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妖貓傳》中妖貓體現的傳統「人化」形象

2020-09-24 林八月Kingsley


近年來古裝玄幻影視作品紛紛進入觀眾的視線,而這些故事裡頭都會塑造一些上古神獸的形象。這可能受到傳統文化影響,很多導演會選擇人們熟知的兇獸或者神獸進行或惡或善的藝術加工。而陳凱歌的《妖貓傳》中選擇的卻是貼近人們生活的貓作為線索展開。妖貓這一形象貫穿著整部電影,推動著故事情節的前進。貓的選擇更是經歷了一番篩選,最終選擇了一隻通體亮黑色的貓,這隻貓最魅惑的就是那雙眼睛,時而乖巧,時而狠戾,修長的四肢,時而慵懶,時而矯健,一正一邪卻處處散發著一股妖氣。這一點也剛好符合了《相貓經》中所說的「頭長尾長足長,懶相生來也為良」。

貓說人語

電影《妖貓傳》中大部分情節都藉助妖貓口述來將情節串聯。而貓說人語更是貓妖狐的一大特徵。翻閱許多參考文獻結合電影情節,會發現其實貓說人語存在著差異。例如在家中養的久的貓會主動跟主人答話,並且神態自如,淺淺帶著微笑,像朋友一般交談,當妖貓的善意被當成怪物而被傷害時,妖貓就會用人語給人下詛咒。還有一種最為特別,與其說是貓說人話,不如說是人們希望它是在說話,那就是貓打呼嚕,人們稱之為「貓念經」。

貓與人交談

貓這一物種傳入中國後,最先活躍在民間,因其有捕鼠的本領,一直被農民當作神物,到了唐宋時期貓的地位又有了大幅提升,成了皇家才可供養的寵物,電影中的妖貓就活在宮中,導演更是巧妙的藉助妖貓之口,將三十年前的真相說出。電影中貓說人話做了細緻的區分,一會主動與人親近,向人示好,一會言辭狠戾,向人發出警告。本身貓身型修短勻稱,動作靈敏矯健,體態優美輕盈,形象像極了陰柔的女子,性子也是格外的高冷,晝伏夜出,不會主動與人接觸。而電影中的貓卻十分溫順,躺在李隆基的懷裡,靈動的雙眼仿佛洞察著一切,妖化後貓依舊保持著慵懶的外形,不一樣的是妖貓主動問坐在河邊的春琴「瓜甜嗎?」,還安慰受到驚嚇的春琴說:「我不會白吃你的,聽著,那棵石榴樹下有錢,挖出來用吧。我還會再來的。」其實電影中妖貓主動與人交談並非追求藝術效果而虛構的,《夜譚隨錄》中就記載到:「世間喚人者,其汝也耶?」貓曰:「然。」自打貓成為保護莊稼的功臣以後,貓的地位就不同於普通家禽,再加之貓平日裡性情溫順,人們審美情趣的提升,貓更多的是被捧在懷裡,本就待遇不錯的貓更是獨得一份恩寵,貓與人的關係變得更為親密,因此通人性妖貓更是願意與對它好的人「聊天」。

貓念經

除了上述的兩種人能直接聽懂的人語之外,貓還被認為是會誦經文的。明朝太后養了一隻名叫「佛奴」的貓,極受寵愛,據記載「能解念經,因得佛奴之號」。而在《應庵任意錄》中對貓念經解釋道:「貓喉腹中作拽鋸聲,俗謂之貓念佛」。《七修類稿》中記述過「有僧曰景福,畜一貓,日久馴熟。」僧侶也樂於養貓,這一現象其實和佛教的盛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佛教自漢代盛興以來,發展到隋唐時達到頂峰,明代更是得到進一步的繁榮,人們對佛教的信仰不斷加強,後宮的嬪妃更是虔誠於吃齋念佛,誦讀經文來祈求國泰民安。而恰巧御貓常伴於她們身邊,鼾聲又像和尚誦經文一樣,因此人們就認為是靈貓可以為誦經為國家祈福。無論是妖化的貓還是與佛有緣的靈貓,其實都是當時人們的一種情感的寄託,渴望得到非人力的庇佑,同時又告誡別有用心的人,善惡因果和輪迴報應。

貓復仇性

妖貓和其他妖類一樣,易怒、嗜血、稍有不快便會表現出來,妖貓也十分愛捉弄別人,用捉弄的方式表達不滿,或是告誡供奉著自己生氣了。一旦當妖貓被傷害,那妖貓絕不會原諒,而是以牙還牙,讓對方付出血的代價。

小小的懲戒

電影中春琴初見妖貓時內心是極度恐懼,雖沒有傷害妖貓,但也只是看了一眼妖貓便匆忙跑走,妖貓一路尾隨,臨走時留下一句「我還會回來的」和一條沒了眼睛的魚。其實這就是妖貓特地留下來用來警告春琴。例如《土族撒拉族民間故事》文章中也寫下這樣一則關於貓鬼神的小故事,土族傳統中,家中如果養貓,每頓飯都要先餵給貓吃,而有一日主人忘記餵貓,然後貓就用尾巴蘸水將灶臺的火滅了,或者貓會在煮著飯菜的鍋裡撒上鍋灰,以此來發洩心中的不滿。正因為貓鬼神極其小氣,一點也不能得罪的性子,使得當時有些地區會不願與家中養貓的人接觸,生怕一不小心觸犯到貓鬼神,會給家裡帶來災難。最為典型的就是人們不願與家中供奉貓鬼神的人結為親家。相傳有戶人家手下聘禮後才得知男方家中信仰貓鬼神,雖然連同聘禮一同推給男方,取消婚約,但貓鬼神覺得傷害了供奉自己的主人,於是接二連三的讓女子家中飛禽死亡,女子擔心事態惡化上級堅韌性命於是同意婚事,之後家中便再無災難。通過記載,可以發現一點,貓鬼神作為半個神,不會像狐妖一樣隨意傷人,更不會輕易傷人性命,多半像是惡作劇一樣,來發出預警,宣洩不滿,這一點可能離不開最初貓是家養的原因。

血債血償式報復

妖貓的身份較其他妖類更為特殊,與人的關係也是亦敵亦友,所以稱之為「貓鬼神」更為貼切。但終究貓鬼神是上不了大雅之堂的,正如《正字通》中:貓,陰類也。它骨子裡依舊保持著妖怪嗜血的特性。電影中妖貓殺害陳雲樵一家是由於,他們為了貓有毒的事物,害的貓身死,而貴妃被李隆基,高力士和陳玄禮等一行人設計害死,所以妖貓不僅剜了李隆基的雙眼,還殺死了所有與貴妃之死有關的人。這一情節的設計很完美拿到的塑造了「妖貓」的妖性,血債血償,沒有絲毫被馴化的痕跡,暴露出動物的殘暴天性以及妖化後的不可控性。《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到:&34;人們一旦危及到妖貓的生命,妖貓之前和人建立起來起來的和平相處的關係網就會破裂,所以它惡的一面會成為主導,化身貓鬼在人間報復,貓鬼時而直接殺人,要麼妖貓會像許多其他妖物附著在人體內,迷惑人的心智,控制人的軀體,最終讓人不知不覺的暴斃,這是的貓鬼會變著法子的去折磨傷它性命的人。《夜譚隨錄》中的公子因害其性命,最終家中親戚接二連三的死去,家道中落,只剩他夫婦二人和一老奴,十分悽慘。由此可見妖貓並非善類,如果無法順從它,必將會給自己帶來麻煩,這也很好解釋了,人們為什麼對於貓鬼神相關的人和事都避之不及。

妖貓善幻化

幻化可以說是所有妖類不可缺少的本事。電影中幻術始終是博人眼球,迷惑人的一大亮點。而電影中的妖貓也十分善於幻化,時而幻化出極樂之宴的盛世繁華,一會幻化成楊貴妃明眸含淚。

幻化人形

妖貓在電影中的恐怖形象多半是藉助於幻化而來。妖貓向陳雲樵討債未果後迷暈了春琴,隨後為了迷惑白居易去救她,又幻化成春琴的樣子,對著月光,走在房脊上。據傳貓一旦妖化,人們必定會各種方式去殺死它,因為妖化的貓一定會在夜裡出來,幻化成人的樣子來殺人取樂。《說聽》中記載:「金華貓,......逢婦則變美男,逢男則變美女。」這與大家熟知的《聊齋志異》中的狐妖一樣,狐妖最擅長的就是幻化成美女形象來迷惑晚歸的醉漢或者是夜讀的書生,有的為了吸食精氣換修為,有的是想嘗嘗人間的情愛,而之所幻化其一是看準了男子天生好色的特點,用美色迷惑更容易得手;其二,人們雖說知道妖怪鬼神的存在,但往往是接受不了它們與人不一樣的相貌,換言之,古人心理上認為人的身份是高於妖怪的,不願與妖怪為伍,再加上妖怪害人的說法早已深入人心,所以,妖往往不會在人面前露出真身,而是藉助幻化融入人群。妖貓也是如此,電影中妖貓用春琴的相貌讓白居易放下心防,想讓他喝下屍水,貓妖確實也短時將白居易瞞住,好在有空海這樣的佛門弟子,他才倖免於難。其實在古代神鬼傳說中都認為邪不壓正,佛家弟子和道家弟子都可以辨識妖物真身,所以妖貓幻化人形也只能傷害普通百姓。

外形多變

《西遊記》中孫悟空有七十二般變化,豬八戒有三十六種變化,而妖貓作為半妖半神,也有變化外形的本領。電影中第一給駭人的鏡頭就是李适七天七睜眼不眠,隨即一聲狠戾的貓叫,化作黑影,將李适的最後一點精氣吸盡。妖貓為了殺人於無形,褪去真身,幻化成黑影,讓人無從追查。也有記載中提到這一點,妖貓幻化為龍的外形,幻化後也不是為了傷害人,而只是換成龍的樣子飛走。《稽神錄》中就提及「貓戲水於簷下......忽雷電大至,化為龍而去」雖然部分古人會供奉貓鬼神,而他們往往見不到貓鬼神的真身,只是會每日將食物放在固定的地點,讓貓鬼神自己享用,然後神不知鬼不覺就將貢品吃完。記載中提及只有當貓鬼神貪杯,喝醉熟睡時才會顯出貓的樣子,平日裡來去都像一陣風。而貓鬼神在作惡捉弄人時更多的也是化成黑氣,始終不會與人正面交鋒。

正是因為貓鬼神神出鬼沒,不已真身示人,這給貓鬼神又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感覺,讓人們的內心受到衝擊,從而對貓鬼神更是害怕。這也延伸出民間的一種特殊風俗,就是不讓貓接近死屍。電影中李适死的前一秒是整個人從無意識狀態一下子直立彈跳起來,因為妖貓化作黑影從他身上跳過。這就是沿用了民間死人可以借貓詐屍的說法。誰也沒有見過真的見過「妖貓」,多是口耳相傳,或是少量的典籍記載,若是用今天的科學思想來看「妖貓」,可以說是一種封建迷信,但當時人們對「妖貓」繪聲繪色的敘述其實是對詐屍這一反常而又靈異事件的二次加工,或是出於敬畏,或是為己所用。當然,貓幻化成影子或者龍等形象來與人接觸,其實離不開當時的等級尊卑觀念,貓鬼神似神非神,這種尷尬的身份也奠定了它尷尬的處境,無論歸屬哪一類都會顯得不倫不類。所以依照貓本就極其傲氣的性子,自然不會讓自己暴露在世人面前。

妖貓這一形象並非陳導憑空塑造的,各類古籍中早有記載。導演根據史書記載將妖貓的形象刻畫的入木三分,慵懶的家貓形象,嫵媚的女子形象,這幾副模樣來回切換,更是對把貓的靈異性闡述的淋漓盡致。近年來,關於貓文化的研究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人們開始關注貓鬼神的由來與發展,通過電影《妖貓傳》來探究貓的「人化」特徵,以及人們對貓鬼神的信仰和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


參考文獻:

王宏凱:《貓乘》與王初桐

和邦額:《夜譚隨錄卷二 貓怪三則》

郎瑛:《七修類稿》

朱剛、席元麟、邢全成:《土族撒拉族民間故事》

古屋昭弘:《正字通》版本及作者考

司若蘭:妖怪學視野下的貓妖形象——以《貓苑》《貓乘》為主

相關焦點

  • 《妖貓傳》美術指導屠楠:電影美學的幻術師
    《妖貓傳》上映之後,美術風格上受到了一致的好評,「嘆為觀止」、「超越想像」、「氣勢恢宏有史詩感」等等觀眾如是評價。對於屠楠來說,做電影美術,他是當作藝術創作與文化研究去做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很多美、很多精華,在當下已經丟失了不少,其實我一直在思考,怎麼把傳統的東方美、東方文化的意境融入到電影裡面。
  • 妖貓傳,非常美!
    相信將來你們看過這部電影,也一定會對這場戲印象深刻,因為,這場戲實在太美了。視覺上,是非常誇張和搶眼的美術設計。紅的、綠的、黃的,都是最搶眼、最奪目的顏色。而展示方式上,也儘可能奢華、奇美。還有各種幻術:變成仙鶴的少年,紙化成的猛虎、酒池上的鮮花……那是個極致美的世界,怎一個華麗了得!
  • 《妖貓傳》,好看!
    不過這個世界上不可能再有《霸王別姬》,好在有了《妖貓傳》,這部電影不完美,但是值得尊敬。小說無疑是以日本人的角度出發,來看待一段中國歷史。而作為中國人的陳凱歌來拍,又正好中和了原著的日式視角。《妖貓傳》給人最直接的觀感就是震撼。
  • 告訴你《妖貓傳》背後的秘密……
    《妖貓傳》的視覺,基本所有人都是讚不絕口。尤其像我這種賞色愛好者,更是格外喜歡本片的美術。而提到美術,本片的美術設計屠楠則功不可沒。他與陸葦一起帶領的美術團隊為《妖貓傳》傾注了足足六年的心血,從襄陽唐城開始建造到後來拍攝,再到後期特效,他都是陳凱歌創作團隊中的核心人物,參與奠定了整部電影的「大唐基調」。
  • 《妖貓傳》海報太驚豔!
    在上個禮拜五《妖貓傳》上映了這部根據《陰陽師》作者夢枕貘創作的魔幻小說《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改編由我國知名導演陳凱歌指導除了陳凱歌的名氣還有黃軒、張天愛、張雨綺、劉昊然等耳聞熟詳的明星可謂說陣容很強大豆瓣評分不高但與同期上映的三部影片中《妖貓傳》的票房卻是遙遙領先有網友認為這是《無極》之後陳凱歌最好的作品在畫面以及視聽語言層面上
  • 妖貓傳,太可惜了
    除此之外,在整個《妖貓傳》的故事中最重要的元素是: 幻術。 電影中有一個片段,白居易和空海目睹了一個賣瓜翁用幻術變瓜的場景。 白居易一開始便著迷於幻術信以為真,空海則自以為洞悉真相。誰知卻在拿到瓜到手時,西瓜變成魚頭。白居易打算扔掉,卻又變回了西瓜。
  • 同是唐朝,《妖貓傳》和《狄仁傑》、《聶隱娘》的唐有何不同?
    知友:陸葦(300+ 贊同,《妖貓傳》美術指導,知乎編輯推薦)任何一個遠古的,讓人充滿幻想的時代在不同的人心目中自會有不同的形象。一切的歷史都是當代史,一切歷史的視覺描繪也都是在當下通過各種信息與想像投射出來的大致面貌,無法表述也很難具象。
  • 妖貓傳電影主題曲插曲片尾曲背景音樂叫什麼誰唱 妖貓傳所有歌曲...
    妖貓傳電影黃軒、染谷將太、張雨綺、秦昊、阿部寬、劉昊然、歐豪、張天愛等主演,電影妖貓傳將於2017年12月22日中國上映,妖貓傳電影中的主題曲、插曲、片尾曲、背景音樂叫什麼名字誰唱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們整理的關於妖貓傳電影主題曲、插曲、片尾曲、背景音樂、裡面所有歌曲歌詞MV的相關內容,歡迎下載試聽!
  • 《妖貓傳》妖貓四處作亂殺人,背後竟是為了楊貴妃
    極樂盛宴《妖貓傳》是根據一部小說改編而來,講述一隻會說人話的妖貓,在長安城內作亂,由來自倭國僧人空海和詩人白樂天聯手調查,翻出一宗30年前的舊案。故事開始,金吾衛陳雲樵的夫人春琴在池塘邊吃哈密瓜,一隻黑貓突然開口說話,向她討要水果吃,嚇得春琴魂不守舍,並告訴春琴樹根下可以挖到金幣,隨後告訴丈夫,陳雲樵夫婦挖出了一罐金幣,然而,妖貓帶來的不僅是一罐金幣,還帶來了一場噩夢。妖貓不斷四處作亂,表示要陳家償還30年前的舊債,德宗皇帝之死,順宗皇帝繼位隨即癱瘓,很大可能與這隻妖貓有關。
  • 有了《妖貓傳》,可以忘掉無極的痛了
    在我心目中,《妖貓傳》也是這三部電影裡完成度最高的一個。這隻黑貓專以眼珠為食,不僅殺人不眨眼,而且會說人話,會附在人的身上,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妖貓。歷史只是個載體,人與人的感情才是陳凱歌真正關心的東西。從這個角度看,其實《妖貓傳》的諸多母題也都可在陳凱歌以往的作品中找到。比如對男權的諷刺與對女性的關照,比如殉道精神。你會發現本片中的楊貴妃其實是一個和《霸王別姬》裡的程蝶衣很像的角色。
  • 陳凱歌電影《妖貓傳》:銀篦滿目羅錦,馬可波羅式的中國印象
    電影《妖貓傳》通過一隻口吐人語的妖貓,觸發橫跨三十年的驚天之秘,揭開時代隱痛。由此及彼,我們來分析電影《妖貓傳》的劇本結構。不知盧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電影創作也如是,中國人眼中的大唐是怎樣,每個人心中都基本會有一個固定的、常規的答案,這就缺少一些新意,而《妖貓傳》不再以孤立的角度,轉從國外IP找尋創作原本,使得場景是誇張的,人物是中立的,實現了「換個角度看中國」的高超藝術表達。
  • 《妖貓傳》中蘊藏的美學價值,你感受到了嗎?
    《妖貓傳》中蘊藏的美學價值,你感受到了嗎?《妖貓傳》是陳凱歌導演為觀眾呈現的一部佳作,在現代觀眾中的認可度很高,雖然這部作品也難免存在兩極化的評價,但大多數觀眾持積極態度。陳凱歌通過《妖貓傳》將自己心中的那個與眾不同的盛唐氣象呈現在觀眾眼前,他以絢麗的場景、奇特的構圖、穠麗的畫面、混雜而磅礴的聲效、解構化的「歷史」和激烈壓抑的情感建構了一個不一樣的盛唐。
  • 《妖貓傳》:陳紅舉薦的「妖貓」張雨綺 奠定了這部電影的基調
    陳凱歌奇幻巨製的《妖貓傳》怕是會成為縱橫新年最熱的話題吧。長達五年的劇本打磨時間果然是硬功夫,從故事到人物再到場景、特效,無一不是幾近完美。
  • 《妖貓傳》:天真的男人,沉默的女人
    電影裡的女性又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呢?且隨知著君一探究竟——電影裡的楊貴妃,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春琴和金吾衛的那場床戲,風情萬種、媚態盡顯。胡月樓裡,張天愛扮演的舞姬驚豔四座。但到頭來,這些角色充其量也不過是一具美皮囊,她們或是成全了陳凱歌遭人詬病的敘事技巧,或是用無差別的普世之愛潤澤了電影中的男性角色。可以說,在電影《妖貓傳》裡,男性是絕對的主角,而女性都成了陪襯。
  • 電影《妖貓傳》拍攝劇版
    圖片來自網絡電影《妖貓傳》裡李白醉酒時做了一首詩: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圖片來自網絡《妖貓傳》由陳凱歌執導,改編自夢枕貘的《沙門空海·大唐鬼宴》,由圖片來自網絡該劇講述了一隻會說人話的黑貓攪動長安城,詩人白樂天與漂洋過海來到長安的僧人空海聯手追查,令一段被人刻意掩埋的真相浮出水面的故事。
  • 《妖貓傳》大唐盛世中的悽美愛情
    今天橙子為大家推薦一部絕美電影——《妖貓傳》。在陳凱歌導演的執導下,一眾演員很好地完成了對唐朝悽美愛情的演繹,雖然這部電影有一些瑕疵,但它美得足以讓我們忽視這些瑕疵。,詩人白樂天與僧人空海聯手探查,令一段被人刻意掩埋的真相浮出水面的故事。
  • 《妖貓傳》:夢回唐朝,盛世浮生~
    很多人都翹首期盼的大片,終於在移動高畫質電視上線了——《妖貓傳》電影是根據日本人氣作家夢枕貘的小說改編,小說原名叫做《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這本小說集妖物、盛唐、佛學、史話為一體,描繪了一幅瑰麗的大唐盛景。
  • 看電影 | 《妖貓傳》:活捉貓妖,夢回大唐
    將《妖貓傳》唐代奇幻畫卷,以所能想像到的極致展現開來。有種.時光浸染的神秘。《妖貓傳》的預告片,讓小雅立刻想到了陳凱歌另一部神作——《無極》。當年陳導滿懷期待,要以《無極》打開"中國奇幻電影的一個新世界"。結果偉大的嘗試,以豆瓣4.5分成績慘敗,票房和口碑雙撲街。12年過去,影迷甚至業內人士,都開始為《無極》平反。甚至,還有人戲稱《無極》乃是神級預言大片。
  • 電影 妖貓傳 (2017)高清觀看
    妖貓傳 (2017)導演: 陳凱歌編劇: 王蕙玲 / 陳凱歌 / 夢枕貘主演: 黃軒 / 染谷將太 / 張雨綺 / 秦昊 / 張榕容
  • 妖貓現身,天子暴斃!陳凱歌大作《妖貓傳》來了!(內涵福利)
    終於,這部讓我整整等了一年的電影要來了。《妖貓傳》(文末有贈票福利!)沒錯,它的導演就是那個讓我們又愛又恨的陳凱歌。而如今這部《妖貓傳》,則是陳導籌備了6年的匠心之作。《妖貓傳》改編自日本魔幻小說巨著《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講述唐朝時期一個關於妖貓的故事。電影基於妖貓奇案重現了盛唐美景,通過探案的方式揭開一個塵封多年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