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盛長歌》被閹,又一個「大明王朝」涼了?

2021-02-08 麻辣魚

網臺聯播的70集古裝權謀大劇《天盛長歌》,即將要在56集的節點上「瘦身」收官,因為「涼生」要來了,有網友藉此寬慰「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

 

一直備受期待、演技在線、服化道出眾的《天盛長歌》遭遇如此境遇,或是大部分人未曾料到的。而這也並非沒有先兆,收視低迷便是引爆的導火線之一——上線30天網播量才剛14億(截止發稿上線32天累計播放量15.2億),收視方面一直在0.5%左右徘徊,而最低0.16%的收視率,更是創湖南衛視黃金檔10年最低紀錄。

 

這也並非湖南衛視第一次遇此窘境。2007年初在該臺播出的《大明王朝1566》,收視甚至不達0.5%,因未能敵過同期播出的偶像劇,不但沒火,亦遭下線,10年後復播,卻被奉為神劇,豆瓣評分高達9.7。

 

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的湖南衛視,此次還能見證奇蹟嗎?再過10年,《天盛長歌》是否能成為又一個鹹魚翻身的《大明王朝》呢?我們希望好劇不被湮沒,是金子總會發光,但是看過如下這20大槽點,或許每個人的心裡也都會打上一個長長的問號吧。

 

 

 

籌備兩年、投資5億的《天盛長歌》,改編自天下歸元的人氣小說《凰權》,講述了「弈一局權謀天下,博一場愛恨起伏」的宮廷權謀故事。

天下歸元的原著小說本是流俗的大女主瑪麗蘇金手指設定,徒有「權謀」之名,並無半點實際。不少讀者評論女主太裝,「作天作地,愚蠢透頂」、「故事架構不大刀闊斧修改簡直看不了,後半段平均每三分鐘翻一個白眼」、「人物塑造失敗得一塌糊塗,邏輯無法自圓其說」……這種IP本身的天生弱項,被認為是從小說到影視觀眾的第一道攔路虎。

 

 

從原著到電視劇,《天盛長歌》動人設、動主線、刪人物、刪主要情節。倪妮本人也曾在採訪中表示,電視劇本對原著小說改動達到90%以上。原著徒有其表的「權謀」單拎出來做主線,大女主瑪麗蘇言情改成了大男主朝堂爭霸權謀,造成原著粉諸多不滿。

  

去年,有網友爆料《天盛長歌》劇本改編層層外包,一批批小編劇不停換,寫劇本時只看故事大綱,閉門造車,各路主創參與加戲改戲,最終原著作者天下歸元不滿改編退出編劇團隊。連帶著作者死忠粉也對改編劇負評連連,導致劇集擴散在第一撥觀眾層面就大打折扣。

 

 

在敘事視角上,《天盛長歌》把原著的女主視角強行換成了男主視角,圍繞在男主身上復仇和奪權是貫穿全局不那麼緊迫的任務,觀眾自然感受不到劇情張力。若按照原著女主視角,前六集女主遭遇了嫁人、殺人、逃亡、弟弟被抓等緊迫又必須立刻解決的「爽點」,隨著女主成長層層揭開劇情,觀眾的代入感或會更強。而這種強行分割,也導致《天盛長歌》在原著粉和普通觀眾中兩邊不靠、兩邊不討好。

 

 

長達70集的《天盛長歌》,在開頭4集一直鋪墊故事背景,男主正式復仇、奪權之前不僅要草蛇灰線埋下各種布局,還要扮豬吃老虎隱藏個性,更要完成與女主另一條相遇、相惜、相知的愛情線,太多副線交織,呈現出權謀+愛情兩手抓、兩手都不硬的尷尬。

 

 

前20集裡,「三皇子含冤而死」、「太子射殺大成遺孤」、「寧奕設夜宴,皇子互相猜忌」、「金羽衛被殺」、「血浮屠舊部重現」、「鳳知微意欲退婚」,一個故事用三集去講,但始終都沒有把任何一個完整的故事講完,劇情滿、人物雜、節奏慢,讓觀眾對後續劇情喪失了期待與好奇。

 

 

副線太多,每一條線也要鋪墊好久,線索越展越開,東一榔頭西一棒槌,觀眾搞不清主要線索。一條線走著不收,轉眼又和新線索雜糅在一起,到中間又突然爛尾斷了,一件事剛起勢頭還沒說清楚便跳到下一事件,第一集的謎團到18集還沒解開。這樣的邏輯和節奏,觀眾表示很難看懂。

 

 

與視頻網站DVD版相比,TV版剪輯刪除了很多重要橋段,而劇集交代不清的敘事節奏,據稱也有部分是剪輯不當引起。

 

 

在劇情急緩和主次節奏的安排上,與《天盛長歌》同類型的《琅琊榜》堪稱是把爽文模式和權謀模式結合展開得很好的範例。但有評論稱,觀眾已不再像2015年《琅琊榜》播出時那樣,驚嘆影視作品的服道化,而是更注重精彩故事、人物角色以及情感共鳴和角色帶入。所以「反傳統」的魏瓔珞和充滿戲劇衝突、快節奏的《延禧攻略》才更能讓觀眾「放不下」。

 

 

除了邏輯、節奏,情節設置詳略不當,古裝權謀劇遠不如其他題材電視劇有吸引力,觀眾口味大多偏向於甜、爽劇。而一旦「快餐」吃多了,就很難靜下來細細品味一桌精美盛宴,正如觀眾表示:「人生已經如此艱難,看個電視就不要太複雜了」。

 

 

太想以「電影化」要求自己去講故事的《天盛長歌》,自設屏障,自壘高觀劇門檻,很容易將部分觀眾拒之門外。尤其在題材豐富多元,拼流量,搶註意力經濟的影視市場,架空背景,沒有真實歷史參考,繁複燒腦的權謀劇,因太多插敘,太多伏筆,太多隱晦細節,只會加速度讓觀眾離開。

 

 

兩大電影咖演員的加盟,雖然演技在線,但似乎也並未讓男女主角兩個人物大放異彩。暌違小熒幕已久的陳坤演少年委屈撒嬌,裝傻充楞略微浮誇。倪妮個子高,骨架大,現代時尚感強,古裝扮相少了些女性的柔美之感,比較遺憾的是,倪妮也沒有用足夠的演技來克服這些不足。

    

 

原著女主鳳知微為高智商人設,《天盛長歌》劇裡,鳳知微卻不得不中途強行下線給男主的權謀戲份讓路,而為了凸顯男主,編劇又要強行拉低女主智商給男主惹事兒,這種前後人設不統一的Bug實在有礙觀瞻。

 

捨棄原著IP名字,或有難言之隱,但確有次生傷害。在定檔時將有熱度的《凰權·弈天下》改成具有「正劇」姿態的《天盛長歌》,造成開播之前很少有人能將這兩個劇名聯繫起來,熱度影響力上大打折扣。直到後期,《天盛長歌》仍沒有找準切合當下年輕人需求的宣發點。

 

 

在面對觀眾的「看不懂」評論時,官方並沒有迅速反應加以科普,來幫觀眾釐清劇情、線索、人物關係等「觀劇指南」,而是繼續佛系,曲高和寡。《天盛長歌》播出期間很少上熱搜,也沒有事件策劃,劇組紀錄片重要物料發布才上了微博第三位熱搜——明眼人一看就懂的「廣告位」。

 

 

所謂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有著正劇骨與皮的《天盛長歌》在映前收割多少期待,吊足觀眾多少胃口,預期不足的口碑負評便如潮水般反噬回來。《如懿傳》所經歷的磨難,《天盛長歌》似乎也在經歷著。

 

 

《天盛長歌》8月14日上線時,可謂四面楚歌。《香蜜沉沉燼如霜》小甜劇情漸入佳境,口碑播放正升溫;《延禧攻略》節奏爽,作為爆款劇還在持續收割流量;成本不高的《媚者無疆》也已經圈了一波粉,留給《天盛長歌》的市場空間真的不多了。

 

 

近年來,電視劇領域「得女性觀眾者得市場」的論調越來越被驗證。即使男性向的《琅琊榜》,也是憑藉高品質的製作和口碑到後期才被發現。近期播出的《武動乾坤》、《鬥破蒼穹》等男性向電視劇,被調侃「武不動乾坤,鬥不破蒼穹」,而以男性向視角敘事的《天盛長歌》也似乎難逃此厄運。

 

 

《天盛長歌》的臺詞半文半白,也可以說是不文不白。白話部分用了很有年代感的詞語,如「郎君即是不願消受此等玩意兒,莫不如奴家講支笑話」。而一些朝堂辯論的臺詞也過於冗長甚至無用,過分強調古風古韻,也讓觀眾在理解人物和劇情上增加了不少難度。

 

9月17日,鍾漢良、馬天宇主演的青春時尚愛情劇《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定檔湖南衛視。這也意味著,原本70集的《天盛長歌》不得不在56集的節點上草草收尾。隨著打分人數漸多,《天盛長歌》的豆瓣評分日漸高企,但跌到谷底的收視率還是讓衛視方失去了耐心。

 

十一年前《大明王朝1566》的遭遇,《天盛長歌》未能倖免。只是再過5年,甚至10年,觀眾帶著時光濾鏡重看這部劇,它又能否完成水逆,再造一個國產劇神話呢?

相關焦點

  • 【劇評】長歌古韻,《天盛長歌》質素漸顯
    古裝劇是中國電視劇的一個重要類型,近年來,古裝劇類型分野演變,從劇本創作到製作水準,越來越多劇集嘗試融合流行度與文化性,傳遞正向價值觀、對接優秀傳統文化、以歷史為表關聯現實思考等已經成為古裝劇的重要突破方向。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首播,愛奇藝、芒果TV同步播出的《天盛長歌》便是一個新近案例。
  • 從《海上牧雲記》到《天盛長歌》各方面都講究了,就是劇情不講究
    拿《天盛長歌》來說湖南衛視的內心或許是嚎啕大哭的——6億天價,買來一部大「糊」劇?很多人說《天盛》,權謀劇。《天盛》的原著很壯闊,劇的調子也很壯闊。回到《天盛》。家國設定也不過是為男女主的愛情增加阻力,並且給這份愛情一個蒼茫闊大的背景。可是在劇中,它要你把這些權謀當真。就很吃力了。
  • 《天盛長歌》似乎被打入冷宮了...
    可是小編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按理來說,魏姐達到頂峰,也即將功成身退,迎來大圓滿的結局。後來趕上的《如懿傳》和《天盛長歌》應該平分秋色!可是《如懿傳》單日的點播量就破2億,唯獨《天盛長歌》奄奄一息。《天盛長歌》改編自天下歸元的網絡小說《凰權》,講述了天盛王朝逆境皇子寧弈,和前朝皇族遺孤
  • 《天盛長歌》這麼好,但為什麼就是不火呢?
    《天盛長歌》真的很好,但就是不火。這部眾星雲集、老戲骨坐鎮、製作精良、劇情經得起推敲的良心好劇,首播僅以0.559%慘澹開局,開播一周後,收視率一路跌至0.4%左右徘徊至今。不僅收視率不好,《天盛長歌》的網播量也遠遠不及同檔期其它古裝劇,上映11天僅4.8億播放,撲街撲得扎紮實實,短期內還看不到翻盤的希望。
  • 《天盛長歌》女子圖鑑
    《天盛長歌》寧奕的眉毛上熱搜了嗎?並沒有心疼我廠花,可愛委屈腹黑的樣子都擁有,《天盛長歌》就是上不了熱搜!改編自天下歸元小說《凰權》的電視劇《天盛長歌》講述了天盛王朝逆境皇子寧弈(陳坤 飾)和前朝皇族遺孤鳳知微(倪妮 飾)的故事。相較於原著小說,電視劇更側重於權謀,從演員到畫面,再到劇情都呈現出一種高級感。
  • 豆瓣7.6,收視卻僅有0.3的《天盛長歌》究竟做錯了什麼?
    我想首先得從本劇誕生的前情說起。《天盛長歌》改編自天下歸元的《凰權》,被稱作《扶搖》的姐妹篇,原著也是一個女主角大開金手指的女頻文。因為投資方屬意陳坤,劇本被大改成了一個男主角爭奪帝位的權謀劇。為了突出男主寧奕的位置,《凰權》被改為《凰權·奕天下》。
  • 《天盛長歌》:有野心,無回味
    《天盛長歌》只是清淡,偶爾能嘗到一點甜潤的感覺,遺憾的是,它沒有回甘。一年之中有兩部根據天下歸元的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播出,一部是《扶搖》,另一部就是《天盛長歌》。《天盛長歌》諸如服裝化妝道具雅致、現場收音等優點,在大幅度改編失去一大票小說讀者後,顯然還不足以在影視寒冬將至之時的混戰中重贏人心。
  • 電視劇 天盛長歌(2018) 全70集觀看
    電視劇《天盛長歌》由陳坤、倪妮主演,將於2018年8月14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20點)播出,那麼天盛長歌電視劇講了什麼故事呢?
  • 耗5億投資、被譽為「神仙陣容」的古裝大劇《天盛長歌》,收視率慘跌怪得了誰?
    而已上映一周的《天盛長歌》,收視不容樂觀,從首播的0.5一路跌到了0.4。 要知道《天盛長歌》是大製作,號稱投資了整整5個億,主演的片酬更是不菲。根據相關報導,陳坤拿走了6890萬,而倪妮拿走了9800萬,將近一個億。
  • 撲街大劇《天盛長歌》真的不值得看麼?
    小編今天要推的是一部大糊劇——《天盛長歌》;這是一部耗資五億,戲骨齊全,拍攝唯美,製作精良,服化道具滿分的權謀古裝大劇;《天盛長歌》改編自天下歸元的小說
  • 愛奇藝靠什麼推《天盛長歌》向前一步
    倪大紅、趙立新、劉敏濤等一眾老戲骨的加盟,更讓《天盛長歌》像是一捲軸的「神仙打架」。 《天盛長歌》講述了天盛王朝逆境皇子寧弈和前朝遺孤鳳知微攜手逆境博弈的故事,由沈嚴、劉海波聯合執導,陳坤、倪妮、趙立新、倪大紅、袁弘、王鷗、白敬亭、張曉晨、梅婷、劉敏濤等主演。
  • 被發「好人卡」的《天盛長歌》冤不冤?
    看片會結束前的最後一個問題,是導演沈嚴問的。他問大家這部劇好看嗎,現場超過一半的人舉了手,這讓聯合導演之一的沈嚴很感激,說自己放心了。導演沈嚴此前曾執導過多部現實主義題材作品,最近的一部是2017年播出的「爆款」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天盛長歌》是他執導的第一部古裝劇。
  • 看戲 | 《天盛長歌》:一部「耐看」劇,暑期檔的「一股清流」
    在這樣的情況下,《天盛長歌》這部古裝大戲反而有些被淹沒在其他同檔劇的討論中。或許這也是《天盛長歌》不曾預料到的情況。好在,《天盛長歌》在這樣的競爭之下,依然綻放了光彩,以目前豆瓣7.9分的成績宣告了自己的實力,應了那句「酒香不怕巷子深」以及「是金子總會發光」。
  • 天盛長歌和扶搖有什麼關係?鳳知微是大成王朝的後代?
    據悉,《天盛長歌》和《扶搖》都是根據天下歸元的小說改編而成的,《天盛長歌》算是《扶搖》的姊妹篇,只不過《天盛長歌》是一個獨立文
  • 高評分低收視的《天盛長歌》瑕不掩瑜還是瑜不掩瑕?
    看名字就是一部充滿傳奇的大女主戲,現在呢,自從片方將名字改成《凰權弈天下》後,小編就知道,這是大女主變大男主了,wuli集美貌與智慧為一身的鳳知微要退居二線了,可最終定名為《天盛長歌》,天盛王朝,一世長安,excuse me?這是要女主做男主成功背後的女人??
  • 科學解析本年度電視劇第一慘案:《天盛長歌》為什麼撲了?
    節奏和邏輯,到底怎樣才算「權謀劇」?說起大型狗咬狗環節的正確處理方式,還是推薦一下雖然拍了《武動乾坤》,不過還是有封神之作的張黎導演的《大明王朝1566》。一個鏡頭,就說明了目前朝局的敵我雙方勢力分布。
  • 《天盛長歌》:好故事是一門世界語言
    對於國內觀眾來說,《天盛長歌》是一個《琅琊榜》式的權謀大劇。對於外國觀眾來說,《天盛長歌》則更像是東方的《哈姆雷特》。 王子公主復仇記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無涯的苦難,通過鬥爭把它們掃清,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 哈姆雷特曾經要面臨的抉擇,也是楚王寧弈要面臨的。 《天盛長歌》與《哈姆雷特》都展示了紛亂的時代背景:小人得志,奸佞當道。
  • Netflix購買《天盛長歌》 譯十幾種語言全球播出
    近日,由陳坤、倪妮領銜主演的古裝權謀劇《天盛長歌》
  • 《天盛長歌》,皇帝的新衣
    我們不怕死地繼續更《天盛長歌》了!#晚上看到有大號今天推了香蜜加戲,很好奇後臺啊#昨天說到,由於《香蜜》編劇團隊的作妖,這部劇順位繼承了暑期檔最高分▼▼▼如果說普通電視劇需要看個十集再來下初判,那麼《天盛長歌》就需要一倍的時間。【看不懂】是目前《天盛長歌》出現頻率最高的評價。
  • 《天盛長歌》的戲精之路,觀眾和品牌都是主角
    在今夏接踵而上的古裝劇中,《天盛長歌》的演員、製作、服化道具等毫不輸陣,也因此得到一片好評。但是與「爽劇」相比,《天盛長歌》在內容傳播上不佔優勢,只好依靠內容營銷團隊化身戲精重構各種人設,引導大家觀劇。相比「爽劇」的人設鮮明,劇情跌宕,鬥爭慘烈,你來我往,好不熱鬧。該粉誰黑誰,觀眾一目了然。