間歇性地爆發出志氣;他們不一定人人都懶。每隔一段時間,會有一些運氣好的人脫離這個行列。如果給他們講那些85後、90後成功人士的故事,他們雖然嬉笑怒罵,卻仍會露出羨慕的表情。無論如何,有一個底線是「三和大神」堅持的:他們絕不會為一個「進入中產階級行列」的渺茫機會,付出非常巨大的代價。他們與「竊·格瓦拉」的差別在於,後者「這輩子是不可能打工的」,前者則是「做一天為了玩三天」。
我聽到的說法是:2019年以來,隨著勞動力短缺的加劇,就連富士康這樣以紀律著稱的「大廠」也在大量招募「三和大神」。其實,能招到「三和大神」填補生產線已經算不錯的了。有人對我嚴肅地吐槽說:再這樣下去,過幾年不知道會不會有網際網路大廠招「三和大神」進去當碼農。我覺得這是一個拙劣的笑話,不過誰知道呢。
有人一本正經地表示對「三和大神」今後的老年生活擔憂,畢竟他們既無工作技能又無社會保障。這種擔憂當然是合理的,不過誰又比誰強呢?在今天的大城市裡,缺乏安全感、對未來沒有長久之計的人可遠遠不止「三和大神」。一切都在變化。事情變化的速度總是比我們想像的快。有些兆頭會被控制在小範圍內,有些則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