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郭肖】
2020剛剛開年,臺灣的年度用語就來了?近日,高雄市長韓國瑜曾使用的一句「可憐哪」在島內社交媒體上爆火,引發網友廣泛使用。
據中時電子報報導,這句話出自韓國瑜於去年12月29日進行的電視辯論會上一段對媒體的回覆,當時,韓國瑜認為臺媒「中央社」總編輯的提問本身太幼稚,直言對方「可憐哪」。
在近一個月後,「可憐哪」在島內社交媒體上大火,還被製成了各種表情包廣泛使用;
知名膠帶、黏合劑製造廠商3M則利用諧音梗,用「可黏哪」來宣傳自家產品,不過該行為引發了一些網友的批評,3M隨後下架了廣告。
簡單的三個字,為何能夠在近一個月之後「翻紅」,還在一些論壇中引發了討論;
有網友認為,「因為講這句話的人輸得太慘,可憐哪」、「選輸了現在講的話剛剛好啊」。
另有網友直接發了個帖,號召網友共同搜尋「『可憐哪』三個字最早是誰說的?」如今,能夠找到的源頭是臺灣相聲劇團「相聲瓦舍」在2001年的作品《並不太熟》: 一個演員炫耀家鄉的壽桃包是豆沙餡,另一位演員則以具嘲諷意味的「可憐哪」回應。
對於「可憐哪」三個字的爆火,臺灣文化大學廣告系主任鈕則勳認為,這也是延展韓國瑜話題的一種方式,可維持聲量效果。
社交媒體上,韓國瑜的話在流行,但現實生活中,他的日子似乎有點難熬。
昨天(19日),臺灣民間社團「wecare 高雄」發起罷免高雄市長韓國瑜日程表,稱希望在30天內收到30萬份連署書,並在3月28日完成聯署,遞件送審。
這是該團體第二次發起罷免韓國瑜活動,去年6月27日,該團體第一次發起該活動後,不到四天時間,就收到了3萬份聯署書。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選務機構相關負責人17日表示,2018年高雄市長選舉的選舉人數為228萬1338人,提議罷免的人數依規定應達到選舉人數的1%,也就是至少需達到2萬2814人。經審查,符合規定的提議人數共計2萬8560人,已達法定門檻。換言之,罷免案第一階段已達標。
島內有關罷免程序分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罷免提議,第二階段為罷免聯署,第三階段則是罷免案投票決定通過或不通過。
高雄政府估算,罷韓活動約需花費8000多萬新臺幣(約合人民幣2000萬)。
有作家因此質疑,「韓國瑜上任一年,高雄市政府負債已接近400億新臺幣,而且一事無成;如果照這樣下去,韓國瑜任滿可能負債高達1600億新臺幣——花8000萬新臺幣罷免他,太划得來了!可以省下1200億新臺幣。」今天上午,高雄政府再次發表聲明,要求該作家道歉,否則將提告。
韓國瑜陣營人士表示,距離「罷韓案」成案,甚至是可能的投票日都還有一段時間,現在韓國瑜應該全力拼市政,用實際行動挽回市民對他的信任。昨天清晨,韓國瑜率領市府團隊到漁港及多個果菜批發市場巡查。
據中評社報導,面對本次「來勢洶洶」的罷免,島內資深媒體人認為,此次塵埃尚未全然落定,推動罷免韓國瑜的列車仍在加速,但韓擁有552萬票的民意基礎不可忽視,蔡英文應深思是否要提早結束政治對立,「堅持要在高雄市推動罷韓行動,這將是大選的延續,不管罷免成功與否,對立將有增無減。」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