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大姐敬一丹,25年前為何在《焦點訪談》中痛哭不止?

2020-10-09 默默有聞

利而不害,為而不爭

2015年4月30日,敬一丹在主持完《焦點訪談》之後,一如既往的和大家鞠了一躬。

人們還都不知道,這是她的告別。

隨後,央視新聞發了一條微博,送別敬一丹。

人們這才反應過來,這個看起來風採依舊的敬一丹,竟然已經六十歲了。

雖然《焦點訪談》已經變成了鮮有問津的節目,但敬一丹的退休依舊造成了不小的震動。相關話題當天就登上了熱搜。

白巖松評價敬一丹,說她是一個「利而不害,為而不爭」的人。他用水來比喻敬一丹,上善若水。在《焦點訪談》這麼犀利的節目,敬一丹卻柔軟的像一灘水。

敬一丹自己也說,要是比犀利,我比不過小白(白巖松);比國際視野,比不過小水(水均益)。我就願意和老人,孩子待在一起,我就願意去見證、去講述溫暖的故事。

這樣溫柔善良的敬一丹,也成為了無數人心中的白月光。

敬一丹退休後,白巖松找到《感動中國》欄目組導演說,如果敬大姐不來主持,我也不來了。

不久前大火的綜藝《主持人大賽》,眾網友意外的在評委席看到了敬一丹的身影,頓時炸開了鍋。

就連經驗老道的撒貝寧,也險些失態。

每次鏡頭掃到她,她都面含微笑,寧靜而認真的看著後生們。

在這個慈祥的前輩面前,時間好像一下子失去了衰老的能力。

年齡永遠不是限制

敬一丹的主播之路,遠比人們想像的要艱難的多。

1955年,敬一丹出生在哈爾濱的一戶知識分子家庭中。1972年,剛剛17歲的她,意氣風發的趕上了上山下鄉的末班車。成為了一名知青。

然而,知青的生活遠沒有她想的那麼浪漫。整日整日無休止的勞作、匱乏的物資、吃不飽的肚子、連廣播都沒有的枯燥生活,無時無刻不在考驗她的意志。

她和二十多個女孩子擠在一間狹小的宿舍,老鼠和蛇更像是這間宿舍的主人,經常堂而皇之的出現。

過慣了城裡生活的敬一丹哪裡見過這種陣仗,開始整夜整夜的失眠。

好在,老天是眷顧她的。很快,她人生一次意義重大的轉機出現了:林場要建廣播站了。

大家聚集起來商量著誰做播音員合適。很快就有人扒出敬一丹在初中時當過播音員的「老底」。

鄉親們讓她試播,剛說幾句話,大家就拍手叫好。

於是,這方不足五平方米的播音室,就成了敬一丹的樂土。

她很軸,就算領導要徵用廣播,也要經過她的準允;她很傲,下定決心要和省廣播臺比比,勞作一結束,就開始寫稿審稿,舉辦各種活動,殫精竭慮的經營她的廣播站。有時候,人們也分不清,哪個是省臺,哪個是敬一丹廣播站。每每這時,敬一丹都要開心好久。

1977年,高考恢復。敬一丹以工農兵大學生的身份,進入中國傳媒大學學習。

上了大學之後,敬一丹才發現自己與別人的差距。

她一直以為東北話就是標準的普通話。

她第一次知道,世界上還有一種語言叫英語。

在林場眾星拱月的感覺一下子沒了,她被自卑踩進了塵埃裡。

不過,逆境再一次激發了敬一丹的傲骨。

不會就學。敬一丹在大學期間發狠惡補,別人學習的時候她在學習,別人吃飯的時候她還在學習。

但遺憾的是,敬一丹並非那種特別聰明的人。

她資質平凡,研究生一考就是三年才堪堪考上。

等研究生畢業這一天,她已經三十歲了。她的能力也獲得了學校的認可,得以成為中國傳媒大學的老師。

但就在大家都以為這是個修得正果的勵志故事時。

敬一丹又萌生了新想法。

她聽說央視正在招播音員,十分心動。

無數人跳出來反對她:「你都三十多歲了,還折騰什麼呢?」「大學教授這份工作體面還高薪,過了這村可就沒這店了!」

但敬一丹的軸勁又上來了。

她在知青時期,就想成為一名播音員。

1988年,三十三歲的敬一丹通過一系列複雜的筆試和面試,成功進入央視。

這是她人生的新起點,一切都要重頭再來。

為了做好節目,她不得不低頭向小輩們請教。

領導還給她專門設立了《一丹話題》欄目。

這是國內第一個以主持人名字命名的節目,從選題策劃、採訪大綱到節目流程。她都必須親力親為。

那段時間,敬一丹的壓力極大。脫離了舒適圈的敬一丹,每一天都忙碌而充實。

因為這股子不服輸的幹勁。

敬一丹蟬聯1、2、3屆金話筒獎

她就像一根牛筋,看上去柔柔嫩嫩的,卻怎麼也扯不斷。

在央視站住了腳,人們都以為,這下敬一丹總算安分了吧。

七年後,已經四十歲的敬一丹又給自己選了個新起點:做《焦點訪談》。

40歲,是多少人蹉跎知天命的年歲。

很多人的一生到這裡就戛然而止了,這之後的每一天,都在過著重複的生活。

40歲再啟程,會不會太晚了點?

但敬一丹不這麼覺得。「年齡對於一個人來說,可以是負擔,也可以是財富,誰規定年齡就一定是個事了?」

《焦點訪談》是一檔為民請命的欄目。

它的logo是一隻眼,敬一丹在看到它的第一眼起,就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做人民群眾的眼睛,監督社會。

貪汙腐敗、醫療改革、佔用土地、汙染水源、拖欠工資······

欄目組每天都要收到鋪天蓋地的信件。其中有很多封信,都是指名道姓要給敬一丹的。

敬一丹每天到臺裡,都要用麻袋裝信。

這個世界所有的心酸無奈一下子都陳列在她面前。

在主持《焦點訪談》時,她的眉頭總是皺著的。

有次採訪愛滋病村,有個孩子,父母都因為愛滋病死了,家裡還有一個少不知事的弟弟。

敬一丹看著弟弟,一再斟酌,不敢隨便開口說話,她擔心自己一個不小心,就在孩子心裡留下一道疤。

孩子沒哭,她的眼眶卻率先蓄滿淚水。

白巖松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敬大姐,你太溫柔了。看孩子的眼神,就像孩子姨媽似的。

溫柔一直是她丟不掉的底色。

她在主持《感動中國》的時候,見過無數可歌可泣的人物。為了避免現場泣不成聲,她就提前看短片,在這時候盡情哭。

在《焦點訪談》中也一樣,鏡頭後流了數不清的眼淚。她不犀利,卻在用溫柔又堅決的態度,對抗這世間所有的不公。

許多年後,她在出席一個線下活動。一個老人家顫巍巍的走過來,拉著她的手說,謝謝你這麼多年來一直為我們說話。

一句話,就讓敬一丹落淚了。

二十年,她收到過多少恐嚇,多少咒罵,為的就是老百姓的認可。

她也曾鬥志昂揚的說過:「真正從事輿論監督的記者,越是遇到阻力,就越有戰鬥力」。

但再頑強的人,心裡也有柔軟的地方。

「為民請命」就是敬一丹內心深處最柔軟人生理想。

六十歲算什麼,人生才剛剛開始

退休後的敬一丹,也沒有閒下來。

別人的六十歲都是在每天打牌、聊天中度過。

忙了一輩子,這個歲數總該歇下來了吧。

但是她偏不。

六十歲,她再次給自己找了個新起點:寫書。

短短三個月,她就完成了二十多萬字的自傳《我遇到你》。

封面還特地選了張眉頭緊鎖的照片。

就是想要告訴人們,她仍舊在工作。

五年時間,她寫了三本書,還做了個人公眾號。

前半生,她是一個記錄者。

現在,她是一個講述者。

她在書中分享工作經歷,講述做《焦點訪談》的所見所聞。提到貪官汙吏,怒氣衝衝的罵他們是「碩鼠」;寫到老人孩子,下筆又溫柔的像一米陽光。

她在書中分享父母時期的書信,她的書更像是一張老照片,忠實的記錄了一個時代的印象。

她還喜歡分享自己的日常,在一篇公眾號推文中,吐槽自己學經濟的丈夫不懂浪漫:有次他們在海邊散步,天海一色,微風縷縷,本來應該是很浪漫的一件事。結果丈夫說:這個沙子在海邊不值錢,如果將它運到內陸,增加了人工成本,變成了商品,就值錢了······

魯豫問她,你介意別人拿年齡說事嗎。

她笑道,六十歲算什麼,人生才剛剛開始。

在這個時代,我們早就習慣了用年紀去定義一個人。

但在敬一丹這裡,這種默認的規則就顯得蒼白無力了。

她在六十歲仍舊做著二十歲「該做的事」。

年齡不再是限制,只是一種記錄。

她在多個場合分享過這麼一件事:

職業生涯尾聲時,她常出席《焦點訪談》線下活動。

她問到場的觀眾,看過《焦點訪談》的人請舉手。

觀眾們紛紛舉手。

她又說,現在還看《焦點訪談》的人請舉手。

沒幾個人舉手了。

她笑著說,那你們還來看我呀。

有個學生站起來說,我們現在是都用數碼了,可是我們要看到柯達膠捲的話,也會覺得很親切的。

敬一丹一下子明白了,她就是那個時代的柯達膠捲。

永不褪色的柯達膠捲。

文章作者 李勘

相關焦點

  • 前著名央視主持人、「國民大姐」敬一丹來天水啦,攜新書和天水讀者分享27年央視職業生涯的不平凡經歷......
    我臺記者對敬一丹進行了專訪:         沒有這樣的職業生涯 就沒有這樣的敬一丹       採訪中,敬一丹講述了在中國巨大的時代變遷中長大的他們這一代人特殊的青春,以及步入職業生涯,自己與職業遇到的故事。
  • 【敬一丹鄭州籤售】央視名嘴-敬一丹《我遇到你》籤名書預購
    央視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從央視退休後首度出書,講述27年的央視奮鬥生涯,「焦點訪談」、「感動中國」「一丹話題」等欄目,一路走來見證老百姓共同關注的重大事件,用犀利兼具溫情的文字勾勒出敬一丹眼中的時代真相。敬一丹,1955年生於哈爾濱。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感動中國》節目主持人。曾任黑龍江清河林區廣播站播音員、黑龍江人民廣播電臺播音員。1986在北京廣播學院(今中國傳媒大學)獲碩士學位後留校任教。1988年入職中央電視臺,擔任記者、編輯、主持人、播音指導。
  • 【敬一丹來啦!】好的改變,什麼時候都不嫌晚
    30歲我才讀了研究生,40歲進入《焦點訪談》,好的改變,什麼時候都不嫌晚。央視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從央視退休後首度出書,講述27年的央視奮鬥生涯,「焦點訪談」、「感動中國」「一丹話題」等欄目,一路走來見證老百姓共同關注的重大事件,用犀利兼具溫情的文字勾勒出敬一丹眼中的時代真相。
  • 央視主持人敬一丹,母親痛苦懇求安樂死,她64歲生日當天離世
    2015年之前,她是《焦點訪談》中冷靜的質詢者,用事實說話,為民請命,讓「輿論監督」的風暴震動神州大地。她是《感動中國》裡動情的講述者,為觀眾們介紹熱心腸的好人、致敬英雄,讓大家看到這個世界除了赤裸裸的利益關係之外,還有真情和美好。
  • 世界看湖南 | 敬一丹:從央視退休是第二段青春的開始
    她是電視時代睿智與優雅的符號,在四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中,她一直活躍在觀眾的視野裡,《東方時空》《焦點訪談》《感動中國》……直到2015年4月30日,已是花甲之年的敬一丹最後一次主持《焦點訪談》,把接力棒交給了下一代主持人。
  • 生命輪迴的4.27:64歲敬一丹吃完長壽麵,含淚目睹母親離世
    央視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也是很多的夢想,我們今天就要說「央視名嘴」敬一丹,她曾是《焦點訪談》的當家花旦之後她被安排到《焦點訪談》節目中,一呆就是20年,她兢兢業業的工作,在任職的27年中從未出錯,可是這樣的日子
  • 敬一丹:主持近30年,退休被白巖松極力挽留,今65歲依舊步履不停
    尤其是敬一丹,除了專業的點評,她還對選手們很溫柔,像母親般的存在。主持了《焦點訪談》20年的她,曾是觀眾心中當之無愧的&34;。1994年,臺裡人找到她,告知她要做一檔新節目,在1995年,作為主持人之一的她,正式帶著《焦點訪談》和觀眾見了面
  • 敬一丹退而不休連續18年主持《感動中國》,為什麼不讓給年輕人?
    5月17日晚,在央視《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頒獎盛典的舞臺上,觀眾朋友們的老熟人、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和白巖松再一次說出了上面那段長長的開場白時,一年一度中國人的精神大餐終於又來了。這是辦了退休手續5年已經65歲的敬一丹,連續第18次主持《感動中國》,形象端莊大氣,主持深沉凝重,卻不咄咄逼人,還是大家喜歡的那個「敬大姐」。
  • 敬一丹對話大學生:節目被斃洗個熱水澡 然後活下去
    敬一丹與學生暢談。 佘治駿 攝 前天晚上,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作客南京大學,與南大學生親切對話。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中央電視臺評論員徐慨,作為東道主與敬一丹一起暢談往事。敬一丹向南大學生細細講述了《焦點訪談》20餘年的幕後種種,和大學生們坦誠分享了30年職業生涯中的各種「遇到」。 「觀眾們把《焦點訪談》叫作青天」 敬一丹的名字始終和《焦點訪談》沒法分開。敬一丹說,「《焦點訪談》的火,受到了億萬人的信任和託付,他們把《焦點訪談》叫作青天。」這樣的比喻,對於現場學生而言有些陌生,因為大多出生於94年的他們,和《焦點訪談》「同齡」。
  • 央視直播敬一丹,嫁富豪老公身家過億很低調,34歲女兒貌美如花
    編輯/之娛 審核/佳佳在央視的主持人中,敬一丹的主持風格大氣、穩健,尤其是在主持《焦點訪談》的時候,她的表達客觀、語言分寸感極強,對於引導觀眾準確了解新聞的全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15年,退休後的敬一丹接受了電視媒體的採訪,全國觀眾才得知敬一丹成名前的經歷並不容易。敬一丹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17歲的她在黑龍江的一個林區工作,從那個時候起她愛上了播音這個職業。21歲,敬一丹考入中國傳媒大學學習播音專業,25歲,她進入黑龍江人民電臺工作,在當時,這是一份體面的工作,然而敬一丹並沒有滿足於此。
  • 央視主持敬一丹:嫁富商恩愛至今,64歲生日當天母親一心求死
    東方時空》,還擔任了《焦點訪談》的主持人。「你好,觀眾朋友們,歡迎您收看焦點訪談!」時光飛逝,一轉眼敬一丹就到了退休的年齡,在2015年4月,在錄完了最後一期的《焦點訪談》後,敬一丹離開了工作了27年的央視。
  • 央視主持敬一丹:嫁身家百億富商,64歲生日當天母親一心求死
    敬一丹出生於冰城哈爾濱,父母皆從事政法相關工作。處在這樣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中,敬一丹從小就聰明好學。《焦點訪談》,這也成了敬一丹主持生涯的重要裡程碑。在那之後,她在《焦點訪談》擔任主持人歷時19年,端莊大氣的形象深深的烙在了觀眾的腦海裡。敬一丹在央視兢兢業業工作了整整27年,也擁有幸福的家庭,做到了家庭事業兩手抓。這一切離不開家人在背後默默地支持和理解。王梓木並未進入主持界,而是成了一名企業家,開展保險事業,如今已經身價百億,晉升富豪。
  • 央視名嘴敬一丹,嫁富商丈夫身家百億,34歲學霸女兒顏值逆天
    在這檔節目中,撒貝寧擔任主持人,康輝、董卿擔任點評嘉賓,敬一丹、魯健、朱迅等人擔任專業評審團。,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吧,作為央視名嘴,敬一丹主持過《焦點訪談》《東方時空》《一丹話題》等央視新聞欄目的主持人。
  • 敬一丹永生難忘的64歲生日:吃完長壽麵後,親眼目睹母親離世
    在我們的思想中,死本來就是一個避諱的詞語,甚至是不允許出現在檯面上的。而如果一個人的生日,和母親的忌日碰撞到一起,又會有什麼樣的說法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敬一丹曾經擔任《一丹話題》的主持人,還主持過《焦點訪談》、《東方時空》和《感動中國》。
  • 央視主持人敬一丹:三戰考研,64生日當天母親「一心求死」
    在1995年的時候敬一丹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節目《焦點訪談》。在這20年中,敬一丹一直都保持著&34;的態度,至今保持著零失誤的這一紀錄。而敬一丹主持的《焦點訪談》,這一節目也成為了一代人的回憶,同時也成為了敬一丹一生的心血。
  • 活動預告丨敬一丹:幸好,書中有歲月記錄
    敬一丹幸好,書中有歲月記錄曾多年主持《焦點訪談》、《東方時空》等欄目。獲第一、二、三屆全國十佳主持人金話筒獎。現任中國電視家協會主持人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傳媒大學客座教授。內容簡介媽媽在時,我看到的是夕陽;媽媽不在,我一眼望到了月光本書為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懷念媽媽的隨筆集。書中細膩、深情地描述了作為女兒的敬一丹,在媽媽的病床邊,對於生命、親情的思索。天漸黑,人,回歸床前。
  • 生日成忌日,央視主持敬一丹64歲吃完長壽麵,母親去世在她面前
    而說起敬一丹相信大家都不在陌生,作為央視金牌主持人,曾由她所主持的《焦點訪談》以及《感動中國》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對這樣的母親,敬一丹不止一次的嚎啕大哭,母親深受病痛折磨也不止一次哀求她:但無論怎麼樣,敬一丹的母親韓殿雲最終還是沒能逃脫病痛的折磨,最終在2019年4月27日,是敬一丹的生日。而那一天是敬一丹64歲的生日,弟弟給她送了一碗長壽麵,而她也許願母親能度過這次的難關。
  • 央視名嘴敬一丹,因退休抑鬱,和富豪丈夫恩愛低調,女兒嫁國外
    說起敬一丹,想必大家可沒定會想到《焦點訪談》,這是她職業生涯中最有權威的代表作。敬一丹在讀初中的時候就是廣播站的小播音員,後來作為知青被派到農村體驗生活,她在農村呢也是村中的廣播站,通過那個大喇叭傳播自己的聲音
  • 64歲大壽變忌日,央視主持敬一丹吃長壽麵後,老母在她面前去世
    曾經央視主持人敬一丹說:「大家在《焦點訪談》裡看了我二十年,大家都以為我不會笑了」。在2015年的時候,退休的敬一丹重新站在大熒幕上,在《楊瀾訪談錄—人生相對論》中,敬一丹笑容親切又隨性,是我們沒有見過的模樣。
  • 央視名嘴現身沈力追悼會,敬一丹白巖松李瑞英送別前輩,倪萍痛哭
    、金龜子劉純燕一同穿黑裝現身,李瑞英拿著包包走在前面,敬一丹三人走在後面,低著頭神情哀傷,隨後白巖松、朱迅也相繼出現,其實對於很多主持人來說沈力老師是一位良師益友,也是一位慈祥的母親,對於電視節目主持人這個龐大的隊伍來說沈力老師如同標杆一般,康輝也曾形容過沈力稱她是主持人群體中永遠的引領者是高山仰止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