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已到秋分。
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從秋分開始,天氣會一天比一天冷。
如果說立秋,處暑,白露節氣,多少還有著夏天的暑熱,那麼過了秋分,便是真正秋天的味道,秋涼,秋燥,秋悲,秋乏……
那秋分僅僅是天氣變得愈加分明嗎?其實秋分的「分」更是平分的意思,秋分時,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秋分之後,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見春分」、「分者平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同時秋分節氣居於秋天正中,也平分了整個秋季,預示秋天的下半場正是開始。
秋分作為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自古以來就在農事生產中具有重要的意義。2018年國務院將每年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經千年流轉,秋分習俗有些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還有一些自古延續至今……
祭月
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風俗。《宋史》上說:「秋分之時,晝夜平分,太陽當午而陰魄已生,遂行夕拜之祭。」以期望風調雨順,百姓豐衣足食,國家長治久安。
不過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裡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吃秋菜
在嶺南地區,有「秋分吃秋菜」的習俗,這個「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多見是嫩綠的,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秋菜一般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喝下的是「秋湯」,背後卻是人們對身壯力健、家宅安寧的美好祈願。
豎蛋
「秋分到,蛋兒俏。」在民間,秋分豎蛋是一個頗有影響力的習俗。有專家稱,雞蛋確實是可以豎立的,且並不僅限於秋分時節。另外,最好選擇剛生產四五天的雞蛋,因為此時雞蛋的蛋黃下沉,雞蛋重心下降,有利於立蛋。
各位,下面就進入到大家最喜愛的環節
秋分吃什麼最好?
天氣一冷,當然是多吃肉肉了!
羊肉,是秋冬季節餐桌上的必備品。羊肉性熱,溫中暖身,補虛益氣,適合冬令或陽虛之人進補。雖然是老北京地道的美食吃食,但是早已興盛全國。吃銅鍋涮肉講究原汁原味,銅鍋炭火,清湯鍋底。蔥段、薑片、花椒,簡單的幾樣料品配好,再加入開水,清澈見底的鍋底就會有大味道。搭配上麻醬小料、醬豆腐、韭菜花簡直完美,一次涮個五六種,羊筋肉、羊上腦、羊裡脊、羊腱子、瓜條……誰不期待天涼涮羊肉呢?秋季人體抵抗力弱,食用牛肉是個不錯選擇。牛肉富含大量的蛋白質和胺基酸,且脂肪含量很低,尤其重要的是,沒有人能抵抗得了牛肉的誘惑吧~將新鮮的牛腩肉切小塊燉至軟爛,筷子一夾,香氣撲鼻,尤其是大餅或者饅頭蘸著燉牛肉湯兒,再來幾塊牛肉,超滿足了!我已經忘記涮羊肉的味道了~尤其當年新鴨養到秋季,肉質壯嫩肥美,營養豐富,能及時補充人體必需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
「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烤鴨真遺憾。」,都到秋天了,不吃烤鴨絕對是一大憾事。鴨皮酥脆,用荷葉餅將鴨肉和甜麵醬、配菜卷在一起,送入口中,甜香爽口瞬間「俘獲」了味蕾。
本文由食研所原創
加入食研所美食科普群(roushu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