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精靈幼兒科學—什麼是秋分,秋分的節氣特點有哪些……

2020-12-24 小精靈科學發現室I

秋分

節氣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曆9月22~24日。

「白露秋分菜 秋分寒露麥」秋分是二十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隨著它的到來,天氣變得更加涼爽;秋意越發濃鬱

秋分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時間節點,秋分到來時,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曆9月22日至24日《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秋分者 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的含義有兩個,簡單來說;其中之一是晝夜時間均分各12小時,再有便是氣候由炎熱真正轉為涼爽。

中國古代習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起始,秋分日正好居於秋季90天。

秋分到來提醒著人們關注農事活動《四民月令》中寫道「凡種大小麥的白露節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後十日中美田」也就是說秋分正是收穫的大好時節

秋天的天氣秋高氣爽,適合戶外活動,秋天的季節,很多樹葉都會掉落下來,一片、兩片、三片……一片片的樹葉在秋風的吹拂下,邁著婀娜多姿的舞步,歡快地飄落下來。秋天豐富多樣的落葉,給幼兒提供了無限的想像和探索、表達的空間。

秋天是個豐收而又美麗的季節,如多彩的樹葉,為幼兒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老師們可以組織幼兒去周圍的環境散步、撿落葉,會給幼兒帶來無限的驚喜和好奇。

"老師我撿的樹葉是紫色的,老師我撿的是紅色的樹葉;老師我撿的的樹葉長得很奇怪"……

大自然的一切充滿了神奇,成為幼兒去探究,去參與活動的動力。

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走到戶外,撿拾你們喜歡的樹葉吧。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製作屬於你們喜歡的樹葉圖畫吧。

相關焦點

  • 秋分將至,秋分三候是什麼?秋分天氣特點是什麼
    俗話說「白露活秋分,農民忙紛紛」,這個時候的農民都要開始忙著搞秋收了。這句話也說明了農民在秋分的時候到底在忙著什麼?都在忙著,南方農民收水稻,北方農民在忙著收玉米,還有的在收花生,並且這個時候是很多水果上市的時候,比如北方蘋果,南方的柑橘、柚子、當然,還有漁民在豐收中秋節的重頭戲,那就是大閘蟹也上市了,農民將會有大豐收了。
  • 秋分將至,秋分為什麼叫秋分?秋分的意思是什麼?看完明白
    白露節氣是秋季的第三個節氣,白露之後是什麼節氣呢?白露節氣之後是秋分節氣,所以秋分節氣是秋季的第四個到來的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節氣的到來,天氣秋高氣爽,人們外出遊玩正當時。秋分為什麼叫秋分呢?
  • 今日秋分,為何人們說今年秋分是124年難遇?有什麼不同?
    今天是秋分節氣,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6個節氣,是秋季的第4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曆的9月22日到24日交節。秋分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赤道,南北半球的晝夜時間等長。從秋分後,北半球白天的時間會逐漸少於晚上,一直持續到冬至節氣。
  • 廿四節氣 | 秋分:秋行夏令,燥氣威猛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21:30:32太陽到達黃經180度,庚子年農曆八月初六秋分,五之氣的第一個節氣開始了。秋分之日晝夜時間均等,秋分之後晝漸短,夜漸長。秋分之後,秋燥與秋寒才正式開始登場。所以,防燥防寒溼。秋分,也是秋忙秋收的時節,萬物都到了成熟的時候了,靜待收成。還記得去年的秋分時間麼?去年的秋分是在中秋之後的。古人認為,如果秋分先於中秋,預兆著明年五穀豐登;如果中秋先於秋分,預兆明年收成一般。再看今年的收成,你發現了什麼?
  • 兩天後秋分,「秋分響雷,遍地出賊」啥意思?秋分後會熱麼?
    不知不覺,秋分節氣即將到來,今年的秋分節氣是在9月22日,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作為一個重要的節氣,在這一天,太陽會到達黃經180°,在這一天太陽幾乎是直射在赤道上的,這一天會出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晝夜平分,白天和夜晚的時間一樣長。
  • 秋分節氣的簡訊問候語_今日秋分送客戶的溫馨問候語
    2019年秋分即至,秋意襲人,天氣也逐漸變涼,送給好友的簡訊問候怎麼說呢?下面小編給大家準備了秋分節氣的簡訊問候語,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秋分節氣問候語  1. 秋分時節涼嗖嗖,風來雨去氣溫瘦,晝夜均等最難熬,恐少祝福我擔憂,一條簡訊正時候,秋風秋雨亦暖心頭。  2.
  • 二十四節氣食譜【秋分】
    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 秋 分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曆9月22~24日。
  • 描寫秋天的作文:秋分節氣
    我去那邊看紅葉,卻意外發現這掛滿樹的柿子,並沒有熟,黃裡面透著點青,姥姥說,秋分過後,柿子便會逐漸成熟……秋分,是一個秋天的節氣,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在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
  • 天壇公園二十四節氣門票秋分起恢復發售
    從天壇公園獲悉,從今年年初起暫停發售的二十四節氣門票今天恢復發售,9月22日上午,遊園的市民領到了頗具特色的「秋分」節氣門票。9月22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節氣。今天上午9時,「秋分」節氣門票在天壇公園四大門區及東門停車場票務服務窗口進行對外發售。售票現場支持現金、微信及支付寶等多種支付方式。此次發售節氣票為公園全價聯票單一票種,包含大門票、圜丘壇、回音壁和祈年殿景點門票,限量發售1萬張,售完為止。今年是天壇建壇600年,為更好打造天壇文創品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天壇公園特別推出了二十四節氣紙質版紀念門票。
  • 秋分為什麼叫秋分,要注意什麼?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中,已經是秋分了。 秋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 秋分是什麼,為什麼叫秋分? 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
  • 迎秋分,天壇公園二十四節氣門票今天恢復發售
    記者今天從天壇公園獲悉,從今年年初起暫停發售的二十四節氣門票今天恢復發售,上午,遊園的市民領到了頗具特色的「秋分」節氣門票。9月22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節氣。今天上午9時,「秋分」節氣門票在天壇公園四大門區及東門停車場票務服務窗口進行對外發售。售票現場支持現金、微信及支付寶等多種支付方式。此次發售節氣票為公園全價聯票單一票種,包含大門票、圜丘壇、回音壁和祈年殿景點門票,限量發售1萬張,售完為止。今年是天壇建壇600年,為更好打造天壇文創品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天壇公園特別推出了二十四節氣紙質版紀念門票。
  • 秋分到了,4個習俗你了解嗎?秋分為啥要豎蛋吃秋菜?你怎麼看?
    一年有兩次晝夜平分的時刻,春分和秋分。在二十四節氣中,這兩個節氣同樣是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現在到了9月22日,一年一度的秋分節氣正式來臨。對於生活在北半球的我們來說,秋分節氣之後,白天越來越短,夜晚越來越長。
  • 秋分,分的是什麼?
    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從秋分開始,天氣會一天比一天冷。如果說立秋,處暑,白露節氣,多少還有著夏天的暑熱,那麼過了秋分,便是真正秋天的味道,秋涼,秋燥,秋悲,秋乏……那秋分僅僅是天氣變得愈加分明嗎?
  • 2020年秋分時間幾點幾分 9月22日今天秋分節氣具體時間
    2020年9月22日秋分節氣具體時間>>  新華社天津9月20日電(記者周潤健)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9月22日21時31分迎來「秋分」節氣。此時節,西風吹,衫袖冷,桂樹婆娑桂香飄。
  • 天壇公園發售「秋分」節氣門票,建壇六百年紀念門票恢復發售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今年是天壇建壇六百年,天壇公園推出二十四節氣紙質版紀念門票。但受疫情影響,公園從2020年初起暫停發售二十四節氣門票。隨著北京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天壇公園於今天(9月22日)恢復二十四節氣門票發售工作,並於當日發售「秋分」節氣門票。
  • 你不知道的秋分.
    秋分 | 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秋分」的意思有二:秋分的特點秋分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比較特殊的。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的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
  • 節氣話養生 | 秋分,分的是什麼?
    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從秋分開始,天氣會一天比一天冷。如果說立秋,處暑,白露節氣,多少還有著夏天的暑熱,那麼過了秋分,便是真正秋天的味道,秋涼,秋燥,秋悲,秋乏……那秋分僅僅是天氣變得愈加分明嗎?
  • 今日秋分關於秋分的詩句 形容秋分的優美詩詞秋天美景的句子
    秋分·常識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9月23日15時50分迎來「秋分」節氣,意味正式「入秋」。專家提醒,隨著「秋分」節氣到來,冷空氣開始日漸活躍,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公眾要注意添秋衣,以防著涼感冒。
  • 金風送爽,喜迎秋分——記容縣第三幼兒園秋分系列活動
    「秋分」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六個節氣。每年9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便進入了「秋分」節氣。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為了幫助孩子們了解「秋分」節氣的習俗,感受農民豐收節的喜悅,2020年9月22日容縣第三幼兒園開展了「豐收節」主題自助餐活動。
  • 秋分節氣,一起來拍懸日吧
    秋分,是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二十四節氣中比較重要的節氣之一。很遺憾的是,現代社會其實很多人是不太在意節氣的,也不清楚秋分應該做什麼。其實在《左傳》中有記載,說,古人「凡分、至、啟、閉,必書雲物,為備故也」,就是講古人每當春秋分、冬夏至以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八個節氣的時候,一定會登高觀察天象、氣象,記錄下來,以備查詢。這種習慣也被後世各個王朝傳承了下來。翻看歷史,《左傳》大約成書於公元前4世紀,距今已近25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