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不知那部電影的名字。實際上,也無意知道,只確信那一定是名片。是在偶然中打開電視,卻見屏面上呈現著墨索裡尼統治的狂熱時代,那氣氛似曾相識,吸引人滿懷感慨地看下去。接下來的鏡頭卻對準了大時代中的普通人。索非亞·羅蘭扮演的家庭主婦,面對著又一個被家務佔滿的、煩瑣疲憊的白晝,機緣和命運卻讓她與馬杜楚安尼所飾的一位電臺主持人相遇。她的生活被不忠的粗俗丈夫和頑魯的孩子們所充塞,他則因為同性戀者的身份而被電臺開除,等待著莫測的命運。這既漫長又短暫的一個白天,從此成為兩個人生命中永遠照耀的一點燦爛。
(電影海報:特殊的一天 Una giornata particolare )
一對中年男女,從全然陌生,到開始彼此交流,終於互相敞開心扉,是藉助煮一杯咖啡的過程——真是義大利人的電影啊。看到這裡,我有點跑神了。索非亞·羅蘭的那把咖啡壺造型好特別哎!她把這壺放到煤氣上去煮的時候,居然是壺嘴朝下。等壺中水開,她把這壺上下翻轉,調整成壺嘴朝上的狀態,放到桌上。稍後,才端起咖啡壺,為馬杜楚安尼倒出一杯香濃的咖啡。
(電影劇照:特殊的一天 Una giornata particolare )
與這部影片一起,那樣式特別的咖啡壺從此嵌在我的印象裡。後來,一位在拿坡裡大學教中文的朋友告訴我:這種壺叫拿坡裡咖啡壺。據說,用拿坡裡咖啡壺煮出的拿坡裡咖啡,最為芳香濃烈,在義大利也獨樹一幟。
啊,啊,如果自己廚房裡也有一把拿坡裡咖啡壺,該多好啊!我這個偽咖啡愛好者心裡就此存下了個念想。因此,在拿坡裡,真的在小店櫥窗裡看到這樣一把壺的時候,簡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小店就位在王宮廣場的一角,背對著擁擠雜亂的老居住區。在拿坡裡城買到一把當地特色的咖啡壺!呵呵,果然是蒼天不負有心人啊!
於是乎,在八天暴走義大利的經歷之後,親愛的摩卡壺就被我冷落在了一旁。朋友說,義大利家庭也主要使用摩卡壺,拿坡裡咖啡在日常生活中並不普遍。也許是因為摩卡壺快速簡便,符合現代生活節奏吧。其實,自己動手煮一小壺拿坡裡咖啡,恰恰讓人在不自覺中放慢節奏,舒緩心緒。
周末的早晨,從懶覺中醒來,陽光撲進玻璃窗,照在地板上。帶著未盡的睡意躉進廚房,往拿坡裡咖啡壺中倒上水,把盛咖啡粉的濾籠插進壺身,放咖啡粉,多多的咖啡粉,用小勺壓實——一定要把咖啡粉儘量壓實。然後把上下壺身扣合,擰緊,上火。在等水被燒開的這幾分鐘裡,拿起平時擱在鍋蓋架上的《速成義大利語》上冊,裝模作樣地念幾分鐘。水沸了,關火,把壺拿起,乾淨利落地給它來個空中轉體,調整成壺嘴朝上的狀態。把倒轉過來的壺放到灶臺上,就可以去幹別的了。收拾臥室,或者打開電腦,在日常的忙碌中,靜等著壺中熱水慢慢漏過濾籠,轉化成滴滴清黑咖啡。同時,有芳香暗地從廚房一絲絲飄出,在陽光的房間裡徘徊。
大約十分鐘後,提起壺,倒出小半杯咖啡——只有小半杯。煮拿坡裡咖啡,需要的是不慌不忙的心境,是對生活的耐心。啜下一小口熱咖啡的時候,我常常會想起義大利老片中的那一對中年男女,想起他們在磨咖啡豆、煮咖啡的細緻過程中,逐漸觸摸到彼此人生的真相。對這個場景,導演恰恰安排女主人公使用一把拿坡裡咖啡壺,這樣的設計,大概也蘊涵著某種細膩的匠心吧。
(2007年的舊文一篇。)
2017年春天,重遊拿坡裡(那不勒斯),發現11年後,當年買咖啡壺的那家店還在,依然賣著各種咖啡具,感覺到原來世界上真有歲月靜好這回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