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eter性能測試的步驟
前提條件:
規劃好性能測試所需要的標準,例如想要計算出來20個並發的前提下,在100QPS(每秒的請求數量)的壓力下,伺服器反饋響應時間的長短,然後形成報表來統計服務應用性能。
需要的步驟
第一步:添加對應的組別
其中包括:線程數20個,用來作為線程的並發數量。預熱時長10秒,這裡的預熱代表著準備時長,意味著在10秒對20個線程啟動完成,並準備好開始執行。
而循環次數則代表了並發執行的循環次數,相當於每個線程循環執行多少個請求,例如設置為30則代表著請求數量為20*30=600的總請求數量。
第二步:添加對應的接口
這裡以HTTP請求為例:
在已有線程組中選擇對應的接口類型,此處可以添加多個接口,多個接口按順序執行。同時也可以針對每個接口的上下文建立起關聯,我們這裡以單接口的測試流程為例。
請求參數分為parameters:代表著類似url後面直接拼接參數。bodys Data通常用來Form提交參數或者Json數據參數。Files Upload:代表著上傳文件。對應參數添加之後,接口基本信息完成。
第三步:設置性能目標指數
接口做性能測試,不能只考慮接口是否跑通,主要還是要看最終接口的使用性能。
在第二步添加的接口中,點擊右鍵,選擇定時器:Constant Throughput Timer,並在時間選項中填入對應的數字,對應設置為:每分鐘請求的數量。例如輸入1800,則代表著一分鐘跑完1800次,每秒鐘30次的目標設置。
第四步:添加報告,以及設置結果標準
在第二步添加的接口中,點擊右鍵,選擇到聚合報告和查看結果樹。這就意味著腳本執行之後,會形成這兩個報告結果供給查看。
當然,還有圖形化界面的報表結果,都可以導出,展示形式不同,結果是一樣的,使用表格導出的數據,自己也可以做進一步的處理。
第五步:執行腳本
直接點擊JMeter界面中的運行,則可以跑我們剛才設置好的腳本,跑完腳本之後,就可以導出並查看聚合報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