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來,青海水利部門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堅持和深化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聚焦「五個示範省建設」和服務「四種經濟形態」,圍繞「重在保護,要在治理」,補短板、強監管,多措並舉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
理思路 明目標
全面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是青海水利發展從思想、行動上的一次深刻變革。
黃河在青海省境內多年平均出境水量264.3億立方米,佔黃河徑流量的49.4%。特別是作為黃河一級支流的湟水河,其水資源總量22.23億立方米,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達到43.0%,已經超過世界公認開發利用率40%的臨界值。湟水河流域又是青海省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青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要全面扛起源頭責任和幹流擔當。
國家支持藏區重點工程拉西瓦灌溉工程順利通水造福貴德灌區農民,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提供水資源保障
一年來,青海省水利部門將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講話精神的重大意義、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深刻認識青海水利工作的特殊重要性,作為全省水利部門的首要任務。深刻認識到總書記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深刻闡述了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問題,為做好新時代黃河治理、保護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和指導性。
建設中的引大濟湟北幹二期松多水庫
全省水利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治水興水重要論述、「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保護好中華水塔,保護好三江源,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的重大要求和水利保障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落實「一優兩高」戰略部署結合起來,以高度的責任感、強烈的使命感和務實的工作投身水利支持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
引大濟湟調水總乾渠
省水利廳黨組經過多次學習研討,結合青海水利工作實際和「十四五」規劃編制,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確工作任務和工作目標。
引大濟湟北幹一期工程渡槽
持續優化發展布局。圍繞我省「兩核一軸一高地」區域協調發展總布局、「一群兩區多點」城鎮化新格局和鄉村振興新部署,發揮水利對經濟布局和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支撐作用,按照「生態優先、空間均衡、分區推進、協調發展」原則,分河源保育區、生態涵養區、高質量發展區進行規劃布局。建設「引黃濟寧」等重大工程,推進一批中小型水源及配套、民生水利、水系連通等工程,積極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加大生態保護、水土保持、農村水系綜合整治和汙染防治力度。深挖河湟歷史文化遺產,加強水文化建設。
樂都區聯星村村民李吉慶用上了大通河的河水
主要落實五方面的具體任務舉措。一是加強水生態保護,推進美麗河湖建設。深入推進河湖長制,推動河湖立法,完善規章制度,落實「一河(湖)一策」,加強河湖空間、岸線管控,推進智慧河湖建設,實施河湖水系連通和農村水系綜合整治,維護水系健康;加強水土保持,穩固生態安全屏障。二是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堅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原則,嚴格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強化水資源管理,做好江河水量分配,管控河湖生態流量,建立節約用水定額標準體系,大力促進農業、工業、城鎮生活等重點領域節水。三是實施防洪減災工程,確保流域長治久安。繼續實施大江大河河道整治,持續推進主要支流、中小河流、山洪溝、農村河道治理以及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水庫能力提能達標,強化基層防汛預警體系建設,加強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設。四是完善水資源配置體系,保障流域高質量發展。根據蘭西城市群戰略布局,建設「引黃濟寧」等重大水利基礎設施。續建、新建一批中小型水庫及配套、連通配套工程等,基本建成蓄、引、提、調結合,大、中、小、微並舉供水網絡。加強農牧區民生水利工程建設,推進大型灌區現代化改造和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五是健全體制機制,提升水治理能力。建立健全水權制度體系,推進水權確權試點,探索水資源稅改革,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加快水利工程劃界,推動水利工程產權改革;強化水利綜合執法,推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
化隆縣黃河岸邊以前的砂石場變身為濱湖景區
謀發展 抓項目
全面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要準確理解和落實保護、治理和高質量發展。一年來,省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新時代水利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強化水資源保護利用頂層設計,完成《「中華水塔」水生態保護規劃》《湟水流域水網規劃》《青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水利專項規劃》和《蘭西城市群水利保障專題報告》等重要規劃,為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因為拉西瓦灌溉工程,今年貴德縣河西村天坪村農民沈海元家28畝地產量高
立足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現狀,加快推進事關全局、支撐發展、生態保護和惠及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全力加快引黃濟寧工程可研報告的修改完善,編制完成「三灘」引水生態綜合治理一期可研報告,推進共和盆地及其外圍水資源配置等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同步推進農村人飲、大中型灌區、水土保持、節約用水等領域「十四五」專項規劃前期工作。
拉西瓦灌溉工程通水後廢棄的提灌站配套設施
「引大濟湟」調水總乾渠、石頭峽水庫、北乾渠一期主體工程建成投運,西乾渠、北乾渠二期工程建設按計劃推進。重點水源、中小河流治理等中小工程建設進展順利,黃河流域水資源調控能力逐步加強。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步伐,黃河防洪工程建成堤防(護岸)近100km,治理河長近80km,實現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縣級以上全覆蓋,防洪減災體系基本形成。實施飲水安全補針點睛行動,持續鞏固提升234.6萬人的飲水安全水平,30.14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全部「清零」。拉西瓦灌溉工程等沿黃四大灌溉工程建成生效,實施湟水流域大中小型灌區、節水改造和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灌溉面積達到392萬畝。持續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57.06平方公裡,水源涵養能力得到提升。「訂單式」水利人才培養取得新成效,為玉樹、果洛、黃南三州培養本土化、專業化、民族化水利後備人才118名,玉樹訂單班學生已上崗工作。5677項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完成,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水利投融資、水流產權確權試點、水利建設管理等改革穩步推進。
拉西瓦灌溉工程倒虹吸
強監管 保生態
全面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重在水資源管理和生態保護。嚴格落實把水資源做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控制年度目標,完成國家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建設任務。
西寧、海北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城市試點通過部省聯合驗收。省政府出臺了《青海省節約用水管理辦法》,建立了省級節水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印發了《青海省節水行動實施方案》。西寧市被命名為全國節水型社會示範區,大通等4縣(區)被命名為全國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授予218家單位「青海省節水型單位」稱號、146個居民小區「青海省節水型居民小區」稱號。黃河流域共落實五級河長湖長5003名,落實河湖管護員13140名。推動河湖立法,完善規章制度,落實「一河(湖)一策」,改善河湖面貌。利用遙感解譯、無人機等手段開展了水土流失動態監測、生產建設項目「天地一體化」監管。依法拆除了平安區康硒橋等違建項目,對扎倒公路湟水河11座橋梁、蘇龍珠跨黃河大橋等16座違規項目、貴德縣水車廣場、循化縣波浪灘生態旅遊觀光園等涉河項目進行了整改和行政處罰,開展了涉河湖違法陳年積案「清零」行動和違法涉河建築物專項整治。以深入推進河湖長制為抓手,全面監管「盛水的盆」和「盆裡的水」,從過度幹預、利用河湖資源向調整人的錯誤行為,讓河湖自然修復、休養生息轉變,維護河湖健康生命。
重在保護,要在治理。黃河岸邊尖扎縣千畝水保生態經濟林
把維護黃河生態安全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立足於全流域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統籌謀劃上下遊、幹支流、左右岸保護與治理工作,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加強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深入抓好水土保持、水患防治、節源開流等工作,確保「黃河水塔」豐沛永固。
清四亂整改後的美麗循化黃河波浪灘
黃河之水青海來。青海將在全面加強水利改革發展頂層設計的同時,進一步對接好全國水利發展「十四五」規劃,積極融入國家戰略,堅持質量為先,高效推進水利工程建設,建好一批民生水利、水生態保護修復項目,著力補強水利基礎設施短板,提升水利行業監督管理水平,確保工程安全運行、發揮更好的效益,持續加強河湖管護,強化水土保持監管,深化最嚴格水資源管理,開展節水行動,努力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做出源頭應有的貢獻。
來源:青海新聞網 青海河長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