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見的鳳姐,最近因為一條短視頻又上了熱搜。
短視頻裡她列舉了這些年在美國的種種失敗和不如意,最後說:美國夢沒那麼好做,移民不能改變階級,可能連狗都不如。
暫且不論她這番言論是否又是投機的一種。只是瀏覽媒體標題的時候嚇了一跳:什麼?鳳姐出國有10年了?(澳洲第一大網紅抖音帳號「微雪梨」,帶你看遍澳洲生活那些有趣的事兒!留學旅遊移民必備!請在抖音號搜「微雪梨」 ,我們在這等著你!)
那個當年在陸家嘴發徵婚傳單,非北大清華碩士不嫁,說自己「9歲博覽群書,20歲到達頂峰,往前300年往後推300年,智商沒有人會超過我」的羅玉鳳,居然也人到中年了?
1、『時勢造英雄』
鳳姐成名於2009年,2010年就以旅遊籤去了美國。在唐人街幹美甲師,一幹就是10年。雖說這期間也籤約過鳳凰網主筆,折騰過微博,但後來都解約的解約,註銷的註銷,沒留下太大水花。
但這10年裡,她卻完美錯過了國內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直播平臺的崛起,她要是在任何一個平臺好好深耕運營,起碼現在不會還是一個因為工作會吸入太多粉塵而苦惱的美甲師。
而且實際上,10年前鳳姐成名雖然有譁眾取寵的嫌疑,但某些觀點,已經有女權的意識萌芽,比如她一直很自信,說自己「在家樂福超市工作,世界500強」,「很多人都說我漂亮。我也知道我漂亮」,也覺得「自己以事業為重」,「男人就是用來挑的」等等。
這些言論如果放到的今天來看,想必會引起很多共鳴。
可惜的是她的步子邁得太早,並沒有趕上近幾年席捲全球的女性主義浪潮。所以她的出格言論在當時招的罵聲比叫好聲大得多。
表面上,鳳姐的成名完全靠個人意志和聰明的資質,當然還有她自身的」實力「,正是憑藉這些她戰勝了天生的不足,鳳姐的很多言論不符合中國人的謙虛,慈和的標準,而事實上,正是浮躁的社會造就了鳳姐的出名,鳳姐的言論和行為恰恰是她能在這個社會上生存、立足和發展的根源。
看來個人的力量在時代面前真的如同塵埃。要做一個時代的精神代言人,機遇很重要。
2、『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一樣是初生代網紅,一樣是手裡沒有什麼底牌的草根階級,一樣是出道以來就毀譽參半,鳳姐和芙蓉姐姐的發展路徑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今年43歲的芙蓉姐姐(史恆俠)已經是北京芙蓉天下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CEO,帶著孩子的單親媽媽,面容褪去了土氣和執拗,據估測身價過億。人生已步入下一個階段。
今年35歲的鳳姐,依然單身,比以前發福了不少,還在法拉盛做美甲店員,還在採訪裡重複著「人權」、「底層」等關鍵詞。
我看了她的採訪,她的中文表達能力似乎還比剛成名那會兒退化了不少,只會用一些短句,邏輯也不是特別通順。
一樣是10年,中國和美國的時間密度卻完全不同,人的進步和狀態的變化也大相逕庭。
難怪好多網友評論,以鳳姐有記憶點的外形和敢說的特點,要是留在國內,拍拍抖音做做直播,可能一年就能住上別墅了。
你能說鳳姐不努力,不勤奮嗎?從重慶一個小鎮,考了中師,再考到大專,再到上海徵婚走紅,再折騰到了美國,她真的已經算非常努力要改變自己的人生,並且是很能折騰的了。
但從結果看起來,她的努力可能真的算是「戰略性裝忙」。
3、『認知決定選擇』
從鳳姐對美國的「幻滅」感裡,我看到的是一個人認知的局限。
一種是走捷徑。越是資源匱乏,生活拮据,越容易有一夜暴富,一朝翻身的幻想。從鳳姐這麼火速移民美國的舉動裡,多少能看出這種想快速達到目的的動機。
但世上沒有捷徑。她在國內沒法實現的東西,到美國也一樣不行。沒有語言和學歷,她還是只能選擇體力工作,同時還面臨綠卡身份等問題,外部環境的變化對她人生沒起任何加分的作用,反而還讓她遠離了最直接的受眾:和她一樣說中文,有文化認同感的中國網民們。
一種是缺乏視野和堅持。假如她身邊有國際視野的朋友告訴她美國的就業情況,假如她能判斷自媒體馬上興旺,再堅持一下,改變一點,她的人生可能早就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人生啊,在關鍵時刻,不提升認知水平,只會把路越走越窄。
4、『牆頭草最慘』
堅定才是王道,
鳳姐為人所詬病的還有她這些年來的投機行為,時而公知,時而憤青,時而接受採訪,時而上街遊行。總之,那什麼是個框,啥都可以往裡裝。
這讓我聯想到最近編輯部採訪過的某位著名校長的觀點:無論是走國際教育路線還是國內高考路線,有一點是肯定的,堅定選擇一條路走到底的容易成功,牆頭草受傷的概率更大。
我想這個觀點適用於非常多的領域。
比如我周圍很多中產家庭朋友都有移民的想法。
有海外生活工作經驗的也就罷了,但很多人並不清楚移民是一個何等分量的選擇。從這個層面上來說,他們的認知也不比鳳姐當年高多少。
他們很多對海外的生活抱有美好的想像,也未曾仔細思索過自己將要付出的代價。比如我有個朋友三年前就賣了上海市中心的房子,一心想去加州買房,然而看到今年還沒買成(據說是因為房產稅),而上海房價卻上漲了快3成。
國外是世外桃源,下了飛機後就少了國內的內卷、壓力、勾心鬥角、消費主義?恐怕是幻想。
反而,老老實實守住一個陣地的,堅定做多自己國家的,隨著時間累積,總是能獲得超額收益。
5、『教育』仍然是階級躍升最佳武器
鳳姐是大專學歷。假如說她去美國,是一個由於種種複雜原因成行的決定,那麼她到了美國後,我覺得應該還是有機會更上一層樓的。(澳洲第一大網紅抖音帳號「微雪梨」,帶你看遍澳洲生活那些有趣的事兒!留學旅遊移民必備!請在抖音號搜「微雪梨」 ,我們在這等著你!)
那就是接受教育:先過語言關,再進修一門專業。畢竟那時候她還年輕,這種投資很值得。
可惜,她在紐約法拉盛的生活似乎陷入了「貧窮惡性循環」定律。忙於生計,無暇進修,一直不進修,收入也無法提升,以至於這麼些年下來,錯失了辛苦幾年後能獲得更好工作的機會。
今年這個亂世之年開了頭以來,很多人,尤其是有孩子準備或正在國外念書的家庭,慌了神,沒了方向。
其實也沒必要太慌。籤證也許一時有困難,但知識永遠在那裡,想要打開視野,永遠有機會。而且這次疫情可能讓絕大部分中產家庭也看清了,孩子出去讀完書,最大的機會應該還是國內。
國內意味著父輩人脈的蔭蔽,文化的共情,教育資源的豐富。這才是一個人安身立命最有安全感的根基。
而教育,無論在國內還是海外,都是一個人想改變命運的確定性最大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