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在1993\95年那時節,人們看到我的時候我是「鄭經理」「鄭廠長」,看不到我的時候我在沙洗廠二樓借用的一個小車間裡我是一個默默耕耘的「農夫」,在工廠機器的轟鳴聲中我在悄悄構建鄭忠的精神理念世界。我用詩性的率真,工程師的思維、拳擊手的瘋狂、印花工的勞作,花兩、三年的時間悄悄完成了《驚蟄》版畫系列的創作,也就是後來北京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百年人生叢書」藝術大師吳冠中自傳《生命的風景》封面選用的那批作品。後來考進中央美院版畫系研究生班才明白了這段歲月的價值,實際上的情形是鄭忠在一個與現代藝術無關、無人問津的"孤島"上,鄭忠在讀「鄭忠老師」的研究生,自己設定課題、創造繪畫語彙、無中生有、生生不息,自發地完成了中國美術史上光輝的一頁。
我們在鍊金的時候一不小心發現了火藥,發現了比金子更有價值的東西。
有一天忽然感到鄭忠不能老是呆在海安一心畫畫、坐井觀天、與世隔絕了!自我感覺太好總不是個事情啊!
米開朗其羅大師說「敢於拿到廣場的作品才是好作品」,1994年的年底,我扛了一大卷畫,第一站到南京,請江蘇版畫院的老師和南藝美術系的教授們看畫,第二站到天津美院,當年南藝「現代版畫研修班」的同學孫世亮在版畫系教書,孫兄騎了輛重慶80在火車站接我,孫兄一見面:「鄭忠兄弟啊!就數你牛B了,一回去就獲全國大獎,當時一看獲獎名單「鄭忠」,我就估計是你了!」第二天,孫教授帶我去天津美院版畫系見系主任陳九如。陳教授一看畫後對系副主任說「把版畫系所有的老師都叫到工作室來看鄭老師的畫」,在他們看畫、評點畫的過程中,我默默地領悟、發現、印證和欣慰。
下午的火車趕往北京。到了中央美院版畫系主任廣軍教授家中,廣先生看了畫,不由地一陣叫好和誇獎,到今天我還清楚地記得19年前廣先生看我畫的神態,那眼神就是對我作品最好的嘉許了。「鄭忠!今天不早了,早點睡,明天我帶你去人美!就睡這兒吧!」我睡在廣先生書房的一個鋼絲床上。第二天早晨我被廣先生叫醒「鄭忠!昨天看畫一高興忘了,今天上午我在美院還有個會議,還要發言,我給人美《中國版畫》李飈打過電話了」廣先生拿來一張請柬,在請柬上面畫了一張地圖,「你看,從中央美院宿舍大樓出去、是東大橋路過了天橋往西走到雅寶路,過去---到總布胡同,你不要去的太早,太早人家沒上班,你九點多溜達過去就行了!這裡有方便麵你對付一下。」,我手拿著廣先生畫的地圖,按圖索驥,大概十點鐘的光景到了人民美術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在當時我的心目中很神聖、高大,沒想到在一個小胡同裡,門面也不大,問了門衛徑直往裡走,有兩幢樓房我正在猶豫時,三樓有人問到「你是鄭忠吧?!我看沒錯!」我感到愕然!《中國版畫》副主編李飈老師把我迎上來,經過一個過道,每個門上都有一個白紙列印的標籤,什麼《中國畫編輯部》《中國油畫編輯部》,我到了《中國版畫編輯部》,李老師把我介紹給副主編趙曉沫,一邊看畫一邊說「喔!畫地那麼好!怪不得廣軍一上午打了我四、五個電話,我還在詫異!原來你是個人物啊!」李老師的老北京腔說起來象說相聲似的,他打了個內線電話來了一個攝影師,「好!拿去拍一下,鄭忠!就算我給你約稿了,就用在下一期《中國版畫》上吧!」我激動地簡直心都要跳出來!《中國版畫》發我的專版介紹,那是當時的我想也不敢想的呀!就這麼輕而易舉地實現了?
走出人美大門的時候,我激動地在巷子中狂奔起來。
1996年10月26日,古都南京,秋陽豔麗,花團錦簇。「第十三屆全國版畫作品展」在江蘇省美術館隆重開幕。這是建國以來全國版畫展第一次在江蘇省舉辦。本屆參展的392件作品是從1115件作品中遴選的。
如果說三年前鄭忠的處女作《米字格系列之一》獲第五屆全國三版展、全國版畫版種大展兩展銀獎是一次偶然的僥倖,那麼三年之後鄭忠的絲網版畫《驚蟄系列之一》同時獲第十三屆全國版畫作品展銅獎和美國廖氏優秀版畫作品獎就是一次歷史的必然了。江蘇省獲得的七塊獎牌中鄭忠佔了兩塊。
美國廖氏版畫獎是美藉華裔國際著名版畫家、美國西東大學藝術系客座教授廖修平先生為推動中國三版運動、獎掖新秀,專門設立廖氏版畫基金會,每個版種只評出一名,五大版種(木版、銅版、石版、絲網版、綜合版)由中國幾位學術泰鬥從全國已經獲獎的作者中再評出一個代表人物,標誌著中國當代版畫的最高水準。全國僅有五人享此殊榮。
27日在江蘇省文化廳酬謝全國評委的晚宴上,鄭忠的一番講話引起了時任東北師大美術系主任、中國著名美術理論家齊風閣的關注。又譜寫了另一番震動美術界的盛事,這是後話暫者不談。
過去在專業人士人們的印象中,絲網版畫是簡單的,幾個色塊疊加簡直類似於單線平塗,但鄭忠的絲網版畫創造性的藝術語彙改變了人們對絲網版畫的認識,「原來絲網版畫可以表現地如此豐富、細緻入微,有無限地表現力。」出於對鄭忠絲網版畫藝術橫空出世的神秘感,中國版畫家執行主席、中央美院宋源文教授提出來「鄭忠!能不能到你版畫工作室去看看?」,於是宋源文先生,魯美版畫系主任李寶泉夫婦、人美出版社《中國版畫》主編周林生、副主編李飈一行五人專程抵達南通海安,饒有興致地參觀了鄭忠版畫工作室,對鄭忠兩三年來「堆積如山」的作品的「量」感到震驚,同時對鄭忠版畫的藝術思路和藝術語言的特殊視覺張力感到歡欣。五位專家高興地說「鄭忠絲網版畫代表了中國版畫的實力,足以和西方媲美。」
十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十月是一個欣慰的時光,虎踞龍盤今勝夕,天翻地覆慨而慷。再次獲得成功的鄭忠並沒有陶醉於鮮花、獎盃。他知道這僅僅是一部藝術人生篇章的開始,只是一座藝術長城的「烽火臺」,要綿延起藝術人生的長城需要若許的烽火臺才會構築起偉岸連綿不絕的藝術樂章。在一個不眠的午夜鄭忠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榮譽是人生的驛站,獎盃是新的裡程碑,在驛站和獎盃之間,是生命痛苦的航程。」
送走貴客,鄭忠回到海安的畫室裡,又開始了新的「長徵」。
宋源文先生一行五人離開海安從南通飛廣州,去廣州美院參加一年一度的「全國高等藝術院校版畫年會」,鄭忠又如平常一樣默默地在農資公司宿舍樓一個平常的單元「鄭忠工作室」進行著「上班」一樣的勞動。
一個對自我有著深刻認識的人,不僅善於發掘自身的潛能,還會向四周散發他們的能量,無論他走向何方(他的作品一如他的笑靨)都會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他們的魅力來源於內心的平靜和超強的自信。
宋先生一行走後的沒幾天,那一天鄭忠正在畫室做畫,手機響了!(那時還是大磚頭)是中央美院版畫系主任廣軍教授打過來的。
廣先生:鄭忠!在哪兒呢?幹嗎呢?
鄭忠:我在海安(南通),正在做畫呢!您在哪兒呢?
廣先生:我們在廣州美院開全國高等藝術院校版畫年會,整個會議都在談你呢!
鄭忠:談我?
廣先生:是啊!談你!談你的絲網版畫《驚蟄》,大家都覺的不可思議,好的這樣精到!這樣,到南通怎麼走?我和吳長江、譚權書來看你!好!後天到南通!
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第三天在南通機場接到了廣軍、吳長江、譚權書三位教授,和吳長江、譚權書兩位教授儘管是初次見面,但都有一種如遇故人的感覺。
到海安後的第二天上午,三位老師到鄭忠工作室參觀,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插曲,當天夜裡,鄭忠的工作室503和隔壁鄰居504被盜,鄭忠的防盜門被撬,抽屜毀壞,但沒有損失,全是畫呀紙呀,小偷看不懂,鄰居損失就慘重了,從來門可羅雀的尋常民居一時聚集了公安、法院(鄰居是法院院長的弟弟)、電視臺、報社記者、美協領導、專家學者,那一天可熱鬧,象是專門來迎接遠道而來的重量級的嘉賓似的。
看了鄭忠大量的作品後,廣先生問道「鄭忠!畫了這麼多的畫為什麼不去辦個展呀?」我詫異地問道「能辦嗎?怎麼辦?」(我心裡還從來沒敢想過)廣先生說「能辦!我們來給你辦,到北京 中國美術館」
我心裡一陣驚喜,本來我內心的小算盤還是兩年後到南通市辦畫展,五年到江蘇省,還沒敢想過到北京。小國寡民的意識框框一下子被高人打的粉碎!
作為一個藝術青年,遇到幾位高人的點撥,平生的第一次個人畫展就放在了北京中國美術館。現在回憶起來它的意義還不僅僅在於畫展,而是從外部確認了的鄭忠萌發已久甚至是與生俱來的強烈自信。「鄭忠!甦醒了!"
「我行!我一定行!」
讓它在你的頭腦中、心靈深處生根發芽,強化它在你意識中的印象,與日俱增的是信心、能力、潛力!
只要有一個思想我們就能讓它成為現實。
廣先生讓我走進了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版畫>,廣先生讓我走進了中國美術界的最高殿堂"中國美術館"!
他們來了!帶來了上蒼的厚愛!
他們又走了!給年輕的鄭忠帶來了新的地平線!
他們是上蒼派來的愛的使者!阿彌陀佛!我佛慈悲!人有善願天必從之!
他們給藝術青年鄭忠留下的是希望!是憧憬!是奮鬥!是美好的明天!讓雲彩為我禮讚、讓星星為我詠嘆、讓萬眾景仰、哪怕僅僅如彩虹瞬間輝煌(摘自鄭忠詩句)
左起:中央美院版畫系副主任吳長江教授(中國美協黨組書記)中國版協副主席、中央美院版畫系譚權書教授、中央美院版畫系主任廣軍教授(中國美協版畫藝委會主任)鄭忠女兒茜茜、鄭忠在江蘇海安鄭忠工作室。(黑白攝影《海安日報》姜海)
吳長江教授、廣軍教授在鄭忠畫室接受南通電視臺的採訪
1997年11月11日鄭忠個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行:
(中)中國美協黨組書記王琦教授;右三:中國版畫家協會副主席譚權書教授;
右二:畫家鄭忠;右一:江蘇版畫院院長李樹勤;左一:海安縣人民政府儲有傑縣長;左二:《美術》主編王仲;左三:南通市人大副主任沈啟鵬教授。1997年12月展覽繼續在江蘇省美術館展出2013年8月25日於終南山 秦潤山莊
2016年5月3日晨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