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s:
最近幾天
電影《花木蘭》成了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在網友的群嘲之下
宣發海報真已經被玩壞了
但萬萬沒想到,電影上映後
又是一波大寫的差評
怎麼說呢
大家就當成劉亦菲的個人mv去看吧
那樣會快樂一點
之前的時候我吐槽《花木蘭》的海報設計太土,心裡總覺得欠人家一張電影看,不去電影院支持一下不太好意思。
但去了之後就後悔了,後悔沒有買一張按摩椅廳的票,邊看邊睡,完美。
迪士尼斥巨資拍的電影,竟然沒啥可圈可點的大場面。
網友:等了個寂寞。
我看到一個評價說,雖然之前劉亦菲電影產出一直不咋的,但這次居然是迪士尼配不上劉亦菲。
走出影院甚至聽到「帶著腦子去看這部片子是對腦子最大的侮辱」這種評價。
電影非但和驚心動魄、炫酷毫無關係,還讓人看得又煩躁又鬧心又莫名其妙。
看過的朋友明白,這電影還可以叫《花木蘭之原氣覺醒》,或者《鳳凰傳奇——一代氣功大師花木蘭之原力覺醒》,說她演的是斯巴達大戰波斯我也信了,劉亦菲簡直就是個亞洲版本Elsa。
當我看到片中劉亦菲這個空洞的眼神,我滿腦子就是一句:
劉亦菲,你要是被綁架了你就眨眨眼。
當我看到鞏皇演了一隻鳥,我都想替她說一句:
「老娘為什麼要來演這玩意兒」
如果你非要問我《花木蘭》電影和海報哪個更爛,那我只能講:
不說是旗鼓相當吧,也是天作之合。
這回答和當初回答《上海堡壘》和《誅仙》有異曲同工之妙:
距離動畫都過去二十多年了,迪士尼還是沒做好功課。
整部電影的方方面面都充斥著迷惑的操作。
觀眾不懂主創在想什麼,他們為什麼要這麼拍,他們到底想表達什麼。
最直觀的迷惑體現在舞美和造型。
影片有大量挪用來的元素,去展現創作者想像裡的古代中國。比如讓北魏的花木蘭住進福建土樓。
北魏北魏,好歹是個中國北方政權,出現南方建築樣式就很離奇。
鄭佩佩扮演的媒婆家門口的對聯寫著: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望世間眷屬全是有情人。
這句話最早也只能追溯到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
這種挪用就像讓梅蘭芳唱rap一樣離譜。
又或者是在前殿溜達的後宮嬪妃。
稍有常識的觀眾都看得出,這在古代中國絕對是頭會被擰掉的操作。
還有這辣眼睛的妝容。
劉天仙還能勉強駕馭,可可愛愛的,但是對其他配角也太不友好了吧!
我以為搞花鈿、鵝黃的初衷還是為了美,把鄭佩佩畫成老妖婆是為哪般?
這個妝就很容易讓人聯想起,以往好萊塢電影裡的亞裔角色,沒一個能看清正經模樣的。
勉強辨認出來的發哥,
被拾掇得不成人形的楊紫瓊,
還有《加勒比海盜》裡這位驚悚奶奶。
拜託了,迪士尼
能不能不要這麼辣眼睛?!
看完《花木蘭》我上網看了下影評什麼的,真·人人都真是陰陽怪氣文案帶師。
現在信條和花木蘭並列變成一部分朋友「並沒什麼興趣但影評都太好笑想去看的電影系列」。
不一樣的是《信條》能把人看睡了,而《花木蘭》能把人看樂了。
《花木蘭》就如同一部讓清華學生做小學加減法的片子,衍生的段子和影評太好笑了,下邊po一下。
有網友這樣解釋劇情:
像國產獵魔人小隊去戈壁灘打蠍子王老家,還是彎刀演的蠍子王,帶隊的還是葉問,電影差不多就是這個味了。
還有網友說:
很不明白為什麼花木蘭決定替父從軍時會那麼從容(甚至有點興奮),是期待上戰場嗎?
不禁讓人懷疑木蘭爸爸的腿到底是怎麼瘸的。
華為榮耀或成最大贏家。
十年前計劃拍攝真人版,五年前確認執行,四年前開始海選,三年前確定劉亦菲挑大梁,兩年前開始拍攝,一年前放出預告片,今天終於登上了全國各地的影院。
敲鑼打鼓這麼多年,最後就這?
真很難讓人不吐槽。
劇本太糟糕了,臉譜化的文化氛圍、臉譜化的人物設定,莫名其妙的情節......
覺得這部片最大的錯誤就是搞錯了木蘭精神的可貴之處。
她並不是什麼身懷絕技的天選之子,只是一個替父從軍的普通女孩。
如果真的有什麼氣之類的超能力和主角光環,不存在可能的犧牲,誰還會為了她感動呢?
論如何把精華都搞掉。。。
這都算了,為什麼迪士尼製作連個大場面都沒有???
這是連國產爛片都會擁有的東西好嗎!!!
兩軍對陣場面還沒大學生運動會開幕式陣仗大!
說到這,可能有的朋友會說:
看了這麼多差評後我居然更想看了!
去吧,不攔著你。
但是記得買按摩椅廳的票,哪怕不好看也能好好睡一覺
貼心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