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造大國重器,精測風雲變幻!回看「十三五」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

2020-12-27 中國氣象局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氣象系列報導之⑨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周年。「十三五」期間,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快速發展,在追求卓越中披荊斬棘。現有7顆衛星在軌運行,氣象衛星完成升級換代,確保了系列化發展、業務化運行,應用領域輻射近百個行業。

作為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成員、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值班衛星,風雲衛星正在為全球用戶提供不可替代的氣象觀測服務。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的發展,為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提供了強有力支撐,為促進全球氣象事業共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天網」觀測和服務能力持續加強

五年來,我國氣象衛星的觀測和服務能力持續加強和提升。風雲四號A星、風雲三號D星、風雲二號H星先後加入風雲氣象衛星「大家族」,一張「多星在軌、統籌運行、互為備份、適時加密」的氣象衛星「天網」拉開,為全球115個國家和地區十餘萬用戶提供衛星資料和產品。

2016年,第二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成功發射,突破了靜止軌道三軸穩定姿態下的高精度實時掃描成像圖像導航核心技術,完成新技術、新體制、新方法、新系統、新應用的試驗驗證,實現我國靜止氣象衛星的更新換代。

全圓盤成像時間由30分鐘縮短到15分鐘實現中國區域每5分鐘一次的觀測覆蓋最高解析度從1.25公裡提高到500米實現全球首次靜止軌道大氣高光譜垂直探測、我國首次天基閃電監測,綜合探測能力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風雲四號成像儀與閃電儀融合監測颱風和閃電。

2017年,風雲三號D星成功發射,與風雲三號C星實現上、下午星組網觀測,全球觀測頻次從每12小時一次提高到每6小時一次。作為目前國內光譜測量通道最多、功能最全、性能最先進、精度最高的極軌遙感衛星,風雲三號D星實現了高時效的全球觀測和高精度的大氣垂直觀測。

2018年,風雲二號H星成功發射,向西漂移至東經79度赤道上空,彌補了全球氣象衛星對印度洋及中亞、西亞和非洲等「一帶一路」地區觀測不足,成為肩負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使命的「一帶一路星」。

風雲氣象衛星在歷次重大活動氣象保障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在2018年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和北京中非合作論壇、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慶祝活動等重大活動氣象保障服務中,風雲衛星數據產品為活動場地及周邊區域分鐘級、百米級的精細化預報提供了有力支撐。

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優勢凸顯

精密的衛星觀測是提高氣象預報預測準確率和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時效的關鍵。利用風雲氣象衛星可開展颱風、暴雨、強對流、大霧、沙塵、霾等災害性、高影響天氣監測,以及洪澇水體、森林草原火災、高溫和乾旱等地表環境監測。五年來,作為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的重要手段,風雲氣象衛星在2018年大興安嶺森林火災、2019年颱風「利奇馬」等災害監測評估和搶險救災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高溫監測:風雲三號D星於2019年7月24日監測的華北南部、黃淮大部、江漢大部、江南中西部、華南局部等地大面積的地表高溫。

自風雲二號衛星投入運行以來,至2020年8月底,對西太平洋生成的566個颱風、165個登陸我國的颱風,衛星監測無一漏網。自風雲四號衛星投入運行後,我國對颱風、暴雨等災害天氣監測識別時效從15分鐘縮短至5分鐘,暴雨預警準確率提高到89%,24小時颱風路徑預報平均誤差從95公裡減小到71公裡,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颱風監測:風雲四號A星於2018年9月15日監測的颱風「山竹」。

今年汛期,長江中下遊地區遭遇大範圍持續性強降水,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聯合江西、江蘇、安徽、湖南、湖北等5省氣象部門,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利用最新的風雲衛星等多源衛星數據,結合風雲長序列衛星和地基氣象觀測資料,開展流域大江大河洪澇災害實時監測,分析洪水淹沒區動態變化,製作水體分布圖,為政府防汛抗洪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成為氣象衛星遙感應用融入國家防汛抗洪工作的成功實踐。

水情監測:風雲三號D星與高分衛星遙感影像對淮河蒙窪蓄洪區周邊進行連續的水體監測。圖為2020年7月20日的水體提取範圍疊加圖。

展現大國擔當服務全球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利用風雲氣象衛星和氣象遙感衛星技術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的重要指示精神,風雲氣象衛星著力提升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能力,成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響亮品牌。

2019年4月,莫三比克總統紐西對中國幫助其應對熱帶氣旋災害表示感謝。這背後是中國氣象局通過建立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開通綠色數據通道、開發定製軟體和產品、援建直收站以及組織培訓等方式,為「一帶一路」相關用戶提供有針對性的定製化服務。目前,我國已為115個國家和地區提供風雲氣象衛星資料和產品,有29個國家註冊成為應急保障機制國際用戶,面向39個國家開通綠色服務通道,來自100多個國家的1200多名學員接受了風雲氣象衛星應用專題培訓。

2020年1月1日,「一帶一路」氣象服務網正式上線,圖為北京時間1月2日上午11時實時天氣預報。

五年來,風雲氣象衛星跨越式發展,得益於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堅持自主創新、自力更生,得益于堅持大力協同、部門合作,得益于堅持人民至上、服務優先。

從使用者到貢獻者,從引進來到走出去,風雲氣象衛星不斷向世界展示新姿態,得到國際社會的一致認可。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表示,風雲氣象衛星國際應用展現了中國對全球氣象能力建設的貢獻,彰顯了中國的全球擔當。

今天,作為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和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大國重器風雲氣象衛星已步入世界先進行列。

未來,氣象部門將繼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面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勇攀高峰,加快建設具有世界一流技術、一流性能、一流質量、一流效益的氣象衛星及應用系統,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做出新的貢獻!

相關焦點

  • 鑄造大國重器 照亮強國之路——寫在風雲衛星氣象事業50周年之際
    今天,作為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和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大國重器風雲衛星已步入世界先進行列。中國氣象局正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為全球防災減災和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 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回眸:「風雲」激蕩五十年
    不遠處還有一個『熱帶擾動』,也就是颱風的雛形正在發展……」10月12日晚,央視發布氣象預報,而在主持人身後,正是清晰的風雲四號氣象衛星雲圖。「在颱風監測中,『風雲』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唐世浩告訴記者,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
  • 構築人才高地 鑄造大國重器
    科學技術是衡量國家國力的重要指標,人才是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加強中國硬實力、實現民族振興、樹立良好中國形象的關鍵所在。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鑄造大國重器,人才即為「累土」。正因為匯聚了行業精英、築起了人才高地,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的金沙江烏東德水電站在水電科技領域豎起了「國之重器」的標杆。
  • 風雲二號H星及風雲三號D星正式交付|孫家棟院士獲頒「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終身成就獎」
    航天科技集團高級技術顧問、風雲二號衛星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獲頒「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終身成就獎」。;而H星在確保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業務穩定和向第二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平穩過渡的同時,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優質和持續的服務。
  • 氣象專家柯玲走進海南文昌校園 帶學生們探索風雲氣象衛星奧秘
    氣象中心專家柯玲走進海南文昌校園,帶領學生們探秘風雲氣象衛星奧秘。柯玲從事氣象衛星科普宣傳多年,成果顯著。在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之際,柯玲等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專家所創作的《天眼瞰風雲》在氣象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該講座由風雲氣象衛星的發展歷程展開,從衛星的起名及分類,到氣象衛星的廣泛應用,再到今時今日風雲衛星傲人的國際地位,柯玲生動有趣地講述了風雲衛星家族的「前世今生」。
  • 風雲氣象衛星服務各行業效益如何?用戶們這樣說
    中國氣象報全媒體記者 李一鵬  10月28日至29日,由中國氣象局、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學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20年風雲氣象衛星用戶大會在江蘇召開。  風雲衛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應用。會議的召開,就是面向國內用戶,集中檢驗和展示風雲衛星遙感應用技術進展,組織應用技術交流,不斷提高風雲氣象衛星服務支撐能力。  那麼,風雲衛星應用效益如何?代表們有哪些期待?
  • 大陸劇:大國重器 第一季
    白華 / 朱蘭亭 / 嶽政主演: 李立宏類型: 紀錄片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首播: 2013-11-06(中國大陸)又名: The Pillars of a Great Power  劇 情 簡 介 : __________      記錄中國裝備製造業創新發展歷史的國內首部大型高清工業電視紀錄片
  • 「風雲七兄弟」,太空看風雲
    古人抬頭看雲,識天氣。 如今,人們通過風雲衛星,從太空俯瞰雲朵變化,就能預知天氣。 今年,是中國開創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最近,許多國家都發來感謝信。 這是為什麼? 極端天氣就像「大魔王」,經常把地球攪得一團糟。
  •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雲圖首次亮相CCTV!
    導語:2017年2月27日,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獲取的圖像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天氣預報
  • 央視紀錄片《大國重器》(第二季)正式開播啦!
    齊竹泉:《大國重器》是中央電視臺的重點紀錄片項目,也是財經頻道的重要品牌。2013年我們推出了第一季《大國重器》,在國內外引起了對中國裝備製造業的極大關注和強烈反響。時間過去了5年,中國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中國的裝備製造業同樣取得了飛躍式的發展。
  • 寧夏共享集團亮相央視《大國重器》,看看這家企業有多牛!
    熱點聚焦  |近日,由中央電視臺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製作的大型工業紀錄片《大國重器》(第二季)在CCTV2央視財經頻道開播
  • 國考時事政治新聞熱評:「大國重器」頻亮相 科技創新引發展
    國考時事政治新聞熱評:「大國重器」頻亮相 科技創新引發展 2020-11-18 11:43:17| 中公教育 史靜蓉
  • 「風雲四號」的「小夥伴們」:全球先進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一覽
    風雲四號 靜觀風雲風雲四號
  • 中國聯塑正式登錄央視CCTV《大國品牌》,一展大國重器雄風
    7月29日,中國聯塑正式登錄CCTV-1,通過《大國品牌》的紀錄鏡頭,呈現聯塑作為大國重器的隱秘而偉大的另一面。在3分鐘的品牌故事記錄中,深入溯源了聯塑管道隱匿在國家超級工程背後的故事,講述了聯塑承載於國計民生之中的傳奇。
  • 我國第一代高軌氣象衛星收官!長三甲成功發射風雲二號H星!將服務「一帶一路」
    ▲ 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雲二號H星(謝奇勇 攝)風雲二號H星是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最後一顆,將與在軌的風雲二號E、F、G星開展組網觀測,對於保證我國兩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業務接續有著重要意義。
  • 當之無愧的大國重器
    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11月1日公布,三峽工程日前完成整體竣工驗收全部程序。根據驗收結論,三峽工程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工程質量滿足規程規範和設計要求、總體優良,運行持續保持良好狀態,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全面發揮。  在國際大壩委員會榮譽主席、中國大壩工程學會秘書長賈金生看來,三峽工程產生的效益跟其設計功能相比,在很多方面已經完全實現甚至超額實現。
  • 鑄就大國重器,習近平強調這些關鍵
    大國工程關乎國家富強,國之重器關乎民族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此作出重要論述,黨建網微平臺與您共同學習體會。——2019年2月20日,習近平在會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強調充分認識大國重器的重大意義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建成開通,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對提升我國綜合國力,對推動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我國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 大國重器與書香一重
    大國重器與書香一重 2020-11-16 18: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微視頻丨山東這些超級工程閃耀「十三五」
    &nbsp&nbsp&nbsp&nbsp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4日訊「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站在「十三五」規劃收官、「十四五」規劃開局的節點上,回望過去這五年,山東迎來飛速發展,在科技創新方面捷報頻傳。
  • 「深海一號」暨蛟龍號、「天鯤號」將抵深 集中亮相「大國重器...
    (原標題:「深海一號」暨蛟龍號、「天鯤號」將抵深 集中亮相「大國重器」助力2020海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