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之癌」——髒話歷史考源 | 鳳凰副刊

2021-01-17 鳳凰網

有文,有識,有趣——鳳凰副刊


當代女性主義主要思想家蘇珊·桑塔格(SusanSontag)說過:「語言乃是性別歧視最堅強而頑固的堡壘,它粗暴地讓反女性者高高地坐於廟堂之上。」

語言乃是一種權力,人們在廣泛的語言使用中,除了表述自己外,也同時借著語言的區隔、歸類、排除,而將歧視與偏見建構出一個系統。這就是「語言的暴力系統」。而至今為止,由於雄性權力始終獨佔著語言的使用,辱罵女性的髒話也就層出不窮,而女性回罵,除了「沙豬」這個概念性的語詞外,其他髒話極其稀少。寫《魯濱遜漂流記》的笛福(DanielDefoe)在十七世紀時說道:「講髒話在女人中尚未成為一種模式,諸如『天殺的』這樣的字眼也不會從女性舌頭上跑出來,它乃是男性的邪惡,婦女尚未到此境界。」

而這種情況到了十八世紀亦然。當時的大作家斯威夫特(J。Swift)在一七三八年也說道:「有司法界的朋友告訴我,他們知道一些女人講髒話罵人的事情,而我要坦白地說,他們所說的確實讓我大吃一驚。因為在我的經驗裡,我從未在熟悉的女性裡看到過這種事情,至少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而縱使到了二十世紀後期,女性主義抬頭,這種髒話傳統亦未改變。西蒙波娃(SimonedeBeauvoir)在一九七九年的訪談錄裡說道:「語言承襲自雄性社會,它包含了許多雄性的偏見。女性只要去偷用他們的工具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去打破它,或先驗地想要去創造一種完全不同的髒話系統。」女人只能而且只有去竊取男人的髒話,最關鍵的原因,或許乃在於女人還沒有足夠的權力去掌控並發展女性的髒話,也可能女性不認為有必要去建造另一種女性的髒話體系。但縱使女性有意借著講髒話來反擊男性的髒話,但當女人講出髒話時,仍會遭到異樣的眼神或指責。

因此,今天人們所用的髒話,都是雄性語言暴力的一部分。從文明的早期開始,由於人們相信語言具有魔力,講髒話來詛咒別人即告出現。除了詛咒和侵犯他人的髒話外,古代社會由於普遍都有禁忌的存在,圍繞著禁忌而展開的髒話也同樣逐漸形成。詛咒和禁忌乃是髒話的兩個源頭,而這兩者又經常合而為一。詛咒式的髒話如「天殺的」,乃是人們承續了過去的神秘信仰,認為講了這樣的髒話,「天」就真的會把對方「殺」掉。而禁忌式的髒話,則是要借著語言上的侵犯,替對方戴上一頂敗德的帽子,如「婊子養的」(SonofBitch)、「妓女」(Whore)等皆屬之。禁忌式的髒話,它的目的乃是在於羞辱,藉以形成一種「我優你劣」的支配秩序,所有的髒話都以宗教、族群、職業、性別等為主軸。在「性別髒話」裡我們可以說:「男子借著對女人的髒話而佔領著權力,而女性則在髒話的侵犯裡臣服。」

人類的髒話本身就有一部長長的歷史。有關褻神的、淫猥的、侵犯的髒話始終未曾間斷。到了近代,其他與宗教和政治等有關的髒話已逐漸地減少或被轉移掉,性別髒話幾乎已成了髒話的最後橋頭堡,而這可能和女性權力意識與社會地位的逐漸提高有關--當女人的存在已威脅到某些男人,那些自認受到威脅的,就會格外地使用髒話來展開侮辱與攻擊。綜合而言,以英語為例,這些性別髒話計有:

--以女性身體的非法化為主的,如Cunt、Twat、Tit、Fanny、Merkin、Prat、Punk等。這些髒話所指的都是女性的下體部位。

--將女性比喻為雌性動物的,如「母豬」(Sow)、「母牛」(Cow)之類。

--將敗德的標籤貼在女性頭上,例如「娼妓」就是一大類。如Whore、Harlot、Strumpet、Bawd、Drab、Trull、Bitch、Bimbo等。

--使用莫須有的形容詞來辱罵女性,如「淫蕩」(Wanton)、「不貞」(Unchaste)、「下賤」(Filth)等。

--直接的侵犯式咒罵語如Funk、Prick等。

髒話乃是「語言之癌」,也是語言世界裡的垃圾。它使得人們借著語言而溝通的可能性降低,甚至造成溝通的切斷。在髒話橫行無忌的社會,咒罵別人的髒話講多了,語言甚至會落實成行動,而變成真正的暴力。也正因此,無論古今中外,遂都將侵犯式的髒話視為一種垃圾或罪過。在古代中國,我們借著士大夫價值體系的建立,而將「惡言」視為沒有品格。而在西方亦然。以英國為例,講髒話除了倫理上不容許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它甚至以法律方式來規範。公元九○○年的《艾爾弗雷德法》(LawofAlfred)即首度明訂不可以說出褻神的髒話。英王亨利一世(1068~1135)時甚至明訂公爵講髒話罰四十先令,伯爵二十先令,子爵十先令,自耕農三先令四便士,而童僕下人則每說一次髒話即挨一皮鞭。而處罰最重的,乃是法蘭西在聖路易斯的時代(1214~1270)。他頒布法令,規定「凡公開講髒話的,即應在臉上以熱鐵烙印,使他得到教訓」。

在西方,對於髒話更有自覺,乃是開始於文藝復興時代。當時的識字階級對人的價值已有了察覺,並對過去那種苟存的生活方式有所不滿。因此,遂對行為上的「骯髒」和語言上的「骯髒」開始反省。例如,直到文藝復興時代,歐洲人無論王族或平民,都仍然用手抓食物,殘羹碎骨則往桌下丟,而貓狗則在桌下爭食吵鬧,至於油膩的雙手則隨便地往衣服上抹。由於體會到這種行為實在「礙眼」--即讓眼睛覺得看到「髒」,遂有了刀叉與餐巾制度的發明。因此,古代所謂的「髒」,其實與後來衛生觀念裡的「髒」並無關係,以前的「髒」指的是感覺上的自在清爽。這種對「髒」的感覺,也反映到了對語言的態度上,下流的、褻瀆的或侵犯的髒話,都會受到指責甚或處罰。在伊莉莎白一世(1533~1603)的時代,有位爵士塞德利尼(CharlesSedley)即因說了髒話而被罰五百鎊,在那個時代這是不可思議的天價。

在近代文明史上,髒話最泛濫的可能是法國大革命後的巴黎。法國大革命造成階級大翻身,下層翻成了上層,而上層則倒轉為下層,於是鄉野粗鄙的語言和行為遂剎那之間都獲得了正當性。穆希爾(LouisSebostienMercier)如此寫過一七八一到一七八八年間的巴黎:

--「縱使最簡單的市集或店鋪,人們都有本領為了任何不相干的事情而講成一堆。即使最小額的買賣,也要費掉一堆口水。為了幾分錢的殺價,大家都要把肺吵到疲累不堪。室內無休無止的說話還不夠,連走道、路邊等也都要繼續。咖啡餐館裡的噪音、咆哮、爭嚷乃是巴黎人所熟悉的。咖啡餐館每個位子都有一堆人在那裡吵鬧。如果只有一個人,他會拉著跑堂小廝、老闆娘或出納大聲講話,如果這些人忙得不理他,他就會大聲嚷嚷,看是否能引起別人注意聽他講話。車夫、送貨員等在這裡大聲叫罵、講髒話,最後相互咒罵並大打出手,打了又罵,罵了又打。而在渡船上,則永遠是大家在此咆哮,甚至水手們都聽不到彼此的划船口令,如果兩艘渡輪擦身而過,則兩艘船上的人都隔空對罵。」

法國大革命之後的巴黎,粗鄙的髒話盛行,暴力也脫離了語言而成為新的現實。

罵人的髒話盛行,使得那時候莫須有的隨便侮辱人也司空見慣。法國大革命的苦果是,隨著語言暴力的增加和社會暴力的擴大,最後社會倒退、君主復闢,最後是警察部門介入髒話事務--凡以髒話侮辱別人尊嚴的,在被檢舉而有見證人的情況下,都將被捕入獄。警察大規模介入平民的語言,這乃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後來各式各樣的檢查制度,可以說以此為濫觴。 在十八世紀,乃是西方髒話盛行的時代,社會的變化加速,使得侵犯式的髒話被推波助瀾般的擴大,這使得「榮譽管理」(ReputationManagement)的概念出現。不但社會應管制髒話,每個人也應當管理自己的說髒話,勿侵犯他人的尊嚴。在一八二一年時,英國散文大家及知識分子領袖哈茲立特(WilliamHozlitt,1778~1830)對當時侵犯性的髒話盛行,至為不滿,因而說道:「今天的英國,已成了嘴巴骯髒惡毒的國家。」但過了一百年,英國另一位文論家格雷夫斯(RobertR。Graves)卻於一九三六年說道:「今天的英國,惡毒的髒話已很少了。」

那麼,這一百年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呢?主要的乃是依靠著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教化,它以人品和格調等為教化之目標,藉以形成新的文明規矩。由許多記載可以知道,那個時代的歐洲中產階級家庭,如果兒童口出惡言髒話,父母多半都會要求他去洗嘴巴以資懲罰。只有骯髒的嘴才會講出骯髒的話,將「骯髒」的概念抽象化,從而導入「潔淨」的概念,其實乃是文明進步的一個主軸--人應當有一種自我期許,那就是不能讓自己的嘴巴變成思想的垃圾場! 整個十九世紀,乃是人們借著清理「骯髒」而重塑文明的時代,那個時代當然有「檢查制度」,對各種褻瀆的語言思想加以限制,但就整體結果而言,它終究瑕不掩瑜。由於時代對「髒話」有著限制,許多「髒話」也都被迫或自動地產生一種「掩飾機制」(DisguiseMechanism)--它是一種機制,借著字和韻的變化,將一句「髒話」裡「骯髒」的部分衝淡或轉移掉,而後讓「髒話」變得不是那麼「骯髒」,甚至把「骯髒」抽離成一種中性的示意性符號。

這種「掩飾機制」,有如下的例證:

--例如一般的「髒話」裡,Goddamnyou,將它簡化成Damnyou之後,它的褻瀆特性即大大減低。--例如有些「髒話」可以借著字眼的轉移而衝淡,如shit變為shucks、shoot、sherber;fuck變為eff、effing、froth、frig等;cunt變為berkeleyhunt,fuck變為friariuck;cook變為faucet等。

這種「掩飾機制」,在中文裡亦然。舉例而言,我們的侵犯性「髒話」裡,「操」字被香港人變為「靠」,即是典型的代表,當人們說「我靠」而非「我操」,其意義在程度上已有了極大的差別!

近代學者曾研究過各國的「髒話」,以英語國家為例,英國及英國中產移民小區,如美國東岸、南非等的髒話較少,美國的西部和邊疆地區,以及澳大利亞等,則髒話盛行,學者並認為這是一種「侵犯式國民性」。這當然是一種誤見--喜歡講髒話的國家或地區,並不意味著它的人種或質量即比較低劣,這是文明發展的過程,許多國家地區正處於低等階段,侵犯性的性別髒話即是低等階段的表徵。

因此,那個林姓民進黨「立委」咒罵陳文茜,像他那種出身的人,從小在髒話堆裡長大,現在髒話奪口而出,這其實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真正讓人驚訝並失望的乃是:

--當他用髒話罵人,而後又斷了三顆牙齒,民進黨居然對這起髒話風波完全無動於衷;一個社會當政治的效忠與黨派意識已凌駕於文明的客觀標準,這個社會日益加速向下沉淪殆已註定。

--林姓「立委」摔斷三顆牙齒後,民進黨大老去醫院慰問者有之,而群眾居然還有人送金牌安慰。這樣的反應實在太滑稽了,而就在這種滑稽裡,我們所看到的則是臺灣法西斯化的程度正在加深。如果有個民進黨女立委被其他黨辱罵,他們一定藉機廝鬧不休,它旗下的女性主義者也一定大做文章,說不定還會發動什麼群眾運動,而今被辱罵的是別人,而罵人者是同志,什麼是非公理統統都靠邊站,這點或許才是臺灣真正的悲哀。「團體內效忠」(In-GroupLoyalty)超過客觀的公理,這種社會的公理即告蕩然,這乃是今日臺灣的寫照。一個社會不怕「骯髒」,而只怕對「骯髒」失去了自覺,甚至在「政治效忠」下,連「骯髒」也都變成了正當。由林姓「立委」又被慰問,又被送金牌,我們已可預估到每個嘴巴都是垃圾場的日子已不再遠了。

本文摘自 南方朔 著《語言是我們的希望》,法律出版社,2011年出版。

相關焦點

  • 髒話是「語言垃圾」嗎?語言學家眼中的趣味髒話史|周末談
    學術上的偏見、相關資料的短缺、溝通中陷入的僵局……所有這一切障礙都沒有阻擋語言學家們對髒話研究進發,原因很簡單,不能因為它的粗鄙醜陋,就將其排除在語言之外,作為出口成章的邊角料,「出口成髒」同樣舉足輕重。語言發展的歷史有多漫長,髒話就幾乎與它如影隨形了有多久。
  • 髒話是「語言垃圾」嗎?語言學家眼中的趣味髒話史
    撰文丨劉晗語言發展的歷史有多漫長,髒話就幾乎與它如影隨形了多久。可惜的是,在象牙塔裡,對於語言的學術研究大多正襟危坐,詼諧風趣在字裡行間被消磨殆盡,那些對於荒腔走板的推敲也就逐漸淡出了正統研究者的視線。
  • 楊德昌:他帶走了臺灣的「電影時代」 | 鳳凰副刊
    有文,有識,有趣——鳳凰副刊 這樣說吧,別被楊德昌電影裡的角色對白給矇混了,楊德昌電影真正的溝通工具,是影像構圖、是畫面變化、是前景與後景的細膩安排、是攝影角度的連續與斷裂,這些,比語言、對白更關鍵、更重要。我一直記得一個故事,雖然忘掉了故事的來源。
  • 南方朔:髒話簡史
    而禁忌式的髒話,則是要借著語言上的侵犯,替對方戴上一頂敗德的帽子,如「婊子養的」(SonofBitch)、「妓女」(Whore)等皆屬之。禁忌式的髒話,它的目的乃是在於羞辱,藉以形成一種「我優你劣」的支配秩序,所有的髒話都以宗教、族群、職業、性別等為主軸。
  • 與毛澤東有關的流行詞語 | 鳳凰副刊
    孺子牛「孺子牛」一語最早見於《左傳・哀公六年》。實事求是「實事求是」一句古語,最早見之於《漢書・河間獻王傳》:河間獻王劉德是漢景帝之子,他一生好研究古籍,收藏了許多善書,據說他「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漢書》之後,「實事求是」這個詞在宋儒書中多有出現,但在朝野中並沒有流傳開來。毛澤東舊話重提。
  • 髒話說不說得?為髒話正名
    ——傑弗裡·休斯人為什麼罵,怎麼罵,以及罵髒話揭示了人的哪些本質。髒話帶有負面形象,但也並非全無益處。罵髒話在減輕工作壓力甚至身體痛感上的效用,勝於任何所謂「團隊建設」的活動。全憑酣暢淋漓的一句——「我日!」
  • 尼古拉斯·凱奇主持《髒話史》,盤點英文髒話之最
    ,我們正好通過這檔節目來了解一下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髒話,畢竟,又有誰學一門語言最先學會的不是髒話呢?《髒話史》一共分為6集,單集片長約20分鐘,這6集呢,分別探討的就是使用次數排行最高的6句髒話:Fuck、Shit、Bitch、Dick、Pussy、Damn。節目的主旨就是:說髒話可不等於沒文化!
  • 髒話扒開來看 // 英語紀錄片觀影手記:《語言星球(3)》
    髒話,自人類能說話,就該存在了吧?從遠古的喬叟時代始,那些源自性、排洩物、宗教等領域的swear words,就或隱或現地存在於我們的口頭或書面。髒話,為什麼,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髒話,對我們的生存和交流,究竟有什麼積極意義?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髒話?語言星球系列之(3),《使用與濫用》(Uses and Abuses),給了我們答覆。
  • | 鳳凰副刊
    有文,有識,有趣——鳳凰副刊「韓流」之中,電影算是較早登陸香港地區,並深受香港人喜愛的韓國文化產業。大大小小的電影院,一年大約有十幾部韓國電影上映。滲入香港的主流韓國電影,多是與「韓流」價值一脈相承的:《我的野蠻女友》以搞笑方式展露新女性地位、《太極旗飄揚》以好萊塢式的戰爭模式表現韓國和朝鮮血濃於水之情、《漢江怪物》以怪獸特技片手法呈現韓國面對危機時不屈不撓的自救精神。然而,其他進入香港地區的非主流韓國電影中,不少被歸至「情色」這一大類別。
  • 賈平凹:讀書示小妹生日書 | 鳳凰副刊
    七月十七日,是您十八生日,辭舊迎新,咱們家又有一個大人了。你也立志寫作,兄很高興,你就要把書看重,什麼都不要眼紅,眼紅讀書,什麼朋友都可拋棄,但書之友不能一日不交。貧困倒是當作家的準備條件,書是忌富,人富則思惰,你目下處境正好逼你靜心地讀書,深知書中的精義。這道理人往往以為不信,走過來了方才醒悟,小妹可將我的話記住,免得以後悔之不及。兄在外已經十年,自不敢忘了讀書,所作一、二篇文章,盡屬膚淺習作,愈是讀書不已。
  • 歷史上含蓄的六句髒話都來自偉大的上帝之口,才華越高,句子越毒
    最含蓄有力的髒話往往出自文神之口,更有天賦的句子越毒實際上會損害另一方底朝天,沒有一句髒話,人們就會羨慕他們。我就給大家介紹六個罵人的例子,說明他們的語言魅力一定能打動人心!夫人花蕊以說「沒有人是男人」而聞名,這句話雖不流行,但辛辣的諷刺絲毫不遜於前者,更是含蓄,指著鼻子罵人!自古以來,有許多公主和親戚的例子,讓一個軟弱的女人來承擔國家的責任,我不知道那些將軍吃什麼?
  • 孩子學會罵人、詛咒、說髒話,他是怎麼了?被語言力量感吸引
    導語:到了一個時期,乖孩子嘴裡也會說出幾句粗魯甚至罵人的髒話。這是語言能力在發展的跡象,家長保持正確心態,4個小方法就能做好正面管教。小玉是個可愛的3歲小女孩。可是,幾個星期前,她突然開始說髒話。不高興的時候就衝著奶奶說「滾出去。」如果有什麼需求不到滿足,她就惡狠狠得盯著父母說,「我要把你們的頭擰下來當球踢。」
  • 凱奇大叔對著屏幕大飈髒話 Netflix紀錄片《髒話歷史》曝...
    時光網訊尼古拉斯·凱奇主持的Netflix紀錄片《髒話歷史》發布正式預告,開篇一聲大吼「法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克」,令人虎軀一震。《髒話歷史》將探索F**k、S**t、B**ch、D**k、P**sy、D**n等英文髒話詞語的起源、在流行文化中的用法、科學和文化影響。由Bellamie Blackstone(《我愛你,美國》)運作,明年1月5日上線。對了,你也可以試試把自己的手放到冰水裡,看能否忍住不說髒話。
  • 塞繆爾·傑克遜獎勵民眾出來投票,用15種語言罵髒話給你聽
    美國總統大選在即,日前塞繆爾·傑克遜在推特上宣布,只要到他指定的活動網頁註冊,宣示自己投票的決心,達到門檻人數他就會發布他的髒話教學,教你用15種語言罵人!似乎是為了「催票」,稍後他又發布一段影片,表明所謂課程就是教大家如何用15種語言罵髒話。此推文一出,讓網友為之瘋狂,轉發量也暴增。最後效果當然非常顯著,他也兌現承諾發布影片,以烏克蘭、尼泊爾、捷克、冰島語等15種語言傾囊相授,最後更不忘呼籲大家投票。雖然不知道他到底哪裡搜集這麼多的髒話,也不知其正確性。
  • 尼古拉斯凱奇主持《髒話史》:講髒話浪費了他的才華
    》:講髒話浪費了他的才華!  它將於1月5日在Netflix上首播,好萊塢演員尼古拉斯凱奇將擔任主持人,主持這一檔內容豐富的節目,探討髒話的詞源,帶領觀眾了解英語中咒罵語的歷史。  不,他根本不懂單詞和它們的歷史、語言和文化是如何相互影響的。  在電影中,他幾乎不使用語言!作為一名演員,這是使他成為一代偶像的原因之一。別人只能用咒罵的形式來表達的思想和情感,尼古拉斯凱奇只需要瘋狂地扭曲他的臉就能巧妙地表達出來。
  • 陳平原:什麼是香港的「文化形象」 | 鳳凰副刊
    有聞,有識,有趣——鳳凰副刊從「大俠」到「大學」  香港文化形象的嬗變文/陳平原什麼是香港的「文化形象」——或者說外界對於國際性大都市香港的「想像」與「記憶」?時至今日,依然認定香港是「文化沙漠」的,不是偏見極重,就是徹底無知。
  • 「這真是一本他媽的好書」 髒話文化史
    不懂英文的人,知道「FXXX」或「ShXX」是粗俗用語;看到「屁眼」,知道是中國的髒字; 聽到「雞x」就知是臺灣人在說髒話,香港則習慣以「撲街」罵人;生在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即使不諳某種方言,卻對髒話「耳熟能詳」,坊間有句話「要學一種語言之前,必先諳其髒話」。髒話之始無從考究,想必從人類有語言和文字開始,髒話就如影隨形,無處不在。
  • 張悅然:水瓶座的伍爾夫·烏斯河上的漂流瓶 | 鳳凰副刊
    有文,有識,有趣——鳳凰副刊
  • 為什麼全世界都會說髒話?該如何正確面對與使用髒話?
    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講髒話的書,而是用嚴謹專業的語言和一本正經的態度來分析人為什麼會講髒話,以及髒話有哪些基本分類的學術型著作。第二種類型稱之為「惡言」髒話。惡言髒話與第一種的不同在於它由時間較久的情境引發,並且需要對特定的人心懷惡意。扯得有點過,其實簡單理解就像潑婦罵街一樣,那各式各樣不堪入言的罵人之語就是,這麼一說就容易理解了。
  • 2018「鳳凰之星」花樣少年語言藝術大賽雞西賽區正式啟動!
    金獎獲得者有機會出任2019第五屆「中國花樣少年語言藝術大賽」全國形象大使,並可擔任全國總決賽相關比賽環節主持人。3. 凡晉級全國總決賽選手均有機會參加中國傳媒大學鳳凰學院組織的相關藝術交流活動。4. 獲獎選手決賽視頻編輯後將在網絡媒體展播。5. 全國總決賽每組設有一個學院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