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廣賢文》:時運不濟時,記住這十字:得意莫忘形,失意莫灰心

2020-12-22 星落澤洋

我們都想能夠出人頭地,光宗耀祖,但現實卻將我們打擊得體無完膚,仿佛老天都不想讓我們獲得成功,總是給我們設下各種障礙。於是很多人乾脆直接地接受這「上天的安排」,自暴自棄,放棄奮鬥。

可如果這樣的話,那我們註定只會是一個小角色。經典國學典籍《增廣賢文》就曾給困境中的我們做了最好的指點:「得意莫忘形,失意莫灰心。」僅僅十字,聽來簡單做來難,若能悟透,便可讓我們勝讀十年書。

《增廣賢文》中才提起這樣一個典故:「時來風送滕王閣,運去雷轟薦福碑。」初出茅廬的王勃因為偶然途經滕王閣,又逢宴請天下文人墨客之機,作了一篇《滕王閣序》,便憑此揚名天下,其中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成為千古絕唱。

而北宋時,一個命途多舛的窮書生,在最困難的時候經範仲淹指點,欲拓唐初名家歐陽詢所書的《薦福碑》謀生,悲催的是,當晚此碑就被雷電擊碎,真真是時運不濟,印了那句「倒黴時喝涼水都塞牙縫」的話。

確實,人的運氣有時候實在令人難以捉摸,運氣好時,風都會送你到滕王閣揚名;運氣不佳時,要臨摹個碑文, 碑都會被雷電轟毀,難道這一切真的就只是冥冥之中早已註定的,我們再如何都改變不了嗎?不!想要成大器,名揚天下,更多的只能是你個人努力的結果。

王勃恰逢天時地利人和,不可不稱為幸運。但有一點誰都不可否認,那就是他自身所具有的才華。要知道,當時具備天時地利人和這些條件的可不止王勃一人,可為何只有他能脫穎而出呢?這當然與他經年累月養出的才華是分不開的。至於那個時運不濟的落魄書生,若真有一技之長,將來也總會有意氣風發的一天。由此可見,機遇終究還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的。

得意莫忘形,失意莫灰心。這才是我們想做出一番大事該有的格局和態度。我們萬不可以一時輸贏定成敗,一個人的成敗、進退、榮辱、貧富都是由各種主客觀條件共同促成的,但關鍵還是要靠自己去努力、去爭取、去奮鬥,這樣當機遇真正來臨時,你才不會錯失,而是有自信、有能力去牢牢把握。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為人處世、成大事的智慧,或是想研讀我國國學經典書籍,也都可以來看一看《增廣賢文》這本書。書中絕大多數句子都來自經史子集、詩詞曲賦、戲劇小說以及文人雜記,不需講解就能讀懂,通過讀《增廣賢文》同樣能領會到經文的思想觀念和人生智慧。

荀子說:學不可以已。學無止境,對於當下很多偏於浮躁而功利的現代人來說,多讀國學經典,聆聽先賢教誨,不僅可以使我們獲取知識,更可以修正自身,更好地認清自己。

相關焦點

  • 「得意莫忘形」下一句才是經典,《增廣賢文》用一句詩道出了真諦
    《增廣賢文》中有一句俗語叫「得意莫忘形」,「得意忘形」是一個很廣泛的成語,而這句俗語其實還有後半句,並且後半句要更經典一些,叫「失意莫灰心」,意思是說縱使時運不濟,也一定不要灰心喪氣、一蹶不振。這就對應上了《增廣賢文》中的一段詩:時來風送滕王閣,運去雷轟薦福碑。入門休問榮枯事,且看容顏便得知。官清書吏瘦,神靈廟祝肥。這一段詩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就來看一下。
  • 人到中年無論貧富,讀懂《增廣賢文》4個處世之道,過好後半生
    人到中年後回首看自己走過的路,不由地感慨:自己的一生失意總是多於得意,但是不管怎麼樣還是要淡定。失意時要坦然,得意時要淡然。回想誰又不是那個曾經的追夢少年,但是終有變成大叔的一天,其中的經歷也只有自己體會得到,輕狂者遭人棄,穩重者才有福報!
  • 走起,人生得意莫狂,志存不懼失意襲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人生得意失意都是正常的經歷,並不是由人的意志可以絕對選擇。得意的時候,享受生活,體驗自己的喜好,盡情盡興無可厚非。失意的時候,最怕失志由此一蹶不振,失去重振旗鼓翻身得意的機會。
  • 《增廣賢文》:時運不濟,諸事不順
    個人努力雖然非常重要,但是在這些大的趨勢和時運下,就略微顯得有些渺小了。關於時運的說法,《增廣賢文》裡面花了不少筆墨來說明,其中有幾條經典的理論。 1、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增廣賢文》裡說: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 人生,得意什麼?又失意什麼?
    俗話說:福禍本同根,福來禍往,沒什麼好得意,也沒什麼好失意。得到未必是永遠得到,失去未必是永遠失去。得到不一定是好事,失去不一定是壞事。淡看得失,才活的瀟灑。人生,有得就有失,有福就有禍,所以,不因失去,而耿耿於懷,不因得到,而得意洋洋。做人,腳踏實地,少張揚,多低調,成功,不驕傲,坦然面對,做到心如止水;失敗,不沒精打採,不灰心也不氣餒。
  • 《增廣賢文》人這一生,記住這4句話,方可看透人性,直指人心
    《增廣賢文》人這一生,記住這4句話,方可看透人性,直指人心在中華文化典籍中,對國民精神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增廣賢文》,因為它讀來琅琅上口,通俗易懂,雅俗共賞,因而廣泛傳誦。不論是平民百姓還是達官貴人,幾百年來都把它當作為人準則,處世的標準。
  • 人生,得意時要看淡,失意時要看開
    文/安冬悅人生,起起落落,有得意,有失意。得意,能滿足人的虛榮;失意,能摧毀人的意志。人在得意時,精神是亢奮的,容易膨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你飄了」;人在失意時,情緒會很低落,嚴重者甚至可能走極端。看到一段很有道理的話:得意時要看淡,失意時要看開。人生有許多東西是可以放下的,只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
  • 《增廣賢文》:人生一世,記住這4句話,教你看透人性,看穿人心
    《增廣賢文》:人生一世,記住這4句話,教你看透人性,看穿人心有句話說「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其中「 增廣」就是《增廣賢文》。其中這4句話更是教你看穿人心,學會為人處世。一、力弱休負重自己力氣很弱時不要背負重物,因為自己力量不夠時強行承擔重物會傷害到自己的身體,沒有一點好處。俗話說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自己能力不強的,就不要輕易承諾別人,不然最後自己做不到還會影響自己的信譽,得不償失。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都要量力而行,有多大力量做多大的事,人生才會更加幸福。
  • 得意時儒家,失意時道家,絕望時佛家
    所以,有人說,中國的文人很幸福,往往得意的時候是個儒家,失意的時候是個道家,到了絕望的時候就是個佛家。也就是說儒家是治國的,道家是治身的,佛家是治心的。當然,要集儒道佛於一身,需要一種良好的人文素養。還有,當一個人在得意或失意時心中要有一個緩衝地帶。得意時,不要「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遍長安花」。當了官還想發財,有了錢就想包二奶。不要認為中國人不信基督教就沒有上帝的存在,「頭上三尺有神靈」。
  • 失意不失志,得意別忘形,才是成人之道
    人生有兩種不同的境遇:一種是得意時,一種是失意時。得意時,眾星捧月,誰都想跟你成為朋友;失意時,曲終人散,誰都唯恐避之而不及。
  • 佛教:時運不濟時,記住3句話,自會感召吉祥如意
    所以當自己時運不濟,厄運纏身的時候,要利用這個機會更好的歷練自己。人生本無常,世事難預料,活在當下,物來則順應。人生就是個修行的過程,佛教以人生是「苦」來說明必須要修行,修行並不是讓你去出家當和尚,而是修正自己的錯誤觀念。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只有這樣才能獲得佛法的利益,求得人生吉祥。
  • 1月,得意時看淡,失意時看開,3星座過於執著,背上沉重的包袱
    1月,得意時看淡,失意時看開,三星座過於執著,背上沉重的包袱。 射手座的人他們看待自己的愛情,也是在盡力改正自己的毛病,他們知道新鮮感這個東西保持不了太長久,所以他們也在盡力地尋找對方身上的閃光點,這樣子才能把一段感情談的更加長久一段。1月,得意時看淡,失意時看開,射手座過於執著,背上沉重的包袱。
  • 劍來:天下最得意與天下最失意
    在《劍來》的前面的章節總是出現「那位天下最得意」這樣的字眼,後面揭開了他神秘的面紗,就是一位合道心中詩篇的十四境大修士:白也。但是,對於白也的著墨其實不多,更多像是硬給白也戴上這樣一個帽子。而白也的人物原型應該是相當明了的,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李白,不然也不會身配仙劍太白。
  • 《增廣賢文》的精華語錄10則,犀利睿智,滿滿的處世智慧
    語出佚名《增廣賢文》。為了填飽肚子,就把房子賣了。凡事要有思量,有籌劃,不能隨著性子來,慾壑難填,欲望是沒有止境的。2、當場不戰,過後興兵。語出佚名《增廣賢文》。等事情發生的時候不要不要發生爭吵,等事情結束之後再去興師問罪。
  • 《增廣賢文》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不交僧道便是好人,怎麼理解呢
    《增廣賢文》是明朝時期編寫的警世恆言,其中有一句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不交僧道,便是好人。」怎麼理解這句話呢?下面就從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一下。1、接觸僧道極易放棄家庭與功名,與光宗耀祖不符。但是,進入寺院及道觀,就會絕後,不管暗地裡是怎麼回事兒,明面上是無後了,這與百姓傳統的「無後為大」觀念有些格格不入,正常人家,寧可信奉,但不會出家,如寺院及道觀。所以說,不想子孫後代過多接觸僧道之人,以免受到影響離家而去。3、《增廣賢文》的收錄作者,是跳不出當時社會大環境的。
  • 《增廣賢文》上集
    《增廣賢文》集結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
  • 得意時嘚瑟,失意時靠老婆吃軟飯,我只服「段譽」陳浩民
    陳浩民還是貢獻了一個「得意時忘形、失意時吃軟飯」的經典案例。春風得意時的浪子回頭,最珍貴;窮途末路時的暫時投靠,最虛偽。18歲時榮獲新絲路模特大賽季軍。20歲時取得「環球比基尼小姐大賽中國賽區總決賽」亞軍、十佳和最佳上鏡獎的好成績。高光時刻是成了索尼、奧迪等國際著名品牌廣告商的寵兒。
  • 千古名篇《增廣賢文》:牢記這三句話,教你如何交到真心朋友!
    《增廣賢文》給出了答案。《增廣賢文》是先輩匯總的人生經驗,當中這幾句話,恰能給大家帶來啟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每一個人都期盼真心換真心,非常容易相信身邊人,通常一不小心就忘記了謹言慎行。栽了跟頭,才一目了然:逢人且說三分話,也是一種自我保護。中國也有句古話:遇沉沉不言之士,且莫輸心;見悻悻自好的人,應須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