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劇輻射範圍有限,在歐美市場無法激起漣漪;
與國內視頻網站合作,Netflix能以較低的價格取得國產片的版權,其本質是出口轉內銷;
為開拓亞洲市場,Netflix越來越有「中國化」的傾向;
《天盛長歌》電視臺收視率低過《香蜜沉沉盡如霜》,網播熱度又被《如懿傳》和《延禧攻略》瓜分,從開播以來一路遭遇滑鐵盧的《長盛天歌》終於靠Netflix回了一城:Netflix買下了《天盛長歌》的版權,已於9月14日在海外首播。
上一個因為在Netflix播出而大肆宣傳的國產劇集還是2017年夏天的爆款《白夜追兇》。能被出品過《紙牌屋》、《女子監獄》、《超感獵殺》等劇集的Netflix上看上,似乎成了國產劇集的一種質量證明。這也是《天盛長歌》將此作為近期宣傳重點的原因,但事實上,自從2015年買進《甄嬛傳》版權開始,買國產劇對Netflix幾乎已經是種常規操作。《天盛長歌》接檔的是在國內口碑不佳的偶像劇《新流星花園》,在Netflix主頁搜索「中國電視劇/電影」,國內現象級影視劇IP基本能看到蹤影,一些早期港臺劇集《王子愛青蛙》、《真愛趁現在》也在其中。
作為全球最大的付費視頻網絡,國產劇在Netflix上線意味著在世界範圍觸達更多觀眾。但從美國主流社交網站的討論和IMDb的評價來看,國產劇出海大多雷聲大雨點小,評分和關注度都差強人意。
效果不佳還執意剁手「買買買」,Netflix的「全球購」不止看上去這麼簡單。
回溯Netflix採購的國產劇,最先引進的是歷史題材古裝劇,首部出海《甄嬛傳》為迎合美國觀影習慣刪減至6集,但不料高開低走,2.3分的超低評分澆來一頭冷水。
跟投拍《紙牌屋》、《超感獵殺》這種超大製作相比,引進國產劇的費用大概只佔Netflix內容預算的零頭。而國產劇看中的是Netflix滲透了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渠道,但憑此就宣告出海成功,還為時尚早。
在長達幾年嘗試入華卻屢屢無法落地之後,Netflix暫時放下直接進入中國市場的野望,將希望寄託於中國的視頻網站同行身上。2017年4月,Netflix與愛奇藝達成在劇集、動漫、紀錄片、真人秀等領域的內容授權合作,同年12月,優酷宣布Netflix買下《白夜追兇》的海外發行權……
儘管沒有辦法直接在國內看到Netflix,但Netflix的招牌在中國用戶群中依然有強大的號召力。愛奇藝、優酷、騰訊三家巨頭所打的算盤,除了引進Netflix的劇集之外,還有藉助Netflix的影響力「出口轉內銷」,為平臺參與製作的劇集鍍上一層金,增添一個「火到海外」的噱頭。
但尷尬的是,這些劇集往往在宣傳過後,「出海」便完結,在國外的後續銷路和評價便再也無人提及。
以去年夏天在國內拿下40億播放量的《白夜追兇》為例,這部探案劇情節相對精巧,人設突出,有外國網友評價其為「亞洲版《神探夏洛克》」,但它從IMDb的評價數量來看,輻射範圍十分有限,8.2的評分,評價人數卻只有552人,與同類型的英美劇《真探》、《冰雪暴》20萬以上的評價人數相比,多少有些慘澹。
以宮鬥、青春偶像為題材的出海劇作,由於敘事文化語境和迥異,在北美影視市場基本成為了「小透明」,《後來的我們》、《克拉戀人》的評分人數均不超過100人。
《克拉戀人》在IMDb上的評分人數寥寥無幾
在北美市場吃不開的不僅僅是中國劇,Netflix上日本、韓國的熱播劇,大多因文化背景差異的隔閡,未能真正在歐美市場走紅,就連Netflix親自參投的日版《深夜食堂》在美國網站也僅有300多個網友標記評分。
Netflix既不能為中國內地的用戶提供視頻服務,大部分國產片也無法輻射到歐美觀眾,買入中國地區的影視劇,看中的其實是泛亞洲地區的粉絲量。
Netflix在北美用戶增長乏力已是不爭的事實,上季度Netflix的財報顯示,平臺新增用戶數量放緩,全球新增流播放服務用戶人數比預期低了100萬,頻繁購入國產作品是Netflix應對北美用戶增長乏力的舉措之一。
Netflix官方曾表示,亞洲是其在全球市場中面臨挑戰最大的市場,而在東南亞地區,智能機的推廣使其擁有了6.5億的智能終端消費者市場,東南亞也因此成為了Netflix在亞洲市場的必爭之地。
此前有調查顯示,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每年向海外輸出的影視作品,70%以上為電視劇,而輸出地主要集中在越南、菲律賓等地。在越南最大的兩個視頻網站ZingTV、bilutv上,首頁主推的中國影視作品長期佔據半壁江山。而在美國主流評分網站IMDb上,國產劇大多點評寥寥,並且打分者大多來自非美國地區用戶(Non-US user)。
越南視頻網站ZingTV的國產劇評分
由於沒有廣告業務,會員費(訂閱費)是Netflix流媒體服務的主要收入來源,引入的中國影視劇能夠幫其提升在東南亞地區的會員訂閱量,這也是Netflix在採購國產時劇不猶豫,甚至不太挑剔的另一個原因所在。
作為全球第二的電影消費市場,中國影迷已經成為好萊塢電影票房的功臣,《環太平洋》、《頭號玩家》等票房均超過美國本土,一些在美國市場票房慘澹的電影反而是由國內影迷為其「救火」。
另一方面,從世紀末電視臺的譯製美劇時期,到字幕組,再到如今的視頻網站平臺分發,中國的美劇市場教育已相當成熟,有數據顯示,Netflix自製劇《紙牌屋》第三季上線後的24小時內,就被中國用戶非法下載了681,889次,消費潛力自然不容小覷。
國產劇無法打動歐美主流觀眾,並不意味著中國消費者的口味對Netflix不重要,近年來Netlfix不僅買入國產劇,自製內容上也越來越偏向中國消費者的喜好。
此前,Netflix投資並負責了《臥虎藏龍:青冥寶劍》的全球發行,但這部武俠IP的亞洲電影票房慘澹,並沒有為Netflix帶來多少收益;在Netflix一向擅長的自製劇上,講述忽必烈王朝的歷史劇《馬可·波羅》,第二季結束後即被砍,第一季在豆瓣上評分只有5.9分。
中國題材對Netflix而言,一直都是黑洞一樣的存在,但中國市場又是Netflix不可錯過的增長地帶,哪怕入華進度受阻,Netflix仍然沒有放棄這方面的努力。在大製作的《馬可·波羅》失利之後,在摸索中國市場口味這條道路上,依靠引進版權來積累經驗,暫時是個比自己做更好的辦法,正如國內的視頻網站最初走過的道路一樣。
-END-
【網際網路影視產業第一垂直融媒體】
創立於2014年,2015年4月正式運營
國內第一家服務於網劇·網大·網綜的媒體平臺
入駐平臺
微信公號 | 今日頭條 | 企鵝媒體| 網易媒體| 新浪微博
百度百家 | 搜狐媒體 | 一點資訊 | UC訂閱 | 天天快報
聯繫我們
微信:15311861708 電話:010-5715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