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故事:魔王變身大蟒挑戰佛陀,不料佛陀的幾句話讓他落荒而逃

2020-12-22 般若無央

佛經中記載了魔王波旬為多次向釋迦牟尼佛挑戰的故事。比如《別譯雜阿含經》中就記載了魔王波旬跟佛陀的一次交鋒,魔王波旬本來信心滿滿地來擾亂釋迦牟尼修行,沒想到聽了釋迦牟尼的一則偈言後,內心畏懼,落荒而逃。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耆闍崛山,那天晚上,佛陀洗完了腳進入禪房中開始打坐,這個時候,身處六欲天的魔王波旬看到了這一切,他心想:那個釋迦族的修行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舒舒服服的修行,可不能讓他這麼自在,我得去給他點顏色看看。

想到這裡,魔王波旬就從六欲天上,來到王舍城耆闍崛山,他搖身一變,化作一條大蟒蛇。這條大蟒可真是令人恐懼,身體像是一艘大船,兩個眼睛閃爍這詭異的光芒,眼睛的個頭跟我們平時做飯的鍋的大小差不多。再看那口中不斷的吞吐著的毒信子,不時地發出轟雷樣的聲音。這個場面 ,一般人看了怕是要給嚇死。

只見這條大蟒慢慢的來到釋迦牟尼的跟前,將蛇身纏在佛陀身上,巨大的蛇頭抬起,舉到佛陀頭頂之上。佛當然知道這是魔王波旬變成的大蟒來搗亂了,還沒等波旬做其他的動作,佛陀便開口念出偈言:

我處於閒寂,繫心正解脫。安禪修其身,如昔諸佛法。毒蛇極猛暴,狀貌甚可畏。蚊虻及蚤蝨,種種諸惱觸。不動我一毛,況能令我畏。假使虛空裂,天地皆振動。一切諸眾生,皆生大驚懼。欲令我怖畏,終無有是處。設復有毒箭,中於我心者。當於被箭時,終不求救護。然復此毒箭,亦不能中我。

佛陀大致的意思就是:我修行有成,已經覺悟成佛了,你那區區道行,休想傷害我一根毫毛,你變成大蟒蛇就認為我會感覺到恐懼嗎?真是小兒科,即便是虛空碎裂、天地震動,所有眾生的都感到驚恐,諸佛的心也不動一絲一毫,想嚇唬我那是沒門的。打個比方吧,如果你拿毒箭來攻擊我,就算我不躲不閃,你那些毒箭也定然是射不中我的。

魔王波旬聽到這裡,反而被佛陀的這幾句話嚇了一大跳。心想,這個修行人呢可真是了不得,我好歹也是堂堂天王,道行自然已經是深不可測,可是他卻對我的起心動念了如指掌,果真是令人怖畏存在,隨即顯出真身落荒而逃,回到了天宮。

佛教認為,佛陀是福智圓滿的人,既是圓滿,便不能以形相來形容,也不能以有無來判斷。從他本身說,他就是全體,以全體的法界為身。法界遍一切處,一切時,法身藏於法界的任何一個時空,已無自我中心的存在。佛陀是早已脫離六道輪迴的,而六欲天的天王,卻仍在六道之中。因此魔王波旬因佛陀的幾句話心生畏懼,落荒而逃。

相關焦點

  • 佛經故事:佛陀入滅
    這段旅程他一生走過多次,不過這次完全不一樣。佛陀歸途的第一站是吠舍離,他在這裡接受了頂級「壕女+美女」庵摩羅的供養,又趕上了雨安居,患上了嚴重的痢疾,差點生命就此終結。上座部《大般涅架經》記載:「世尊於此入雨安居時,忽患激痛之痢病,幾乎近於絕命。」要知道,如不在傳法精舍,雨安居時僧團要各自分散,自謀修行地。否則大家集中在一起是無法得到後勤保障的。
  • 網傳佛魔對話,佛陀流淚?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魔王波旬看到釋迦牟尼佛度了很多人,心裡很不舒服,他來見佛,請佛趕快涅盤:「你度了那麼多人了,可以涅盤了。」佛祖覺察到自己與娑婆眾生的緣分已到,就答應了波旬的請求。魔王波旬說:「呵呵,正義永存,邪惡也不會消失。你在世時也不是人人都信仰你,我的徒子徒孫不也很多嗎?人性本惡,學壞容易學好難。你入滅之後,信仰你的人會越來越少,信仰我的人會越來越多。」佛說:「你破壞我的佛法對你沒好處。
  • 【佛陀故事】《佛陀傳》(五十四全集電視劇)推薦大家看這部印度電視劇佛陀傳,真心好看!轉發功德無量!
    本劇劇情設置,人物情感處理,畫面拍攝唯美,故事情節,對話處理等都很精彩。哪怕不是佛弟子,很多對白也能成為生命的智慧指南。魔女獻媚:佛陀的參悟驚動了魔王波旬,於是魔王派遣他的三個女兒前來魅惑佛陀,試圖讓佛陀放棄參悟,然而佛陀不為所動。
  • 「佛魔對話,佛陀流淚」?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最近有人發了一段在網上流傳了許久關於佛和魔之間的對話過來,說關於佛陀為之流淚的這一段文章,讓他很是疑惑不解。 先上原文大家感受一下: 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應得度者皆得度。魔王波旬看到釋迦牟尼佛度了很多人,心裡很不舒服,他來見佛,請佛趕快涅盤:「你度了那麼多人了,可以涅盤了。」佛祖覺察到自己與娑婆眾生的緣分已到,就答應了波旬的請求。 魔王波旬說:「你涅盤後,我一定要破壞你的佛法。」 佛說:「佛法是正法,沒有任何力量能破壞。」 魔王波旬說:「呵呵,正義永存,邪惡也不會消失。你在世時也不是人人都信仰你,我的徒子徒孫不也很多嗎?
  • 131 魔王的三個女兒 佛陀不被誘惑
    佛陀居住在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次提到魔王波旬和他的三個女兒,佛陀也對來自拘留國的婆羅門摩醯提亞夫婦重複了他的開示。有一天,摩醯提亞遇見佛陀,認定只有這麼莊嚴的人才有資格配上她的女兒,可是佛陀卻拒絕了摩醯提亞夫婦的好意。佛陀告訴他們:「已經解脫貪愛執著與激情的人是不受誘惑的。
  • 佛陀的一生
    十八  魔女獻媚佛陀的參悟驚動了魔王波旬,於是魔王派遣他的三個女兒前來魅惑佛陀,試圖讓佛陀放棄參悟,然而佛陀不為所動。十九  水淹魔軍魔王見佛陀不為魔女所動,大為惱怒,派遣魔軍前來妄圖殺害佛陀。此時堅牢地神現身護持佛陀,水淹魔軍。
  • 從王子到佛陀 佛祖釋迦牟尼佛的故事
    佛經上說,王子剛生下來就能說話,無人扶持即能行走。他身上發出光明,目光注射四方,舉足行了七步,每步地上都出現一朵蓮花。一時間,香風四散,花雨繽紛,仙樂和奏,諸天神人齊聲讚頌。地上也自然湧出二泉,一冷一暖香冽清淨。 淨飯王得子後,喜悅非常,替他取名悉達多,就是說他生時即有許多奇異祥瑞的意思。 釋迦牟尼誕生剛七天,他母親摩耶王后就因病去世了。
  • 如是我聞:佛陀默默流下一行淚
    故事說,佛陀成就後,一直講經說法度眾生。欲界魔王波旬就和佛陀鬥法,無論波旬用什麼花招,都失敗了。波旬最後說道:佛陀,我現在鬥不過你,但是五五百年後我會讓我的子孫穿上袈裟混進你的隊伍。佛陀聽了,一句話沒說,低下頭,默默流下一行淚。五五百年後就是現在,是佛運裡的末法時代的開始。
  • 【佛陀故事】佛陀對兒子的精彩教誨
  • 佛陀與魔王波旬的對話,成佛還是成魔,僅在一念之間
    佛教也是一樣,總和佛陀對立在一起的,是魔王波旬。佛魔雖然是對立的,但偶爾也會在一起聊天,佛和魔會聊什麼?或許有人奇怪,他們倆不應該打起來嗎。正所謂難難難,道言玄,不是知音不枉言,試了交談了幾句,可是佛魔相遇能有什麼好說的哪?魔羅上來就說:「我要摧毀你的一切。」
  • 印劇佛陀《佛陀傳》漢語中文字幕版54集全下載、普通話國語在線看
    我都被佛陀的慈悲與智慧深深感動。本劇劇情設置,人物情感處理,畫面拍攝唯美,故事情節,對話處理等都很精彩。哪怕不是佛弟子,很多對白也能成為生命的智慧指南。如果你是佛弟子,會感受更加親切,裡面的對話與故事很多來自佛經,會讓我們對佛法理解更深刻,修行的次第,會更清晰。
  • 佛法小知識50:大徹大悟的佛陀也罵人?
    釋迦牟尼是佛法的開創者,是佛教創立者,這麼一位擁有大智慧的覺悟者,他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會罵人?答案或許會讓許多人意外,佛陀也會罵人,並且許多佛經對此進行了記載。比如《阿含經》有佛頭用「非人」來訓責弟子,「非人」一詞顧名思義就是「不是人」的意思;又比如《出曜經》中有佛陀的兒子也是十大弟子之一的羅睺羅經常說謊,佛陀說:「若有至誠執意妄語人,不知慚愧無有羞辱。如此之行無惡不涉。」大意是,如果有人說了謊話,還不知道慚愧羞恥,這樣的行為是大惡啊。
  • 【偉大佛陀一生】的畫卷,見著得福,歡迎轉發
    據佛經記載,佛陀在1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捨棄優越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0餘歲在菩提樹下悟道,遂開啟佛教,弘法45年。年80歲左右在拘屍那迦城(位於今印度與尼泊爾邊界附近)示現涅槃。另一說為32歲成道,弘法49年。
  • 從佛經中看佛陀的譬喻警語(八)
    《法句譬喻經卷一》:(白話譯文)佛陀在羅閱祇國的竹林精舍時,有一天接受居士的祈請,偕同弟子至城中開示說法。結束後,在出城返回精舍的途中,正好遇見一人趕著牛群回城;牛群個個肥壯,一路上跳躍奔逐,彼此還不時以牛角互相牴觸。
  • 佛陀與魔的對話,震驚了世人!
    魔王對話,敲醒無數學佛人!佛陀和魔羅相遇。魔羅對佛陀說:「我要摧毀你的教法」。佛陀說:「你如何摧毀我的教法?我的廟宇已遍世界各地,披袈裟的弟子已像森林裡的樹木一樣林立。」末法時期,盛行世間佛法,多增便衣佛陀。 魔羅對佛陀說:「你在的地方我就在。」 佛陀的策略:「你不在的地方,我在。」魔羅總是忘記它的背後,佛陀靜心注視於它的眼前。雖然魔羅的子孫千百萬億遍布存在,但佛法依然興盛。佛法永不會覆滅。
  • 《佛陀》電視劇-珍藏國語版全集(54集)
    我都被佛陀的慈悲與智慧深深感動。本劇劇情設置,人物情感處理,畫面拍攝唯美,故事情節,對話處理等都很精彩。如果你是佛弟子,會感受更加親切,裡面的對話與故事很多來自佛經,會讓我們對佛法理解更深刻,修行的次第,會更清晰。佛陀出家後每集開示都是法語甘露,要用心體會。
  • 佛陀與其父親淨飯王的故事
    這個故事記載了佛陀父親淨飯王往生前後果然沒多久,淨飯王就派遣使者前來求見,並帶來了淨飯王病危,希望能見佛陀最後一面的消息;佛陀聽了之後毫不躊躇,簡單的吩咐眾弟子後,就馬上帶領難陀、阿難、還有羅睺羅等幾個弟子連忙趕往皇宮。  佛陀進入宮殿後,看到父王的病情雖然很危險,但是他的意識還很清楚,佛陀心裡感覺非常的安慰。
  • 佛陀與魔的對話,震驚世人!
    魔王對話,敲醒無數學佛人!佛陀和魔羅相遇。 魔羅對佛陀說:「我要摧毀你的教法」。 佛陀說:「你如何摧毀我的教法?我的廟宇已遍世界各地, 披袈裟的弟子已像森林裡的樹木一樣林立。」末法時期, 盛行世間佛法,多增便衣佛陀。 魔羅對佛陀說:「你在的地方我就在。」 佛陀的策略:「你不在的地方,我在。」 魔羅總是忘記它的背後, 佛陀靜心注視於它的眼前。
  • 佛陀十大弟子的故事——多聞第一阿難陀
    佛陀回家說法時,白飯王害怕阿難陀受佛陀教化而出家,便把他送到毗舍離國,不讓他和佛陀親近。不久,佛陀到毗舍離國教化,白飯王又把阿難陀接回國內。佛陀認為阿難陀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在釋迦王子中最具佛性,他如果能出家,將來可以紹隆佛法,將佛法永傳於後世的人。
  • 《金剛經》:佛陀的「拈花一笑」,到底是什麼意思?
    所謂金剛,指的是金剛石,質地最堅固,光澤最耀眼,邊緣最鋒利,以金剛的特性比做佛陀講的佛經,是天底下最鋒利,最耀眼的,能以最快的速度,斬斷眾生一切煩惱痛苦的根源。般若,是古代梵語,翻譯成中國的語言,就是智慧的意思。波羅蜜,也是一種梵語,翻譯成中國的語言,就是達到彼岸。經,是指經書。在中國早期的經書,是寫在竹簡上的,當時所指的經是指穿竹簡的那個繩子,引申為人生道理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