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哈珀·李:曾50多年不出鏡,不隨意發表文字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胥慕怡 王若婷

  2月19日,憑藉經典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而享譽美國文壇的作家哈珀·李在阿拉巴馬州費洛維爾的一家養老院安然離世,享年89歲。她的侄子漢克·康納表示,她是在熟睡時悄然離世的,此前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健康狀態,因此對她的離去感到意外。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哈珀·李的處女作,問世於1960年,小說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美國南部的種族歧視問題與暴民統治,一經出版便立刻受到讀者的追捧,並於次年獲得了普利茲小說獎。1962年,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在美國上映,影星格利高裡·派克飾演片中為黑人疑犯辯護的律師阿提克斯·芬奇。這個角色也為格利高裡·派克贏得了1963年第35屆奧斯卡最佳男主獎。

  然而正當人們翹首盼望這位文壇嘉寶的下一部作品時,哈珀·李卻突然選擇了沉靜。自60年代中期成名後,她就過起了深居簡出的隱居生活,晚年時又從紐約重返故鄉阿拉巴馬州的門羅維爾市,與姐姐愛麗絲住在一起。愛麗絲於2014年去世,享年103歲,而哈珀經歷中風後則住進了當地的養老院。

  50多年以來,哈珀·李拒絕接受任何正式採訪,不出鏡,不隨意發表文字,終身未嫁,也沒有子女。即便是前往白宮接受布希總統的榮譽獎章時,她也設定了嚴格的條件:不回答任何問題,也不發表任何演講。

  時隔50年再出書引發質疑

  直到去年7月,哈珀·李才出版了她的第二本小說《設立守望者》(Go Set a Watchman),講述的是《殺死一隻知更鳥》故事發生後20年的事情。自該書在北美上市以來,第一周就賣出110萬冊,同時迅速登上了亞馬遜熱賣圖書榜。

  第二部小說的出版不僅轟動了英美文壇,也帶來了關於這本書的種種疑雲。在隱居的日子中,哈珀·李幾乎不與外界接觸,只是偶爾跟她的主要代言人兼首席出版聯絡人託尼亞·卡特聯繫,由此招來外界質疑:歸隱如此之久,且公開表示過不打算出版其他作品的哈珀·李,怎麼會在89歲高齡之際,出版一部早在50多年前就寫好的書?是否有被人操縱的嫌疑?哈珀·李所在的阿拉巴馬州甚至收到匿名投訴,認為「由於年老衰弱、聽力下降、視力模糊等原因,哈珀·李生活無法自理,出版《設立守望者》可能不是出自她的意願。」

  不過,州政府調查後表示,經過訪談取證,哈珀·李是自願出版這本書的,她原先以為那些原稿丟了,2011年才又重新發現。她在聲明中寫道:「在思考和猶豫良久之後,我把原稿給一部分我信任的人看了,而且我高興地聽他們說,他們覺得這些原稿值得出版。」

  事實上《設立守望者》早於《殺死一隻知更鳥》完成,但是當時出版社的編輯認為該書內容結構失當,將書退回了,並建議她把故事提前20年重新構建。於是哈珀·李選取了原小說中的一部分,並將其進行了修改和拓展,兩年後才有了《殺死一隻知更鳥》。《設立守望者》出版時,她曾在通過出版商發布的一份聲明中寫道:「當時我還是個第一次寫書的作家,別人讓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

  雖然《設立守望者》銷量驚人,大眾對其評價卻褒貶不一。最讓讀者和評論界難以接受的是,在《殺死一隻知更鳥》中以為黑人伸張正義的律師形象出現的阿提克斯·芬奇,在《設立守望者》中卻突然反轉,成為一個參加過3K黨的種族主義者。難怪有評論稱,「半個世紀前編輯對這本書的評價沒有錯,這部書的結構存在缺陷。與《殺死一隻知更鳥》相比,這本書在敘事上缺乏連貫性,也找不到作者在上一本書中精雕細琢的行文風格。」

  她從沒期望《殺死一隻知更鳥》會成功

  哈珀·李為什麼選擇與世隔絕?圍繞這樣的疑問,過去50年中,人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猜測,甚至有謠言稱《殺死一隻知更鳥》的作者並不是哈珀·李,而是其好友,《冷血》一書的作者杜魯門·卡波特,然而對此兩人都矢口否認。

  成功邀請過3.5萬人作為其訪談對象的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人奧普拉·溫弗瑞,自童年起就對《殺死一隻知更鳥》特別著迷,成名後的她也曾試圖邀請過哈珀·李上自己的節目,但花了兩年時間依然無功而返。

  奧普拉說:「他們都希望上我的節目,也都希望得到公眾的認可,每次攝像機一關閉,每個人總會轉向我問這樣一個問題『我的表現可以嗎?』布希總統這樣問過我,歐巴馬總統這樣問過我,無論是英雄還是家庭主婦,無論是罪案中的受害者還是罪犯,都這樣問過我。」然而面對自己最喜歡的作家,這一夢想終究沒有成真。

  當時哈珀·李這樣回復奧普拉:「我從沒期望《殺死一隻知更鳥》會成功。我也希望從公眾那兒獲得一些鼓勵,但我十分清楚地知道,我很難再超越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你的邀請,更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滔滔不絕地談論所謂的經驗,我真開不了口。我只希望過隱身生活,也偶然和朋友吃飯、聽音樂會、打高爾夫。」

  其實早在1964 年,她本人還願意接受電臺採訪時,就已經做過這樣的表述:「我原本希望評論家們能高抬貴手,讓它(《殺死一隻知更鳥》)死得痛快點。……我的野心並不大,就像我說的那樣,但最後我得到的卻很多。從某些方面來說,這跟我之前盼望的痛快的死一樣可怕。」

  這是哈珀·李接受的最後幾次採訪之一,此後對於媒體,她總會給出一些「新的作品在創作中「的暗示,但從未透露具體內容和時間。她曾對美聯社說:「成功對我有著非常壞的影響,我變胖了——但也變得極度自滿。我當時就是在不停地跑,像從前一樣害怕。」

  後來她開始拒絕記者的採訪請求,所有關注哈珀的人陷入了漫長的等待,等待漸漸變為了失望,失望又轉化成了遺忘。

  與世隔絕令她更有安全感

  不過一些自童年起就認識哈珀·李的人聲稱,是《殺死一隻知更鳥》一書本身所反映出的複雜童年遭遇讓她選擇成為一名隱士,她並不是要逃避公眾,而是因為她本身就是一位拘謹而特立獨行的人,只有離群索居才能給她更大的安全感。

  哈珀·李1926年出生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的一個小城費洛維爾,童年歲月正值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南方種族歧視問題相當嚴重。哈珀出身當地的望族,父親阿瑪薩·科爾曼·李曾是一位律師,擔任過州立法委員,同時還運營過當地的一家報社。小說中為黑人疑犯辯論的主人公律師阿蒂克斯·芬奇正是以其父親為形象,且無論是在現實中還是在小說裡,他們所為之辯護的黑人最後還是被處以了絞刑。

  童年時期的哈珀,受父親影響很大,且這一影響一直延續至她成年。一次在拍攝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的片場裡,哈珀觀看派克的表演時突然熱淚盈眶,當派克關切的詢問她緣由時,她說:「因為我剛才看到你凸出的肚子,和我父親生前的一模一樣。」

  由於電影中曾多次出現的手錶只是一個道具,影片拍攝結束後,哈珀還真的將父親的手錶送給了派克以示懷念和認可。

  哈珀和父親一樣在種族問題上持自由主義觀點,但是這一觀點在當時非常不受歡迎,並且她的許多家人也都不喜歡她在書中所倡導的反種族歧視觀念,這使得她常常面臨一種被孤立的狀態。

  其實讓童年哈珀更感到恐懼和不安的是她的母親弗朗西絲·芬奇·李。弗朗西絲曾患過抑鬱症,精神狀態一直不好,體重超重、情感脆弱。據鄰居們回憶,弗朗西絲很少與人打交道,常常一個人一連好幾個小時彈鋼琴,擺弄花箱,經常坐在前廊上玩填字遊戲玩得入迷。由於精神問題,弗朗西絲還曾兩次試圖把哈珀淹死在浴缸裡,給小小年紀的哈珀帶來了很深的心理陰影。

  從小熟識哈珀·李及其家人的鄰居喬治·託馬斯·瓊斯曾說:「雖說我不是心理學家,但是我敢說書裡到處都有妮爾(朋友和家人對哈珀的暱稱)本人的影子……妮爾小時候就缺乏安全感,整個人總是處於戒備狀態,寫了書之後情況也沒有改善。」

  可能正是由於嚴重缺乏安全感,小時候的哈珀總將自己打扮得像個淘氣的假小子,喜歡和周圍的男孩打架,要是哪個小孩子惹到她了,她就直接動手。哈珀將自己叛逆的形象寫進了小說,化身為性情直率、敢想敢做、說話一針見血的律師女兒斯科特。不過作為鄰居,瓊斯並不認為後來的哈珀·李是孤獨的,「這不過是她自己選擇的生活。她本可以活得更好一些,但是或許因為一生都缺乏來自家庭的關愛,所以她覺得這樣與世隔絕的生活更令她有安全感。「

  與杜魯門·卡波特的友誼始終喜憂參半

  除了父親,對哈珀·李寫作影響較大的還有另外一個人——她兒時的玩伴,後來的作家杜魯門·卡波特。小時候的哈珀·李常常跟男孩打成一片,這其中就有卡波特。那時候的卡波特也是個愛惡作劇的搗蛋鬼,兩人一拍即合。

  他們二人都喜歡偵探類的小說,如《福爾摩斯探案集》、《月球車男孩》等,常常一起在樹屋讀推理小說,聊天,用哈珀父親的打字機寫故事,一個人說,一個人寫,自娛自樂,以打發漫長的下午。

  雖然興趣相投,但當時兩個人的性格、外貌打扮卻截然相反。哈珀伶牙俐齒、盛氣凌人,是個經常穿著背帶褲,光著腳丫到處跑的假小子;而卡波特則穿著十分講究,嗓音輕柔。由於卡波特在同齡人中顯得比較弱小,常受到學校惡霸的欺負,年齡更小的哈珀就會用拳頭保護他。長時間相交織的生活帶給兩人的創作生涯的影響都很大。年輕時的哈珀一直夢想成為父親那樣的律師,是卡波特一直鼓勵哈珀從事寫作,直到她寫出了《殺死一隻知更鳥》,並一舉成名。

  可以說,哈珀在她兩部著作的人物塑造中都借用了她與卡波特之間的友情。在《殺死一隻知更鳥》表現為斯科特和迪爾的友情,而在其最新出版的小說《設立守望者》中也沿用了這種關係。而卡波特在他的首部小說《別的聲音,別的房間》中,也借用哈珀的形象,塑造了假小子伊達貝爾·湯姆金斯。後來在卡波特創作真實犯罪小說《冷血》時,兩人也有密切合作,哈珀幫他做研究,列印了150多頁的筆記。

  但是同為作家,由於競爭關係,他們之間的友誼始終喜憂參半。《殺死一隻知更鳥》獲得巨大成功並贏得普立茲獎後,卡波特的心情頗為複雜。昔日的同窗好友,一舉躋身文壇大家行列,而自己卻還默默無聞。1966年卡波特憑藉《冷血》一書也逐漸有了名氣,但他只在致謝中簡短表達了對哈珀·李的感謝,而弱化了她在小說創作過程中的作用。

  後來,哈珀出於種種原因選擇了離群索居的生活,而卡波特在人生末尾也由於過量飲酒和吸毒,疏遠了包括哈珀在內的許多朋友,並最終於59歲患肝病去世。

  兩人的特立獨行是相似的。正如卡波特在一次採訪中回憶所說,他們兩個經常覺得自己「與眾不同」。而哈珀也認為她與卡波特被一種「共通的痛苦」連結在一起,尤其在童年時期,大部分時間都活在想像中。

  哈珀·李的一生是令人好奇的,甚至是不為人理解的。但是正如她的那句名言:「如果你能學會一種簡單的本事,你就能跟各式各樣的人都很好地相處了。但是你要真正了解一個人,你非得站在他的立場考慮問題才行,非得設身處地來想才行。」

  50多年前,她毅然以自由主義的思想包容了不同種族的隔閡,50多年後的今天,也讓我們以同樣的包容心態看待她的遁隱與離世吧。

相關焦點

  • 哈珀·李:成功對我有著非常壞的影響
    愛麗絲於2014年去世,享年103歲,而哈珀經歷中風後則住進了當地的養老院。50多年以來,哈珀·李拒絕接受任何正式採訪,不出鏡,不隨意發表文字,終身未嫁,也沒有子女。即便是前往白宮接受布希總統的榮譽獎章時,她也設定了嚴格的條件:不回答任何問題,也不發表任何演講。哈珀·李為什麼選擇與世隔絕?
  • 紀念哈珀·李逝世一周年 《守望之心》蒙塵50年首度引進
    【深圳商報訊】(記者 劉悠揚)今天是美國著名的傳奇隱逸作家,亦是美國的國民作家哈珀·李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哈珀·李一生只寫了兩本書,《殺死一隻知更鳥》和《守望之心》。為紀念哈珀·李,譯林出版社剛剛推出了這兩本書的中文版,其中《守望之心》是首次引進中國。
  • 哈珀·李的「新作」
    三十來歲、首次出書的哈珀·李瞬間成了名人,但生性低調、不愛宣傳與鎂光燈的她,書籍出版幾年後,謝絕一切公開採訪,即便接受榮譽博士或國家獎章,也堅決不發表任何演說。    面對排山倒海式的議論,向來不太「甩」媒體的彤亞·卡特,只好又以哈珀·李之名發表聲明,說她不僅「活跳跳,還對《去設守望者》的反響開心至極」,卡特並簡短接受《紐約時報》電郵、簡訊採訪,強調哈珀·李對那些影射她被騙或被剝削的報導感到受傷與羞辱,她表示哈珀·李「是非常堅強獨立又明智的女性,她本該沉浸在小說失而復得的喜悅,但如今反而得替自己的信譽與決定辯護。」
  • 哈珀·李故鄉將建旅遊景點,批評家擔心重建種族主義樂園
    當地計劃建造一系列景點,稱為「哈珀·李的軌跡」,來紀念這位在今年初去世的著名作家,希望能吸引大量慕名前來的讀者和粉絲。該計劃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建造一家哈珀·李的父親在1909年曾經工作過的銀行。哈珀·李的父親是《殺死一隻知更鳥》中阿提克斯·芬奇的原型,曾在該銀行的法律部門任職。該銀行會被設計改造成為當地的博物館,來紀念這座後來成為哈珀·李筆下的「梅岡城」的小鎮。
  • 作家哈珀·李遺作公開,她花費數十年追蹤了一樁兇殺案
    在出版《殺死一隻知更鳥》後,哈珀·李極少再發表作品。她花費了數十年創作的犯罪題材遺作從未公開,也因此成為文學史上的懸案。在新書《憤怒時光》(Furious Times)中,作者凱西·賽普(Casey Cep)披露了哈珀·李的遺作細節。哈珀·李一直對犯罪題材充滿興趣。
  • 哈珀·李:一隻知更鳥已死
    1960年,哈珀·李發表了她一生中唯一的長篇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這部小說獲得當年的普利茲小說獎,至今已經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3000萬冊。1961年,《殺死一隻知更鳥》被改編為電影,1963年,格裡高利·派克憑藉該片獲得第35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獎。
  • 哈珀·李的舊作出版難道不是她本人的意思?政府都坐不住了
    有不少人質疑,這位年屆88,享譽盛名卻生性羞澀的女作家,在50多年來一直拒絕為《殺死一隻知更鳥》再填續篇,此次舊作的出版真的是她本人的意願嗎?關於哈珀的身體精神狀況的各種言論、證明都在漸漸走向一出當代版「羅生門」,現在阿拉巴馬州政府也坐不住了。
  • 廢奴但也不給他們選票,哈珀·李觀察到的種族主義
    廢奴但也不給他們選票,哈珀·李觀察到的種族主義 張芸 2016-02-22 08:51 來源:澎湃新聞
  • 哈珀·李:將推「知更鳥」第三部?
    據報導,《設立守望者》創作於《殺死一隻知更鳥》之前,但因為編輯的遊說,哈珀·李根據其中的一些章節創作成了《殺死一隻知更鳥》。現年已89歲的哈珀·李曾發表聲明說:「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我完成了一部名為《設立守望者》的小說,該書描述了女主人公斯庫特作為一名成年女性的故事。但我的編輯卻被斯庫特兒時的故事打動,說服我去寫斯庫特小時候的故事,也就是後來大家所熟知的《殺死一隻知更鳥》。」
  • 哈珀·李與杜魯門·卡波特
    哈珀·李(Harper Lee)和杜魯門·卡波特(Truman Capote)是兒時的朋友,後來嫉妒得將他們分開在李的《殺死一隻知更鳥》(《殺死一隻反舌鳥》(To Kill a Mockingbird),舊稱《殺死一隻知更鳥》,臺譯《梅岡城故事》)成為暢銷書後,卡波特競相跟上,最終在編劇之間製造了裂痕。
  • 哈珀·李走了「知更鳥」在
    2月19日,因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而聞名的美國女作家哈珀·李在阿拉巴馬州的一家養老院去世,享年89歲,其作品出版公司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團對外公布了這一消息。記者從譯林出版社了解到,哈珀·李的第二部小說《守望之心》(暫定名)中文版預計今年下半年出版。
  • 《瘋狂時刻》:關於哈珀·李的答案之書
    哈珀·李是誰?她是文學經典《殺死一隻知更鳥》的作者。因為《殺死一隻知更鳥》的出版,哈珀·李從一個籍籍無名的法學院畢業生,一躍成為美國20世紀文學史上的裡程碑式人物。但即使是在今天,與《殺死一隻知更鳥》獲得的巨大聲譽相比,哈珀·李的一生似乎被籠罩在這本書的巨大「陰影」中,讓人難以辨清她的真實身影。
  • 一個離奇案件,一段傳奇人生,女作家哈珀·李的「瘋狂時刻」
    多年以後,哈珀·李身體虛弱,近乎失明,身體因中風而左半邊癱瘓。Lexey Swall丨拍攝,圖片來源丨《紐約時報》多年後,另一位年輕的女作家、記者凱西·塞普,試圖揭開哈珀·李身上這個巨大的秘密。她被允許查看了哈珀·李收集的資料和遺作手稿。於是,凱西·塞普寫下了這本《瘋狂時刻:謀殺、欺騙及哈珀·李最後的審判》(下文簡稱《瘋狂時刻》),梳理出了這個「兇手變英雄,死者被唾棄」的案件,也重新講述了傳奇女作家哈珀·李的一生及她成名後的心路歷程。
  • 哈珀·李新書大反轉,《知更鳥》到底是誰寫的?
    格裡高利·派克與哈珀·李1957年春天,31歲的哈珀·李把《設立守望者》的手稿寄到了出版社,手稿最終落到了年近六旬的精幹老編輯泰·胡霍夫(Tay Hohoff)手中,她覺得哈珀·李的手稿更像是一個軼事集而不是一篇小說
  • 《知更鳥》作者哈珀•李沉寂半個世紀再出「新」書
    該書出版時,李34歲,一直是她唯一的作品。哈珀•李出生在阿拉巴馬州的門羅維爾,是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南方的將軍羅伯特•E•李的後代。她父親曾做過報社編輯和老闆,在門羅維爾任州參議員和律師。1945年到1949年,李在阿拉巴馬大學攻讀法律專業,在威靈頓廣場的牛津大學做過一年交換生。畢業前六個月,她來到紐約開始自己的文學生涯。1950年代,她在美國東部航空和英國海外航空任預定航班的職員。
  • 《殺死一隻知更鳥》作者哈珀李去世
    哈珀·李  據《衛報》報導,美國當代最有影響力的作家哈珀·李,已於位於阿拉巴馬州的一家養老院中去世,享年89歲。  只有極少數僅出版過一本書的作家能夠享受這種榮譽,哈珀·李就是這種作家。她寫於1961年的小說《殺死一隻知更年》自出版後經久不衰,在全球賣出 了超過4000萬冊,並給她帶來了普立茲獎。同時,她與美國非虛構寫作的先驅杜魯門·卡波特的友誼也成為關於那個時代的遙遠傳說而受人津津樂道,後者的才 華照亮了1960年代的文壇。
  • 《殺死一隻知更鳥》淺析哈珀·李筆下的「知更鳥」意象:阿迪克斯
    比如美國著名黑人女小說家莫裡森的作品《秀拉》,喬安娜亨利的短篇小說作品《藍知更鳥的希望》,以及今天所要講到的哈珀·李《殺死一隻知更鳥》,都用「知更鳥」意象隱喻美好、善良和希望。《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女作家哈珀·李的長篇小說作品,1960年發表,1961年獲得當年度普立茲獎,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全球暢銷超過三千萬冊。
  • 11個哈珀·李冷知識,用一個故事影響了幾代美國人
    而卡波特在第一部長篇小說《別的聲音,別的房間》裡,給了哈珀·李一個假小子的角色。 在傳記片《卡波特》裡,哈珀·李覺得卡波特不尊重滅門案的兇手,甚至有利用兇手寫作的嫌疑,兩個人開始遠離。在另一部卡波特的傳記片《聲名狼藉》裡,哈珀·李與卡波特因為創作理念不同,發生爭吵。
  • 哈珀·李:《殺死一隻知更鳥》續集會毀掉阿提克斯嗎
    哈珀·李(Harper Lee)作品《殺死一隻知更鳥》(With To Kill a Mockingbird)創造了小說中最偉大的英雄形象之一——律師阿提克 斯·芬奇(Atticus Finch),續集《設立守望者》(Go
  • 文壇巨匠哈珀·李、翁貝託·埃科同日辭世
    ·李和84歲的義大利作家翁貝託·埃科19日相繼辭世。哈珀·李一生只有一部名著,被稱為「百科全書式作家」的埃科則留下40多部作品。二人生前雖無交集,但在世界文壇的地位均舉足輕重。記者昨天從有關方面獲悉,今年6月,上海譯文出版社將推出埃科生前最後一部作品《創刊號》中文版,哈珀·李留存世間的最後一部作品《設立守望者》中文版則將在8月由譯林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