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用美國大片的方式,為何講不好花木蘭?

2020-09-09 野草

導語:

近日劉亦菲主演的電影《花木蘭》未播先火,只是這火卻不是叫好聲,而是喝倒彩。在之前的宣傳片裡,電影《花木蘭》一直被宣傳是美國大片和中國傳統文化結合的典範。結果現在還沒上映,就已經在豆瓣被評成低分了,實在讓人有些大失所望。

從當下看到的一些資料來看,電影《花木蘭》的故事結構,基本上是按照《木蘭辭》的敘事結構來講的,改編的地方在於,把花木蘭這個人物的性格,做了較大幅度改動,很多人說這是西方導演不懂中國文化的內涵,實際上並非如此。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而是如果要把《花木蘭》改編成一部美國大片,就只能這麼改。這是兩種文化表達方式的問題,跟導演懂不懂中國文化其實關係不大。

那麼為什麼用美國大片的方式,講不好中國傳統的《花木蘭》故事呢,這其中有體現了中西方兩種文化怎麼樣的異同?

一、把花木蘭改成一個叛逆的個人英雄主義形象,是符合西方審美價值和美國大片的故事邏輯的,但卻與花木蘭形象在中國人心中的理解不同

花木蘭故事出自《木蘭辭》,《木蘭辭》是一首非常有節奏,有氣勢,有故事性的中國古代文藝作品,其中刻畫的花木蘭形象,其實是非常飽滿的

這就給大多數中國人心中已經種下了一個花木蘭的影子,她大致上是個什麼樣子,人們心中是有一個模糊的共識的。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木蘭辭》開頭就用一個在家裡紡織的女孩嘆息的畫面,把她的人物形象固定下來了。花木蘭不是一個叛逆的女漢子,在沒有上戰場之前,她只是一個在家裡待嫁的閨閣少女。

而之所以替父從軍,也不是因為叛逆的性格,而是因為迫不得已。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對於花木蘭的家庭來說,花木蘭替父從軍是一個無奈之下的選擇。

《木蘭辭》中的替父從軍

而在電影《花木蘭》之中,把她塑造成一個叛逆的少女雖然在其後也有父親因為腿傷不能上戰場,所以花木蘭偷偷替父從軍的設計,前期對花木蘭叛逆形象的塑造,衝淡了這種迫不得已的被動感這就極大的背離了人們心中對花木蘭形象的認知,不被觀眾所接受,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二、從電影的角度來講,美國大片習慣於講述個人英雄主義形象,但中國人更鍾情的是集體主義和奉獻精神

從故事的講述手法上來看,美國大片習慣於講述個人英雄主義的故事,簡單一點,就是一個普通人拯救了世界的故事。稍微具體一點,經常就是一個不被主流文化所認知的普通人,拯救世界最後成為英雄的故事。

像《鋼鐵俠》《蜘蛛俠》《綠巨人》之類的好萊塢代表作品,都是這種模式的。而要講述個人英雄主義,就不能讓主角太被動,負責故事就無法往前推進,也不符合個人英雄主義的價值觀。

從花木蘭故事的原型來看,花木蘭確實具備一些英雄主義的色彩,以一個不被當時社會所接受的女子的身份,替父親從軍,最後得勝歸來,從她個人的角度來看,這當然是一種英雄主義。

但有所不同的是,中國人講究的英雄主義,是集體中的英雄主義。花木蘭最核心的本質是,用自己替父從軍的行為,維護了家庭這個小集體的利益,同時也以士兵的身份,為國家做出了貢獻。

舞臺劇中的花木蘭

所以《木蘭辭》才會有:

「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這段詩句裡寫的,不僅是花木蘭個人的英雄氣概,更是傳統的中國文化下,一個士兵或者說一個將軍,對於國家和民族的意義。

通過「萬裡赴戎機、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這三個遞進式的描寫,實際上是在歌頌犧牲精神,講的不僅是花木蘭這個個體,更是歷史上無數為了保家衛國奔赴戰場的將士。

而電影《花木蘭》之中用美國式的個人英雄主義改編花木蘭,把她變成一個有點逞強的個人英雄,強化個體而虛化集體,是典型的西方人的思維,中國觀眾不買帳,那是必然的。

三.中西方文化沒有高低之分,但各有各的特點,強行用美國大片的方式,來講述中國傳統故事,註定是緣木求魚

這兩年隨著中國影視市場的擴大,不僅吸引了很多國內的投資者,西方的影視製作公司,也迫切的想要用一個中國故事,來中國市場上跑馬圈地。

同時,國內有一部分人熱衷於美國大片,把美國大片之所以在國際市場上受歡迎,而中國電影卻很難走出國門的原因,歸結於美國大片的講述結構,但這顯然是刻舟求劍。

美國大片好,是因為他基於西方的世界觀,講述西方的故事,沒有違和感。同時,電影市場的問題,很多時候不在於故事本身,而在於整體文化的發展。

現在的美國文化是世界範圍內的強勢文化,自然會受到更多人的喜歡和追捧。而這種強勢文化的建立,是在經濟發達的基礎之上,通過無數部好的電影累積下來的口碑形成的。

迪士尼出的動畫電影《花木蘭》

並不是說把一個中國故事套上美國的殼子,它就能吸引別人去看了。中國電影想要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成為一種強勢文化,只能靠自己的方式,不斷的累積一部部好片子,等到累積的數量達到了,自然就會比肩好萊塢,迪士尼,形成一個「橫萊塢」之類的文化品牌。

等你品牌建立起來了,大家看電影的時候就會有心理預期,這個心理預期不是以美國大片作為參考的,是以你之前的作品作為參考的。

學我者生,像我者亡。一部電影如果沒有自己的文化風格,完全去照搬別人的模式的話,很難有大的成就的。

四、結語

迪士尼並非沒有成功的講述中國故事的先例,之前《花木蘭》動畫片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它成功就成功在是完美的呈現出《木蘭辭》中形成的文化形象,符合中國文化的特點。

這其實又反映出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翻拍電影的時候很多人總想著顛覆原作,但如果這個顛覆不能在原本的文化之上,形成一套自洽的體系的話,那麼相比於原創故事,其實更容易崩盤。

花木蘭作為中國歷史上傳播範圍最廣的巾幗英雄形象,人們對她是有期待的,可惜很多時候期待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中國的故事,還是得中國人自己來拍,才更能體會其中三味。

(註:圖片來自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木蘭辭-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寶爸寶媽,讓我們共同陪寶寶度過一段讀古詩、講古事的親子時光吧!木蘭詩 / 木蘭辭南北朝:佚名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惟聞 通: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一作:願借明駝千裡足)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 每天學點國學: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原文】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 教材又出錯,《木蘭詩》的「唧唧復唧唧」不可能是嘆息聲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木蘭詩》幾十年後,重讀這篇初中課文,少年往事,一齊湧上心頭,令人恍兮惚兮,不知今夕何夕。正是:歲月擲人去,忽焉老將至。對鏡覽朱顏,韶華如水逝。重溫《木蘭詩》,只因語文教材中,對"唧唧復唧唧"的解釋,有了變化。把原先的織布聲,改為嘆息聲。
  • 濮哥讀美文 | 唧唧復唧唧 木蘭當戶織
    朗誦 | 濮存昕音樂編輯 | 曹陽* 為體現最佳聲音效果 請使用耳機收聽 *唧唧復唧唧
  •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木蘭辭》多個英譯版本
    在我們埋頭苦背古詩文的歲月裡,一定記得這樣一個少女:在家鄉受到侵犯時,她女扮男裝,騎上戰馬,奔赴邊疆,一路建功立業......花木蘭這個名字,成為了最古典的女性主義符號。我們在「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中感受到木蘭的豪爽英氣,也在「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裡看到她脫下戎裝時的柔軟,更在「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的詩句裡窺見她十多年的艱辛與勇敢。
  • 唧唧復唧唧 木蘭當戶織:《木蘭辭》多個英譯版本
    在我們埋頭苦背古詩文的歲月裡,一定記得這樣一個少女:在家鄉受到侵犯時,她女扮男裝,騎上戰馬,奔赴邊疆,一路建功立業......花木蘭這個名字,成為了最古典的女性主義符號。我們在「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中感受到木蘭的豪爽英氣,也在「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 《木蘭詩》「唧唧復唧唧」中「唧唧」何意?看似簡單卻讓專家為難
    客觀地說,只說容貌,花木蘭應該長得不會太秀氣,不然為何從軍12年沒被發現是女郎?但花木蘭的名氣,卻是其它古代女子比不了的,這一切都是因為這篇被稱為千古絕唱的《木蘭詩》。這篇奇文中學咱們就學過,很多朋友至今都還能背出幾句,就算不會背的,對首句「唧唧復唧唧」應該也是印象頗深,本期我們要說的正是這「唧唧」二字。
  • 千古流傳的《木蘭詩》「唧唧復唧唧」究竟是什麼聲音?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家喻戶曉,千百年來廣為傳頌。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正是為我們講述了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木蘭詩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對於詩歌開頭第一句「唧唧復唧唧」的解釋,歷來說法不一。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教材上解釋為「織布機的聲音」,我認為此種解釋有待商榷。歷來關於「唧唧復唧唧」的解釋有三種。第一種認為是嘆息聲。
  • 《木蘭詩》中「唧唧復唧唧」,「唧唧」是什麼聲音?語文課本錯了
    《木蘭詩》中的「唧唧復唧唧」,「唧唧」是什麼聲音?語文課本錯了語文教材中對於《木蘭詩》中的「唧唧復唧唧」的解釋是模範織布機的象聲詞,也就是織機一聲接一聲地響著,之後教材又改版將「唧唧」改成了擬聲詞,就是木蘭的嘆息聲,至於是織布聲還是嘆息聲,這一點確實難以令人理解,不過有人覺得就是嘆息聲,還舉出了例子,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一句「又聞此語重唧唧」,元稹《長慶坊》也有一句「此嘆何唧唧」,而這裡就是嘆息聲
  • 木蘭詩中「唧唧復唧唧」到底是什麼聲音?織機、嘆息、蟲鳴聲
    晚上,上初一的兒子問我們一個問題:木蘭詩中「唧唧復唧唧」的「唧唧」到底是什麼聲音?我說,是織布的聲音。兒子說,不對,你看後面明明有一句「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她媽媽說,記得看過一篇文章,說是蟲鳴聲,是蟋蟀在叫。
  • 唧唧復唧唧《木蘭辭》裡的「未解之謎」這麼多
    原標題:一堂中學生網課引發討論,「唧唧復唧唧」,是嘆息聲還是機杼聲——原來《木蘭辭》裡的「未解之謎」這麼多「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北朝民歌《木蘭辭》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都不陌生。那麼,首句中的「唧唧」到底是什麼聲音呢?
  • 《木蘭辭》裡「唧唧復唧唧」​,是嘆息,是機杼,還是蟲鳴?
    在中國,花木蘭的傳說與《木蘭辭》婦孺皆知:「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的吟誦已成為童年記憶的組成部分。通過豫劇、黃梅戲等傳統戲曲的方式,這個故事也早已被搬上舞臺,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在觀眾眼前。正因為此,不難理解,對於部分中國觀眾而言,影片中的木須龍也罷,蟋蟀也罷,均屬於編劇缺少敬意的杜撰。
  • 「唧唧復唧唧」劉亦菲喺一千人中脫穎當選「花木蘭」!其實TVB都有拍過噶!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下一句我估你唔記得了?
  • 劉亦菲版花木蘭要上映 當年的「唧唧復唧唧」還會背嗎
    一波三折,千呼萬喚,劉亦菲版《花木蘭》終於要在中國上映。本該3月份面世的迪士尼大片,因為疫情原因,無限期推後,終於定檔於9月11日。還未開播就各種褒貶聲音層出不窮,足見人們對《花木蘭》的高度關注。花木蘭在中國是大名鼎鼎的女英雄,是替父從軍的女兒,是浴血奮戰的將軍。關於花木蘭的故事在民間代代相傳,關於花木蘭的影視作品更是備受關注。無論是趙薇、袁詠儀,亦或是劉亦菲,她們都在螢屏上,演繹出一個又一個鮮明的花木蘭。
  • 宅家get手作小技能|當不了花木蘭,但我可以「唧唧復唧唧」啊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最近劉亦菲演的真人版電影《花木蘭》很熱,很多人循環播放起了讀書時「難道背得還不夠嗎」的《木蘭詩》(《木蘭辭》),尤其是開頭「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木蘭用的是哪款織機,很難說,但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一套織機,我們相當熟悉,那就是良渚人的織機,距今4000多年,而且還是玉的。當時就已經這麼豪華了,這套良渚女人用的玉織機,出土於反山王陵23號墓,只留下織機上三根橫杆的玉端飾。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做了織機復原圖。
  • 《木蘭辭》中的「唧唧」是嘆息、機杼還是蟲鳴?
    而在剛剛公映的迪士尼真人版影片《花木蘭》中,木須龍消失不見了,蟋蟀則由一位同名的兵士替代,這種角色的調整引起了不少熱議。在中國,花木蘭的傳說與《木蘭辭》婦孺皆知:「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的吟誦已成為童年記憶的組成部分。通過豫劇、黃梅戲等傳統戲曲的方式,這個故事也早已被搬上舞臺,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在觀眾眼前。
  •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手工粗布滿是畫一般的回憶
    粗布也叫土布,它是淳樸的勞動人民以 純棉為原料,用原始的 紡車,木織布機一梭一梭精心編織而成,在中國已有數千年歷史。手工粗布紡織工藝極為複雜,從採棉紡線到上機織布經軋花、 彈花、 紡線、打線、漿染、沌線、落線、經線、刷線、作綜、闖杼、掏綜、吊機子、栓布、 織布、了機等大大小小70餘道工序,以二十幾種基本色線經過精心設計可以變幻出近兩千餘種絢麗多彩的 圖案。堪稱巧奪天工、千變萬化。
  • 「唧唧復唧唧」,當代小「木蘭」們的織布體驗記
    「唧唧復唧唧」,當代小「木蘭」們的織布體驗記 2020-09-07 15: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木蘭詩》:劉亦菲版《花木蘭》根本不是中國人的花木蘭
    劉亦菲主演的真人版《花木蘭》上映了。看完你會發現,它根本不是中國人心中的那個花木蘭。看完你也會發現,老外的思維方式跟我們差異有多大。看完你也就理解了,為什麼東西方應對新冠疫情的方式和態度,差異會那麼大。太平洋那一汪水,隔開的不僅是兩塊大陸那麼簡單,那簡直就是一條難以交織在一起的思維鴻溝。
  •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劉亦菲的花木蘭值得期待嗎
    劉亦菲飾演花木蘭神仙姐姐 在其眾多的影視劇作品中古典美人佔據了半壁江山,因此也被粉絲戲稱為神仙姐姐。花木蘭》神仙姐姐這次直接拋棄淑女形象重新塑造巾幗英雄花木蘭的男兒氣概。我們作為觀眾來說具體還是要等到 《花木蘭》在國內上映之後再去評價比較好,我們作為普通觀眾還是應該期待明天的上映,如果懷疑這部電影的質量請看看國內上映後的觀感再確定是否要去支持,總而言之作為一部未上映的電影我們還是應該對其抱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