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金九銀十』,但實際上別說『金九』了,就是『銅九』『鐵九』都沒有,只有『冰九』。」9日,濟南一家房地產營銷策劃代理公司的置業顧問劉佳昕有些鬱悶地說道,「再這樣下去真撐不住了,收入下降太厲害,不行就辭職轉行。」
這並不是個例。經濟導報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在樓市整體趨冷之際,行業內人心浮動,已經有一些從業人員離開,而後面還有更多的從業人員準備撤離這個行業。 到訪量與成交率下滑今年國慶假期期間,為了衝業績,劉佳昕並沒有選擇休假出去遊玩,而是選擇了繼續工作在樓盤站崗。「到了促銷季,而且樓盤還推出了多套特價房,一套便宜十幾萬元,本以為能賣出幾套呢。但沒想到的是,非但沒有成交,而且前來看房的人也不多,整個假期就呆在售樓處看沙盤了。」剛剛換休在家的她說道。
劉佳昕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今年國慶假期她所在的樓盤每天到訪量都少得可憐。「這個盤9月份加推了98套住房,戶型分為107平方米和120平方米,開盤當天都沒賣上10套房。整個國慶節假期期間,籤約的客戶才9個。」
這並不是個例。山東世聯怡高物業顧問有限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第40周(9月30日-10月6日)濟南一手住宅網籤成交618套,環比減少72.5%。有2個項目加推新房源,其中中新錦繡天地加推了204套,開盤當天僅成交32套,成交均價1.12萬元/平方米(毛坯);融創文旅城推出了240套,開盤當天成交31套,成交均價1.7萬-1.75萬元/平方米(精裝)。
「目前,濟南很多樓盤銷售情況比較一般,有的樓盤一周只能賣出去幾套房子。」濟南鑫匯營銷公司總經理袁傑向經濟導報記者說道。
袁傑表示,自今年6月份以來,各樓盤售樓處的到訪人數呈現整體下滑趨勢。「9月之後的表現更加明顯。市場變冷,一些樓盤開盤當天僅成交個位數房子。過去我們項目好的時候平均一天能到訪五六十組客戶,現在只能到訪一二十組,而且成交率也在下降;以前行情好的時候,五六十組客戶能成交十多套,現在一二十組到訪客戶也許才能成交一套,一周賣不出去幾套房子。」
經濟導報記者手中的一份數據顯示,濟南新房網籤量也呈逐年下降趨勢。2017年達到最高峰,網籤數量超過20萬套,2018年則不到14萬套,而今年前9個月,住宅網籤數量還不到6萬套。「除了市場不好原因之外,主要是前幾年提前透支了這兩年的市場。」袁傑分析。業務多了但不賺錢袁傑告訴經濟導報記者,當前樓市的「冰冷」是他從業十幾年來很少見的狀況。
「現在公司代理了7個樓盤,還給幾個樓盤做銷售渠道,而且分成比例也高了一些。」袁傑說,「分成比例從此前最低的千分之三,已經漲到現在的千分之八甚至百分之一。」
雖然分成比例提高,業務也多了,但袁傑並不興奮。「因為房子越來越難賣了,只有賣出去才能賺錢;房子賣不出去,即便有業務,分成再高也白搭。」
據袁傑介紹,2017年樓市火爆的時候,雖然樓盤給出的分成比例低,仍很好賺錢。但從去年國慶節開始,房地產市場熱度逐漸消散。「感覺就是一夜之間,市場突然『變臉』。」袁傑表示,「從客戶瘋搶房子到我們瘋找客戶,幾乎是一瞬間的轉換。」
據經濟導報記者了解,袁傑公司代理的一個樓盤在9月份加推了100餘套住房,給出了95折優惠的同時,客戶購買住房併購買相應地下室時,還可以享受總房價3萬元優惠,按時籤約還可以享受300元/平方米的優惠。「總體算下來相當於打了9折,可以說優惠力度空前,但實際上當天成交不到30套,去化率太低了。」
袁傑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濟南很多樓盤今年都還遠沒有完成銷售任務,如果冷清的行情持續下去,會有越來越多的樓盤加入降價行列。但是,即使價格下跌,房子也不一定好賣。
「在買漲不買跌的心理作用下,越跌大家越不敢買。除非是另一種情況:有些樓盤的價格突破了周邊價格的平臺,即明顯低於其他樓盤,這樣才能吸引買房人大膽入手。」袁傑說。置業顧問醞釀跳槽感受到市場寒意的,並非只有袁傑和劉佳昕。實際上,對於房地產銷售市場的變冷,很多銷售人員都有切身體會。
「真的沒法和以前火爆的時候相比,以前有些樓盤開盤即售罄,如今已經不可同日而語。雖然那時很忙,有時候一天喝不上一瓶水,但收入高,一個月下來收入能達到5位數甚至6位數。」劉佳昕說道。
她做了4年的置業顧問,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難受。「8月份,我居然一套房子也沒有賣出去,這是我做置業顧問以來第一次遭遇這樣的經歷。9月份以來,我只賣出去了一套房,有些同事甚至還是零業績。」劉佳昕向經濟導報記者訴苦。
在房價整體趨冷之際,行業內人心浮動,甚至有一些從業人員開始離開。劉佳昕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她一個做置業顧問的朋友已經選擇了離開。「她先是在年初跳槽到了一家樓盤做代理,7月份又跳了,現在在世貿賣女裝,而且據說收入可觀。」據劉佳昕介紹,他們公司現在還有22個置業顧問,9個人已經有了離職的想法。
這樣的情況也出現在袁傑所在的公司。他告訴經濟導報記者,老員工流失厲害,今年已經有17個人離職。「如果市場再僵持一段時間,本來跳槽頻繁的置業顧問,離職的將更多。」袁傑表示,「置業顧問的薪酬,主要靠提成,基本工資普遍不高。如果市場成交量萎縮,拿慣了每月5位數的工資,再回到每月幾千塊錢,落差太大,不少置業顧問受不了,就會辭職。」
對於未來怎麼打算,劉佳昕表示再堅持幾個月。「到年底看看,如果不行,過完年就遞交辭職書,畢竟置業顧問吃的是青春飯,賺錢的時間就那麼幾年,年齡一大就得結婚養孩子,沒有精力和時間靠在售樓處。」
(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