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妖貓傳》中,唐玄宗舉行「極樂之宴」
文 | 楊津濤
電影《妖貓傳》,用一座斥資6億元的「長安城」,和一場極盡奢華的「極樂之宴」,向觀眾展示了陳凱歌心目中的「開元盛世」。
然而,根本不存在所謂的「開元盛世」。
百姓大量逃亡
1、兵役、徭役沉重
今人在描繪「開元盛世」時,通常會從經濟繁榮、科技發展、文化昌盛、民族和睦、中外交流等方面舉證。
很少有人關注普通百姓的真實生存狀況。
和多數人想像中的安居樂業的「盛世」不同,玄宗時代的唐朝百姓,常常被迫逃亡。
武則天時,「天下戶口,亡逃過半」——農民將朝廷分給的田地拋棄或賣掉,逃到地主莊園或寺觀中,充當佃農。玄宗即位後,情況更加嚴重,他在開元九年(721年)的「禁逃亡詔」中承認,「四海清宴,百年於茲,雖戶口至多,而逃亡未息」。①
導致百姓逃亡的原因,除天災外,主要是兵役、徭役沉重。
在府兵制下,符合標準的人,從20歲~60歲,每年要服役120天。唐高宗、武則天時期,唐朝不斷對外用兵,出現「徵求不息,人不復業,則相率為盜」的情況。玄宗亦好大喜功,他在位期間,邊防軍數量最多曾達60餘萬。唐朝的徭役包括軍需役、漕運役、土木工程役、地方雜役等。僅以土木工程役來說,玄宗多次擴建興慶宮、華清宮,新建「花萼相輝樓」等,都要常年徵召勞役。
百姓服兵役、徭役期間,不僅不能從事農業生產,還要倒貼路費,很多人因之生活困頓乃至傾家蕩產。兩害相權取其輕,民眾往往選擇從國家戶籍中逃亡,自願沒入大地主家做佃農——雖然做佃農每年繳納的糧食要比國家正稅多出不少。②
2、重用「聚斂之臣」,致力於搜刮百姓
唐玄宗對增加朝廷、內庫收入興致濃厚,重用了一批善於搜刮財富的「聚斂之臣」,如楊崇禮、楊慎矜、王鉷、宇文融等。
史書記載:楊崇禮、楊慎矜父子對各地上繳的絹布考察極嚴,發現些許汙漬、破損,即要求地方補繳;王鉷利用邊關將領瞞報士兵死亡人數的漏洞,繼續按照原有戶籍,向陣亡者家屬追繳稅收,以至「天下之人苦而無告」。據統計,依仗非法的加稅手段,玄宗的個人內庫,可得「歲貢額外錢百億萬」。③
「聚斂之臣」當中,宇文融提議的「括戶」政策最為有效。
「括戶」,即是將逃入地主莊園中的百姓,強制尋回,重新給他們分配土地,為朝廷納稅、服役。經過四年「括田」,全國戶籍新增「客戶八十餘萬」,朝廷當年增收「緡錢數百萬」。為安撫這些重新分得田地的百姓,玄宗免去其六年納絹義務,但治標不治本。這些被「括戶」出來的百姓,很快又因繁重的兵役、徭役和非正規搜刮,再次走上逃亡之路。④
3、僅正規負擔已超出百姓承受能力
事實上,即便沒有上述兵役、徭役以及額外的搜刮,僅僅負擔正規的國家賦稅「租庸調」,也已超出了普通百姓所能承受的範疇。
有學者計算過玄宗時期唐代農民的產出與負擔:
「均田、租庸調製下農民負擔和農民生活的真實情況如何呢?貞觀年間唐太宗到靈口時,見到這裡農民一丁授田三十畝,敦煌戶籍殘卷中各丁授田的平均數,也在三十畝左右或略多,我們按一丁授田三十畝計算。當時的糧食產量,……畝產一般為一石,三十畝共收三十石。丁男為戶主的一夫一婦五口之家,主要就是靠這三十石來生活的。這三十石中,……按唐代規定,……所繳租庸調戶稅地稅共為七石七鬥五升。三十石收穫物在上繳這些租稅外,還餘二十二石二鬥五升。
「一夫一婦的五口之家所需口糧,據《唐六典·尚書刑部》所載,……全家五口每日需口糧七升二合,全年共需口糧二十五石九鬥二升。但繳納租稅後只剩下二十二石二鬥五升,還缺少三石六鬥七升,也就是說每年還缺少一個月以上的口糧。何況農民除吃飯以外,還需要種子、農具、肥料等生產資料和衣物往來等日常必不可少的開支,那就更加入不敷出了。……至於像敦煌戶籍殘卷中所記述的那樣,貧苦農民授田數額還要低予三十畝這個平均數,如果一戶只能授田十畝、五畝,那是連租調也繳不起的。」(《中國賦稅史》,中國稅務出版社,2003,P175。)
所以,史書裡關於開元、天寶年間的民生,往往說的是:「豪弱相併,州縣莫能制」、「朝士廣佔良田」、「天下戶口逃亡,色役偽濫,朝廷深以為患」……玄宗多次頒布詔書,斥責「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兼併了自由民的土地,造成朝廷控制下的戶口和稅源減少,也多次出臺優惠政策,吸引「逃戶」回歸,但終究無濟於事——《通典》記載:「開元之際,天寶以來,兼併之弊,有逾漢成、哀之間」。
畢竟,給「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做佃客,要好過做朝廷的自由民。
圖:極樂之宴
玄宗的盛世
1、玄宗封禪、過壽、修宮殿,無不耗資巨萬
依靠無償勞役,及「括戶」增加的收入,唐玄宗得以享受超越前代的奢華。
玄宗在位期間,大興土木,將溫泉宮擴建為華清宮;將「五王宅」改為興慶宮;在長安、洛陽修建行宮,各有1000多個房間。他還徵召民夫,在驪山建了一座會昌城。
開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去泰山封禪,從準備到結束,前後持續有一年時間。封禪大典前,玄宗帶著長達數百裡的隊伍,自洛陽出發,前往泰山。王公大臣上萬人、駿馬數萬匹的食宿都由沿途州縣負責解決,百姓負擔劇增,破產者不計其數。
玄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讓全國人為自己過生日的皇帝。從開元十八年(730年)起,每年這一天(先稱「千秋節」,後改為「天長節」)全國放假三天,在長安或洛陽舉辦盛大的慶祝活動。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千秋節,玄宗曾下詔:「今茲節日——與父老同宴,自朝及野,福慶同之,並宜坐食」⑤,這或許就是《妖貓傳》中「極樂之宴」的原型。
玄宗喜歡在各種宴會上重賞群臣。如開元十八年(730年),賞賜宰相以下赴宴官員每人5千緡;又如天寶十三年(754年),賞賜不同品級的官員絹40—80匹。玄宗還任命了「檢校進食使」,讓各地進獻美食。「水陸珍羞數千,一盤之貴,蓋中人十家之產」,一道菜的花費就相當於10戶中等人家的財產。
圖:《關中勝跡圖志》裡的華清宮
2、為安祿山建宅院,「但窮壯麗,不限財力」
受玄宗寵幸之人,同樣可以肆無忌憚地消耗國家財富。
在宮中,為楊貴妃織錦的刺繡工人,多達700人,負責雕刻、熔造的,亦有數百人。楊貴妃兄弟姐妹住宅的豪華程度,可以和皇宮相比,「每構一堂,費逾千萬計」。如果看到誰家的住宅更好,就拆掉自己的,重新建造,以至「土木之工,不舍晝夜」。楊貴妃的三個姐姐韓國夫人、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時常扈從玄宗,前往華清宮,她們所乘的車都「飾以金翠,間以珠玉,一車之費,不下數十萬貫」,拉車的名馬帶的也都是黃金駕具。⑥
玄宗為安祿山在長安修建住宅,下令「但窮壯麗,不限財力」,一切器物、裝飾都用最華貴的,以至「雖禁中服御之物,殆不及也」,比玄宗自己用的還要貴重。玄宗叮囑手下:「胡眼大,勿令笑我」——安祿山是胡人,眼界大,不能讓他笑我小氣。
圖:玄宗的極樂之宴
「開元盛世」的由來
如果只看唐玄宗封禪、賀壽、建宮殿、大擺筵席,以及開疆拓土、萬邦來朝,確實稱得上「開元盛世」。
但若將視角拉向民間,就會發現,所謂「開元盛世」,不過是玄宗一人的盛世,至多,也只是玄宗集團的盛世。
「開元盛世」的由來,既有玄宗執政時期官方宣傳的因素,也有安史之亂後唐朝知識界的「事後美化」。
從杜甫身上,可以清晰地看見這種「事後美化」。
杜詩《兵車行》《麗人行》(約750年前後),曾諷刺過玄宗和楊貴妃的驕奢;「安史之亂」前夕,杜甫也寫出過「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入門聞號啕,幼子飢已卒」的詩句。可見當時他眼中並無所謂的「開元盛世」。但在經歷了安史之亂後,杜詩中卻出現了這樣的句子——「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公元764年前後)。
這種懷念,當不得真。
圖:玄宗的極樂之宴
注釋
①張德美:《論唐代流民問題及其對策》,《法史學刊》第二卷,社科文獻出版社2008年;②③黃新亞:《唐初徭役考辨》,《唐史論叢》第4輯,三秦出版社1988年;④李志生:《倫宇文融括田括戶對開元之治的影響》,《河北學刊》1994年第5期;⑤許道勳、趙克堯:《唐玄宗傳》,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56—163頁;⑥《新唐書》卷五十一《后妃上》。
推薦閱讀
爛片《芳華》裡的那場戰爭,目的何在?
編者按:欲加入「短史記讀者群」者,有勞添加微信號yuyingli11為好友,由編輯手動邀請進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