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國門的花木蘭,為何不受待見?

2020-09-12 現代脂硯齋

迪士尼的花木蘭,在中國再次遭遇滑鐵盧。

98版《花木蘭》魔咒重現:海外爛番茄新鮮度75%,國內豆瓣評分4.7。



網上一片捧98版踩真人版的吐槽,並不符合當年慘澹收場的實況。98版動畫首映便在北美創下1.2億票房,全球票房高達3億,連麥當勞快餐店贈送的玩偶也換成花木蘭。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而在中國的公映票房則比現在更大撲特撲,找不到北的那種。當時北京各大影院的日平均票房只有五六百元,上映一周累計票房僅區區兩萬元。別扯物價,97年上的《獅子王》在北京可是淨賺了700萬啊。

論比慘,98版只會比真人版有過之而無不及。

網上從指責迪士尼無力再造好劇本,對花木蘭解讀失誤,再到嘲諷劉亦菲演技,甚至懷疑迪斯尼惡意醜化中國形象,這真的大可不必,跳出中國身份的圈子再去品一品:《花木蘭》,挺有意思的。

畢竟,迪斯尼比想像中聰明。

黃皮白心的迪斯尼公主,是迪斯尼的惡意醜化嗎?

無論98版亦或真人版,槽點最多的還是「這太不像中國的花木蘭了,人是中國的臉,心卻是美國的自由主義。」

《花木蘭》能在民間流傳上千年,歸根究底是推崇忠孝兩全的儒家思想。忠是「提攜玉龍為君死」,孝是力圖「報得三春暉」,迪斯尼仿佛並不懂。

西方世界也不懂。勿論美國很年輕,《獨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深入人心,就算回顧歐洲史,積弱的皇帝受制於法皇,上帝才是第一位,「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皆為弟兄姐妹」,強調普世之愛。

中國的忠孝更像是的單向輸出,犧牲小我成全大我;西方則是你我皆有罪,匈奴這般蠻人的靈魂需要被拯救,十字軍東徵才能發起。

宣揚中國的忠孝觀意味著放棄了中國以外的市場,因為那些地方的人無法理解這種情感,如同我們無法理解迪斯尼的花木蘭。

這也是98版的導演託尼·班克羅夫特說的,「如果故事太過於本土化、或是某種文化特徵太過明顯、太局限於某一個文化區域,那麼它可能很難真正打入全球市場,為全球觀眾所接受」。

與其吐槽走向世界的花木蘭,不如思考下為什麼中國版本的花木蘭走不出國門。


中國拍過許多版本、不同形式的花木蘭,在海外較有成就的當屬1964年版香港黃梅戲戲曲片《花木蘭》,在東南亞大受歡迎,女主角凌波因此獲得亞洲影展最佳女主;其次是2009年趙薇陳坤版的《花木蘭》,國內票房才8千多萬,但走上了坎城,也籤了部分歐洲國家的預售權。

但和曾創下《花木蘭》3億票房的迪士尼差了一條馬裡亞納海溝。

花木蘭只是一種中國文化元素,關鍵在於情感內核要為更多人所理解。關於愛,關於夢想和改變命運,是人類共通的情感。這個追求自由,承認自我的花木蘭,才能走向世界。

迪士尼不是不懂花木蘭。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劇本是不上心的98版復刻嗎?

很多人也吐槽劇本,那就聊聊劇本。

拿南北朝的《木蘭辭》嘲諷導演妮基·卡羅對劇本不上心,我是不服的。從劇本就看出她下了很多功夫。

她把中國歷代各戲曲版本的花木蘭都應該讀了一遍。98版的故事比《木蘭辭》豐滿,實則是薈萃了中國幾百年花木蘭戲劇的精華。


木蘭的父親名字叫花弧,增加了戰後木蘭出嫁的環節,是明代徐渭雜劇《雌木蘭替父從軍》首創。


軍中生情的愛情線則是受五四以來愛情自主的影響,見於1939年由卜萬蒼導演,歐洲予倩編劇的電影《木蘭從軍》。這點妮基改為了木蘭和洪輝的同級戀愛,也挺好,避免了Metoo運動的聲討。

98版木蘭的身份是在軍中療傷時被揭穿的,這個改動最早源於1996年時愛紅演的大陸版《花木蘭》,揭穿後木蘭被貶還鄉,但在敵軍中救出元帥劉元度。


真人版這裡,妮基是設計成了鞏皇扮演的鳥和木蘭一對一的對打,讓木蘭意識到自我的身份喚醒體內的「氣」。那個場景有點奇特,在戰場中特意孤立起來的山腳對鬥,令人感覺唐突。

我懷疑這個場景的想法源自湯亭亭《女勇士》中木蘭在白虎山潛心修煉的日子,那座山就有點白虎山的意味,木蘭在這裡挖掘出了女性被壓抑的力量。

她是主動放棄男性身份的,這是非常創新的點。

妮基·卡羅是個關注內心成長的導演,除了木蘭外,她還設計了2個新的女性參照物。


一個是鞏皇飾演的女巫。

在一個神秘力量被避之唯恐不及的世界,在中國曰「氣」,在西方叫魔法,木蘭和鞏皇都是被排斥在主流人群之外的,這也是女巫對木蘭情有獨鍾,屢追不舍,其實心心相惜。

唯獨不同的是女巫依附於柔然王,是條被呼來喚去的狗,她也不相信一個女人能獨立站在王座上。

這是老一輩的傳統女性。女巫最後被木蘭堅定的信念改變了自己的想法,開始追求自由和獨立,並犧牲性命救下木蘭。女性成長了。



另一個是木蘭的妹妹月蘭。

這個新人物設計得有點力不從心,她是乖乖女,不會給家裡添麻煩,未來的歸宿是嫁個好丈夫。

這是傳統的下一代女性。她有很大的概率會被木蘭這種女性領袖影響,追求戀愛自由和個人的幸福生活。但片中並沒有把這個激化點和轉變點展示出來,令月蘭淪為人牆背景。很可惜。

妮基把女性對內心力量的挖掘,女性身份的展示和變化,在影片中花了很大筆墨去寫,男性更像是附屬品。

這也是為何讓人更看不懂。中國人始終認為古代戰場是男性的世界,有刀槍入骨的驚險,也要有兵不厭詐的謀略。

片中都沒有。只有女性內心的涓涓細流,化為滾滾長江。

東方元素的嫁接真的很奇怪嗎?


被嘲笑的還有劉亦菲面見媒婆的妝容,四世同堂的紅簷綠瓦變成福建的圓形土樓,中國故事中竟然有魔法,這種四不像在影片中俯拾皆是。

迪士尼是不了解,還是不上心?

中國的文化只是一種東方元素,僅僅是錦上添花,至於那是什麼花,木蘭花、梅花還是菊花對海外來說,大差不差。

難道取自阿拉伯故事的《阿拉丁神燈》,是個阿拉伯人就要圍頭巾、騎駱駝、穿沙漠嗎?阿拉伯人觀此片,如果我們看花木蘭,但中國人還不是對裡面的異域情調心馳神往?

迪士尼拿東方元素獵全世界的奇,中國人覺得是妖魔化;中國導演拿中國元素獵西方人的奇,上電影節,就是文化輸出了?

靠獵奇,影片是走不遠的,關鍵還是看情感內核。

相關焦點

  • 《花木蘭》如此一部高製作的電影,最終成為"三不像",不受待見
    談及廣受觀眾喜愛的電影,第一個想到的便是迪士尼。除卻搞笑的情節與經典的配色之外,製作團隊的優越直到如今仍舊值得稱讚。當初得知迪士尼想要翻拍真人版的花木蘭時,網友都表示十分期待。從前期選角到後期採訪,花木蘭在國內都受到網友的高度熱議。
  • 《花木蘭》中國人不待見,外國人不喜歡
    迪士尼憋著勁要來個「中西方通吃」,然而現在的結果是外國人不買帳,中國人不待見,兩邊不討好。1998年,由迪士尼出品的動畫片《花木蘭》不僅票房成績驕人,豆瓣7.8的評分也證實了它的品質。花木蘭的故事最早見於北朝民歌《木蘭辭》,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一直是以宣揚忠孝的名義傳播的。而忠孝之意的背後所蘊藏的朦朧的未被直接捅破的女性意識,在好萊塢版的《花木蘭》中被刻意放大甚至強調。
  • 花木蘭其實不姓花?我來還原一個真實的花木蘭。
    》,我就不一一列舉了。這麼多影視作品都選擇這題材,可見這個形象十多麼受人喜愛!那麼歷史上的花木蘭到底是什麼樣的呢?花木蘭這個形象最早出現在南北朝的《木蘭詩》裡,這裡邊塑造了一個忠孝節義、武藝高強而又不慕榮利的女英雄形象。花木蘭其人真的存在嗎?我認為是存在的。
  • 電影《花木蘭》預告片引熱議 敘事詩是中國文化走出去很好的載體
    《木蘭詩》在國外的電影化對中國文化走出去有哪些思考和啟示?  外國譯者感興趣的是故事  由眾多中國影星出演、即將於2020年上映的《花木蘭》是1998年上映的同名動畫的真人版,也是迪士尼所拍攝的唯一一個中國故事,而這一故事的源頭是北朝民歌《木蘭詩》。《木蘭詩》為何會被迪士尼選中?
  • 《花木蘭》角色試鏡曝光,中國女演員為何削尖腦袋往迪士尼鑽?
    當然這個伯光就不展說了,因為也沒啥好說的。另一個新聞就是《花木蘭》的導演妮基·卡羅,放出一部分花木蘭角色的試鏡片段。其中中國女演員還蠻多的。比如憑《芳華》走紅的楊採鈺、藍盈瑩、和竇靖童等等。說句實話,《花木蘭》這部電影在國內的爭議是蠻多的。當然,伯光這裡倒無意分析《花木蘭》如何如何。畢竟這部電影只差上映看質量,現在其它分析都沒有任何意義。單純回到竇靖童,楊採鈺等演員去面試來看。
  • 《花木蘭》上映倒計時僅剩2天,國內卻為何「罵聲」一片?
    《花木蘭》作為一個被迪士尼拍攝的中國IP,一直備受國內關注,千呼萬喚下終於在9月4日上線Disney+流媒體,於9月11日在國內定檔。▍國內對《花木蘭》的不滿之處其實,以西方人的視角代入東方傳統古典話題,這就很容產生文化差異的問題。而我們中國人對待歷史題材又向來是十分嚴格的。
  • 劉亦菲主演《花木蘭》全球刷臉,淺析3種現實意義
    美是多種多樣的,在曾走出國門出現在好萊塢螢屏的中國女星中,鞏俐大氣,章子怡精緻高級,王祖賢英氣中透露著媚態……她們的美是獲得東西方共同追捧的,花木蘭預告片放出的時候,「神仙姐姐」劉亦菲就被外網誇上熱搜,甚至創下預告片在影史排行第七的佳績,很多外國友人評價「這就是我心中的中國公主」。
  • 《花木蘭》口碑爆了,劉亦菲積攢多年的功力,在盛大的場合綻放
    說起電影《花木蘭》可謂是一波三折,受疫情影響,影片的上映時間一拖再拖,三番五次強勢宣傳,讓觀眾的熱情漸漸消減,甚至不乏有些人生出反感之心。當然了,也怪不得網友煩,這部電影確實吊足了大眾的胃口。好在跌跌撞撞之後,這部被精心打造三年的影片終於在海外上映了,雖然遲到,但驚喜不減。
  • 口碑變好,二度封帝的黃曉明,為何不受楊穎待見了?
    黃曉明和楊穎的愛情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如今黃曉明口碑開始好轉,還再度獲得金雞影帝,在事業上可以說是 引來 了第二春,可是他與妻子的互動越來越少,妻子楊穎參加也沒有提到他,他為何不受楊穎待見了?
  • 【大片情報】《花木蘭》《阿凡達2》《黑寡婦》《毒液2》《壯志凌雲2》《特種部隊3》將如期上映?
    3月27日全球上映的《花木蘭》,被迫改檔至今年7月24日,當初迪士尼作出的這個決定,顯然是對疫情作出了比較樂觀的估計,但後來疫情全球蔓延爆發,多個國家紛紛關閉了人群密集的電影院,《花木蘭》是否按原定日期上映也難以猜測。
  • 《花木蘭》彩蛋受外交部發言人高度評價,劉亦菲本人為何遭批評?
    《花木蘭》彩蛋受外交部發言人高度評價,劉亦菲本人為何遭批評?文/聽歌打娛由劉亦菲主演的電影《花木蘭》自開拍以來,便受到海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但是因為疫情等影響,該影片多次改檔,最終只能在歐美地區的流媒體上播出。
  • 朱芳雨的實力也十分出色,但為何不受姚明待見?因為私生活混亂
    朱芳雨的實力也十分出色,但為何不受姚明待見?在退役之後,他也受廣東隊的聘請,成為了廣東宏遠的總經理。在2018—2019賽季上,朱芳雨作為廣東宏遠的總經理,幫助廣東宏遠重新拿回了冠軍的榮耀!
  • 《花木蘭》替身曝光,長相清純貌美,顏值不輸劉亦菲
    提到最近熱議的電影,想必就不得不說到最近正在火熱上映的電影《花木蘭》了吧!這部由迪士尼投資拍攝、劉亦菲主演、更是集結了李連杰、鞏俐、甄子丹等一眾國際大牌明星加盟的電影,早上拍攝的消息傳出後就瞬間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
  • 《花木蘭》首映後:影評如何,撲街了嗎
    《花木蘭》中國文學藝術的瑰寶,小有木蘭從軍的文言文《木蘭辭》的學習,大有木蘭英雄的影視劇的播出。《花木蘭》甚至早在1998年就還被引進美國,動畫片播出不僅收穫了美國人的熱烈喜歡,國人紛紛也都投出處理讚許的態度。
  • 《花木蘭》不被國內影迷待見的原因
    所以《花木蘭》在外網的評價不錯,好評明顯多於差評。而到了國內,《花木蘭》的風評就沒那麼好了,豆瓣評分僅有4.7,一星和二星的差評比例超過50%,這樣的成績在國內影迷看來是不及格的。《花木蘭》的導演妮琪·卡羅是位紐西蘭導演,四位編劇也都是國外編劇。能看得出來,導演組為了拍《花木蘭》下苦工學習過中國文化,比如被無數國內網友嘲諷的那張花木蘭妝容,就是致敬了「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的原文。不過他們對中國文化的學習顯然不到位,所以最終拍出的《花木蘭》也僅僅是符合北美影迷心中印象的花木蘭,在中國影迷看來就漏洞百出了。
  • 為何《花木蘭》口碑撲街,而《末代皇帝》會取得成功?
    近期這部影片火了,它就是《花木蘭》,它火的原因不是因為電影好不好看,而是影片中涉及的背景,以及人物造型令人大跌眼鏡。花木蘭代父從軍,是一種本能的忠孝,在中國她既是女英雄,又是孝子,而在迪斯尼公司,花木蘭完全被拍成了一個騎士,只會上戰場的騎士,完全沒有將英雄兒女的氣概彰顯出來。
  • 火影:三代火影的實力為何不受待見?
    可是,三代目火影的實力卻不受待見,這是為何? 三代目火影的實力之所以不受待見,只要原因還是在於他的年齡。三代目一出場就是老頭,和初代目、二代目、四代目等比起來,年齡明顯偏大很多。在整部火影中,厲害的老頭並不是很多,畢竟隨著年齡的增長,實力必然會大打折扣。就算是傳說中的忍者宇智波斑,他在老年的時候也是不堪入目的,甚至連走路都顫巍巍,更別提作戰了。
  • 歷史探秘:皇嫡子永璂為何會不受乾隆待見 死後也被尷尬下葬
    歷史探秘:皇嫡子永璂為何會不受乾隆待見 死後也被尷尬下葬時間:2020-11-23 13:58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探秘:皇嫡子永璂為何會不受乾隆待見 死後也被尷尬下葬 乾隆皇帝一生有17個兒子,但是比較出名的兒子只有兩個,一個十五阿哥永琰,也就是後來嘉慶皇帝;另一個是五阿哥永琪
  •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用美國大片的方式,為何講不好花木蘭?
    這是兩種文化表達方式的問題,跟導演懂不懂中國文化其實關係不大。那麼為什麼用美國大片的方式,講不好中國傳統的《花木蘭》故事呢,這其中有體現了中西方兩種文化怎麼樣的異同?對於花木蘭的家庭來說,花木蘭替父從軍是一個無奈之下的選擇。
  • 真人版《花木蘭》,中國觀眾為何不喜歡?
    」(Mulan)在中國不太受歡迎,創下迪士尼電影的史上最差成績。迪士尼想借真人版「花木蘭」(Mulan)在中國一飛沖天,導演卡洛(Niki Caro)甚至對中國官方新華社說,「許多方面來說,這部電影是對中國的情書」。但這部投入2億美元、耗時五年拍成的電影,在中國卻不太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