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對好電影的標準都不同,我的標準很簡單:好故事——符合邏輯並能打動人,細節不要太出戲,就夠了。
花木蘭的故事首先是個好故事:
外族入侵導致的徵兵——時代背景
花家缺乏青壯男子——家庭背景
孝女挺身而出,女扮男裝——個人特色
十二年徵戰——成長軌跡和價值體現
榮歸故裡,恢復女兒身——身份回歸
別急,對的,然後迪士尼就把這樣一張好牌打得個稀巴爛。首先是劇本魔改。
鳳凰,也就是花家的圖騰。五毛錢特效的鳳凰,像鳳凰衛視的視標一樣,一有機會就出來刷存在感。鳳凰,在東方的別名「朱雀」,在「左青龍右白虎」的風水陣地中都不算流量大戶,充其量在中式婚禮上的「鳳冠」上坐一坐;在西方,更是門庭冷落,還不如聲音呱噪但羽毛美麗的孔雀,由於在動物園裡常見而被小朋友們所熟知。
我能理解為什麼編劇要加上這一隻莫須有的鳳凰:也許想表現哈利.波特的呼神護衛,也許像「戰鬥吧,希瑞!」,也許像《暮光之城》裡的男主的本身,而且鳳凰本身還有鳳凰涅磐,浴火重生的意義。但是,不能不說的是,這個鳳凰的符號被使用得極其令人汗顏。
木蘭迷路時,鳳凰出現!
木蘭暈倒時,鳳凰出現!
木蘭騎馬時,鳳凰出現!
木蘭隱退時,鳳凰出現!
木蘭成為傳奇時,鳳凰出現!
所有人物陷入困境或者心理轉折的節點,都是鳳凰甩著尾巴在空中轉圈,完美具化了我懵逼的觀影歷程。木蘭,站出來!你才是女主啊!你不能總跟在鳳凰的屁股後面跑呀!
如果想用精神力量的指引,完全可以用「為了不讓人們被屠戮!」「為國盡忠」;甚至「世界和平」「LOVE & PEACE」。
而木蘭故事的本質,是一個女性適應環境的極端情況。應該濃墨重彩的,難道不該是木蘭的極限生存能力,生存智慧,運籌帷幄,甚至「買定離手」的決絕嗎?用得著一隻虛頭八腦的鳳凰出來搶 credit 嗎!?
有了鳳凰還不夠,編劇還要鷹來湊。一正一邪,劉亦菲飾演的木蘭和鞏俐飾演的女巫,體現了在男性價值體系下擁有「氣」的女性的命運。這是又一個生拉硬扯的概念。
她們惺惺相惜,亦敵亦友,相互鬥爭,互相關注並成長。女巫為救木蘭而被射死的瞬間,按劇本理解,應該是女性關係的高光時刻,然後木蘭感到被理解...被激勵...悲憤交加...勇敢單挑大BOSS。
概念的確不錯,表現卻一言難盡。由於木蘭和女巫形象都很扁平,沒有電光水火的交流,最後的女巫的死就很莫名其妙——邏輯上能理解,情感上讓人不能接受。怎麼說呢?非常政治正確,讓我懷疑「咪兔」#MeToo是電影的幕後投資商。
不過也許是剪輯的原因?鞏俐的眼神動作都處理的很細緻,果然是我的鞏皇。
這裡,我們又不得不把女主角拎出來示眾。這種大女主戲,對女演員的表演要求很高。非常可惜,號稱「天仙」的劉亦菲的表現,怎麼說呢?我只能說,她盡力了。可是,太木了,太空洞了。
亦舒寫過一句話,我覺得用來形容女主的演技很合適。「你知道有種嬰兒,生下來沒大腦,在他們腦後打燈光,光線自他們的瞳孔通過直射出來。現在人們捧這種缺乏腦子的女郎為『黃金女郎』」。
女主外形秀麗至極,打戲也極是優美輕盈,一看就是下了大功夫的。可是,啃食苦,很努力,就是沒有辦法調動自己的微妙表情,跟對戲的演員總是不在一個空間。臺詞也拉後腿,跟表演一樣,鮮少啟發觀眾的想像。
啊,這樣啊。這也算推成出新的嘗試嘛,至少劉小仙女還蠻美的不?
咳咳,形象契合度還是挺夠的。趙薇版的花木蘭面孔極是英氣,一雙大眼沉靜又聰慧,很花木蘭。「靚靚」袁詠儀版本的花木蘭身材高挑,氣質俏麗,但是氣質嬌縱,少了一分沉穩內斂。
花木蘭在戰場摸爬滾打十二年——「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敷粉塗朱是不可能的,只能是灰頭土臉的造型。這樣還要有颯爽英姿,靠得是絕佳的骨相和身形。這一點,看下圖的賈玲版花木蘭,就知道清冷如劉天仙的木蘭戰鬥造型真是不錯。
後來的恢復女裝,美到沒朋友。冰雪肌膚,長眉入鬢,紅唇嬌豔,驚人的發量,飆起打戲來烏髮像海藻一樣在風中飛舞。這裡就要吐槽了,有誰實戰不束髮的?頭髮擋眼只影響自己的視線,又不影響敵人戳你幾刀... ...
也許編劇是為了展示男裝和女裝打法的不同,女裝這麼美還能多上幾次熱搜炒熱度,為了效果。
就要說到最被吐槽醜的「額黃妝」。「對鏡貼花黃」裡的「黃」,就是把額頭塗成黃色,源於南北朝,一直到唐朝都很流行;「花」就是指眉心的花鈿,據說從南朝宋武帝時開始流行,所以的確是有歷史依據的。
可是,你們知道中國的影視劇是如何運用花黃造型的嗎?《長安十二時辰》《清平樂》你們沒看過,那至少把《唐明皇》《母儀天下》《武則天》之類造型出圈的電視劇過一過。
最可氣的是花木蘭令人崩潰的家庭住址:她,住在福建土樓裡!這裡槽點極為密集!
首先,所謂的外敵是誰?姑且相信是柔然人。柔然在中國西北方向。福建在哪裡?東南沿海。為了以上條件成立,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中國西北,中部,江南的壯丁都被徵收完了。根據就近徵兵的原則,肯定得先徵比較近的。如果上述三個地區的青壯年男子都加入了軍隊,基本上承載這個文明的基石就已經消失了。不明白的話,我們回想下古羅馬帝國的滅亡,就太清楚了。
在南北朝時期,人們有了電話/電報/電子郵件之類的通訊方式並且以及普及。按照那個時代的正常的通訊速度,從西北邊關到東南沿海單程至少要四個月。四個月後徵兵令到了,估計戰場都換了十來波了吧。
木蘭騎得是赤兔神馬加強版。《三國》有赤兔馬,可日行千裡,夜走八百;《水滸》裡有神行太保戴宗,疾風三十六式,日行八百,夜走六百。木蘭騎馬出門時,未帶輜重,還要把最後一個蘋果讓給馬吃。很明顯,這馬,速度基本上趕上了高鐵!
即便以上條件都成立,還是不能解釋木蘭住的福建土樓。
福建土樓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明珠,被詩意地描繪成「俯視宛如花一朵,旁看神似布達拉」,極為浪漫優美。每個迪斯尼公主都有自己的城堡,那我們的木蘭也應該有。就它了,神秘東方的土樓,配神秘颯爽的東方公主,滿分!
等等,木蘭從來就不是公主。她就是平凡人裡的英雄。
而且土樓?福建土樓產生於宋元,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木蘭的故事?發生在魏晉南北朝。相當於讓美國的首任總統華盛頓住進了網紅金·卡戴珊的豪宅。
電影裡還有一個場景,媒婆辦公室的對聯,歪歪扭扭兩行字:「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望世間眷屬全是有情人。」先不說這「對聯」水平,不但連對聯啟蒙課本《笠翁對韻》的第一章「一東韻」都沒學會: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鬥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魚翁。
體育老師都知道「嘆人間真男女難為知己,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是寫元代的王實甫《西廂記》裡的。竟然在元代幾百年前的魏晉南北朝時,就出現在了花木蘭小區的媒婆辦公室?
這麼說吧,我似乎看到了明朝吳承恩在筆記本電腦上敲下了一行行的《西遊記》。
細節1
對雪崩的速度沒有了解!縱馬救人是不可能的!
雪崩了敵人還能從雪裡爬出來?而且不是個別事件!
細節2
柔然王和皇帝決戰的地點新宮(NEW PALACE),搭滿了西式的腳手架!這不是東方建築的方式,東方即使有腳手架也是極為疏落的,根本不可能出現那麼密集的像室內遊樂場一樣的腳手架。
細節3
嬪妃覲見的禮儀恨不得從歐洲宮廷直接搬來,後面拖的裙裾一竄一竄的,行禮搖頭晃腦——不能歪頭,大忌諱!
細節4
皇帝坐在寶座上,打光用得是貝尼尼的聖.特蕾莎的狂喜風格,扶額。古中國不開天窗!
細節5
拎水登山的軍隊訓練?子虛烏有!有的話肩膀胳膊也不能是全平的,這不科學。
細節6
即便是紫禁城,地板也沒有那麼光滑,都反光了——國內影視也有此通病。如果知道紫禁城的金磚是米磨石板的,就知道帝王住宅的要求了。
細節7
女巫的水墨絲帶,直接被當作鐵鉤使用了。對十面埋伏的章子怡跳舞致敬?絲帶傳力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改變力的方向,求對力學了解一下。
細節8
開頭木蘭相親變成雜耍的那一幕,到底杯子有沒有水?穿幫幾次。而且用得是秘色瓷!秘色瓷指的是唐至五代時期越窯青瓷,先不要說花木蘭的魏晉南北朝有沒有秘色瓷,就是有,也是官窯專供皇家的,哪裡輪得到小小的平民百姓。
陸龜蒙有雲,「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作為對瓷器有點了解的人,差點氣暈。
細節9
曲裾在北魏南北朝已經不流行了,當時的時髦是襦裙。木蘭相親理論上是要穿符合時尚潮流的當季新款的,穿過季的不是好的女明星
細節10
束腰。除了楚王愛細腰的時代,中國人只是束過胸,裹過腳。束腰這種變態更流行於歐洲和美洲,比如Scarlett O'Hara被mammy勒半死來維持belle of 5 counties的虛榮。
細節11
木蘭進軍營時,居然有兩個雕塑護法的哼哈二將!這倆貨向來是守衛寺廟的。。。知道的是木蘭參軍,不知道的還以為木蘭去出家呢
這裡是嚴肅地不蹭熱點的
好好說故事的紐約Gnome看世界
互動請後臺留言
或加小編微信:SRanonymous
或關注微博:@紐約Gn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