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已經是到了重要的階段,不但要開始淨化自己的友情,而且要著手過濾自己的親情,有一些親屬在生活中要理性疏遠,保持距離是最妥當的做法。
不一樣的親屬要用不一樣的方式進行對待,許多人把全部的親屬同等對待,到頭來吃虧的還是自己。
《智囊全集》中老祖宗給出忠告:人過50到中年,再善良這3種親戚都不要再來往了,只會更寒心。
一、動不動喜歡借錢的親戚不要來往
50歲張先生,國企管理人員:「因為借這個親戚錢,我和老婆吵得差點離婚了」。
我家一個親戚在我小時候家裡困難時幫過我們家,去年,他讓我幫忙擔保貸款20萬給他兒子做生意,爸爸是很念舊情的,知道後一定要讓我籤字了。
可是,事情如我擔憂的一樣,這個親戚兒子的公司是個皮包公司,跑路了,最後那個錢是還不上了,還是得我背鍋。妻子知道這個事情後,就吵著離婚,說我老了還糊塗,後來還是兒子勸著,才冷靜下來。
《智囊全集》提醒:對於親戚,要是他一直一直借錢,力所能及的人情往來就可以了,不用打腫臉充胖子,要是對方覺得你無情無義,那麼不走動又何妨呢?總比自己背鍋強吧。
二、喜歡嚼舌根的親戚不要來往
43歲李女士,事業單位:「這個嫂子,我恨不得封住她的嘴巴。」
我長得還算漂亮,會跳舞,在文化系統上班。老公是一個機關單位的司機,雖然是工勤編制,工資不高,但勝在工作穩定,人老實忠厚。第二年我們生了我女兒,日子也算安穩。
可慢慢地,我老公對我的態度變冷淡了,無意中知道了原來是嫂子在嚼舌根,說我在教人跳舞時還對男的很熱情。可這是我的工作啊,他們也是我的學生啊!
當然,我唯一明智的是,決定和嫂子不相往來,有遺憾的是,必然我和我哥的關係也會走遠,但是,我守護住了我們的小家,至少我和我老公、我女兒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有時候,親戚關係是永遠無法割裂的,但你可以狠一點,不必看得太重,特別是跟自己的利益有所矛盾衝突的時候。人到中年,都是有所取捨的。
三、勢力的親戚不要來往
生活中「勢利眼」的親戚並不少見,有些親戚特別的嫌貧愛富,你若有錢有權,他們對你特別熱情,你若沒錢沒權,他們立馬是另外一副嘴臉,因為在他們眼裡永遠都是利益大於親情。
人到中年都是有圈子的,圈子不同的親戚,也不要顧及往日的情面了,不走動不聯繫也許是最好的。
《智囊全集》提醒你,對這三種親戚,躲得越遠越好,關係再好也不要來往!
老祖宗說的話,仔細一想放在任何時代都不無道理
老祖宗留下的話可都是千百年總結下來的人生經驗和為人處世的大智慧,極具有實用性。
為此,明代鬼才馮夢龍收集了來自民間的各類俗語,涉及教育、生活、為人處世、家庭親情、經商等領域,組合成《智囊全集》,並做出詳細的白話文說明。
其實古人的智慧並不難學,俗語都比較通俗易懂,只要你用心體會,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幫助你的人生路越走越順遂。
曾國藩能夠在官場上站穩腳跟,憑藉的就是自己不凡的膽識智慧以及為人處世。曾國藩之所以可以這麼優秀,還得得益於馮夢龍的這本《智囊全集》。
曾國藩說:「每當夜深人靜時,方翻此書,細細品味。」
讀過《智囊全集》的康熙,還認為它是「國之利器」,只允許內部傳閱,不可外傳。
王健林就將其列入書單,推薦給萬達高層,從古人智慧中學習職場用人訣竅,加強個人修養。
央視節目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在多次演講中提及,在他24歲時讀《智囊全集》這本書,他說不單單是是讀的人生經歷,更加是讀的人生智慧、人情世故。
可見,如果有一本書能讓你英明睿智,那麼智囊全集一定是你的最佳選擇。難怪有人評論這本書:十有八九向你學習,你就能安居樂業,趨利避害。
這本書記載了什麼?
《智囊全集》一書的目的在於"增智",圍繞"智慧"這一主題,以講故事的方法,從為官、理政、戰謀、女智、雜智五個大的方面進行了闡述,既有大人物,也有小人物,事例鮮活,觀點清晰,值得一讀。
比如其中一個故事:
隋唐時期有個人叫郭純。他頗有心機,趁著母親去世,玩起了花招來騙政府表彰。烏鴉雖然不討人喜歡,但是在當時"烏鴉反哺"是孝心的象徵,郭純就專門準備了烏鴉愛吃的食物,一個人在母親墳前哭前就先撒在地上,把一群烏鴉吸引過來,幾次下來,這群烏鴉就被訓練成了郭純的烏鴉。
等有人在場的時候,郭純就不撒糧食。但是烏鴉一聽他開始哭就像聽了口哨一樣,紛紛飛來,鄉親們都不知情就被他的"孝順"深深感動了,耳口相傳,很快官府人就過了給他立了孝子牌坊。
這個故事就講了市井小人的惡聰明。
直到今天,《智囊全集》上面的故事,仍然用在我們生活和工作中,不論是官場、職場還是生活中,其中的智慧,都可以借鑑。
這本《智囊全集》不僅僅記載了全文,更有詳細的解釋,不用擔心看不懂。每天下班和睡覺前花點時間來閱讀《智囊全集》,然後再結合自己的實際,與古人智慧一結合,最完美的方案自然就出來了。
《智囊全集》的上下兩冊價格才75元,卻能帶給你生活中問題的解決方法,讓你獲得古人的智慧和思維,受益終身,不管買來自個琢磨,還是送予老友,精神價值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