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款五代機,作為劃時代的象徵,其性能不言而喻,尤其是隱身性能,這也是碾壓其他戰機的最大優勢。目前,我國最強大的戰鬥機就是殲-20,現在它也已經在批量生產服役,那麼為什麼還要大批量生產比它更弱的四代機殲-16呢?
首先,殲-20的強大之處無法否認,雖然很先進,但是一般來說戰機的性能與成本是成正比的,所以殲-20的造價也遠遠高於殲-16,據軍事專家估計,一架殲-20的造價在1億美元左右,有可能造價也超過了F-35戰機,
殲-16就不一樣了,它是在我國殲-11的基礎上研製的一款新型的四代半多用途戰鬥機,雖說比殲-20要差,但它配備的也有不少一流的技術,比如,它攜帶有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光電面準系統,這讓殲-16可以同時探測並攻擊多個目標,這也是它的強大之處。
不但這樣,殲-16的掛載能力也很強,它一共擁有12個外掛點,這也意味著所能掛載的飛彈也更多,據悉,它最大的載彈量可以達到12噸左右。除此之外,該戰鬥機還能掛重型飛彈,這說明它基本能掛載我國所使用的的那些飛彈。所以,殲-16號稱殲-20戰鬥力最強絕不是說說而已。
此外,殲-16作為一款多用途戰機,其先進的性能與強大的掛載能力也使得備受歡迎,竟被海軍、空軍同時看中。空軍想要依靠殲-16的強大火力進行對地打擊,而海軍需要海軍守衛島礁以及打擊敵方艦艇。
總的來說,殲-16的確不如殲-20,但殲-20造價貴,使用的成本高。殲-16作為一款多用途戰機,在很多方面可謂是面面俱到,發揮的作用也不容忽視。我軍也奉行「高低搭配」,所以這兩款都不能少,殲-16以及殲-20都需要大量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