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中的「唧唧復唧唧」,「唧唧」是什麼聲音?語文課本錯了
語文教材中對於《木蘭詩》中的「唧唧復唧唧」的解釋是模範織布機的象聲詞,也就是織機一聲接一聲地響著,之後教材又改版將「唧唧」改成了擬聲詞,就是木蘭的嘆息聲,至於是織布聲還是嘆息聲,這一點確實難以令人理解,不過有人覺得就是嘆息聲,還舉出了例子,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一句「又聞此語重唧唧」,元稹《長慶坊》也有一句「此嘆何唧唧」,而這裡就是嘆息聲。
那麼如果是「唧唧」是嘆息聲,語文課本就沒有錯,但如果是嘆息聲的話,後面的語句就有點牽強,你讀一下「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而這個不聞機杼聲是不是照應了前面的「唧唧復唧唧」?如果是嘆息聲,後面有來了一句「惟聞女嘆息」,這語句不就重合了嗎?所以斷然這個「唧唧」不是嘆息聲。
不是木蘭的嘆息聲又是什麼聲音?有學者曾提出這個「唧唧」可能是球蟲的鳴叫聲,尤其是蟋蟀的叫聲,聲密如織,在這個時節,被蟲鳴聲催促著,似乎有一種好的心理,之後便以此引出下文,那麼如果真的是蟋蟀的叫聲,我們再來翻譯一下,看看語句如何:蟋蟀一聲有一聲的叫著(鏡頭鎖定在這樹上的蟋蟀),木蘭在窗戶旁邊織布(鏡頭一轉到木蘭窗前),突然間,織布機沒有了聲音,只傳來木蘭的聲聲嘆息(鏡頭給木蘭特寫)。
於此,似乎這一種描寫手法確實還不錯,非常形象生動,所以說「唧唧」聲還真有可能就是蟋蟀的叫聲。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測,有些人還認為「唧唧」可能還是織布聲、嘆息聲、蟋蟀聲,這三種聲音先後,只不過先是蟋蟀聲,在是織布聲,最後就是嘆息聲,只不過後來因為木蘭的嘆息聲概括了蟋蟀聲和織布聲,所以後面才會有一句「唯聞女嘆息」的誇張手法,一次來表露木蘭的心境。
所以說語文課本如果之說「唧唧」就是嘆息聲是不對的,比較這一方面確實難以概括文中索要表達的情緒含義,筆者還是認為以「唧唧復唧唧」的三種解釋而言,三種聲音應該有一個先後順序,織布聲是物境,嘆息聲有了情境,蟋蟀聲則產生了情景交融,於此解釋「唧唧復唧唧」才覺得合理,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