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佛陀一生】的畫卷,見著得福,歡迎轉發

2021-02-20 解脫之路

為度化一切眾生,願與各位共同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善哉!

這是一輯關於慈悲偉大的佛陀生平的精美畫卷,重現了佛陀覺悟的歷程和因緣。希望有緣參讀本輯畫卷的所有眾生能夠了解真實的佛陀、感受佛陀的慈悲和智慧,進而了解佛陀關於輪迴及眾生皆有佛性等教法的真諦。同時也希望佛陀的教法世代流傳直至永遠,並且真實內涵夠毫不受損,讓無量劫中的眾生在輪迴的道路上,皆種下各自解脫的種子,最終離苦得樂,脫苦往生吉祥樂土!

偉大佛陀的一生

釋迦牟尼佛原本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太子,屬當時印度剎帝利種姓(與當時最為高貴的婆羅門種姓同樣受人尊敬)。他的父親是淨飯國王,母親是王后摩訶摩耶夫人。淨飯王非常喜歡兒子,為他起名為「喬達摩●悉達多」,意為「一切義成就者」。

佛陀的前生為護明菩薩,以昔日立下的誓願----「於娑婆世界,五濁惡世示現成佛,開顯佛教度化眾生」而於這一世成就正等覺。喬達摩●悉達多太子成道後,因其父淨飯王為釋迦族,因而被尊稱為釋迦牟尼,義即「釋迦族的聖人」,釋迦是「能仁」義,牟尼是「寂默」義,佛是「覺悟」義,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名「佛」。所以釋迦牟尼佛的稱謂可以說包含有「能仁」、「能儒」、「能忍」、「能覺」、「能寂」等多重意思。

據佛經記載,佛陀在1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捨棄優越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0餘歲在菩提樹下悟道,遂開啟佛教,弘法45年。年80歲左右在拘屍那迦城(位於今印度與尼泊爾邊界附近)示現涅槃。另一說為32歲成道,弘法49年。

關於釋迦牟尼佛的生卒年代由於古印度的歷史典籍沒有明確記載,各國所傳和學者研究,一般都是從佛教本身的史籍去考證,並從涅槃年推算的,因此說法不一,竟有近60種之多,最早一說和最晚一說之間,相距達數百年。斯裡蘭卡、印度、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等南傳佛教國家,一般認為釋迦牟尼生於公元前624年,涅槃於公元前544年,並以此為依據,在1956—1957年舉行了紀念釋迦牟尼佛涅槃2500周年的盛大活動。中國近代學者依照南齊(公元479-公元502)僧人伽跋陀羅所譯《善見律毗婆沙》師資相傳的「眾聖點記」,即釋迦牟尼逝世的當年,優波離結集律藏,並在是年七月十五日,在書後記下一點,以後每年添加一點,至南齊永明七年(公元489),共計得975點。由此依據向上推算,則釋迦牟尼生於公元前565年,涅槃於公元前486年,大體上與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孔子同代,而比孔子早逝七年。此說也為日本、印度、等國的佛教學者所採用。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又傳有公元前1041年生、前961年滅之說。

具德的緣起

釋迦摩尼佛的前生護明菩薩經過漫長的輪迴修行,在這一世,即將秉承著昔日曾立下的五百大願,要在這最難以成就正等覺的娑婆世界,以佛法度化眾生,成就無上正等覺。

菩薩降兜率

佛陀以菩薩的身份,以大悲願力從兜率天來降入人世,這就是八相成道中的「降兜率」。此中「大悲」者是與「大慈」相對應。悲是拔一切眾生苦,慈是與一切眾生樂。

淨飯國王與摩耶王后婚後二十餘年還未有子嗣,在他們歡樂的生活中,是煩悶帶來的唯一陰影。王后四十歲時的一個寂靜的夜裡,菩薩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蓮花,從睡夢中的摩耶夫人左肋入胎,住胎十月。於是賢劫一千位佛中來此娑婆世界教化眾生的第四位佛即將降生。

太子降臨世間

根據當地的風俗摩耶夫人要回娘家分娩。在途經「蘭毗尼園」時見無憂樹花色香豔,舉手欲摘花時,太子自摩耶夫人右肋出生。太子降生即下地行走七步,他遍觀四周,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這裡的「我」是指大地一切眾生包括動物在內,其本有之佛性都是最尊最貴的)這時天上飛來兩條龍,一吐溫水,一吐涼水,給他洗浴,無數的天王、梵神、天人都出現在空中,來讚美這位現在的太子,未來佛陀的降誕。

命名大典

佛陀以轉輪聖王的身份降生人間,佛陀的父親淨飯王非常的疼愛自己的兒子。被命名為:喬達摩.悉達多。

仙人佔相

苦行仙人阿私陀仙在婆羅門苦行的學者中,是一位最具有權威的智者,遠離愛著,常入禪定。阿私陀前往宮中求見淨飯國王,國王歡喜的請著名的大仙人為佛陀佔相。仙人看後告訴淨飯王:您的兒子將來會成為偉大的覺者!可惜我已經老了,無法聽聞他的妙法,現在雖得到禪定,但未聞佛陀的正法,畢竟不知道真正解脫的大道。

得入四禪

他童年時代,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心智體驗。在他以後追求真理的這一體驗對他對覺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次農耕節中,國王令宮女將佛陀安置在一棵安靜清涼的毗缽羅樹下。善於思考的太子,所幼智高,跏趺而坐,致心一處,意念呼吸,當下就證得一心不亂的一摩地,獲得第一禪悅。

文武雙全的王子

淨飯王延請名師,在太子七歲到十二歲的這幾年間,把科學知識的五明(語文學的聲明、 工藝學的工巧明、醫藥學的醫方明、 論理學的因明、 宗教學的內明)和哲學知識的四吠陀(養生之法的梨俱吠陀、 祭祀祝詞的傞馬吠陀、 兵法研究的夜柔吠陀、咒術文獻的阿闥吠陀)學習得精通爛熟,然後開始學習武術。當悉達多太子16歲的時候,已經成為文武雙全的英俊少年,但是太子內心深處益發空虛寂寞,仍然無法快樂。

美麗的耶輸陀羅王妃

淨飯大王見到他鍾愛的太子沉思默想,心中增加無限的憂愁。所以,在太子十七歲的時候,就替他選了美麗的耶輸陀羅為妃。他以為太子若有一位美麗的妻子,可能使他轉憂為喜,不致生起出家的念頭。就這樣,聰明的悉達多和美麗的耶輸陀羅妃,在幸福歡樂的王宮之中,生下了王孫羅睺羅。

深受百姓喜愛的太子和太子妃

淨飯王看到太子和太子妃深受百姓喜愛,心中異常高興。他發願從此要靜修德行,垂布仁慈,廣行德政,親近聖賢,遠離惡友,對臣民要慈顏愛語;日常的生活,要戒除輕舉妄動。不但自己一人如此,他更命令大臣及全國的婆羅門,廢棄謀權術數,學習治國濟世之法,祭祀一切諸天善神,祈禱萬民平和安樂,以這一切至誠的為太子祝福。

醜陋的宮女

一天夜裡她們因為整日勞累不止而紛紛睡去,太子聽到煩擾的音樂和歌聲停止下來,就從寢室中走了出來,當他經過宮女們歌舞的地方,看到這些宮女原本妖豔的姿容,此刻都已變成種種的醜態,對輪迴生起了極大的厭惡,即時生起了出離心。

生老病死的感悟

太子向淨飯國王稟告要去城外園林中遊玩,在路上看到了衰老的老者、病中的老人以及送葬的隊伍,感悟到了生老病死之苦,於眾生生大悲憫,於輪迴生厭離。宮中的宮女奉了淨飯國王的命令,一時一刻都不肯離開太子的周圍,她們穿著盛裝,在深夜裡,還奏著美妙的音樂。

夜別妻兒

太子看到宮女們的醜態後生起極大出離心,實時下了堅定的決心,他望了睡著的耶輸陀羅及羅睺羅最後的一眼,就經過沉睡著的宮女身旁,輕輕的走向車夫住的地方,他要離開這奢華的世間,為眾生尋找解脫的道路。

離開王城

太子終於下定決心,放棄世俗的富貴繁榮,而去追求能讓自己與一切眾生解脫於生老病死乃至一切煩惱痛苦輪迴的方法,跨上白淨的駿馬健步離開了生活多年的王城。

削髮更衣修行

悉達多太子來到雪山腳下的苦行林,削去了如煩惱一樣的髮絲,將華麗的衣服交給隨身的車夫,換上了梵天送來的袈裟成為沙門,開始了為解脫而進行的修行。

伽倻山苦行寂定

悉達多太子進入雪山(今喜馬拉雅山靠印度、尼泊爾一側)中去修行,以前追隨身邊的憍陳如等五人聽到消息也趕來陪侍在他的左右,共同修習苦行。

悉達多苦行寂定六年,甚至到了日食日食一麻一麥的程度,但他仍覺此道亦不究竟,並沒有達到他出家的目的,見天神於空中彈琴,了悟了中道,於是放棄了苦行。

牧女的供養

悉達多走出雪山來到摩竭陀國伽耶山附近的優留毗羅西那尼村,在尼連禪河中洗去身上的汙垢。由於長年的苦修身形羸弱,疲乏無力地在河邊休息。這時河邊有一個名叫難陀波羅的牧女,在河畔的草原上放牧,她忽然看到沙門悉達多的樣子,立時生起同情的心,手捧乳汁前來供養,太子食後體力恢復,容光煥發。

發願成佛

悉達多沙門發願成佛,將碗碟放入水中,發願說:如若能成佛,則希望碗碟逆流而上。

樹下參悟

悉達多沙門來到一株高大鬱茂的畢缽羅樹(又名吉祥樹)下,用草鋪成金剛寶座,面向東方端身結跏趺坐,並發誓道:「我今若不證,無上大菩提,寧可碎此身,終不起此座。」開始靜靜地參悟人生宇宙的真實相,體悟世出世間的因果規律,順觀逆觀十二因緣,心境豁然開朗。每當下雨的時候,龍王現身來為他遮風擋雨。

魔女獻媚的誘惑

悉達多沙門的參悟驚動了魔王波旬,於是魔王派遣他的三個女兒(欲染,能悅和可愛樂)前來魅惑他,試圖讓他放棄參悟,然而悉達多沙門並不為所動。

水淹魔軍

波旬魔王見悉達多沙門不為魔女的誘惑所動,更為惱怒,派遣魔軍前來妄圖殺害他。此時堅牢地神現身護持沙門,水淹魔軍。

降伏魔軍

面對魔王波旬的種種手段,悉達多太子一切都好像不聞不見,魔王的加害都沒能得逞,在天上的護法將軍訓斥下,各種魔軍紛紛敗退。

成就無上正等覺

降伏惡魔以後的悉達多,志願更加堅固,心中更加平靜,繼續深入在三昧的禪定境界中。就在那天晚上(十二月初八日),皓月當空下悉達多沙門見到東方明亮的星星時,讚嘆說:一切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於是豁然大悟,徹證無上正等菩提。那時太子剛滿三十歲(一說三十五歲)。從此時起,大慈大悲無上正等覺大成就者---佛陀---真正來到了世間,這就是佛經所記的「降魔成道」。

梵天獻花祈請

天主大梵天得知佛陀成就最正覺,特前來向佛陀獻花,以此緣起懇請佛陀為眾生宣說妙法,讓一切眾生成就佛陀一般偉大的生命品質。佛陀慈悲應允。

鹿野苑初轉法輪

鹿野苑位於恆河與波羅奈河兩大河流之間(今印度北方邦東南瓦拉納西),樹林繁茂鳥獸溫馴,是一個靜寂幽雅的境界。佛陀來到鹿野苑,因佛(釋尊)、法(苦、集、滅、道四聖諦)、僧(憍陳如、阿舍婆誓、摩訶跋提、摩男俱利、十方迦葉五比丘)因緣具備,即初轉法輪度化五人。五比丘聽聞佛陀的法語,歡喜踴躍,信受奉行,從此隨侍佛陀。

遊行教化

佛陀帶領著弟子們秉承中道,履行著簡樸的行為態度,四處遊行,應機的教化著所有有緣眾生。

重返迦毘羅衛國

佛陀和弟子們所住的舍衛城祇園精舍,和佛陀的祖國迦毘羅城相距不遠。淨飯國王差遣寵臣優陀夷前往祗園精舍請佛陀歸國。七日後,佛陀與眾弟子來到闊別十五六年的迦毘羅城,淨飯王及民眾以大歡喜心歡迎佛陀的到來。

見昔日妻

王宮中佛陀正在向養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感謝養育之恩,並向王弟難陀點頭招呼時,耶輸陀羅和羅睺羅牽著手走來。面對耶輸陀羅的悲痛與歡喜,佛陀對她進行了重要的開示。

羅睺羅出家

佛陀看到久未見面的兒子羅睺羅,指引他來到尼拘陀樹林,令舍利佛為其剃度,指示用特別得度的方法使羅睺羅受沙彌十戒,拜舍利弗為師出家。

難陀王子得度

迦毘羅衛國王子難陀貪戀自己美麗的妻子孫陀利姬而不願隨佛出家,於是佛陀帶他來到天上,難陀見天女容貌美麗至極,反觀人間女子便像狒狒一般醜陋,佛陀為了幫助他斷除淫慾,再帶他去看了地獄中因過分貪著美色而感應到的烈焰痛苦,難陀深深體會到人生的空幻和無常,以及了生脫死的刻不容緩,從此安心出家學道,做了佛陀的弟子。

淨飯大王的逝世

佛陀帶領弟子回祇園精舍說法,又再回到王舍城靈鷲山的竹林精捨去安居。經過數年,淨飯王病重,佛陀再次回到迦毘羅城見到了病重的父王,並為他開示了三皈依法,淨飯王因此得度。逝世後,佛陀盡職孝道,親自抬著父王的棺槨,為世人以身作則。

升天說法

佛陀為了報答母親之恩德,應天神的邀請,不動而上升天宮說法。

重返世間

佛陀在天宮廣說佛法後,眾天神恭敬圍繞在四周,以香花傘蓋恭立兩側,護持佛陀沿著天梯下返人間。

最後的供養

佛陀與眾弟子回到拘屍那迦羅的舍衛城,接受了冶工(鐵匠)純陀供養的以旃檀樹耳做成的晚餐,以表現出疾病這樣的方式提醒弟子們時刻不要忘記無常。並攝受了最後一名弟子須跋陀羅。

涅槃

佛陀於八十歲那年的的二月十五日午夜,在拘屍那迦羅城(今印度北方邦哥拉克浦縣凱西郊外)外三十裡的娑羅雙樹間,頭北面西的儀態側臥在弟子阿難安放的繩床上,依法性吉祥示寂,進入涅槃,獲得無上的安穩。

結語

自此後的2550餘年,佛教在世界各地流傳至今,作為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我們應該對佛陀的來到人間教化眾生的過程有所了解。本輯畫卷粗淺的向有緣眾生展現了佛陀從發願來世間傳講佛法直至肉身示現涅槃期間的主要歷程,以便金剛道友和有緣者得聞。

相關焦點

  • 見者得福
    菩提樹是聖樹,因為佛陀是在菩提樹下成道的。所以,見菩提樹如見佛。佛陀曾對阿難說:「世間有三種器物應受禮拜——佛骨舍利,佛像和菩提樹。禮拜菩提樹吧,這和禮拜如來功德一樣大,因為它幫助我圓證佛果。千年一見的菩提花,見者一生得福。如果您覺得美,就轉發給您在乎的人吧!
  • 【佛陀故事】《佛陀傳》(五十四全集電視劇)推薦大家看這部印度電視劇佛陀傳,真心好看!轉發功德無量!
    《佛陀傳》是印度拍攝的關於佛陀(悉達多)一生的電視劇,本劇從悉達多的出生,少年求學,結婚生子,出家求道,弘法利生,
  • 佛陀的一生
    四  仙人佔相佛陀的父親請來了著名的大仙人來為佛陀佔相,仙人看後告訴淨飯王:您的兒子將來會成為偉大的覺者!可惜我老了,無法聽聞他的妙法了。五 得入四禪太子見老鷹捕食蛇,心生悲憫,觀察到眾生的苦惱,而入禪定,得入四禪。
  • 釋迦牟尼佛的一生.過目消災轉載增福
  • 8分鐘的微電影【釋迦牟尼佛的一生】,轉發功德無量……!
    8分鐘的微電影【釋迦牟尼佛的一生】,轉發功德無量!
  • 阿育王施捨給佛陀一把沙子,就成了印度最偉大的王
    阿育王在古印度被視為最偉大的皇帝,他的孔雀王朝所統治的區域,幾乎囊括了整個的印度次大陸,是一位很了不起的王。阿育王當時實行的治國方針,基本是遵從於佛教的精神,他一生修了八萬四千個佛塔,其中我國著名的阿育王寺也與他有關。
  • 佛陀一生給世人二十條忠告
    這時,天空出現大梵天神向佛陀敬禮祈求:「若無佛陀的真理之光,世間將永遠黑暗;若無佛陀的法雨甘露,眾生將無法解脫。請求佛陀本著救世的大願,傳播法音,讓迷途的眾生早日回頭,登上覺岸。」佛陀歡喜地接受天神至誠勸請,打消涅槃的意念,而以一生的光陰度化有緣眾生。
  • 歌頌偉大佛陀 音聲響徹凹子底
    文/人間社記者李生鳳高雄報導為慶祝國定佛誕節暨母親節,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南區協會二十六日在高雄市凹子底森林公園,盛大舉辦「二○一九年禮讚佛陀音樂會暨親子園遊會
  • 釋迦文佛(釋迦牟尼佛) 佛陀的一生 畫像、視頻
    ,於是在一個清晨他正在掃地的時候特地前去見他,他看到佛陀的時候敬畏得無地自容,佛陀問他要不要出家成為一名比庫,他狂喜地答應了,佛陀帶他回到寺院,給了他一個禪修的業處,他依此證悟了阿拉罕果,從此許許多多的人和神都來敬拜他;他此生的低賤是因為過去世曾經對一位闢支佛說過不敬的話。)
  • 佛說:莫疑因果無人見,不要懷疑這四件事,一生善良,必有後福
    老話常說:「一生善良,必有後福;善良做人,心安一生。」一個人生存在塵世間,倘若不善良,就算拜再多的佛也是沒用。心存善念的人,或許有時會受到傷害;心存善念的人,或許常會吃虧,可是你善良上天會保佑你。你善良,身邊的人也會待你好。因為你的善良才能幫助你,你若善良,福報自然會來,正如佛說:莫疑因果無人見,不要懷疑這四件事,一生善良,必有後福。
  • 讓佛陀牽著我的手 | 恭迎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人們如果對佛陀留下的三藏十二部作深入全面的觀察,就可以發現佛陀所說的正法都符合現量、比量、教量,而且能夠引導眾生消除一切的苦因和苦果,由此可見佛陀證得了徹見萬法真相的大智慧;對於這樣殊勝的正法,佛陀毫無自私地傳授給一切眾生,這說明佛陀具有深廣的大慈悲;而且通過這樣轉法輪的方便,起到了使有緣眾生消除苦因苦果、獲得究竟的幸福安樂的作用,這就說明佛陀具有大威力。
  • 天下第一「福」,見者得福!
    清代康熙皇帝一生酷愛書法,但卻很少題字,所以康熙御筆是歷代皇帝筆墨中流傳最少的,以致於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說法。在今天的北京城內,除公文外,經考證的康熙題字只有三個字:「無為」和「福」。 這個「福」字是康熙御筆親題,並且加蓋有「康熙御筆之寶」印璽,也是傾注了康熙對祖母摯愛的「福」字。 在康熙十二年,孝莊太后六十大壽將至,不料突染沉痾,太醫束手無策。而此時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請福續壽之說,所以康熙遂決定為祖請福,在沐浴齋戒三日之後,寫了這「福」字,取意「鴻運當頭、福星高照,鎮天下所有妖邪」。
  • 【佛陀頭疼三天】釋迦族被滅的三世因果故事
    這個「莫非前定」就是,今天的一飲一啄的這些果報跟福報,都有它的前因後果。這個地方前因後果,我們就來講一下說,為什麼「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不是閻羅王定的,也不是玉皇大帝定的。我們講佛陀,偉大的佛陀,佛陀他說法四十九年,成為人天的教主,但是佛陀他們的家族、他的祖國,也是被滅掉了。就佛陀本身表法是,他的家族也是彰顯「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就是表示因果不空。
  • 恭迎佛陀聖誕,感恩母親節!念108遍《釋迦牟尼佛心咒》+《為父母...
    今日,我佛慈悲,賜福到你家,保佑母親和全家人,平安吉祥、福財雙增、幸福美滿!如果您是孝子,如果您是佛陀永遠的弟子,請給更多的人看看……虔誠禮拜接福,功德10億倍增,福報滿滿。要知道,以恭敬心、真誠心,把母親當作佛陀一樣侍奉,不讓老人家為做兒女的擔心、操勞,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為父母祈願文】慈悲偉大的佛陀!今日欣逢母親節,請您接受弟子為我父母的祈願。慈悲偉大的佛陀!
  • 普通話《佛陀的一生》一百零四講
    (編者按:為方便廣大佛友聽經,經過反覆研究斟酌,在「老實念佛群」,特別開設「佛陀的一生專題講座」音頻專頁。
  • 釋迦佛陀的一生(108張圖片及故事)
    佛陀觀到他有成就阿羅漢的潛質,於是在一個清晨他正在掃地的時候特地前去見他。他看到佛陀的時候敬畏得無地自容,佛陀問他要不要出家成為一名比丘,他狂喜地答應了。佛陀帶他回到寺院,給了他一個禪修的業處,他依此證悟了阿羅漢果,從此許許多多的人和神都來敬拜他。他此生的低賤是因為過去世曾經對一位闢支佛說過不敬的話)
  • 佛經故事:佛陀入滅
    這段旅程他一生走過多次,不過這次完全不一樣。佛陀歸途的第一站是吠舍離,他在這裡接受了頂級「壕女+美女」庵摩羅的供養,又趕上了雨安居,患上了嚴重的痢疾,差點生命就此終結。上座部《大般涅架經》記載:「世尊於此入雨安居時,忽患激痛之痢病,幾乎近於絕命。」要知道,如不在傳法精舍,雨安居時僧團要各自分散,自謀修行地。否則大家集中在一起是無法得到後勤保障的。
  • 齋戒焚香,見者消業,轉發得增福報!
    本文摘自小瓶子道長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閱讀福壽增延,轉發功德無量。恭賀天師降誕之辰很多人認為,五月十八是祖張天師的誕辰。但是根據《龍虎山志》、《留侯世家宗譜》等記載,祖天師張道陵聖誕在漢建武十年正月十五,第四十八代天師張彥頨(湛然天師)聖誕才是農曆五月十八。
  • 佛陀說這三個「小動作」對福報有害,別做是好的
    文章的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介紹現在去寺廟燒香拜佛似乎很正常,信佛教文化的人可以去拜佛,一些寺廟已成為旅遊景點。很多時候,我們去寺廟燒香拜佛時,經常會許下一些祈福平安和其他願望。事實上無論這個願望是什麼,佛陀想要實現他就等於給你福報。佛陀曾說,誠心生靈。心誠意味著您必須做好所有細節,別讓自己得罪佛。你知道參觀寺廟或拜佛時會損壞福報的細節嗎?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那些會損害福報的偶然行為的細節。
  • 圖解釋迦牟尼佛的一生.過目消災!轉載增福!
    圖片3描述:命名大典佛陀以轉輪聖王的身份降生人間,佛陀的父親淨飯王非常的疼愛自己的兒子圖片4描述:仙人佔相佛陀的父親請來了著名的大仙人來為佛陀佔相,仙人看後告訴淨飯王:您的兒子將來會成為偉大的覺者!圖片18描述:魔女獻媚佛陀的參悟驚動了魔王波旬,於是魔王派遣他的三個女兒前來魅惑佛陀,試圖讓佛陀放棄參悟,然而佛陀不為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