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晴說文 || 「士」字解

2021-03-02 秦嶺慢時光

 網友在微博上留言,請筆者講講「士」的精神在當代的缺失。欣然應允之後,卻突然發現,這是一個過於困難的話題。

士,作為一個獨立的字,出現在春秋以前。但作為字的組成部分,卻在殷商時期就出現了。那時候的「士」,是完全象形的:向上的男根。其寫法和廁所藝術家的塗鴉沒有區別。這個象形的字出現不久,就被簡化成了「⊥」,意思和現代符號「」等價。也許是為了指事,也許是強調其結構,在這個男根上加了一個點。點寫大了,就成了「士」。

這樣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古人把公牛寫成牡。當年,有很多這類字,比如公豬、公鹿,都是在豬、鹿的下面,加上一個「⊥」字。這些甲骨文字,我們今天已經打不出來了。但望文生義,它們的字面意思都確鑿無疑。

網絡語言將殷商時期的士改成丁丁。丁丁算什麼?謙卑、藐小、軟弱,沒一點兒陽剛之氣。是人越來越謙遜,還是越來越無能?

春秋以前,「士」成為一個獨立的字。面對這樣一個原始的、帶有生殖崇拜痕跡、用性器官表意的字,孔子深感有責任為它重塑形象,賦予新的內涵。孔子曰:「推十合一為士。」數始於一,終於十。做一件事情,能夠有始有終,達到十全十美,就是士。

如果用今天的觀點看,最能代表「推十合一」的應該是幹。但從歷史發展的源頭看,幹的甲骨文寫法是「¥」,一幅可以用來打獵的木叉子。孔老夫子深諳文字流源,因此釋士而不釋幹。

《說文解字》說,士,事也。凡能事其事者稱士。做事,要做那些服務政府服務社會,需要設計、構建、組織和落實的事情,只能由知識分子來做。要做到完美,就必須堅定信念,一往無前,甚至知不可為而為。這就是士的精神。

歷史地看,文化知識是一種極稀缺的資源,是極端奢侈品。受過文化薰陶和教育的人,始終被視為社會精英。夏商以前,擁有文化的只是巫、醫等極少數,掌握著神權和政權。到了周朝和春秋時代,知識才得到了一定的普及,知識分子走上了歷史舞臺,並形成了一個階層,稱為士。他們參政議政,最終成為了社會秩序的設計者和維護者,道德良知的建設者。

公卿大夫士,是等級劃分。公卿大夫都有軍功,世代承襲。士是後來者。士農工商,則是平民社會的分工。士站到了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之上,成為聯結高貴與卑賤、富裕與貧困、引領社會的一份子。

如果由我來為士做一個定義,我會選擇最古老的「⊥」:以文化知識為基礎的精神覺醒和擔當的人。

士是讀書人的楷模。每當我們談到士,就會想起範仲淹,想起方孝孺。範仲淹設計並推動社會改革,結果失敗了。但他卻沒有遭遇成王敗寇的邏輯慣性。世人敬他「有益朝廷社稷之事,必秉公直言,雖有殺身之禍,也在所不惜」的精神。方孝孺被欽敬,源於他面對弒君篡政者誓死不合作的態度。

千百年來,士的內涵在不斷豐富。有旋乾轉坤的國士、有脫塵出俗的高士、有視死如歸的義士,有赴湯蹈火的烈士、有慷慨悲歌的死士,有捨生取義的壯士,有久經沙場的戰士,有運籌帷幄的策士……不一而足。此外,還有百折不回的鬥士,縱橫捭闔的學士,貫通陰陽的方士。

社會需要士,才會喚醒士的精神。周的分封,春秋的爭霸,需要士,也需要士的精神。所以,義士壯士死士前僕後繼。江山一統,社會需要知識分子的才學,而不是肝膽和執著。氣候土壤都變了,士瀕危,不足奇。

東北蠻荒之地,少有知識分子,百姓喜歡翹起大拇哥,用「純爺們兒」誇人。「純爺們兒」這個詞的內涵裡也有一個男根,只是被悄悄地掩蓋起來了。對存爺們兒的讚賞,就是對士的讚賞。畢竟,歷史上的每一個士,都是「純爺們兒」。

畫作/文:馬曉晴  

相關焦點

  • 《北京人在紐約》26年,靈氣蓋周迅,馬曉晴出口成「髒」失了智?
    但要把少女靈氣演繹到極致的,一定是馬曉晴。 如果說範冰冰的臉是老天爺賞飯吃,那馬曉晴就是個老天爺餵飯吃的主。 她的前半生要多順利有多順利,就好比幸運女神天天坐在她肩膀頭一樣。
  • 《北京人在紐約》26年,靈氣蓋周迅,馬曉晴出口成「髒」失了智?
    但要把少女靈氣演繹到極致的,一定是馬曉晴。無限風光在頂峰如果說範冰冰的臉是老天爺賞飯吃,那馬曉晴就是個老天爺餵飯吃的主。幾次在電影中的精彩表現讓馬曉晴堅定了自己要做演員的決心。難考的上戲對她來說輕輕鬆鬆,入學後她申請出國留學未果。一氣之下,馬曉晴又從上戲退學了。
  • 不按常理出牌的馬曉晴最終沒有逃過被觀眾遺忘的命運
    當時,11歲的馬曉晴正在黃浦區少年宮學習話劇。有一天,正在上形體課的馬曉晴被老師喊出了排練室,給一大堆人朗誦了《好媽媽》,年幼的馬曉晴並不知道,面前的這堆人裡,就有大名鼎鼎的導演謝晉。馬曉晴的朗誦讓黃蜀芹導演眼前一亮,她在馬曉晴的眼睛裡看見了流露出來的真情實感,她一下就喜歡上了眼前的這個女孩。出來後,謝晉迫不及待地對黃蜀芹說,就是這個孩子了。
  • 翻出舊照片——馬曉晴:謝晉導演兩次改變了我的人生
    搖籃》中小演員們在一起,您能尋找到哪個是馬曉晴嗎?拍完《啊!搖籃》後,馬曉晴的腦子裡開始萌生出長大後當明星的夢想。高中畢業前的馬曉晴拍了7部兒童片,她那胖乎乎的娃娃臉讓很多觀眾頗為喜愛,成了當時全國名副其實的小童星。
  • 馬曉晴11歲出道演戲,曾談到電影就犯噁心,如今年過50仍未婚
    奔走在人生的旅程中,前行留下的往事不曾淡去;眷戀深處,總有一抹最美的情愫在心間盛放。而說起馬曉晴這個名字,在這個追求顏值美貌的時代,她已然被時光渲染了歲月的痕跡。但是對於喜歡懷舊的朋友而言,年輕時的她也曾驚豔了一個時代,她用精湛的演技和經典的角色,將自己最好的年華鐫刻在了螢屏之上。她既可以嫵媚端莊,也可以風情萬種,年輕時婀娜多姿,人到中年優雅從容,馬曉晴用三十多年的時間詮釋了自己的魅力。
  • 端莊的嚴曉頻,任性的馬曉晴,這對相差僅三歲的「母女」現狀如何
    馬曉晴(左)嚴曉頻(右)她們是《北京人在紐約》裡的郭燕——嚴曉頻,和僅僅跟她年齡相差三歲,卻演了她的女兒寧寧的馬曉晴。一1965年4月,春,演員嚴翔的大女兒出生了。陳道明乾脆說,那我不演了。而且陳道明不是鬧脾氣,他是真的覺得演不了。為了作品,劇組只得無奈同意。陳道明與《北京人在紐約》擦肩而過陳道明一走,他太太也要走,這下缺了兩位主演。劇組著急上火。這時,嚴曉頻送上門了。當時她在美國新澤西州華人廣播電視臺做記者兼主持人。嚴曉頻是專門去做報導的。
  • 端莊的嚴曉頻,任性的馬曉晴,這對相差僅三歲的「母女」現狀如何
    陳道明乾脆說,那我不演了。而且陳道明不是鬧脾氣,他是真的覺得演不了。為了作品,劇組只得無奈同意。比如開玩笑說假如不讓她演《頑主》,她就帶一把槍到峨眉山上去殺了米家山;在聯誼會上把紅酒倒進馮小剛的新襯衫裡然後飛快地跑掉;當著王蒙(當時的文化部長)的面,批評王朔與馮小剛的電影《我是你爸爸》不好等等。
  • 馬曉晴:11歲出道,與名導同居多年慘被拋棄,如今52歲無人問津
    比如曾經的女星馬曉晴就是屬於紅極一時,如今卻無人問津的一類。 馬曉晴11歲的時候就被謝晉看中從而出演了《啊!搖籃》,因為拍完這部影片反響特別好,於是馬曉晴就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做演員。
  • 字解人生:所有「目」字旁的字,都與眼睛有關聯!
    中國人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好面子,這個「面」字有什麼講究什麼含義呢?在中國漢字中「目」字旁的字,又有何深意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於丹老師的字解人生。首先我們來看看「面」字,面中間有一個大大的「目」,為什麼人會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如果讓大家說什麼是你臉上最重要的器官,除了七竅外,最重要的就是眼睛。因為眼睛裡有人的喜怒哀樂,眼睛看見世界跟人交流,所以才會說一個人要是突然很高興,或者是你恭維一個人的時候,你會說「面目一新」,當一個人經歷了滄桑、疾病後會說「面目全非」,所以「面」最重要的其實是這個「目」。
  • 當年家喻戶曉的童星 方超 馬曉晴 祝新運 姬晨牧 茅為惠 沈潔
    馬曉晴,1968年4月3日出生於上海,1979年參演故事片《啊!搖籃》。後來又參加了《苦果》、《子夜》、《沒有字的信》、《紅樓夢》等影片的演出。方超,1976年6月22日生於西安,2歲時出演影片《啊!搖籃》,出演《牧馬人》、《泉水叮咚》、《大橋下面》等。
  • 《北京,你早》30年後:王全安成導演,馬曉晴不演戲,賈宏聲自殺
    而夫人今天要說的《北京,你早》,相對比較「小眾」,但也是難得的國產佳作。風格上和《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很像,就算當紀錄片看也可以。先說下導演張暖忻,這位第四代導演的健將。由馬曉晴、王全安、賈宏聲三位剛出道的新人主演。卻獲得了香港國際電影節年度十大華語片獎。還被廣電部1989-1990年優秀影片獎。
  • 高士,高士
    高士,是望江縣境內的一個城鎮,但這兩個字古時又指志趣、品行高尚的人,高尚出俗之士。
  • 【付費】《聖痕鍊金士 第一季》
    編碼方式:AAC採樣率:48000Hz比特率:192kb/s聲道:2劇情簡介:      某一天,就讀聖米海洛夫學園的織部真冬見到了男主角亞歷山大·尼古拉葉維奇赫爾(暱稱沙夏),他是一個俄國少年,能夠通過吸吮聖乳而自由地操縱鐵元素的鍊金士,
  • 「士」在中國古代真的是這樣嗎?
    03.何為「士」(儒家四聖)那無「恆產」卻有「恆心」的「士」到底是什麼人呢?曾子有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單獨就「士」來討論,有很多解釋:①分封制下,按照「天子—諸侯—卿—士」的等級秩序,「士」是底層貴族,享有封地,免稅,刑法豁免,接受教育等特權。
  • 約會大作戰:精靈們會說的那些話,士織與士道是絕配喔!
    鳶一摺紙:士道,老地方走起(摺紙+賓館=危險),我們來創造人類吧! 時崎狂三:啊啦啊啦,士道桑,果然人真好、真溫柔!
  • 提到士,只能想到「士為知己者死」?先秦時期士文化,內容非常廣
    很多時候,一個人為了表達對另一人的忠心,會說「士為知己者死」。這句話也常常用來表達,自己願意為某人奉獻,表達對其對賞識自己、栽培自己的決心。「士為知己者」這句話,非常有歷史來頭,最早是春秋時期四大刺客之一豫讓說的。他為了報答智氏對自己的賞識之恩,不惜毀容,行刺打敗智氏的趙襄,甚至最後自刎而死。
  • 細緻入微,關於草的部首運用真巧妙,《說文部首》系列分享(二)
    上一次的文章我們對《說文部首》進行了介紹,並且分享了第一部分的內容(一三示上王玉珏)。學篆不識篆,路越走越偏!《說文部首》系列分享(一)本文將繼續按照《說文部首》歌訣的排列繼續分享第二部分的內容。《說文解字》:氣,像流動的雲氣。象形字。二、士(shì)《説文解字》:士,事也。數始於一,終於十。從一從十。孔子曰:「推十合一為士。」《說文解字》:士,善於辦事的人。天地之數,從一開始,到十結束。字形採用「一、十」會義。孔子說:「能推十合一、從眾多事物中推演歸納出一個根本道理的人,就是高明的士。」
  • 爾道自建:士師記 | 士師第一人 — 俄陀聶
    士師記3:7—11鑰節:3:10上  當以色列人正被迦南風俗同化時,他們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忘記耶和華他們的上帝,去事奉諸巴力和亞舍拉(7節),3:7—11正是描寫第一個士師出現的故事。俄陀聶是士師第一人,他的故事也是士師故事七個循環的第一個。俄陀聶在第一章已經出現過,當時他只是幫助迦勒攻城(1:13),現在卻是拯救以色列人。
  • 部首士的漢字、偏旁部首為士的漢字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壽(shòu),14畫,上中下結構,部首:士16、臺(tái),14畫,上中下結構,部首:士17、壺(hú),12畫,上下結構,部首:士18、壷(hú),11畫,上下結構,部首:士19、毐(ǎi),7畫,上下結構,部首: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