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廣又難』是雲南省文山州廣南縣曾經的標籤,擺脫貧困,是廣南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的夢想。如今,廣南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縣162195人實現脫貧,14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困擾廣南千百年的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12月14日,雲南省文山州脫貧攻堅廣南專場新聞發布會上,廣南縣委書記芶開波表示,廣南正逐步從「又廣又難」向「天之廣雲之南——原生態健康生活目的地」轉變。
貧困程度特別深
廣南地處滇桂黔三省(區)交界處,國土面積7810平方公裡,總人口84.56萬人,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雲南省27個深度貧困縣之一。2014年初,有80%的行政村未通硬化路,有5.5萬戶群眾居住危房,有1.3萬人需要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有303所學校需要新建或改造校舍,有147所村衛生室需要改造,有近15萬群眾需要解決飲水安全問題。
「晴通雨阻、人背馬馱、住房破舊、挖土取水、就醫靠走」是廣南貧困的真實寫照,2016年貧困發生率一度高達14.38%。
經過最後一輪動態管理後,全縣有貧困戶35447戶162195人,全省排名第3位、全州排名第1位,佔全州貧困總人口的24.3%,共有149個貧困村,深度貧困村98個,加之受人口多、基礎差、底子薄、起步晚、財困民窮等客觀因素制約,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繁重。
脫貧措施特別硬
2014年以來,廣南縣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目標標準,堅持「六個精準」和「五個一批」要求,抓嚴抓實「三落實」、「三精準」,先後推出了一系列硬招、實招、真招,保證脫貧攻堅始終沿著正確方向邁進。
堅持政策、責任和工作「三個到位」,精準落實脫貧攻堅各項決策部署。扛實「縣市抓落實」的主體責任,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扶貧要求,全縣各級幹部都立下軍令狀。提出「真拼實幹、馬上就辦」的廣南作風,著力提升脫貧攻堅隊伍能力和效率,形成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的攻堅合力。
堅持識別、幫扶和退出「三個精準」,精準解決幫扶誰怎麼幫的問題。在識別精準上,科學規劃「一庫兩圖」,並從致貧原因、脫貧達標、後續幫扶等方面研究制定幫扶措施,科學制定就業、健康、危房、產業發展等幫扶措施,確保精準綜合施策到村到戶到人。在精準退出上,對標貧困戶退出5項和貧困村出列7項剛性指標要求,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制定一戶一策措施,一村一村、一戶一戶銷號,做到貧困對象家底、致貧原因、幫扶措施、投入產出、幫扶責任、脫貧時序「六清」,確保貧困戶退出和貧困村出列高質量達標。
堅持達標、鞏固和防返貧「三個同步」,精準推進脫貧達標和鞏固提升。制定出臺《廣南縣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和完善幫扶機制實施方案》,從監測預警、產業扶貧等9個方面,研究提出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效的具體措施和辦法。制定出臺《關於建立防返貧機制的實施意見》,建立健全分級解決幫扶、產業發展鞏固等10大防返貧幫扶機制。同時,在縣、鄉、村分別設立「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反映電話,採取群眾反映和利用扶貧數據與行業部門數據核實比對、綜合研判預警,對脫貧戶和一般農戶開展監測,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其他原因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戶及時採取針對性的幫扶措施,確保不出現返貧致貧後再補救。
堅持防控、保障和增收「三個關鍵」,堅決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以家為牆、以村為堡「雙層防護」嚴防死守、集中收治「雙輪驅動」應對疫情的「四雙」機制,有力克服和降低了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在優先保障脫貧攻堅項目順利實施的基礎上,全方位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點對點、門對門」一站式精準輸送外出務工,採取了縣內「園區企業」用工獎勵政策鼓勵縣內就業、開發鄉村公益崗位等個性化措施,極大地解決了疫情影響帶來的各類就業難題,確保產業和就業帶貧機制運行有序,帶動貧困群眾實現自主脫貧、穩定脫貧。
脫貧成效特別實
人人吃穿不愁。累計開發公益性崗位10887個,建成扶貧車間66個。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帶動29285戶農戶增收致富。納入兜底保障1626戶。建立「雙綁」機制帶動24650戶有發展條件的貧困戶發展產業。發放小額信貸資金7.1億元,扶持1.5萬農戶發展產業。
義務教育有保障。採取「四步法」控輟保學,運用「五步法」整治早婚早育,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無一人失學輟學。全縣96.46萬人次獲得資助21.67億元,其中貧困學生18.61萬人次、獲得補助4.39億元。
人人基本醫療有保障。全縣貧困人口100%參加城鄉基本醫療保險或大病保險,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率達100%。貧困戶就醫實際報銷比例達90%,農戶自費部分超過全縣上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都給予臨時救助,沒有因病影響生活困難現象的發生。患有36種大病4243人全部得到專項救治。
家家都有安居房。投入13.96億元,實施農村危房改造55052戶,拆除農村危房舊房37475間;投入5.77億元,建成15個集中安置點,實施易地搬遷2650戶。
戶戶飲水安全有保障。投入6.2億元,新建和修繕改造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1089件,安裝淨水消毒設備400套,實施小水窖15740口、小水窖加蓋682口、集體水池修繕199件,全縣農村飲水安全普及率10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80%。
村村七項指標全達標。行政村道路硬化率達100%,全面實施農村電網升級改造,新增通信基站1753座。新建147個標準化衛生室,所有村(社區)均建有標準化衛生室並配備基本醫療診療設備30餘種、鄉村醫生808名。廣播電視覆蓋率達99%以上,177個村(社區)均建有活動場所、安裝體育設施、配備文化器材、建有農家書屋。所有村(社區)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萬元以上。
村村呈現新氣象。深入開展「自強·誠信·感恩」教育,推行幹部進村住戶「十到十同」群眾工作法,黨員幹部向人民群眾述職,村村呈現了「秩序好、鄉風文明、社會穩定、群眾滿意」的「廣南新氣象」。
幹部奉獻特別大
在過去的2400多個日日夜夜裡,廣南幹部用心血與「貧魔」較量、用汗水與困難角力,啃下了一個又一個「硬骨頭」,用幹部脫掉「三層皮」換群眾生活「升三級」,創造了驚人的「廣南速度」。如今,「一支不走的工作隊」依然堅守戰場,全縣近萬名掛包幹部仍然不舍晝夜、馬不停蹄地與數十萬名群眾共同奮戰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共話鄉村振興的新戰場。
「廣南的歷史民族文化引入入勝,藍天白雲讓人心馳神往,綠水青山使人流連忘返,這裡是魂牽夢縈的世外桃源,也是承載詩和遠方的田園稻鄉。「芶開波說,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廣南人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真拼實幹、馬上就辦,不斷開闢廣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境界。(張麗君)
(責任編輯:黃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